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6840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古香林郊野公园位于中山市石岐城郊的金钟水库,其用地范围包括水库和周边以及古香林寺遗址,总占地面积约560公顷,公园中心区约200公顷,其中金钟水库水面约占40公顷。

 

    金钟水库优良的水质,周边山体良好的山林植被,古香林寺悠久的历史与盛名,以及与城区中心仅十余分钟的车程距离,使得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必然。

作为拥有教科文组织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的中山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山的城市美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

目前,虽然已拥有诸多的公园,如紫马岭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岐江公园、五桂山风景区等,但缺乏真正意义的设施配套齐全的郊野生态公园,因此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白,同时亦为中山绿色生态化建设和进一步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对话交流式的动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

风景资源评价 

    古香林郊野公园内有山有水,有古香林寺遗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是其优势所在,而相对缺乏的相应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及兼具内涵与特色的主题景区,是其作为旅游点的劣势所在。

 

    古香林郊野公园可分为三大部分,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 水库环线区:

岸线自然曲折,富于变化,水质优良(金钟水库现为中山市饮用水源之一)驳岸与水体关系良好,利于游人亲水、观水。

沿岸植物形态优美,品种丰富,有桉树林、水杉林、竹林等,内有少量旧构筑物遗存,如古香林吊索桥等。

 

    2、登山观赏区:

山体坡度平缓,植被茂密丰富,以次生马尾松林为主,辅有大叶 

    相思等,现状植被评价良好,适于周末休闲度假、节假日登山旅游。

 

    3、古香林寺景区:

古香林寺为中山史载颇具盛名的一座寺庙,历经风雨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可利用已有的山水格局及自然环境重建开发。

 

     

    第二章:

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依据 

    1 中山市总体规划; 

    2 中山市分区规划; 

    3 中山市规划局提出的项目设计要求; 

    4 中山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地形图。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     强化资源保育,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通过生态旅游,深度保护利用资源; 

    2     完善中山市绿化与生态体系,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 

    3     通过金钟水库与古香林的旅游开发,提升市民游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3、规划设计原则 

    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 

    2 发展生态教育基地的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 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要求的人本主义原则。

 

     

    第三章:

发展战略,规划目标 

    1、发展战略 

    1 特色战略 

    走低投入,高定位,持久特色之路,围绕优良的水库风景及良好山景资源, 

    紧扣“生态”,走特色旅游之路。

 

    ②、市场战略 

        立足本市,进一步开拓珠三角及本省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开拓以水库观光, 

    生态旅游,古寺遗址探访为主导的多元化目标市场。

 

    ③、政府主导战略 

        落实部门配合,推进公园建设与开发,扶持淡水生态教育基地,生态农业,生 

    态林业旅游区。

 

     

    2、规划目标 

    1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 

    2 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3 突出资源特色,提升旅游品位; 

    4 开拓区域市场,改善中山综合环境。

 

     

    第四章:

设计对策 

    1、   交通结构体系 

    公园交通结构体系:

 

    ①、 郊游径:

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水库的沥青环道,宽度为4  米,总长4.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自行车及公园电瓶车使用; 

    ②、 健行径:

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

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③、 登山径:

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

 

    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④、停车场:

在公园主入口处,设置大型停车场,游人仅可借助公园内电瓶车或步行游览,简化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及安全性。

 

    2、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全公园共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块:

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 沿水库环线区 

    根据设计可分为四大景区:

 

    ①、  中心设施区 

    该区位于公园与界外道路过渡区域,地势平缓,主要是为游人提供饮食,停车,休憩等场所。

具体包括:

农庄式酒家,公园入口处,桑基鱼塘农庄示范区,生态教育展馆,儿童撒野公园,攀岩练习区、停车场,电瓶车游览总站。

 

    ②、  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 

    在水库东南面为大型湿地景观,尽量保持地形的完整性和原有性状,利用原有的鱼塘,在适宜的位置生态湿地,如沼泽、山坡等地势起伏的生态环境,种植各种水生植物,给水鸟提供藏身、食、繁的空间。

由于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创造最自然最原始的植被景观效果,融观光、游憩、认知于一体。

 

             ③、竹林花径区 

    主要包括品茗轩,观赏竹林,观鱼桥等景点,此区位于公园主游览路线的中段,有必要为游人提供一个停留休憩的空间。

因此在临岸设置品茗轩,与对岸的水坝小亭形成对景。

品茗轩以内的竹林区,保留原有竹林,利用地形高差在竹林中设置一系列半封闭空间,竹影婆娑,凉风阵阵,为游人提供休憩、纳凉、交流的场所。

  

          ④、  亲水活动区 

         在按树林中穿插架空的木栈道,临岸逐渐降低。

置于湖中的湖心平台,是按树林架空木栈道的延伸,这里水面开阔,视线通畅,是观赏全湖景观的佳处。

野餐区采取组团的形式,依据地形设置环路贯通,在沿岸设置毛石滩,供游人休憩,保留路边建筑并改造为配套设施服务用房,古荔枝林作为重要景点保留。

茶室为游人提供休闲景观系统及遮风蔽雨的重要场所。

 

    

(2) 登山观赏区 

               依据山势设置多条登山道,并使每条登山道变成自然探访路径,野草树木注明其科属、学名及生长特性,寓教于游,同时也寓运动于游,使游客完全置身山林之中,在观赏不断变化的自然美景之时,更充分体验登山的乐趣。

 

    (3) 古香林寺景区 

              依山势由低至高进行重建布局,借山依势充分保留植被。

并充分加强植被密度,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氛围,给游客带来收获的惊喜。

 

     

    3、   植物景观工程规划 

    

(2) 规划原则  

    为了强调古香林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当地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3) 主要景区种植规划 

          ①、中心设施区:

绿化以自然风格为主,突出古香林郊野公园,吸引游人。

可适当的进行人工修饰,增加常用开花灌木,如:

杜鹃、红绒球、龙船花、长春花等,丰富景观色彩;保留原有水杉林,并增大其面积,形成一片水杉林景观。

水塘种植荷花,莲花、慈菇、菱角等水生植物。

 

          ②、生态湿地及水鸟观赏区:

利用现有鱼塘以及水库边低洼地改造成湿地,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久居大都市的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体验水乡生活。

 

          ③、竹林花径区:

竹林区以原有主要青皮竹林为主调树种,增植各类竹子,丰富植物种类,为游人提供一片清幽的休憩空间。

花径以开花植物为主要造景植物,营造四季皆有花可赏的景观。

参考植物:

串钱柳、水杉、凤凰木、黄槐、紫薇、桂花、山茶、杜鹃、彩叶大红花、黄连翘、九里香、美人蕉、鸢尾、莎草、香蒲。

 

          ④、亲水活动区:

以原有主要树种柠檬桉林为主,在木栈桥两旁补植低矮灌木丰富景观层次。

以高大乔木分割各个野餐区域。

此区内有荔枝古树七棵,应作重点保护,使其生长环境不受破坏。

 

          ⑤、登山观赏区:

以充分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为原则,营造原生自然的植被景观。

 

          ⑥、古香林寺景区:

植物配植突出文物古迹的古朴风貌为原则,以常绿针叶阔叶树――马尾松、大叶相思为基调,适当点缀开花灌木,以烘托景点。

 

    (5) 防火林带规划 

    在主要山岭线上设15米宽的防火林隔离带,把林区划分为大块,防止山火蔓延。

防火林带种植防火树种――木荷。

木荷在防火的同时还能防止松毛虫蔓延。

 

     

    6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

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

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

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

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7 公共设施设计意向 

    ①、座椅系统:

依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石材与金属; 

    ②、环卫系统 

    J 厕所:

分布于各主景点处,服务半径约250米。

厕所建筑形式简洁、轻巧,标识明显,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每个公厕建筑面积:

42㎡。

男厕:

5个蹲位,小便器9个,约24㎡;女厕:

7个蹲位,约18㎡; 

    K 垃圾箱:

造型简洁、古朴,采用国际流行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

公园内主园路原则上隔50m设一垃圾箱;园中次园路则隔80-100m设一垃圾箱;园中人流集中的主要活动区,根据相应的人流量增加垃圾箱设置;在较为清静的游览区中,因游人可能逗留休憩的时间比较长,仅在其园椅附近设有垃圾箱。

 

          ③、照明系统 

    结合公园各景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

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7、   生态与教育设计 

    古香林郊野公园设计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息放松身心的场所,还希望能通过生态示范区的设置,教育游人,为游人提供自然生态界的学习场所和体验空间,在整个公园内,我们设置了生态与教育的相关设施有:

 

          ①、生态教育展馆; 

          ②、生态湿地示范区; 

          ③、桑基鱼塘农业示范区; 

          ④、生态果园; 

          ⑤、水鸟观察养殖区; 

          ⑥、自然探访路径; 

    ⑦、蜜蜂园; 

    ⑧、鸟类观察台等。

 

     

    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平衡表 

    用 地 分 类 用地面积(㎡) 用地百分比(%) 

    建 筑 用 地      4,000 0.05 

    绿 化 用 地 8,473,000 94.14 

    道路广场用地     82,600 0.92 

    水       面    440,400 4.89 

    合       计 9,000,000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