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641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发展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长最快,体现了我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物流的需求逐年增大。

2、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物流市场需求的旺盛,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物流供给能力不断加强。

2008年,全省物流业业务收入1385.8亿元,同比增长29%,比2004年增长了55.95%;

全省物流业增加值为713.19亿元,同比增长9.4%,比2004年增长了92.13%,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8%,占GDP的比重为6.6%。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同比增长13.2%;

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52万标箱,增长8.2%;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同比增长12.1%。

3、物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963.21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57.8%,保管费用占25.8%,管理费用占16.4%。

2004-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呈逐步下降态势,由2004年的18.5%下降到2008年的18.1%。

但是,与发达国家及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2008深圳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5.09%,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5%;

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9.5%~10%。

4、物流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截止2009年5月通过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13家(其中5A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企业13家。

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

丹麦马士基、荷兰TNT邮政、法国达飞、台湾长荣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等中央企业也都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我省物流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与此同时,福建交通集团、厦门港务发展、建发物流、福建盛辉物流等省内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依托原有的经营与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功能,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全省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发展的物流企业群体。

5、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

“两集两散”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2008年,全省港口生产性泊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其中千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6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0个,通过能力达1.73亿吨;

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

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出省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已建成铁路营业里程1847公里,福厦铁路已通车,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己形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5个进出省通道,总里程达1767公里。

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三明机场正在筹备建设,莆田机场、宁德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已启动。

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石油输送管道已从泉州向南、向北方向辅设365公里;

LNG输送管道已从莆田向南、向北方向辅设360公里。

6、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

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产业集群提供“公铁水空”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列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7、服务中西部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

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福建省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多次赴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推介对接福建港口,为中西部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出海通道,促进了港口与腹地的联动发展。

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8、对台口岸建设不断加强

适应两岸“大三通”的要求,我省不断推进对台口岸建设和港口建设,在建对台港口设施项目20个,码头泊位34个,年设计通关能力7468万吨,为台湾进口矿石、石油等大宗散货中转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全省相关对台口岸联检单位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为闽台“三通”提供优质服务。

9、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编制出台了《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正在研制中。

物流业信息化达到一个新水平,物流统计核算、标准化实施和物流人才培养与科研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二)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省现代物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比起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如物流增加值增长速度、物流业增加值占GDP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物流需求系数、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对我省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究其原因有:

一是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及作用的认识尚需加强。

仍有许多工商企业尚未导入现代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理念,仍然热衷于自营物流,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任,物流外包比例低,制约了物流需求的增长。

二是服务质量、运行效率仍有待提高。

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方式、手段比较单一且粗放,企业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导致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相对不足。

普通运输仓储能力过剩,高标准、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比较缺乏,物流技术、装备能力不足,导致物流供需脱节。

四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大部分设区市还没有建立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发展的外部环境。

五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我省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市场分割和管理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物流企业在融资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政策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要进一步细化、深化有关政策,增加政策的可操作性。

(三)发展形势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四大战略定位,即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就是充分发挥我省发挥对台优势,先行先试,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的合作与对接,加强两岸直接物流的综合枢纽建设,积极促进闽台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建设一批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建设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就是充分发挥我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比较优势,在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通过建设物流运输网络、物流合作平台和物流节点网络,积极推动跨区域物流合作,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拓展区域合作的空间,使福建成为广东、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和湖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平台;

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就是我省要大力推广现代物流理念,引导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推动物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提高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的战略部署,依托我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三大物流基础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显著进展,建成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功能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构筑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形成全国重要的物流区域和物流通道;

闽台和闽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通道建设更加完善;

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群,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现代物流业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现代物流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普遍应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现代物流运作机制与国际接轨。

(二)发展方向

紧紧围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标,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先行先试”的优势,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根据福建省经济社会物流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三)发展重点

——努力构筑两岸物流合作交流前沿平台和先行区,加强闽台物流业的全面对接,推动闽台物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大力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物流通道;

——依托厦门港、福州港等大型深水港口,着力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厦门和福州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泉州和莆田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漳州、龙岩、宁德、三明和南平市,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的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

——形成若干集聚辐射功能较强的港口物流枢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形成“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网络;

——充分发挥福建省“承南启北”、“东出西进”的区位功能,推进与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的物流资源整合以及物流业的合作,增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充分利用福建省沿海港口优势,进一步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吸引更多的煤炭、矿石、原油、粮食等大宗散装货物从我省口岸进出,促进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发展,提高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能力;

——进一步加快物流主体培育,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

——发挥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扩大区港联动政策覆盖范围,加大我省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引导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推动物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

——积极利用物联网提升供应链各环节操作功能,大力推广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生产物流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配送分销环节的应用,创造物流服务新模式,推动物流业走向高端服务产业;

——不断改善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物流领域的政策法规研究,加快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进程,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空间布局

(一)加强闽台物流合作,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把握当前两岸关系出现的重大积极变化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遵循发挥优势与先行先试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对台优势,立足闽台物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制定闽台物流业合作的优惠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加强与台湾地区物流业的合作与对接,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具体任务:

1、充分发挥现有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在台商投资区和合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争取专门设立对台保税物流园区和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

加强闽台特殊海关监管区和管理机构的合作,推动两地通关作业管理信息化,互设办事处和实现有关单证互换互认。

扩大“区港联动”,加强与高雄自由贸易港区等台湾港区合作对接,发展对台保税仓储、贸易采购、配送中转等业务。

2、加强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建设,建设一批连结海峡两岸的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吸引台湾企业服务外包转移,到我省设立物流中心等。

加快建设两岸航运中心,鼓励台湾企业投资参与我省港口码头建设,共同对腹地的内陆省份开展港口推介,争取台湾大宗货物由我省中转,促进闽台港口联盟发展。

拓展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客运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开通我省沿海港口与台湾主要港口间的双向航线,提升出入境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

根据建设两岸直接“三通”首选地的要求,推进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推动福州、厦门直航航点增加定期航班配额,促进其他机场列入对台空中直航航点、沿海主要口岸开放为对台海上货运直航航点。

推动建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开辟陆海空相连、多点多线两岸邮路,打造两岸重要邮件交换中心。

3、促进我省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到台湾岛内或金马澎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界的合作交流。

鼓励台湾海空航运企业、物流企业来闽投资兴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物流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积极鼓励、引导两地大型物流企业间通过投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加大对闽台两地物流设施的投入,共同做大物流产业。

4、充分发挥“省部合作、两岸共办”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省与台湾物流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合作联系机制,共同研究推进合作的重要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信息传递及沟通工作,推动两岸物流信息网络相互衔接。

5、加强两岸物流人才培训合作,由福建省物流协会和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共同负责,采取多种形式在两地开展在职培训。

加强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两地的专家学者开展互访,交流物流业的先进做法、经验和最新信息,适时举办学术交流会议,通过加强对物流优化方案、电子商务、仓储配送技术、供应链管理和一体化运作案例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物流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和转化。

(二)加强区域物流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

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积极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物流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省区域整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动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提升物流业在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效应和区域合作等方面的载体功能。

1、继续发挥闽粤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广东、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和湖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跨省区物流协作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深化落实已推出的优惠政策,适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共同引导、推动区域物流、铁路、海运、货代和港口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域物流合作,进一步完善三省的物流链,共同做强做大物流产业。

2、加强与广东、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和湖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物流合作,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共同推进跨省铁路、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建设,加快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以项目为导向,积极鼓励、引导各地企业通过投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加大对物流运作设施的投入,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物流业对接基地。

3、进一步加强跨省铁路、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部门的合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水陆联运、公铁联运、空陆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进一步鼓励江西、湖南两省货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从我省港口进出,大力推进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通关模式改革,实现口岸通关便利化,为中西部扩大对外开放尤其与台湾地区对接提供便捷通道。

4、进一步推进闽港澳物流合作平台建设,发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在推动闽港澳合作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联系组织港澳物流企业来闽考察商洽投资项目,支持港澳物流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和建立物流中心,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物流企业采取相互参股等方式强化企业间的联合,发展跨境物流网络。

加强闽港、闽澳科教合作和物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机制,做好赴港澳物流推介与对接工作,继续开展我省赴香港物流运作管理培训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加快形成海峡西岸港口群。

加大沿海港口群建设力度,积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化港口物流节点功能,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港口群。

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加强福州港和宁德港等的整合,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推动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主要港湾,发展成为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主枢纽港。

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加快形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加强深水航道、疏港通道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和大型散货港区,加快建设石油、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储备、中转基地以及粮食物流基地。

积极吸引中西部企业到沿海建设“飞地港”,鼓励本省企业在内陆地市和中西部省份建立“无水港”,着力推进河海联运、海陆联运和多式联运,拓展纵深腹地,加快建成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三个亿吨以上大港,形成面向世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港口群。

  2、构筑以“三纵八横”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

按照建设便捷交通走廊的要求,加快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海西高速公路网。

加快建成和完善京台线、福银线、厦成线、泉南线、长深线、宁上线等国家高速公路福建段,加快沈海线福建段扩建及新建复线,积极推进兴化湾经尤溪至重庆省际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和跨设区市高速公路联络线,以及连接县城、重要旅游区、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3、建设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

加快实施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的海西铁路发展项目,推进形成“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

尽快建成连接两个三角洲的温福、福厦、厦深铁路和连接中西部地区的向莆铁路;

抓紧建设京福、昆厦高速铁路;

推进杭州至广州(经南平、三明、龙岩)、浦城至梅州、衢州至宁德、泉州至长汀等铁路项目;

规划建设海峡西岸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推动省内铁路网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加快建设一批连接全省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强化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使海峡西岸铁路成为国家路网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4、完善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

加快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完善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推进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冠豸山机场扩能升级,增加开辟国内外新航线,扩大服务领域;

合理布局支线机场,推进三明机场建设,开展宁德、莆田、漳州等新建、迁建机场的前期工作,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四)建设物流节点网络,构筑生产要素的聚集平台

根据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遵循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的布局,加快规划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厦门和福州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泉州和莆田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漳州、龙岩、宁德、三明和南平市,逐步形成海峡西岸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

各级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规划布局,完善城市物流设施,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物流中心和配送服务体系,支持商贸企业建设商品配送中心,形成“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辐射能力,带动周边物流业发展。

1、福州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又是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应发挥省会城市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六个物流园区、三个物流分拨中心和三大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群。

六个物流园区为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江阴港区物流园区、长乐空港物流园区、罗源湾港区物流园区、松下港区物流园区和杜坞铁路物流园区,其中,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江阴港区物流园区、长乐空港物流园区定位为国际物流园区,着重提升其国际集装箱运输、国际航空货运以及矿产品、保税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专业产品仓储、运输、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罗源湾港区物流园区、松下港区物流园区和杜坞铁路物流园区定位为区域物流园区,着重提升其内贸集装箱运输以及煤炭、矿石、粮食等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加工、包装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三个物流分拨中心为:

长安物流分拨中心、南通物流分拨中心和杜坞物流分拨中心,分别位于福州市区东、南、北部,主要发展城区配送和城际配送业务,保障福州市区货畅其流与交通安全,实现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群为:

闽侯汽车及配件物流中心、福清电子物流中心等七个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群;

闽清农产品配送中心、永泰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三个为农村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群;

海峡(南通)商贸物流园区、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四个为城市消费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群。

努力把福州的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我国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厦门

厦门市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应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窗口、示范作用,以发展构筑口岸航运物流、优化制造业生产物流和建立完善城市配送物流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为重点,依托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