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6372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下列各项中,属于正面阐释“对经典须怀温情和敬意”的一项是()

A.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将典藏夸大为“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捉襟见肘的简单话语归纳历史。

B.要从触摸原典开始全面地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尤其要用尽所有的精力阅读,理性地梳理,全面地认识、了解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

C.若是一味地想借经典来为自己的惊慌和烦恼哭泣,从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汁原味,大多会倒掉胃口,甚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D.近年流行的典藏“修缮”热,令人啼笑皆非。

《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实用性”而惨遭阉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情况下,精英人士面对祖传典籍痛骂几句,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当。

B.本可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一旦直接添加进现代话语的元素,那么这可触摸的人性温度也许不复存在了。

C.一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却被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拉郎配”,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想用一个现成的思想去束缚人。

D.触摸原典是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途径。

文章用“注水肉”之喻,批评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不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B.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从原典出发的“开始”,后来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文化的庄严,想要发扬光大之,简直是贻笑大方。

C.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应持理性态度。

把几千字的原典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不免令人产生“瞎蒙公”、“膨化酥”等嫌疑。

D.读原典就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和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也就是把握先哲们的精神及其影响;

不读,则很难还原出先哲的生命质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

到任。

B.诏书切让。

让:

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

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

干预。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5分)

(2)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

请简要分析。

(6分)

 

9.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现了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_________。

(《诗经·

氓》)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3)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在选做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手机

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

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

乘客当中,有不少人在“玩弄”着各自手中的手机:

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

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颐指气使地说“办公室吗?

……”;

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对着手机吆喝,说“老大……”;

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

“……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烂。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

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

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

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

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

“梅花吗?

我在回家的车上。

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

我天黑就到家了……”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里有了骚动。

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一个黑胡子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服……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乘客。

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

“住手!

你们干啥?

”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

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

看到血流如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

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110,还有人拨打了120。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

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

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来。

尽管车上的乘客都跟随到了医院,但没人知道乡下汉子的情况,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家住哪里。

警察从他的血衣里掏出了手机,准备从里面调取号码和他的亲属联系。

当擦拭去手机上的斑斑血迹,在场的人都愣怔住了,因为这是一只玩具手机!

那只玩具手机是乡下汉子给他三岁的孩子买的。

这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

侯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车上不少乘客“玩弄”手机的描写,来表现时尚生活的普及,突出时代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为下文乘客报案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B.乡下汉子手里的手机比不上别人手里的漂亮、精致,于是他心里满是不平和羡慕,不时的咽口水,这体现了乡下汉子的普通与朴实。

C.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当着众人猥亵一个小姑娘,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当今社会极不文明的一面,而乘客起初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害怕麻烦和报复。

D.乡下汉子敢于制止小青年的流氓行径,并与流氓展开搏斗,与其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英雄壮举的伟大,值得讴歌。

E.乘客不仅出手救助血流如注的汉子,而且还用手机联系110和120,这一细节与前文乘客玩弄手机照应;

乘客陪他一起进了医院,说明这些人敢于担当。

(2)小说描写了车上不同人打手机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乡下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有人把小说的结尾改成:

“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手机上的血滴下来,滴成一个惊叹号!

”你喜欢哪个结尾?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

①“五四”运动时,傅斯年先生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表现了他那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

当时他所主编的《新潮》杂志,蔚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开了我国由传统大踏步而又不可逆转地进入近代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序幕,其历史意义恰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

傅斯年的名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运动中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

②“五四”以后,傅斯年先生去德国留学,受到当时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赅为其特色。

回国后,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这条路线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

不过,傅先生的本意似乎并非就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张历史学应该由史料出发,也就是说,没有材料就谈不到历史研究。

这和他的老师和终生挚友胡适先生的“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一脉相通的。

他一系列的主要名文如《性命古训辨证》《夷夏东西说》等,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声誉和地位。

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即由傅先生出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学与语言学合在一起,亦足以见傅先生学术路线与德国学派的渊源。

③傅先生是第一个认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学研究的人。

历史归根结底乃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归根结底乃是通过心理的这一环节。

一般的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社会分析的层次上,而绝少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所以往往是未达一间而功亏一篑。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写到反叛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内不自安”而终于谋反。

反叛是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其内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

这就更深一层地触及到了当事者的内心或灵魂深处,而比单纯地论述背景与客观形势要更深一步。

④抗日战争后期,国内矛盾已日益突出,国民参政会遂组织了一个延安访问团,团员似是六位参政员,有傅斯年和黄炎培在内。

在延安,毛泽东与访问团成员逐一谈过话,他与傅先生在“五四”时期当属旧识,大概也称道了傅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功绩,所以傅先生就自称:

“我们当日不过是陈胜、吴广而已。

⑤抗日战争结束后,北大校长蒋梦麟去重庆做官,校长由胡适继任。

因胡适当时在美国,未能速返,在胡适回国以前,校长由傅先生代理。

是年十二月一日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对内战举行集会,遭到国民党当局镇压,打死四人,造成惨案,由此爆发了“一二一”运动。

傅先生遂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

他慰问学生,见到了学生代表时说,你们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应。

一时曾博得不少同学们的认同。

但是傅先生当时的基本立足点却是无法认同学生的民主运动的,所以,不久他也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和大多数同学的主流拉开了距离。

⑥抗战期间政府迁到重庆后,傅先生以参政员的身份曾在会上猛烈地抨击孔、宋豪门,博得了“大炮”的声誉,为一时物望所归。

胡适回国任校长后,傅先生回南京史语所,当时战局动荡、经济崩溃,傅斯年在题为《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的文章中尖锐指出:

“今天的官僚资本当然推孔宋两家”,“古人说‘化家为国’,现在是‘化国为家’”,“他(宋子文)的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二类,非奴才即敌人”。

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轰鸣声中,蒋介石立又一次请傅先生吃饭,傅斯年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

“宋与国人全体为敌,此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

”接着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题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各地报刊立即纷纷转载,轰动全国。

在列举宋子文的各种胡作非为后,他说:

“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垮了。

当然有人欢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

‘我们是救火的人,不是乘火打劫的人’,我们要求他快走。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宋子文只好黯然下台!

⑦解放前夕,傅先生在台湾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主要的班底仍是北大老人,如毛子水、姚从吾、刘崇、钱思亮各位先生,台大若干年来蔚为台湾的北大。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死于台湾大学,享年54岁。

(节选自《社会科学论坛》)

相关链接:

①早在1946年初,蒋介石就与陈布雷商量,要让傅斯年先生做国府委员。

结果,任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坚决不肯。

蒋介石转而想拉胡适进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说服工作,结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对。

在给胡适的信中傅斯年说,两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没有了说话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分量。

“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

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

“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是维护学术自由、教育特别是大学独立;

二是大学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纯正”被判罪,其他人要连坐,傅斯年愤慨地对国民党当局声明,台大师生由他一人担保,发生问题,他负全部责任,从而迫使这个反动制度在台大无法推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一二一”运动中,傅斯年先生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对学生民主运动的认识一直博得不少学生的认同。

B.傅斯年不做国府委员,也反对胡适做国府委员,其主要原因是两人一旦加入政府,就失去了说话的白由和分量,同时名节也会受损。

C.傅斯年面对战局动荡、经济崩溃的局面,尖锐指出宋子文与人民为敌,“化国为家”,是当时政治主要僵局之一。

D.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其本意不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历史学应该由史料出发。

E.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社会分析,不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傅斯年却独辟蹊径,注重心理研究。

(2)作为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3)傅斯年先生在史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

(4)傅斯年先生是著名学者,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都不以为然,觉得对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的。

B.近日,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而日系车更是首当其冲成为“眼中钉”。

C.最近,市民许女士一不小心就遭遇了保险“鸿门宴”,酒桌上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款用不上的保险,等后悔想退保时却为时已晚。

D.请明星代言虽说有些俗套,但明星身上的光晕和人气却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元素,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升产品销量,成为营销界屡试不爽的法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作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尽量避免各地不出现旅客积压滞留的情况。

B.无论在凡尔赛宫、卢浮宫这些旅游景点,和在老佛爷百货商店等购物区,中国人的出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C.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文艺家的个性形成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独具特色的风貌是大有帮助的。

D.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不少存在“教育焦虑症”的家长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

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

好在哪里?

D.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很多拍电影的人崇尚“好莱坞”式判断标准,其实,建立对我国电影的创作和作品的判断标准,前提是必须建立对本土观众的自信、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当下时代的自信,否则,①。

一旦跟着“好莱坞”跑,②,这就好比让我们去跟意大利人比赛唱歌剧。

但反过来,③,在电影创作和市场上的较量就变成了人家来跟我们比赛唱京剧。

17.阅读下面的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

要求:

每个原因都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5分)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

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中有这么一句话:

“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有“衔过青橄榄”呢?

在你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

不也尝到过丝丝甘甜吗?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有丰富内容、中心突出的记叙文。

厚外15—16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答案

1.B(ACD三项都是从反面进行阐释的)

2.B(“也许不复存在了”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便荡然无存”。

“也许”表示不很肯定;

“便”在文中表示肯定。

3.A(“只会令人敬而远之”的不是所有“典籍”,而是“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对号入座’的‘演义’读本”。

4.D(干:

冒犯,侵扰)

5.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6.C(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的崇高威望)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

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

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荐为孝廉,他都不到任。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

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首饰,请他参与讲论经典。

被举荐做高官,几次升迁做了敦煌太守。

后因病被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糊口。

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母亲,于是先到门外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

“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休养,家中贫困,无隔宿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请求。

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

“我们太无礼了,真不该侵扰贤良。

”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送东西给他们,但没有赶上。

从此赵咨更加出名。

朝廷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

上任时,途径荥阳,县令敦煌人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