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629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

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

)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

)(板书:

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用图片、声音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ān(),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

()声响,一群人jīn()飘带舞,如一道彩hó

ng()一般从绿tǎn()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āo()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ěn()不住要来看一看。

羞sè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 

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疾苦(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羞涩( 

)拘束( 

)洒脱( 

)回味( 

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答案】

一、鞭裳蹄襟虹毯跤忍涩

二、④③①②

三、安静害羞拘谨潇洒体会

四、1.A2.B

2.丁香结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丁香结)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

幽静而雅致。

笨拙:

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

指身体瘦弱;

不强壮。

愁怨:

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

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zhuì

mǎnyōuyǎfú

à

nbè

nzhuōdānbó

hu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 

)参差( 

)莹白( 

)妩媚( 

)朦胧( 

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并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一、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

二、潇洒(超脱)参差(杂乱)莹白(洁白)妩媚(柔媚)朦胧(模糊)

三、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

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原因有二:

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古诗词三首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件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

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

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板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

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

(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4.提问后,明确:

这首诗的大意是:

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品味词语的精妙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欣赏。

一、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②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

(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①傍晚时分漂泊的旅客又增添了几许忧愁。

②空旷的原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

二、

(1)跳珠 

乱入船

(2)翻墨:

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水如天: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三、时间顺序:

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后初晴。

(或空间顺序:

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4.花之歌 

略读课文 

1课时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

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花之歌)

2.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予祭献

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

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

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

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