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6274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十一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人们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发现了一支二孔骨笛。

经测定,这支骨笛被认定为9000年前的物件,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二孔骨笛,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还有在长江流域下游发现的距今4300年的古城,这个古城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距今4000到5300年之间)良渚文化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为,这个古城可能是良渚王国的首都。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良渚文化就不仅仅是史前文化,它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并且早于夏代。

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

在甘青地区有齐家文化系统,在辽西地区有红山文化系统,在海岱地区有龙山文化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石家河文化系统,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系统。

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中原中心说”成为主流,而现在更多的人认同“多元一体说”。

但这满天的星斗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闪烁消失的,正是探源工程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

1.下列对文中“二里头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说明了殷朝的文字已经进入成熟期。

B.“二里头文化”已经呈现了我国古代相当成熟的文明,表明了王朝文化在当时已经行成。

C.“二里头文化”带有我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人们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D.虽然“二里头文化”行成的确切时间目前还难以确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发现所产生的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研究我国历史以及我国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等问题。

B.许宏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思,在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中国”。

C.距今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D.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我国出现了许多根源各不相同的文化系统,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并不是起源于“二里头文化”,因为“二里头文化”呈现的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经过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B.生活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一带的人们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二孔骨笛,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C.满天星斗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的摇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我国众多的早期文明是如何发布、发展、消失的。

D.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可能将有更多的古文明形态被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有可能向前推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遥望费孝通

①他的身上,凝结了三四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

②29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经济》。

整整四十二年之后,这本薄薄的小书,令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③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一九一零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二十世纪中国种种磨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气。

在《江村经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

“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

④一九三八年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

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人与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中国,来到昆明的大后方,在空袭的警报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刻。

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忆那段时光时说:

“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是我的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

时隔越久,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作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

战时内地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思的事。

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

那种一往深情,何等可爱。

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

⑤费孝通晚年,在“行行重行行”的忙碌生活中陆续写了不少忆师念友的文章。

深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当年洋溢着的“兢兢业业的学风”的神往,对“当时那种使人神往的气氛”的眷恋。

更可以听出他对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事的隐忧。

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新时代,历经磨难,已错过最旺盛的创造年华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开创自己的社会学。

他先后担任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曾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但在众多的光环面前,费孝通始终认为自己“老来依然一书生”,没有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让他兴奋的了。

⑦他的工作态度是:

“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

⑧他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志在富民”。

⑨在北京大学,费孝通自称旧燕归来,未名湖周围很安静,适合回忆和展望一点什么,这里有他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二十岁那年,他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就是现在这个校园,后来燕京大学被北京大学兼并了。

七十岁以后,他回归“旧址”重建社会学,到了这个年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以为他就是上上课而已,可是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1998年前辞去所有职务,只保留北京大学教授一职,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大可以放下一切。

他没有停止行走,还保持手拿纸笔记事的习惯,依旧说:

“我是来学习的。

”一位接待过费孝通的定西市领导石晶说:

“这是一种消失了的文人气度,老而好礼,模样可爱。

⑩当时中国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甚至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

“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相应的激情,孕育一代文章。

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一直到90岁时,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⑾他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的《重温派克学派》系列笔记,借助对芝加哥大学派克学派的描述,他似乎又重回年轻时代,生气勃勃地探索社会的秘密,充满想象力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⑿我总是忘不了那一幕场景:

二十七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闹哄哄的街头闲逛;

躲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

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的各种口音的英语发音,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儿抽烟。

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⒀遥想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这位书生心中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

“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

”从此以后,他实践自己的诺言,留下了标记为费氏的一行足迹,一门学问,一个思想,一种精神。

时间无多了,生命可曾有永恒?

费孝通回答说:

“生命如他所言,‘但愿我这滴乡土水,融归大海中’”。

相关链接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4.对原文画线语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江村经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费孝通饱含深情地写道:

B.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时代的原因,让费孝通历经磨难,错过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C.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

他后来回忆说,战时生活虽然严酷,但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作,心怀国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一片真情,永生难忘。

D.他的工作态度是:

“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

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费孝通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世的忧虑。

B.《江村经济》这部皇皇巨著,是费孝通多年心血的结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书当年就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C.第12段插叙费孝通咋留学之初语言交流尚有障碍的情况下学习的情形,抓住他“躲在……角落里”,因为插不上话“只好一个劲儿抽烟”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求知者、探索者、思考者的形象。

D.年青时,费孝通曾在北京大学读社会学,七十岁以后回母校重建社会科学,他延续了自己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直到九十岁仍笔耕不辍,留下了大笔的精神财富。

E.本文撷取了费孝通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在治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片段,以点带面地展示了他对科研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国家对人民无尽的爱。

6.费孝通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书生”,晚年也仅保留“教授”一职,请结合文章内容探寻他给自己这样定位的原因,并说说费孝通这样的人生定位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化装者

杰克·

伦敦

①晚上,一群喝的醉醺醺的人在大街上走着,他们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皮袄和皮上衣,说说笑笑,一边走一边跳舞。

一个身材矮小的士兵蹦蹦跳跳地走在人群前头,身穿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头上的帽子歪向一边。

一位“军官”迎面向人群走来。

“您为什么不向我敬礼?

”“军官”向那个身材矮小的士兵猛扑过去,厉声问道。

“呃?

为什么?

站住!

你是哪个部队的?

为什么不向我敬礼?

”“亲爱的,可我们是化了装的人呀!

”矮个子士兵用女里女气的声音回答道,于是那群人和“军官”都一起纵声大笑起来……

②包厢里坐着一位相貌美丽、体态丰盈的女子:

她的年龄很难确定,不过她还很年轻,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她仍将很年轻……她衣着华丽,雪白的胳膊上戴着一副沉重的手镯,胸前别着一枚钻石胸针。

她身边放着一件价值上千卢布的毛皮大衣。

在走廊上,一位袖口绣着金银边饰的听差正在等着她,大街上停着两匹毛色乌黑发亮的高头大马和一辆铺着熊皮车毯的马车,等她乘坐……她那张保养得很好的漂亮脸庞和那身穿戴,都向人们表明:

“我很幸福,我很有钱”不过读者诸君,你们可千万不要相信她的话。

③“我是个化了装的女人!

”她心里想道,“明天或者后天,男爵一旦跟奈底娜要好起来,他就会把我身上的一切扒掉。

④一张牌桌旁坐着一位身穿燕尾服的胖先生,他的下巴颏上叠着三层肉,两只大手又白皙又娇嫩。

他手旁放着一大堆钱。

他打牌打输了,但并不气馁。

相反他面带微笑,显得很从容。

因为对他而言,输掉一千或两千卢布算不了什么。

餐室里,有两个仆人正在为他准备牡蛎、野鸡和白兰地。

他喜欢吃丰盛的晚餐。

晚餐后,他将乘坐四轮轿式马车到她那儿去。

她正在等待他。

他日子过得一定很舒服吧?

瞧他那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不过且慢。

你们去看看他那肥胖的脑袋里正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吧!

⑤“我是个化了装的人。

一旦对我进行审查,大家就会发现,我只不过是个化了装的人而已!

⑥法庭上,一位律师正在为一位女被告辩护……那是一位相当漂亮的女人,她脸上流露出极度的悲伤,显出一副完全无辜的样子!

“上帝有眼,她是无辜的!

”律师的两只眼睛炯炯发亮,面颊上泛着红晕,话声里带着哭调……他为被告感到痛苦,如果她被判有罪,他准会悲痛欲绝,非活活气死不可!

……听众都兴致勃勃地屏住呼吸听他辩护,唯恐他过早地结束辩护“他不啻是一位诗人”——听众窃窃私语。

但他只不过是个化了装的诗人而已!

⑦“要是原告能付给我几百卢布,我就会马上把她打入监牢!

”他心里这样想,“如果让我扮演起诉人的角色,效果也许会更好!

⑧村里走着一个喝醉了的小个子农夫,他一边吱吱呀呀地拉着手风琴,一边唱歌。

他脸上露出一种令人怜悯的醉态。

他嘻嘻地笑个不停,像跳舞似的蹦哒着。

他日子一定过得很快活吧?

不,他是一个化装者。

⑨“我饿了,我真想饱餐一顿!

”他心里这样想。

⑩一位年轻的医学教授正在讲导论课。

他硬要人们相信,再也没有比献身于科学更幸福的了。

他说:

“科学就是一切!

科学就是生命!

”人们都相信他的话……不过,要是能听到他下课后都对他妻子说了些什么,人们就会把他称作一个化装者了。

他对妻子说:

“亲爱的,我现在已经当上了教授。

教授登台上课赚钱的机会要比普通医生多十倍。

我现在打算一年赚它两万五千卢布。

⑾六个出入口,灯火辉煌,人群拥挤,宪兵在维持秩序,倒卖黑票的小贩比比皆是。

这是一座剧院剧院大门上赫然题写着“专演讽刺剧和醒世剧”这样几个大字,就像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大门上的题字一样醒目。

这里的票价特别昂贵,报纸上常常发表长篇评论,说是鼓掌者多,喝倒彩者少……不啻是一座艺术宫殿!

不过,这是一座化了装的艺术宫殿。

如果您把“专演讽刺剧和醒世剧”这个牌子摘掉,就不难看到它的真实名称:

“康康舞和逗乐场”。

【注】康康舞起源于法国,原是一种轻快粗犷的舞蹈。

康康舞的典型动作,高踢腿,必须高过鼻尖,另一个动作就是跳起来然后做一个落地大劈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⑥⑦自然段的主角是一位为女被告辩护的律师,作者对其神态、语言进行了

夸张的描写,在其眼中,法律也只是一场游戏。

B.年轻的医学教授想要人们相信献身科学是最幸福的事情,可是他自己却未必这样想,

这反映了“医者不自医”的现实状况。

C.小说使用了先铺展再收束的“扇面式”结构,从开篇起就逐一展现出六个并列的表

演场景,让形形色色的主人公一一现身说法,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D.作者塑造的化装者都是有钱有势或者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人前光鲜亮丽,人后

丑态毕现,而第⑧⑨自然段的小个子农夫和其他几个主角不一样的。

E.小说的最后点出前面所写实乃剧院的“讽刺剧与醒世剧”,既给出谜底,让人恍然大

悟,又自然地追问其现实批判意义。

8.下列有关小说标题“化装者”的含义与作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装者”的字面含义是指在剧院化装表演的演员。

B.“化装者”三个字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是小说主旨的体现。

C.“化装者”作为标题暗讽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D.“化装者”交代了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征,贯穿全文,具有线索作用。

9.小说描绘的是一座剧院中缤纷、杂乱的情景。

这种表演情景和现实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

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

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

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

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

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①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

立报可。

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

前使奢汰,輗力矫之。

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②。

与僚属约:

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

僚属多不能堪。

故旧至,食惟一豆。

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

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

奏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

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

伯泰不平,复诉。

帝命輗覆按。

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诬。

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

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

景泰五年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

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

数月,引疾乞归。

帝召见,问曰:

“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

”輗顿首谢。

赐白金慰遣之。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

贤以輗对,且称其廉。

乃命以左都御史往。

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

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

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

“此中有赃物也。

”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

輗恶其汰,不往。

彻馔遗之,亦不纳。

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

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綦:

通“极”。

②井臼:

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

10.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

B.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

C.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

D.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首”,叩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头叩地而拜。

也用于书信、表奏首尾,表示恭敬。

B.“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与“致仕”相同。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传。

长官为礼部尚书。

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伯泰说南宋福王的陵墓都被豪民侵夺。

御史王琳认为他在说假话。

伯泰不服,重又上诉。

皇上命令轩輗再审查此案。

轩輗为之平反,后来侵夺陵墓的豪民被发配戍边,王琳等人也被停发了官俸。

B.轩輗为官清廉,与耿九畴齐名。

在引疾乞归后,皇上曾听从李贤的建议,重新起用他担任南京都督储粮的官员。

C.轩輗在任按察史期间,到同僚家饮酒,回家后摸着自己的肚皮说:

“这里有赃物啊。

”在南都任职时,都御史张纯摆酒请客,他不去赴宴;

张纯撤下菜肴送给他,他也不接受。

D.轩輗性情孤僻,遇见没有操守的官员不与往来,有时甚至不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们也常常躲避他,不愿意与他相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旧至,食惟一豆。

(5分)

(2)不待报径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

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

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

“八行书”指信札。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

“九局图”指棋谱。

“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

“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

“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

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

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

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15.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

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3)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国家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②微信给人们的联系交流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是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式,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家讲清楚。

③品尝之后,你会觉得,重庆武隆获评“中国豆腐干之乡”名不虚传,也会觉得“羊角豆干”传统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实至名归。

④近日,南充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将南充市非营运私家车、客运车辆、非营运单位车辆、校车等7类车辆排名前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公开曝光,让这些违法驾驶员无所遁形。

⑤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

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饮鸩止渴。

⑥2016年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对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的党员干部一律从严查处,点明道姓通报曝光。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