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934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5篇Word格式.docx

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桑枝条替代传统的杂木生产食用菌,用废弃菌棒生产沼气,沼气作为燃料用于菇房灭菌和控温,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于稻田,形成了“桑-菌-沼-肥-稻”的生态循环,2010年节本增收118万元,当地有桑园12万亩,利用桑枝可年栽培食用菌4000万袋以上,前景十分广阔。

生态农业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市场潜力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受到多地地方政府重视,如大连市推出“建设能源生态型农村”,遵义市发展“生态型农村经济”。

但这种模式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农民自身难以负担,推行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建设补贴,使其能够进一步推广。

2.4农民合作的集体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农民统一组织起来,通过集体生产经营的方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如甘肃高台县黎乡建立蔬菜协会,组织周边两千多农户集体经营、统一销售,使农民户均年收入增长1万多元。

重庆市永川区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1个,拥有成员2.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5.3万户,2008年共代销农产品4.6万吨,销售收入近亿元,组织成员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30%以上。

这一模式可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在欧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组织。

这种模式要求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以此实现农民增收。

3.5旅游休闲的农庄发展模式该模式就是开发利用乡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

“农家乐”受到城市游客的热烈欢迎,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

苏州阳澄湖顾记农家乐、北京十渡人家农家乐、安徽万佛湖农家乐、成都幸福梅林农家乐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围的农村发展。

“农家乐”是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方式,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是其显著特点。

在实践中,要注意保留和传承文化脉络,对当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3.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取得了不少“点”的典型,但因地域宽广、历史问题久远,总体水平仍然低下。

表现在一是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现代化道路漫长;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三是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家园建设动力不足,新农村建设进展不快。

3.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进措施及创新思考

3.2.1完善农业立法,使新农村建设由行政推动型向法制推进型过渡

改变当前农业立法层次低、涉农法律体系不健全的状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将农村建设规划、农民权益维护、农业发展经费筹集与支出等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将我国目前的《农业基本法》修改完善为《农业和农村基本法》,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3.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增强税收、金融扶持力度

农业是天生弱质产业,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动员多方参与新农村建设。

要继续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倾斜。

运用税收杠杆,通过税收转移支付调节二元结构,完善农业科技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从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等多角度拓宽农民筹资渠道,解决农民生产建设“想办事、没有钱、贷款难”的困境。

3.2.3大力发展农村适用科技的研究和推广体系

依靠发达的科技,美国一个农民可耕种3000英亩土地,仅占1.8%的美国农民,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德、英、澳也全都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绝离不开科技创新道路,应大力组建由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三大系统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2.4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落实农民主体地位

从韩国、欧盟和日本的农村发展经验看,政府组织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一定要明确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关系。

农民没有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就会事倍功半。

政府应当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开展文化启蒙,树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懂科技、肯创新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充足的建设主力军。

3.2.5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模式

农村建设是国际话题,韩国、欧盟、日本等地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但具体作法各国亦不相同。

欧盟、日本以立法为主要手段,采取温和渐进方式,促进农村发展;

韩国则以行政运动为主要手段,采取迅猛激进方式,推进农村发展。

可见,目标虽一致,路径各不同。

尤其中国是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

因此,对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好坏切不可一概而论,切忌盲目模仿,务必客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发展机遇等要素,合理借鉴它地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摸索、创新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福利、改善农村面貌、发展农业生产,切实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4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十分必要。

在探索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各具代表性的一些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些模式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

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同时要跳出农业的范围来审视农业发展,以其它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农业发展,站在农业和农民发展的长远角度,找到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

作者:

胡洁单位:

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

第二篇

一、新农村房屋改建中产生的问题

(一)房屋改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新农村房屋改建的相关规定及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虽有“一户一宅”的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村庄整治改造当中清理一户多宅的情况难以处理。

另一方面,旧房评估标准不明确。

目前各村镇普遍以原住房面积及一定的折旧率进行评估,但其中人为主观因素较多,地方基层干部容易滋生腐败。

某些地方政府村干部因职权和裙带关系造成相同旧房的评估补偿费相差巨大的不公平局面。

此外,新农村房改的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农民对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政策等不清楚,造成一些村民的抵触观望情绪。

(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与质量保证问题

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少数试点村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资金筹措难。

因新农村房改工程资金需求缺口大,大多数村因此而负债,有的村负债达20多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因建设资金不到位,各村支付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导致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新村建设工程停滞,原计划三年的工程被迫延迟到六年。

此外,小区建设档次和房屋质量也较低劣。

主要建设材料以红砖为主,外墙漆的质量差,导致许多新房出现泛黄、起跑、开裂等现象,导致群众的极大不满。

(三)房屋改建过程中突显的农村特殊问题

在大量农村房屋改建工程中,新房改造绝大多数是由政府指定的建设单位实施的。

由于对农村房屋建设及传统生活习惯认识不足,致使新房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等环节上,未作充分的调查,造成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例如:

新房大多是高层楼房或二层别墅,没有庭院房顶或院子空间十分有限,不足以晾晒农作物、种植菜园。

此外,农村居民习惯土炕,尤其是老年人,对新房床铺十分反感,新房设计未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

同时,为新房添置家具对农村居民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是居民不愿搬入新房的原因之一。

二、新农村房屋改建中问题解决途径的建议

(一)村庄规划合理化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农村改建问题。

政府要围绕新农村房屋改建的目标,对各村镇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集中选址,合并整体经济状况与风俗习惯相似的村镇,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同时规划要全面科学,既要包含水电、交通、信息等基本基础设施,又要包括教育、医疗、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此外,房屋改建规划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用科学发展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房屋改建工程。

(二)操作规则透明化

严谨合理的规则是实施的前提。

政府要根据既有法律法规,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详尽的实施细则,规范统一的拆迁标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资金管理要公开透明,全程监管,建设资金要及时拨付以保证工程按期推进,补偿资金足额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农民权益。

政府基层单位应明确界定自己的职能和角色,自觉尊重维护农民群众的财产权和基本利益,使新农村建设走上法制的正轨。

(三)资金筹措全面化

一直以来资金问题都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上级拨款及村级政府财政收入往往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

为此,政府应扩大融资渠道,具体包括:

1.大力引进工商业资本,农村经济发展走企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2.加强乡镇企业支农补农的资金投入;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资金积累;

4.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品种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

与此同时,要加快改革和创新新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尤其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发挥合作机制优势。

三、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新型的农村改造尝试,国家还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慢慢探索。

因而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新农村房屋改建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正视房屋改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遵循“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新农村建设任务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高雪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

一、末梢难题之一―――农村“毛细血管”运行不畅通

1.乡村公路运行不畅通

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对于改善农民出行条件,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全国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

短短几年时间,绝大部分省市乡村公路基本告别了“晴通雨阻”的泥巴路,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投资修建的水泥路。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公里。

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

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

但“村村”公路的运行仍然不够畅通,问题主要有:

①断头路太多。

乡村公路建设没有通达每一自然村,没有覆盖全部村落,存在很多断头路。

断头路的存在,影响了农民的正常出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交界路少硬化。

在不同行政村接壤的交界地段,存在路面无人硬化的现象,这是典型的投资扯皮造成的,原因是交界路段硬化的责权不明,说明乡村公路修建统筹力度还不够。

③硬化路路面偏窄。

目前,我国乡村水泥路路面普遍较窄,一般在3.5~4米之间,以3.5米居多。

这样的路面宽度,很难让两辆较大型机动车交会通过,容易滋生交通事故。

④路牙多悬空。

不少乡村水泥路两侧的路牙悬空,即水泥路面与旁边的路基没有充分填平夯实,道路易损,也给机动车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⑤路面毁损严重。

乡村水泥路部分路段毁损严重,养护跟不上,影响通行。

2.乡村管网运行不畅通

乡村管网主要包括自来水管网、液化气或天然气管网等基础生活设施。

考虑实际情况,本文仅以自来水管网建设为例。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而水是生命之源,农民只有饮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告别水贫困,生活宽裕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近年来,农民生活用水条件不断改善。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已达7.0亿人①,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63%。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供水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与城市自来水早已普及的现状相比,不少省市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农村水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自来水普及率地区差异大。

2011年,东部省份山东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1.8%,而据徐向峰(2012)的调查研究表明,同年西部省份四川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有27%,可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区域差距较大。

②农村水网设施落后且老损严重。

除了材质低劣和管道负压造成的经常性的管道破裂外,农村自来水管道缺少进排气阀、溢水管不排水、水源供水不足、供水主管道输水不畅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③农村自来水处理工艺落后,水质无保障。

有媒体调查称我国内地自来水合格率仅50%,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而传统工艺是无法处理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污染的水源。

县级以上水厂情况尚且如此,农村水厂自来水处理工艺落后的状况可想而知。

3.乡村强弱电运行不畅通

与城镇相比,农村强弱电②设施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弱电方面,问题较多。

就强电而言,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农村的通电率都达到了100%,总体通电率已超过95%,但农村电网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电源支撑点少,供电可靠性低。

我国大部分县域内没有220KV变电站,一般都是35KV输变电呈现辐射状供电的串带方式,但35KV变电站双回进线没有同期并列运行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农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无法保证。

②电网超载现象严重。

中压电网线路存在供电半径长、线路线径偏小、线路联络情况不满足N-1校验、部分线路设备闲置、负荷不能转供等情况,低压电网存在单台配变供电范围过大、配网网架不合理、低压线路年久失修等情况。

农村电网超负荷运转甚至停电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就弱电来说,虽然固定电话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较高③,移动基站信号在农村也有很高的覆盖率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也进展顺利,但在有线电视信号入户和宽带接入方面,农村还非常落后。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有线电视没有实现村村通。

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不高,不少地方的有线电视网络还没进村。

②数字化电视入户率偏低。

据统计,我国使用有限数字化电视的用户仅占全国30%的覆盖率,其中发达城市中用户居多,农村很少。

未来,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还亟待加强。

③有线电视网络信号质量差,运行不稳定性。

我国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常为3级或4级传输,多次的光―电、电―光转换使光链路的技术指标大量丢失,致使系统指标偏低。

此外,网络使用的器材的质量较差,加上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农村有线电视故障率较高。

④宽带农村入户率不尽如人意。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全国共有1.83亿个固定宽带接入户,其中农村4576.6万户,仅占总数的25%,可见,农村宽带入户率还不高,距离国务院提出的“宽带中国”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二、末梢难题之二―――“末梢神经”农村延展不够深

“末梢神经”农村延展不够深,是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触角在农村延伸不足,诸如工商管理、质检药监、治安联防、教育教学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的管理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处于政府行政管理“神经”的末端,长期远离“大脑”中枢,“末梢神经”在农村先天发育不足,后天监管感应不力,致使农村这个末端肌体出现“麻木”甚至“瘫痪”运行现象。

管理服务“末梢神经”在农村延展不够深,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也影响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早日达成。

具体表现在:

1.工商管理触角延伸不够深

农村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派出的主管市场经济秩序的机构。

目前,农村工商所网点较少,服务范围广,管理触角延伸不够深,农村工商管理部门还没能很好地担负起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没能在亲民、利民、便民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优良的服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在农村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工商部门乱收费或变相乱收费问题;

也存在执法人员“以罚代法”、态度生硬、办事拖拉等现象。

②缺少对农民消费维权方面的宣传教育。

农村消费者消费认识比较落后,不少消费者消费目的还停留在满足温饱和生产需要上,对商品质量不作苛求,很少计较产品质量,不知索要票据。

农民维权意识淡薄跟工商管理部门宣传教育不力有很大关系。

③维护农民消费者权益往往力不从心。

农村地广人多、消费市场点多面广,基层消费者保护组织由于受人力、交通、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对消费维权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及时处理消费投诉并实施有力的市场监管。

④对农村市场监管不力。

由于监管不力,农村市场还存在不少个体户无照经营、营业执照管理不到位、户外墙体广告宣传混乱等现象。

2.食品药监与质检管理触角延伸不够深

食品药监与质检管理部门在农村的管理触角延伸很不够,对农村市场监管不力或鞭长莫及,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近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开展商品专项整治均以农村市场为重点,说明了农村市场问题多多,主要有:

①农村药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已有研究表明,农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在案件发生率、药品购进管理、硬件设施、进货渠道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还有,不少江湖骗子利用农民的纯朴善良在农村兜售所谓的“神丹妙药”也坑害了不少人;

此外,农村杂货店无证经营药品问题也很突出。

②农村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如农村红白喜事集体聚餐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农村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农村小餐饮和农家乐的食物中毒事件等,常有发生。

③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

农村存在大量制售假冒伪劣家电、食品、日化用品、与农资密切相关的“黑作坊”、“黑窝点”,它们打着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秩序,严重侵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④农村食品药品及质量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严重不到位,使食品药品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地市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应按十万分之四的人口比例进行配置,但目前全国各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人员编制远达不到要求,甚至部分地市县的人员配置只有十万分之一;

绝大多数乡镇级政府也没有设立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管及质量监管机构;

除数量不足外,食品药监及质检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3.社会治安管理触角延伸不够深

农村稳,天下安,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农村的繁荣发展。

撤乡并镇后,警点收缩,农村社会治安管理触角不但没有延伸,反而有所回缩。

社会治安管理触角延伸不够,使农村社会治安呈现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有:

①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比较复杂。

如暴力犯罪突出,侵财违法行为多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横行,封建迷信活动泛滥,一些邪教等非法组织活动仍然存在,消防及交通安全隐患较多,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等。

②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派出所力量单薄。

农村警力配备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农村警力编制与警力配备占人口万分之十三的目标相距甚远,警员整体专业素养还需提高。

③村级治保组织形同虚设。

有些村子名义上有治保组织,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考核奖惩没有落实,治保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受宗族、乡情等因素影响,他们在工作中不敢管,也不会管,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组织调解,对各类治安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发挥不了治调委的真正作用。

4.乡村公共服务管理触角延伸不够深

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侧重基础设施硬件方面较多,而在公共管理软件方面重视不足,存在管理触角农村延伸不透的问题,主要有:

①乡村公路养护不到位。

国家将乡村公路养护责权交给当地乡镇政府,而不是将其统一纳入公路养护体系,使得乡村公路因缺少专业养护资金、人员和设备而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交通安全。

②乡村管网线、强弱电网管理粗放。

在农村自来水网管及强弱电网的更新和维护方面,缺少日常检修和养护机制。

由于管理不力,农村自来水水质监测少人问津,农村有线电视收视品质及宽带流量与城镇也相差甚远。

③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疏于管理。

像学校食物中毒、校园踩踏、火灾、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突遇自然灾害等校园安全事故,常因上级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和监管不力而时有发生。

特别是去年发生在江西省瑞昌市的6旬老师性侵7名女童并致其中6人染上性病的案例,令人侧目,发人深省。

该事件说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监管还有不少空白,说明政府部门对农村女童的权益还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安全的防范机制。

三、末梢难题的化解对策与简要结语

1.化解对策

要化解农村“毛细血管”运行不畅通及“末梢神经”农村延展不够深两大“末梢”难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既要“大手笔”,也要“小心眼”。

从历史根源上看,农村“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发育不全、运行不畅受到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

今天,在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要有“大手笔”,顺应历史潮流和国家发展大势,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达成,努力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等值化建设。

此外,政府还要有“小心眼”,即各地政府需要关注细节,关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微生态,关心民生。

第二,在农村“硬件”建设上,政府要多顺民意,重视化解农村“毛细血管”不畅难题。

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动群众,集中民智,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化解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俗话说,“一脉不和,周身不安”,像农村“毛细血管”运行不畅通这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省市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要牵头建立科学可行的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予以化解,为农业现代化、农民致富和农村繁荣扫除障碍,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