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77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Word格式.docx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潜水员在水里看岸边的树,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下图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错觉的原因是

A.

B.

C.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不一定降低

C.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D.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2016年3月,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它在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

A.超声波

B.电磁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7.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2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

B.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虚像

C.图中的实验现象能说明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将变小

8.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使液体蒸发加快

B.“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9.关于热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测量,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恰好为0℃,说明它没有温度

B.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C.温度计上的刻度距离0℃越远,其温度值越高

D.0℃的冰冷藏食物比0℃的水效果好,说明0℃的冰温度比0℃的水温度低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照镜子

日全食现象

“折断”的笔

山水倒影

1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能辨别出是钟声依靠的是声音的音色

12.如图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最明显用于表示环境保护的是()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为了测量时间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正确/错误)的;

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_____(升高/不变/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_____(晶体/非晶体)。

14.某人身高1.75m,立于平面镜前。

已知人和像间的距离是3m,则人离镜面______m,如果人远离镜面,他的像高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这是_______现象;

而平时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一阵凉爽,这是______现象。

16.人们说话时,是因为声带的_____而产生声音,经____传播到人耳。

在空间站外活动时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通话,因为____不能传声.

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的“影”,是由光的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8.含章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图所示把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高度上”、“.同一直线上”或“不用调节直接实验”)

19.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A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A在0﹣1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0.9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小车B的速度为1m/s时,经过足够长时间,两车可相遇_____次.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满足_____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2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成实像,_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放大。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

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甲)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的实验装置。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沿着ON向后折,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4)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移去后面的蜡烛,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

24.如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3)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4)小红应付给司机多少元车费?

25.一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路程中它的速度为20m/s,后来它以30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程,那么该物体在这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作图题

2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竖立着AB和CD两根较长的直杆,且两杆都与地面垂直,一地面上的观察者在两杆BD所在的直线上移动时发现在某区域内观察到AB杆比CD杆高,请在下图中作图找到该区域,并用阴影标出,人的身高可忽略不计.(保留作图时所画痕迹)

27.完成下面两图图所示光路图

28.如图所示,AB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已知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请你把通过P点的反射光线画出来,并画出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

六、简答题

29.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为什么?

(2)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七、综合题

3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

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_____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_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__m;

(5)图丙p1、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 

,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