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毕业设计1Word下载.docx
《刘昱毕业设计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昱毕业设计1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据地质资料知,四采区煤层平均厚度为7.12米,采区较规整,厚度变化不大,因此四采区设计的主要原则是:
(1)按综采低位放顶煤采区设计。
(2)遵循综放工作面开采特点,简化采区巷道布置,力求施工简单易行。
(3)采区准备巷见15#煤后,均沿15#煤层顶板布置,给开采后的通风密闭工作创造条件。
(4)工作面采长及走向尽可能适应高产高效的要求。
采区设计的主要特点
(1)本采区巷道布置简单。
(2)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用一进一回、内错尾巷、走向高抽巷布置形式,为高产高效创造了条件。
(3)工作面顺槽与采区回风巷立交处采用立式风桥,便于通风管理及施工组织。
(4)便于采区和工作面接替,有利于采空区侧巷道的施工。
关键词:
矿井开拓;
采区巷道;
采区通风;
安全防护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况
一、矿井开采井田范围
一矿位于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落雁垴——庙梁分水岭便是阳泉市、盂县在井田内的行政分界线,井田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为阳泉市旧街、辛兴及平坦乡管辖;
西北部、北部分别归盂县的南娄、路家村及阳泉市的燕龛乡和荫营镇管辖。
二、井田地层情况、煤层赋存、储量、主要地质构造、工业广场
(一)地层情况
本井田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即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
太原组含煤性最好、其次为山西组,本溪组含煤性最差。
太原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
全组厚度90—130m,平均121.82m,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和煤组成。
有三层石灰岩,是本组煤层对比的典型标志层。
含煤2层,其中15#为主要可采煤层。
山西组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全组厚度40—75m,平均57.79m。
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
本组含煤2层,均不可采。
(二)煤层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是组内及区内最主要的煤层,煤厚最大值为9.03米,最小值为4.77米,平均6.91米,一般含夹石1—4层,夹石厚度在0.1—1.0米之间,属复杂结构煤层。
柱状图见图(1-1)。
一矿井田采煤层情况见表(1-1)
表1-1一矿井田煤层情况表
地层系统
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
倾角
赋存及可采情况
可采性指数km
煤厚变异系数γ
煤层结构
稳定性类别评定
15#
15°
以下
全区赋存、全部可采
1
13.3%
复杂
稳定煤层
一矿井田以15号煤层属厚煤层,采煤方法为开天窗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顶板管理均采用全部垮落法。
煤层顶板一般比较平整,为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局部为细—中粒砂岩,顶板厚度一般不大,直接顶板类别一般为中等稳定顶板。
可采煤层大部都有伪底存在,为泥岩、砂质泥岩,一般比较平整,遇水膨胀成粉状,好在本井田地下水甚微,底鼓现象在工作面不多见,很少影响支护、采煤工艺及方法的选择。
各开采煤层的岩石工程地质特征见表1-2和1-3。
图1-1
表1-2煤层顶板情况
煤层名称(厚度)
15号(6.91米)
伪
老
顶
岩性
石灰岩
厚度
11.75米
抗压强度
1.08878×
107帕斯卡
初垮落距
25米
直
接
黑色泥岩
1.09米
裂隙
发育
与采高比
0.7~1.1
易冒落差
随采随冒
顶板凹凸情况
平整
伪
底
泥岩
0.05~0.10米
直接底
砂质泥岩
3.59米
4.4149×
底板凹凸情况
煤层倾角
大部为15°
以下,局部为25°
支护方式
π型钢梁、单体液压支柱及低位放顶煤
采空区处理方式
全部垮落法
采煤方法
开天窗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表1-3主要岩石力学强度试验统计表
岩石名称
抗剪强度(平均)
Pa(帕斯卡)
抗压强度(平均)
单向抗拉强度
(平均)Pa(帕斯卡)
粗砂岩
8.6338×
107
中砂岩
6.762×
106
2.842×
8.6436×
1.96×
3.92×
细砂岩
7.546×
1.5288×
3.332×
1.5092×
108
9.8×
105
粉砂岩
3.136×
2.5284×
8.4182×
1.568×
2.744×
3.528×
3.6946×
9.6726×
1.372×
1.666×
1.7346×
1.12014×
4.9×
泥灰岩
8.7906×
4.214×
7.742×
5.1352×
1.70912×
2.058×
4.508×
铝土质泥岩
4.704×
7.8792×
5.88×
含铝土质泥岩
3.5084×
(三)储量
1)工业储量计算
(1-1)
式中ZG——井田工业储量,万t;
ρ——煤的容重,t/m3
H——煤层的厚度,m。
15号煤层的厚度为4.77m~9.03m,平均厚度为6.91m。
煤层的走向长度为7000m,倾向长度为8000m,煤层容重(1.40t/m3)。
根据公式(1-1)计算:
=5600×
1.4×
6.91=54174(万吨)
2)可采储量计
(1-2)
式中ZK——井田的可采储量,万t;
ZG——井田工业储量,万t;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
中厚煤层不低于0.8;
薄煤层不低于0.85;
本设计开采15号煤层,根据公式(1-2)计算:
=54174×
0.75=40630(万吨)
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工作制度采用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净提升时间14h。
采用“四六”式工作制度,矿井昼夜四班工作,其中三班进行采掘工作,一班进行检修。
2>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年产量和储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3)
式中:
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年)
A——矿井设计产量,(1×
104t/年)
K——储量备用系数,1.2~1.4。
(本设计中k采用1.4)。
本设计的井田可采储量为40230万吨,根据公式(1-3)计算可得:
=40230/(400×
1.4)=72.5(年)
(四)主要地质构造
一矿井田位于矿区大单斜的西北部,其构造形态基本上也呈一单斜状,其走向为
东西,倾向为南北。
沿倾向发育有次一级的较平缓的向斜和层间断裂构造。
褶皱两翼倾角一般在14°
以下。
一矿井田内落差大于20米的大中型断层有1条,长约1370米左右。
(五)工业广场
工业场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尽量位于储量中心,使井下有合理的布局。
占地要少,尽量做到不搬迁村庄。
3>
尽量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同时工业场地的标高要高于最高洪水位。
4>
尽量减少工业广场的压煤损失。
根据以上原则和本矿井的实际情况,工业广场与主副井筒布置位置相同,其面积及保护煤柱的大小,工业广场面积40公顷,定为670m×
640m的矩形。
三、水文地质情况
桃河为区内主要河流,属于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发源于寿阳县境内,由西向东流经旧街、赛鱼、阳泉,横贯矿区中部至娘子关磨河滩村与温河相汇,流经长度80多公里,流域面积1324平方公里,截至阳泉市桃河大桥处,流域面积为503平方公里,历年最大流量2200m3/S(59年8月),二十一年来(59一79年),清水期(10~5月)平均流量为0.108×
108m3,洪水期(6—9月)平均流量为0.437×
108m3。
一矿的供水水源有:
桃河自备井、娘子关提水工程、蒙村河水及矿井水,前两种供民用,后两种主要供工业用水。
四、矿井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5m3/t,山西省煤炭局批复为高瓦斯矿井。
15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经山经山西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鉴定,15号煤层自燃等级为Ⅲ级,煤层不易自燃。
15#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极大值为25m3/min,一般值为2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极大值为5.4m3/t,一般为5m3/t。
井田开采15#煤层不具有煤尘爆炸危险倾向性。
15#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属四级易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22个月。
恒温带深度为30~60m,温度12℃左右。
平均地
温梯度为0.8℃~1.9℃/100m。
五、矿井相邻关系情况等基础资料
本井田边界及四邻关系是东部以经线为界,西部以经线为界,南起纬线,北止纬线,东邻阳煤集团四矿,西邻官庄矿井田,南邻阳煤集团三矿,北邻荫营煤矿及程庄井田。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56平方公里。
一矿位于太行山北段西翼,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地势。
最高点北坡,标高为1125m,南坡最低点为一矿的蒙村河床,标高为605.3m,一般相对高差520m左右。
总的地形地貌特征是:
西北高东南底倾斜向下的地貌。
第二节矿井开拓概况
一、矿井开拓方式
本矿井地表地势属低山和中高山地形,最高处1125m,低处为605m,区内山顶多为黄土复盖,山坡及沟谷两侧,岩层出露良好。
本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大巷所在水平为+670m。
主井井筒直径为5.6m,净断面积为24.63㎡,井筒支护为钢筋混凝土砌碹。
副井井筒直径为7.7m,净断面积为46.56㎡,井筒支护为钢筋混凝土砌碹。
二、井田内划分开采水平数目及标高
矿井设计有两个水平(+669和+560)进行开采,其中+669水平为主水平,主要开采15号煤层及局部3号、12号煤层;
+560水平为辅助水平,主要开采井田西南部的15号煤层。
地面标高在1050.3~1305.3米之间,井下煤层上限标高660米,下限标高546米,埋藏深度在504.0~660.3米之间。
三、大巷布置方式
主要开拓巷道包括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运输大巷。
运输大巷基
本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巷道坡度随煤层而有起伏,一般2°
-5°
,便于排水的需要。
运输大巷局部8°
,主运输大巷上仓段局部10°
,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搭接皮带和连接煤仓。
这三种巷道都采用一样的断面设计。
四、井底车场形式、通过能力确定
井底车场空、重车线调车线长度按1.5倍列车长度考虑,一列矿车为20个车厢,采用1.5t固定箱式矿车,型号为MG1.7-9B,外形尺寸(长×
宽×
高)2400×
1150×
1150(mm),故取调车线长度为80m。
调车方式主要是机头从一侧将重车推入副井,然后绕道另一侧拉上材料车或是空车。
因为此矿井运煤主要是靠胶带,所以车场调车比较简单。
本矿井设计年产量为400万吨,大巷运输采用带宽为1200mm的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1.5t固定箱式矿车,井底车场经过石门与大巷直接相连。
为了保证矿井生产及安全的需要,井底车场设有各种硐室,包括、水泵房、工具室,调度室、等候室、医疗室。
五、矿井通风方法,通风系统等
第二章采区基本开采条件
第一节采区基本条件
一、采区开采范围,四邻关系及开采情况
(一)采区开采范围:
走向长度4198米
倾斜长度1187米
采区面积4983026平方米
(二)四邻关系及开采情况
本采区东部有部分陷落柱密集区,南部至新景矿、三矿井田,西部尚未布置采区,北部至+560水平大巷;
上方为三矿3#煤层19采区和二十一采区,均回采完毕,此外上方还有一矿北丈八井3#煤层七尺二采区和三采区,其中7204工作面正在掘进,所有工作面均未回采。
二、采区储量
(一)地质储量:
4756.7万吨
(二)各类损失:
地质构造及保护煤柱影响损失:
139.4万吨
顺槽煤柱损失:
301.34万吨
停采线和准备巷煤柱损失:
246.6万吨(按50%回收)
放煤损失:
502万吨(工作面按87%回收)
(三)可采储量:
工作面可采储量3275.3万吨,掘进煤126万吨,煤柱回收123.3万吨,采区合计可采储量3524.6万吨。
三、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计算确定
(一)工作制度:
采掘队均为“二九·
一六”制,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二)年设计生产能力:
本区安排一个综放队,两个综掘队,回采每班截四刀煤,截深按0.8米计算,日推进度为6.4米,工作面采长按220米计算,回采日产量为11781吨,综掘
队每天按10米进度计算,日出煤量为168吨,其详细计算如下:
1)工作面生产能力:
(以S8401工作面为例)
日产量:
A日=L·
m·
h·
r·
c
=220×
6.4×
6.87×
0.87
=11781吨
年产量:
A年=A日·
t
=11781×
300
≈350万吨
2)进工作面生产能力:
日出煤量:
A日=n·
q
=2×
10×
168
=336吨
年出煤量:
A年=A日·
=336×
=10万吨
3)采区设计能力:
A采=综A年+掘A年
=350+10
=360万吨
取A采=360万吨
式中:
L=工作面采长220米;
m=工作面日推进度6.4米;
r=煤层容量1.4吨/立方米;
c=工作面回收率取87%;
t=回采面年工作日数300天
n=掘进头数2个;
m=掘进单头日进度10米;
q=掘进每米进尺平均出煤量16.8吨/米;
t=掘进年工作日数300天。
(三)采区回采率:
采区回采率=×
100%
=
×
100%
=76.3%
(四)采区服务年限:
T=
=
≈10年
第二节采区开采煤层条件
一、采区内煤层赋存特征
本采区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采区中南部较厚,北部较薄,最大厚度9.50米,最小厚度5.95米,平均厚度7.12米,在煤层的中下部含夹石0~3层,分布极不稳定,且厚度变化较大,仅个别钻孔揭露,该区煤层最大倾角15°
,最小2°
,平均5°
。
15#煤层直接顶为黑色泥岩,平均厚度1.50米,易碎、性脆、含少量黄铁矿晶体,至采区中有变薄,尖灭趋势;
老顶为灰色石灰岩,平均厚度13.64米,坚硬致密,灰岩中夹两层泥岩,含动物化石。
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厚度3.72米,致密,节理发育,局部地段夹不稳定煤线;
老底为灰色细砂岩,厚度5.87米,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晶体。
二、采区内主要地质状况,以及对采区设计影响
本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采区地表有芦湖沟河、南河沟河、窑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此外有15#煤层上方四节石灰岩、怪砂岩、钱石灰岩和猴石灰岩局部裂隙含水层水及上方3#煤层采空区积水,预计最大涌出量40m3/h,正常涌出量10m3/h,由于地表水,含水层水及上方采空区积水的影响,预计本采区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顶
板淋头水和落山涌水现象,建议在开采过程中做好防排水工作。
地质构造复杂,
陷落柱发育较多。
其它地质因素:
1)瓦斯
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1.5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15m3/t。
2)煤尘
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3)自燃
具有自燃倾向性。
4)地温
地温为15°
~21°
,属正常状态。
三、煤质状况
15号原煤灰分为5.77—32.88%,平均为14.32%,洗后显著下降,平均为6.06%。
灰成分SiO2平均为42.64%,Al2O3平均为31.53%,Fe2O3平均为10.59%,灰熔点T2平均为1389℃,属难熔灰分。
原煤挥发分为5.51一12.27%,平均为9.64%,洗后为5.24—9.93%,平均为8.38%。
原煤全硫为0.26—4.55%,平均为2.29%。
有机硫在各硫中含量最高,为1.14—2.06%,平均为1.55%。
精煤全硫为1.73%,降硫率为24%。
原煤磷为0.006—0.066%,平均为0.024%。
精煤氢含量平均为3.79%,原煤发热量
为34.26—36.13MJ/kg,平均为35.35MJ/kg。
煤层样化验结果为原煤灰分为4.76—24.95%,平均为15.04%,原煤挥发分为6.29—12.58%,平均为9.29%。
原煤全硫为0.84—2.03%,平均为1.57%,原煤发热量
为30.11—32.51MJ/kg,平均为31.33MJ/kg。
一矿15号煤层煤芯样分层化验指标如下:
上分层原煤灰分平均为15.11%,硫分平均为2.12%,发热量平均为35.29MJ/kg,中层原煤灰分为13.45%,硫分平均为2.15%,发热量平均为35.45MJ/kg,下分层原煤灰分平均为16.74%,硫分平均为3.49%,发热量平均为35.24MJ/kg。
中层质量好。
综上所述,本井田15号煤属低灰、中硫、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煤质较好。
采区煤质指标表
煤层编号
原煤%
精煤%
Ag
Vr
(MJ/kg)
Hr
15
5.77-32.88
5.51-12.27
0.26-4.55
34.26-36.13
3.44-8.98
5.24-9.93
0.98-2.36
3.12-4.35
14.32
9.64
2.29
35.35
6.06(51)
8.38
1.73(40)
3.79(38)
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上山布置方案
一、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一)考虑到该采区走向较长,储量丰富,地质构造复杂,陷落柱发育较多,为使采区的生产准备灵活多变,并兼顾采区的通风、瓦斯问题处理,以及防止煤层自燃发火,且该区为综五队350万吨的衔接采区,因而在采区的巷道布置上必须具备生产系统灵活可靠,对开采设备适应,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条件,为此我们在采区的巷道布置上考虑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区巷道沿采区倾向布置,工作面采用走向开采,准备巷东副巷、轨道巷、皮带巷、西副巷,该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工作面走向较长,适应高产高效的要求;
2)采区准备巷位置合理,系统灵活可靠;
3)有利于采区和工作面的衔接,有利于采空区侧巷道的施工和维护;
4)与方案二相比,工作面拆除、安装搬家次数较少。
缺点:
采区岩巷较多,工作面布置受陷落柱的影响较大,采区采出煤量少。
方案二、采区巷道沿采区走向方向布置,工作面开采方式为倾斜长壁式。
该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1)采区下料系统利用了三采区的系统,节省大量岩巷,采区采出煤量较多;
2)工作面布置受陷落柱、大巷保护煤柱的影响较小。
缺点:
1)工作面推进长度较小,不利于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2)不利于采区和工作面的衔接,不利于采空区侧巷道的施工维护;
3)采区运输距离较长;
4)与方案一相比,工作面拆除、安装搬家次数较多。
(二)两方案工程量比较: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比较
采区采出煤量(万吨)
3524.6
3409.9
+114.7
准备巷岩巷(米)
398
40
+358
准备巷煤巷(米)
5186
6846
-1660
准备巷总进尺(米)
5584
6886
-1302
采区巷道总进尺(米)
89026
87421
+1605
万吨掘进率(米/万吨)
25.25
25.64
-0.39
(三)方案确定:
通过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总体上讲,虽然方案一岩巷进尺较多,但考虑到方案一具有巷道布置简单,工作面走向较长,能够满足高产高效的要求,有利于采区和工作面的衔接,有利于采空区侧巷道的施工和维护,经研究后,确定方案一为该采区的布置方案。
(四)采区准备巷详细布置
1)采区轨道巷
以+560水平轨道大巷c11测点以东15.3米为开口中,与+560水平轨道大巷成45°
夹角,并以4‰的坡度掘进121米,再走曲线15.7米与大巷平行,再以4‰的坡度掘进30米,然后以13°
上坡找15#煤顶板,预计掘进199.7米,然后做上部车场40米,再走曲线31.40米,至与大巷成90°
夹角,然后沿煤层顶板掘进至采区南边界。
2)采区皮带巷
在+560水平皮带大巷皮中测点以西93.3米处开口,与皮带大巷成
90°
夹角,沿15#煤层顶板平行于三采区轨道巷掘进至采区南部边界。
3)采区回风巷
采区东副巷由+560水平南回风大巷施中测点以东34.5米处开口与南回风大巷成60°
夹角,沿15#煤顶板掘进123.3米后,与采区轨道巷平行,然后继续沿煤层顶板掘进采区南边界;
采区西副巷由+560水平南回风大巷回转测点以西92.8米处开口与南回风大巷成90°
夹角,沿15#煤层顶板掘进至采区南边界。
准备巷道均为锚喷支护,巷道断面形状见(另附巷道断面册)
二、回采工作面布置
整个采区共布置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