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脚手架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单排脚手架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排脚手架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架眼上的小横杆放置长度过短,小横杆有脱落的危险,由此引发安全伤亡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单排脚手架的搭设难以满足规要求,难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为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单排脚手架由双排脚手架所替代势在必行。
当前建筑企业使用的外脚手架有六类:
1.落地式外脚手架;
2.悬挑式脚手架;
3.门型脚手架;
4.挂脚手架;
5.吊篮脚手架;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
不管是使用哪种脚手架,必须注重搭设质量,确保安全。
因脚手架的搭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地的人身安全,只要一出事就是大事。
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搭设外架或使用外架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看起来很普通,但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如:
挡脚板没有放置或放置不严密、不牢固,导致钢管及钢筋等杂物从外架上坠落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砸伤或砸死人、砸坏路上的车辆等等),特别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垮塌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必须注意研究外架搭设中存在的问题,搞清原因,对症下药。
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所见所闻,提出搭设外脚手架和使用外架存在的一些问题,供同行研究。
一、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1.没有方案或没有作业指导书,随意搭设。
2.有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但不按其要求搭设。
3.技术交底不到位,比如,写好方案或技术交底一发了事,根本不亲自到现场给班组当面交底。
4.搭设人员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不懂外架安全技术规。
5.虽有方案或技术交底,但不仔细阅读其全部容。
6.施工队伍或单位领工员随意改动方案中的技术要求。
7.方案及技术交底不全面、不详细、漏洞多。
,
8.超前工作跟不上,方案或技术交底滞后。
9。
外架搭设完毕后,施工单位不申请验收,技术负责人不组织验收。
二、现场存在的具体问题
1.不按规定放置脚手板和挡脚板并且绑扎牢固。
2.安全网挂设不严密,绑扎不牢固。
3.使用劣质安全网或破损的旧安全网以及破的脚手板。
4.外架步距不统一,不是高就是低,造成步距大,安全网封不严。
5.斜道搭设不规,防滑条不够厚,或两侧及平台不设栏杆及挡脚板。
6.用于卸荷的预埋件不符合要求,随意放,安全绳漏设。
7.外架上随意搭设转料平台。
8.外架离墙距离超标。
9.不按规定对外架与建筑物之间进行封闭。
10、外架不按规定与建筑物进行连接。
11.外架上设置砼泵管。
12.小横杆用木方代替,甚至不绑扎。
13.外架上杂物较多,不随时清理,局部超载。
14.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小于100mm。
15.杆件搭接长度不够。
1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不同步,造成外架扭曲变形。
17.提升或降架时不仔细检查各部位是否与建筑物有碰撞现象。
1
18.提升或降架时不清理架上的杂物(钢筋、模板、钢管、砼、砂浆,各种管材)及各种设备(电焊机、电锯、木工刨等)
19.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不维护保养,没有防雨措施。
20、翻板不规矩,设置不合理、不固定、缝隙大。
21.其他人员随意拆除翻板用于其他部位。
22.拆除升降脚手架时附着点全部拆除,支承挑架又有问题,造成整体垮塌。
23.提升或降架时作业人员站在脚手架上操作。
三、原因分析
外脚手架搭设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以下原因。
1.管理人员及工人安全意识差,脑子里没有安全观念。
2.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3.不懂管理、不懂技术,不知道搭设外架或使用中应干些什么,应注意什么。
4.技术人员素质差,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不全面、不合理,有些甚至不会计算荷载。
5.懒字当头,需要计算的东西不计算,图省事。
6.明知故犯。
7.作业人员不服从管理。
8.工程层层转包,导致价格偏低,工人抵触情绪大,或无人管理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9.责任心差。
10.建筑结构复杂,导致方案或技术交底出现漏洞。
11.工地负责人瞎指挥。
12.施工队伍劳动力不足,工期要求又紧。
建筑施工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根据我全事故统计资料,高处坠落占44.8%,物体打击占12%。
为了预防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对人的伤害,抓安全管理时重点应做好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工作。
笔者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JGJ80—91)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标准,对“四口、五临边”防护谈一点浅见。
1.“四口、五临边”防护容
(1)“四口”防护:
A楼梯口;
B电梯口;
C预留洞口;
D通道口(或出入口)。
(2)“五临边”防护:
A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
B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
C框架工程楼层周边;
D上下通道斜道两侧边;
E卸料平台的外侧边。
2.“四口、五临边”防护特征
(1)可塑性大:
“四口、五临边”防护一般是随着建筑工程的进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般来讲装饰工程完工后各种防护基本上也就拆除了。
(2)危险性大。
“四口、五临边”作为洞口和高空作业露出建筑物的临边洞口,作业时危险性大,不加强有效防护或防护不当,都将使人与物遭受坠落打击的危险。
(3)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又是多工种同时交叉作业,这无疑给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稍有疏忽极易造成对人和物的危害。
3.安全技术措施
(1)针对工程特点,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思路。
(2)领导重视、抓安全生产不手软;
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完善各类安全设施,抓好现场安全管理。
(3)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克服工作随意性,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4)预防为主,强调生产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安全过程的控制,防止隐患的产生和发展。
(5)编制高处作业临边防护措施,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6)操作前接受安全教育进行安全交底;
空高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7)明确“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目标,实行目标管理。
4.“四口”防护
(1)楼梯口设置防护栏杆:
①地面通道口(安全通道、楼梯口通道)上部设安全防护棚,两侧挂安全网,出入口设安全防护门并设置安全标志。
②临时楼梯防护采用通长两根立柱杆,底部垫木砖。
搭设楼梯防护栏杆,用两根φ48X3.5钢管,间距2000,下杆距地面500mm,距上杆600mm,在临时扶手中部加一立柱杆。
(见图1)
③按设计编写装拆防护设施搭设完楼梯临边防护栏杆后用安全密目网封闭临边。
(2)电梯井口设固定棚:
①井架与施工用电梯,井口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②电梯井口防护门采用固定栅门,形式有两种,一是木栏门,另一种是铁栅门。
门栅网格间距不大于15cm,用大于φ15钢筋及膨胀螺栓锚固。
③栅门高度为1200mm,底部离楼层面100mm,上部1100mm。
④在井架口部设安全网,每隔两层应不大于10m设一道安全
平网。
⑤防护高度超过一个标准层时,不得采用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做
水平防护。
(3)预留洞口、坑、井防护:
①施工现场洞口防护,应针对洞口大小进行防护设计,形成统一的定型化管理。
②较小的洞口,在不影响施工时应予封严。
③较大的洞口,按防护设计和技术交底以及防护详图进行搭设。
④边长在150cm以上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
格,其上满铺脚手板;
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设安全网。
⑤坑井除设置防护设施,在坑井临边外侧,还应设防护栏杆,满挂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并挂安全标志牌,夜间设红灯警示。
(4)通道口防护:
①在建筑工地地面入口处及通道口,马道上方设置硬防护栅
(采用50mm厚木板或钢架板),两侧沿栏杆用密目网封严。
②通道口防护棚上层严禁堆放材料。
③楼层提升机架上料通道口,通道板采用厚75mm厚木板,下部
用方木龙骨75×
1500mm,在两侧防护栏下部50cm处设挡脚板,上
部600cm处设防护栏杆。
④井架边至通道口处到建筑物外墙》≯2500mm为宜
5.五临边防护:
(1)基槽开挖防护:
①在基坑四周固定防护。
防护立杆柱离槽边不应小于50cm,采
用φ48钢管埋深50-80cm。
②基坑防护栏杆上下各设一道横杆,上杆离地高度为1.0—
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见图2。
③栏杆立柱与横杆连接固定,整体构造,使防护栏杆上杆的任何
处都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④防护架搭设完后用密目网将基槽四周密封,并设置安全警示
牌和标志牌,夜间用红灯警示。
(2)阳台及框架楼层周边防护:
①阳台临边防护:
在阳台临边设通长栏杆立柱,底部设木垫块。
通长栏杆柱接头采用对接扣件。
②在阳台临边,离阳台底部设横杆500mm,上部设横杆间距
600mm,用密目网封严、
③框架楼层周边防护:
设置通长栏杆立柱,间距乒2000,上横杆、下横杆以及栏杆柱接头同阳台临边防护一致。
(3)无外架防护层面周边防护:
①建筑物无外架,屋面防护高度为1100mm,下横杆离屋面
600mm,上横杆500mm处各设φ48×
3.5钢管两根,栏杆立柱间
距≯2000。
②在屋面四角临边设450。
斜杆各4根,下部与预埋件连接。
③上下通道口、斜道两侧边及其他防护,同四口之一的通道口防护。
电气灭火的安全措施
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维护、使用不当,常常会引发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有两个不同于其他火灾的特点:
其一是着火的电气设备可能是带电的,补救时要防止人员触电;
其二是充油电气设备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或爆炸造成火势蔓延。
因此,在进行电气灭火时应根据起火场所和电气装置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先断电后灭火
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扑救。
切断电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安全事项:
(1)应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拉闸,切忌在忙乱中带负荷拉刀闸。
高压停电应先拉开断路器而后拉开隔离开关;
低压停电应先拉开自动开关而后再拉开闸刀开关;
电动机停电应先按停止按钮释放接触器而后再拉开闸刀开关,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操作者应注意自身的安全,尽可能使用绝缘工具。
(2)剪断电线时应使用绝缘手柄完好的电工钳;
剪断点应选择在靠电源方向有绝缘支持物的附近,防止被剪断的导线落地后触及人体或短路。
(3)如果需要电力部门切断电源,应迅速用联系。
(4)断电围不宜过大。
如果是夜间救火,要考虑断电后的临时照明问题。
二、带电灭火的安全要求
发生电气火灾,一般应设法断电。
如果情况十分危急或无断电条件,就只好带电灭火。
为防止人身触电,带电灭火应注意以下安全要求:
(1)因为可能发生接地故障,为防止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触电,救火人员及所使用的消防器材与接地故障点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高压室这个距离为4m,室外为8m,进入上述围的救火人员要穿上绝缘靴。
(2)带电灭火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例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干粉灭火剂等。
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剂和喷射水流类导电性灭火剂。
(3)允许采用泄漏电流小的喷雾水枪带电灭火。
要求救火人员穿上绝缘靴,戴上绝缘手套操作。
(4)对架空线路或空中电气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超过450,以防导线断落威胁灭火人员的安全。
(5)如遇带电导线断落地面,应划出半径约8—lOm的警戒区,以避免跨步电压触电。
未穿绝缘靴的扑救人员,要防止因地面积水而触电。
三、充油电气设备的灭火要求
变压器、油断器等充油电气设备着火时,有较大的危险性。
如只是设备外部着火,且火势较小,可用除泡沫灭火器外的灭火器带电扑救,如火势较大,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
扑救(断电后允许用水灭火)。
吊篮脚手架
吊篮脚手架因省工省料,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在装饰装修工程中运用颇为广泛。
然而,由于吊篮脚手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安装不规,缺少防倾斜、防坠落安全装置等通病,再加上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吊篮和操作人员坠落的事故屡有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吊篮脚手架的组装通病、使用通病,提高吊篮脚手架的安装质量,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
1.吊篮脚手架存在的通病
1.1安装和拆除吊篮脚手架属特殊作业,常在高空进行,但有的施工队伍却使用民工、临时工等技术素质低,安全保护意识差,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
1.2吊篮脚手架的挑梁未经设计计算,不能满足抵抗力矩要大于倾覆力矩3倍的要求。
挑梁支撑设计不合理,把挑梁直接放在非承重结构物上。
1.3挑梁的吊环与吊篮吊点不垂直。
1.4吊篮钢丝绳直径选择偏小,经重复使用磨损后,安全系数降低。
1.5吊篮顶部没有顶盖(护头棚);
吊篮升降就位后没有与建筑物拉接牢固,晃动大,缺少防断绳保险。
1.6组装吊篮的钢管外径不足φ48mm,壁厚小于3mm,甚至使用钢筋组装焊接。
吊篮底板厚度不足50mm,有的用竹脚手板、钢脚手板、钢模板或铁皮代替。
1.7吊篮外侧和两端无护身栏,里侧无挡脚板;
或护身栏与挡脚板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
1.8有些吊篮长度过大,而且吊点少。
吊篮脚手架无防倾斜、防坠落、防断绳的安全装置。
2.吊篮脚手架通病的防治
2.1施工企业应注重架子工的培养。
安装吊篮脚手架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身体健康的特殊工种人员。
并通过安全教育,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吊篮脚手架组装前,必须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计算,保证其抵抗力矩大于倾覆力矩的3倍,挑梁截面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2.2.1安装挑梁时,外端头比里端头高lOOmm左右。
外端如遇非承重结构,必须设牢靠的支撑。
外端挑出长度须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确定,一般挑出600mm--800mm,保证挑梁的吊环与吊篮吊点垂直。
2.2.2挑梁里端必须与建筑物拉结牢固,互相用横管扣接连牢,同时压上砂袋,作为配重。
挑梁里外端都应用纵向水平杆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2.3吊篮的承重钢丝绳与保险钢丝绳都不准有接头。
钢丝绳与挑梁和吊篮的连接应用纲丝绳卡子按规定卡牢固,绳卡数量不得少于3个,绳头要设安全弯。
钢丝绳缠绕挑梁处应加垫,以防钢丝绳直接受剪,并且要在挑梁端部紧绕3圈。
与吊篮连接端应有防滑脱的保险装置,吊索从吊篮主横梁底下穿过,吊钩下的吊索与吊篮外主横梁夹角要保持450。
2.4吊篮是由吊架、底盘、顶盖部分和护栏等组成。
吊篮长度以1.8m、宽度以0.8m-1.0m为宜,单层高度不超过2.0m,长度6m以吊篮应设3个吊点,超过6m的适当增加吊点,吊点均匀分布。
2.4.1吊架一般用薄型钢(且φ48×
3.5mm钢管或50×
3.3mm槽钢)组装。
吊篮架的小横杆应扣在大横杆上面,大横杆严禁采用短管连接,以防因扣件松脱或升吊篮、架子动作未做到同步,大横杆接口被拉开而致使吊篮坠落。
2.4.2吊篮下端要装可伸缩的护墙轮,按吊篮距离墙面的间隙大小进行调整,以减少吊篮晃动;
底盘铺50mm厚木脚手板,横向小横杆应不大于1.0m;
脚手板必须铺平、铺满、铺牢。
2.4.3顶盖上面铺设薄钢板或金属网,也可用胶合板、纤维板,防止上面物体坠落伤人;
吊架外侧和两端护身栏高度不低于1.5m,每道栏杆间距不大于500mm,吊篮里侧挡脚板不低于180mm。
2.5手扳葫芦是吊篮升降的动力,应根据不同的重量选用不同的手扳葫芦(单层吊篮可选用起重量为15kN的,双层吊篮可选用起重量为30kN的)。
钢丝绳应配套,一般选择直径12.5mm的,绳长应比建筑物高度长2m-3m。
吊篮升降时两人密切配合,升降动作协调一致,不准猛开急降,不允许吊篮一端高,一端低,要平稳升降到使用高度;
在升降过程中不得碰撞建筑物。
2.6吊篮脚手架应配置一根直径为12.5mm的保险钢丝绳。
保险绳上端固定在吊篮钢丝绳所使用的挑梁上,设3个绳卡紧固,下垂到地面。
保险绳下端配备保险卡,作业人员把安全带系在保险绳的保险卡上,该保险卡随吊篮升降移动,并始终位于吊篮上方,以减少可能的落差。
2.7吊篮脚手架上荷载不得超过120kg/m2,也不得出现集中荷载,以免因超载而使吊架坍塌。
吊篮脚手架组装前,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计计算,编制吊篮脚手架的组装方案,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交底。
组装好后,要仔细检查挑梁、吊篮、吊环、吊索、吊点、钢丝绳、手扳葫芦等关键部位,并经安全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工地安全员应每天检查吊篮脚手架的关键部位和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并教育操作人员认真遵章作
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焊工的坏习惯
在焊工培训和施工生产管理中,发现相当一部焊工存在许多“坏习惯”;
实践证明,许多质量、安全事故都与这种“坏习惯”有关。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影响设备和自身安全的“坏习惯”
(1)在工地卸车时,用脚将气瓶滚到地面。
(2)单人肩扛气瓶或在气瓶无防震圈时采用转动方式搬运。
(3)用粘有油等污物手套、扳手开启气瓶。
(4)用氧气吹扫工作服及工作现场,或用氧气充装自行车轮胎,用氧气作为动力气源喷油漆。
(5)在使用中,把焊枪、割枪嘴头与楼地面或钢板表面摩擦,用此办法消除嘴头堵塞物。
(6)将焊枪、割枪悬挂在乙炔气瓶嘴上。
(7)多台焊机共用一个电源开关,或与其他电气没备共用一个电源开关。
(8)启动电源开关时不戴防护手套;
电焊机不设接地线;
启动焊机时把钳与焊件短路;
调节电流不在空载下进行。
(9)利用房间各类管道、厂房轨道或其他金属构件搭接作为电焊回路。
(10)焊钳发热,采用浸入冷水的办法冷却后投入使用。
(11)采用缠绕的办法连接焊机一次线或二次线。
(12)将工具或其他重物放在电焊机上。
(13)在容器施焊或切割停留间隙,将焊、割炬放在工作点。
(14)登高作业不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作业区下方是水泥地面时,未采取防止火花喷溅的措施。
(15)夏季穿拖鞋,冬季穿戴钉易滑鞋进人施工现场。
2.影响焊接质量的“坏习惯”
(1)施焊前,不清理坡口两侧油、锈等污物;
气焊时焊丝不清理。
(2)气焊低碳钢管道时,单纯为提高速度而采用氧化焰。
(3)支管连接时切割管孔和管头前不画割线;
切割时采用焊炬及弯折乙炔带的办法代替割炬;
组对时管头插入过深。
(4)施焊前,焊条不进行烘干处理;
施焊中,把烘干处理过的焊条散落在工作点;
施工完毕,不清理焊条。
(5)近距离焊接时,将焊把电缆线盘成环状,
(6)焊接时,付线搭铁与工件连接不紧密。
(7)起弧时无引弧板,在母材或设备上乱引弧。
采用在母材上打弧的办法查看焊接回路是否有电;
在已焊好的产品上起弧代替火柴点火。
(8)单面焊双面成形,封底焊缝接头处换焊条时,速度缓慢。
(9)任意更改焊接工艺规参数。
(10)将刚切割好的构件浸过冷水后组装焊接。
(11)施焊完毕,对焊渣或飞溅没有及时清理。
3.预防和纠正焊工“坏习惯”的措施
(1)落实责任制。
必须明文规定,纠正焊工不良工作习惯是企业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
(2)教育与训练。
对学徒焊工要抓紧抓好规程规知识的学习,使他们“空白”的头脑打上正确的烙印;
对存在“坏习惯”的焊工应讲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还可用典型的质量、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不正确做法最终会产生什么后果,必要时还可对焊工某种违章行为进行强化训练。
(3)检查考核。
主要通过作业中检查,查有无违章作业现象;
结合焊接质量、安全检查中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人为因素,并填写入焊工管理档案作业考核栏。
(4)激励与约束。
对坚持规规程,积极配合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在提高焊接质量,保证安全方面有贡献的焊工,要按规定进行物质奖励;
对那些因为个人因素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焊工应按规定处罚。
浅谈塔吊施工用电
建设部1999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以下简称59—99标准)中的塔吊检查评分表,只有对行走式塔吊的道轨保护接零的要求,对塔吊本身应如何供电并未涉及,而在该标准的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上则要求现场供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系统,即通常所说的TN—S系统:
同时,在该标准的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中对一些普通小型机械也都要求采取保护接零。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塔吊作为一种大型机具,若采用TN—S系统供电,保护零线应如何与塔吊连接?
我在我市的一些建筑工地上检查发现,有些施工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照59—99标准要施TN—S系统,对所有机具都将PE线连接到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上;
对于塔吊,有的将PE线直接焊在塔身上,有的将PE线压接在塔吊的地脚螺栓上。
按现场电工的说法,塔吊也是一种机具,按59—99标准中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和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要求,理当将PE线连接到塔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上,即塔身上。
但是塔吊作为现场的最高物,不仅是一个大型机具,同时还是现场的“避雷器”,在劳动局有关检测部门的塔吊安装检查表中也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