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851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腰椎间盘突出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多数是由于反复的关节突关节过伸扭伤而诱发。

正常的关节突关节过伸动作时就容易发生关节的扭伤。

腰背痛在一日间也有变化,晨起时由于夜间睡眠不活动,脊柱不负荷渗透压升高,纤维环扩张疼痛减轻。

而白天站立时,椎间盘压力增加纤维环膨出疼痛加重,可出现姿势性侧弯。

(三)急性腰痛

这种急性腰痛的发作往往并不是由于做重体力劳动扭伤引起,而是做一些轻微的动作而诱发。

例如弯腰去拣东西或弯腰洗脸突然腰部剧痛而不敢活动,患者常认为自己是“闪了腰”或“扭了腰”。

轻者还能勉强小心翼翼地行走,重者则可卧床不起。

这种发作,经过卧床休息或服些止痛药物,甚至不经治疗而渐渐自愈。

但腰背痛发病急骤突然,腰痛甚为严重,腰背部肌肉痉挛,可出现姿势性侧弯,因腰背部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这种急性腰痛在发病初几天为重,以后可逐渐减轻。

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要经过3-4周始能缓解。

这三类疼痛以前两者为多,后者较少。

前两者多数椎间盘纤维环尚完整,而后者多为纤维环突然全部或大部破裂,髓核突出。

二、坐骨神经痛

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者腰5-骶1椎间隙,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伴有坐骨神经痛。

腿痛重于腰背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重要表现,因腰骶神经根受累为主要矛盾。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开始疼痛为钝痛并逐渐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痛,由向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跟或足背部放射。

在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往上的放射,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

除中央型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性。

于弯腰、喷嚏、咳嗽、解大便时引起腹压增加,脑脊液压力升高使神经根扩张,刺激受压的神经根,疼痛症状加重。

有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采取腰部前屈、屈髋位,以达到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的目的,因而患者在行走时愿意取前倾位,休息卧床时愿取弯腰侧弯屈髋屈膝的“三屈位”。

严重的患者则取胸膝卧位的姿势睡觉。

坐骨神经痛可在某种姿势下,因活动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突出出现放射痛,由腰部向下肢放射。

这种疼痛属于皮节源性疼痛(dermatogenouspain),此种疼痛可分“快痛”和“慢痛”两型。

“快痛”在一定的皮区产生锐痛或撕裂痛,刺激后即刻引起疼痛,刺激停止后,疼痛立即消失。

“慢痛”部位较广泛,部位不甚明确,刺激反应慢,疼痛消失也不完全。

因而患者既有持续性痛,又有突发性加重。

三、下腹部或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腰丛的L1.2.3神经根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另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也可出现腹股沟区痛或下腹部疼痛。

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腹股沟区痛,一般认为,腹股沟区外侧痛为L4.5椎间盘突出,而腹股沟内侧和会阴区痛为L5.S1椎间盘突出。

有人认为由于窦椎神经由2/3交感神经及1/3躯体神经组成,这种疼痛是由于刺激了交感神经纤维所致。

此为牵涉痛,而非根性受压症状。

另有认为当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时,压迫腰骶丛出现坐骨神经痛。

若此腰骶神经根与上位腰神经根有交通支或神经变异时,可出现下腹痛或腹股沟区疼痛。

四、间歇性跛行

当患者行走时,随行走距离增多,因其腰背痛或不适,同时感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加重,当取蹲位或卧床后,症状逐渐消失。

始能再次行走,行走距离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称为间歇性跛行。

此多见于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病人,并且多出现于多阶段病变。

此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和缺血。

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逐渐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影响血循环和氧含量,引起疼痛加重和肢体乏力。

同时此种间歇性跛行与腰椎管狭窄症相似。

当肢体活动时,脊髓的血管扩种,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出现症状。

五、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部分患者,不出现下肢疼痛而是肢体麻木感。

此多为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麻木。

麻木感觉区域仍按神经根受累区域分布,麻木与神经根受压的严重无密切关系,但肌力下降者麻木较重。

大腿外侧为常见麻木区域,此区域正常为L1-3支配,但也属于L4和L5皮节。

当穿衣裤接触时可有烧灼感,长时站立可加重麻木。

大腿外侧感觉障碍原因多为纤维环膨出或关节突关节退变,而并非由于椎间盘突出。

此为神经根的感觉纤维受损或支配纤维环或关节突关节的窦椎神经分支成逆向传到冲动。

六、肌肉痉挛

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痉挛发生于神经根长期受压后,其原因可能为神经外膜或神经束间纤维化,使神经根的感觉纤维应激阈值升高。

肌肉痉挛程度与椎间盘的类型、部位和大小无关。

S1神经根发生率最高,次之为L5神经根。

最常发生肌肉痉挛的为小腿三头肌、国绳肌和跖肌。

通常发生在夜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在白天肌肉痉挛发生在肌肉收缩之后,发生频率不定,可一日数次,也可间隔数周后发生。

有些病人用叩诊锤反复叩击小腿肌肉可出现肌肉神经纤颤,也可自发肌肉纤颤,但此情况较为少见。

肌肉纤颤为脊髓前角退行性疾病的典型体征,也是运动元的某一部分异常应激性升高的表现。

在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机械性受压或化学性刺激而发生肌肉纤颤。

当脊髓积累刺激可引起单节段或多节段的脊髓反射向周围传导,出现阵挛性肌肉收缩。

七、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较多见的是L4.5椎间盘突出,L5神经麻痹所致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长肌麻痹,表现为足下垂。

S1神经麻痹所致小腿三头肌瘫痪,临床较少见,但是肌力减弱仍然常见。

另外还有L3.4椎间盘突出导致股四头肌瘫痪者。

八、双侧下肢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为一侧下肢症状,在少数病人可出现双下肢症状。

出现双下肢症状有如下情况:

1、双下肢同时出现症状,严重度可两侧一样,但多为一侧重,一侧轻。

此为同节段中央型椎间盘较大,较突出。

有时因巨大突出压迫马为神经,出现马尾综合征。

2、双下肢不同节段症状,表现为疼痛部位不同和疼痛严重程度不同,此为不同节段不同侧别的椎间盘突出。

3、先为一侧症状,后为出现相似对侧症状。

此为同节段椎间盘突出,现压迫一侧,后又移位压迫另一侧出现症状。

九、马尾综合征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当突然巨大突出时,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

马尾通常包括L3到S1的神经根,因此支配盆腔内脏兼(或)会阴部的传出兼(或)传入神经纤维的病变,完全可以出现圆锥综合征。

要把马尾损害与圆锥损害区分开来在临床上会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然而,既然马尾的病变通常不仅仅影响骶髓节段而且也同样影响到大量腰骶神经纤维,一般来说,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将会更广泛且达更高的水平。

早期表现双侧严重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

有时坐骨神经痛可以交替出现。

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表现双下肢不全瘫痪。

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同时双下肢后外侧会阴部痛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肛门括约肌肌力降低,排便不能控制。

在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现阳萎。

国内有报道遇到重症病例多位重力推拿按摩后发生椎间盘巨大突出,出现马尾综合征。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马尾综合征患者,因膀胱麻痹、肛门括约肌无力常表现明显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此时测定直肠压力、膀胱压力和尿流量测定,表现微压力较低,残余尿量较多。

十、脊髓圆锥综合征

当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骶部脊髓S3-5节段和尾髓1节段的病损有着典型的综合征。

躯体症状包括会阴及肛门周围的皮肤感觉缺失。

如果S2受累,大腿后部将出现麻木。

即表现为所谓的“马鞍区麻木”。

有骨盆出口处的肌肉软瘫,包括肛门外和Vesicle括约肌及坐骨海绵体、球状海绵体肌。

球海绵体反射可通过刺激阴茎龟头而诱发,其表现为阴囊内后尿道收缩或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由于节前副交感神经的损害,引起包括膀胱平滑肌的松弛性瘫痪(无膀胱充盈感觉,无痛)和不能自动排空的征象。

由于横纹肌系统对肛门括约肌控制的相应丧失,在腹压增大时大便失禁或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能力的完全丧失。

十一、外周圆锥综合征

脊髓的L4-S2节段被称为外周圆锥。

感觉丧失发生在L4-S2神经根所在的。

臀肌、伸、屈膝关节、踝关节和脚趾以及脚的内在肌肉的肌力减弱。

步态异常也很常见。

可表现为踝反射和跖反射均缺如,而膝反射则存在或相对较明显。

膀胱和直肠的功能的随意控制经常削弱。

阴茎的勃起和射精功能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但阴茎的异常勃起也经常发生。

十二、颈腰综合征

下腰椎最易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颈腰综合征症状。

这种退行性变化有时可以是多节段的甚而影响整个腰椎。

有部分病人同时并有较严重的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部或神经脊髓症状,称为颈腰综合征。

出现颈腰综合征时病人叙述全身都痛,颈部的痛可放射至枕部、双肩且可向上肢放射,有时还可以放射到胸部。

腰部的变化则可引起两下肢的疼痛。

这种患者除叙述腰背痛及下肢坐骨神经痛外,常述颈项痛。

这种疼痛常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和神经等组织,引起症状,即颈椎病症状。

当压迫颈神经根时,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同时有感觉障碍、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等。

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

以大小鱼际和骨间肌为明显。

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因脊神经根被膜的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颈项痛。

当颈椎间盘和骨赘压迫神经根,则有明显的颈项痛和上肢痛。

由于C4.5,C5.6和C6.7发病率最高,患者表现为颈肩痛,前臂桡侧痛,手的桡侧3指痛。

压颈试验出现阳性,表现为诱发根性疼痛。

当压迫脊髓时患者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堤,触觉障碍,束胸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夹东西、写字颤抖,手持物经常掉落。

在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

检查时有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Hoffmannn征、膑阵挛及Babinski征等阳性。

当出现颈、腰椎间盘一并退变同时引起其症状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后,作颈椎和腰椎的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应作电生理检查。

然后结合病史和查体以及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病人的症状,当前以颈椎病症状为主抑或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为主,或两者并重。

十三、患肢发凉

也有称为冷性坐骨神经痛(coldsciatica),几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感患肢发凉。

此系腰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的收缩而致,同时也与受压的神经根严重程度有关。

热成像及血液流速图(rheogram)检查,表现为患者温度低以足趾的远端为著。

检查时足背动脉仍正常。

十四、尾部痛

也有报道要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为尾骨痛,其主要原因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也可因为腰椎或腰骶神经丛的解剖变异刺激神经所致。

十五、小腿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严重受压时,可出现足和踝部的水肿。

可能是神经根在受到机械性及局部无菌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时粘连水肿,影响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窦椎神经也可能发生异常短路,而使下肢相应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

十六、症状与神经损伤严重度的分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表现,均与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的严重程度有关。

Postacchini将神经受压分为四级:

1级神经根支配的反射减弱,但仍在神经根支配的小和中等大的肌肉或大的肌肉如伸足拇长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等,表现为小肌肉轻度无力,而大的肌肉肌力正常。

在皮节分布感觉区的远端有较小范围的感觉丧失。

根性痛不重。

2级神经根支配的反射消失,小肌肉的肌力中度降低,而中等或大的肌肉肌力降低或正常。

麻木区较1级神经根受压严重,但感觉障碍仍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根性痛一般。

3级较大的肌肉呈中等或明显的肌力减弱,所累及的皮节分布感觉区有较大的范围的障碍。

患者述说冷感。

在皮节分布感觉区的远端皮肤轻度降低。

4级严重的神经根功能障碍或神经根麻痹、瘫痪。

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肌力完全消失。

皮节分布感觉区大范围的明显麻木或丧失。

皮温降低。

当L5或S1神经根受累,足和踝部可出现水肿。

根性痛轻微或无疼痛。

二、体格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压痛点

在病变间隙的患侧有深压痛。

疼痛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肢放散。

这是由于深压痛刺激了骶棘肌中受累神经的背根神经纤维产生感应痛所致。

2、腰椎活动度受限腰椎在各个方向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不同,腰椎侧弯的程度不同,活动受限的程度也不同。

一般来讲:

前屈后伸运动受限明显;

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向凸侧弯曲的活动受限明显。

3、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

受累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如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趾长肌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

腰4-5椎间盘突出时,肌力明显减弱。

4、感觉减退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针刺痛觉明显减退,其中以固有神经支配区尤为明显。

5、腱反射改变腰椎3-4椎间盘突出时,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特殊检查

1、胸腹垫枕试验检查方法:

患者全身放松,两上肢伸直置于身旁,检查者在病侧腰3-骶1个节椎间隙的深层肌上用手指深压,寻找深层压痛点。

若在腰椎过度前屈位上测定,使原有在超伸展位上引出的深压痛、传导痛或下肢酸麻感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者,则可判定为腰椎管内发病因素。

2、直腿抬高试验由于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袖受到卡压,限制了其在椎管内的移动。

因此,在作患侧直腿抬高试验时因前牵拉了受压的神经根而产生了疼痛症状。

3、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将患肢抬高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坐骨神经痛。

然后降低患肢使疼痛症状消失,此时被动背伸踝关节,当又出现坐骨神经痛时为阳性。

4、健肢抬高试验当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如果出现患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即为阳性。

此种情况多表明椎间盘突出为“腋下型”突出。

5、股神经牵拉试验对高位椎间盘突出症(如腰2-3和腰3-4)的患者,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但对部分腰4-5突出的患者,该试验也为阳性。

6、屈颈试验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双下肢伸直。

当被动向前屈曲颈椎时,如出现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7、颈静脉压迫试验压迫颈静脉,使硬脊膜膨胀。

由硬脊膜发出的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相挤压,从而诱发出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X线平片为所有腰痛患者必需的最基本检查。

有些患者的X线平片在侧位片上可见病变的椎间隙狭窄,正位片可见轻度侧弯。

X线平片的意义不在于诊断,而在于了解脊柱形态,排除其他疾病。

2、腰椎管造影术腰椎椎管造影术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碘造影剂可以很好地充盈于蛛网膜下腔,通过正、侧、斜位X线摄片,直观地了解到任何对硬膜和神经根的压迫。

3、腰椎间盘造影此项检查最适合于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

在破碎和退变的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即可以看到造影剂外溢的影响,又可以在注射的过程中进行疼痛诱发试验。

若注射造影剂可诱发出患者以往相同的腰痛,即为阳性。

对椎间盘源性下腰同的诊断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情况。

同时可显示黄韧带肥厚、关节内聚、后纵韧带钙、椎管狭窄等情况。

5、CTM检查腰椎管造影后在做CT断层扫描,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侧影窝和神经根袖受压情况的了解,具有单纯CT检查无法替代的优势。

6、MRI检查该项检查可更好地对脊髓内病变和椎间盘退变、脱水情况进行显影。

MRI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该项检查的假阳性率较高。

【诊断标准】

依据综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一)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为下肢痛重于腰痛。

(二)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三)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推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四)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定位诊断】

1、T12L1椎间盘突出L1神经根受压,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外侧区疼痛。

在此区域可以出现麻木、疼痛减退,下腹壁反射减弱或者消失。

2、L1-2椎间盘突出L2神经根受压,出现大腿外侧前外侧疼痛。

亦可感大腿前内侧近端疼痛,在同一区域感觉减退。

当神经根严重受累时出现麻木或感觉消失。

屈髋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内收肌反射减弱。

3、L2-3椎间盘突出L3神经根受压,出现大腿前内侧疼痛,少数病例感腹股沟区或膝痛,可感膝内侧麻木,当神经受累严重时,可感大腿前内侧麻木。

内收肌或股四头肌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内收肌反射减弱或消失。

4、L3-4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压。

出现腰背痛,髋痛、大腿外侧痛及小腿前侧痛。

小腿前内侧麻木,股四头肌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5、L4-5椎间盘突出L5神经根受压。

出现腰背痛,骶髂部痛、髋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和小腿后外侧疼痛。

小腿外侧或包括拇指、足背的麻木,偶有足下垂。

膝反射和踝反射一般无改变。

6、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骶髂部痛,髋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跟痛。

小腿后外侧及包括外侧3个足趾的足背麻木。

肌力减弱不多见,若有肌力改变,则表现为足的跖屈及屈拇无力。

踝反射一般减弱或消失。

7、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在L4-5或L5-S1之间。

也可以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腰背痛、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阴区麻木。

膀胱直肠括约肌务或麻木。

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腿痛或腰腿痛等,以下将根据这些症状分别叙述:

一、腰背痛的鉴别

腰背痛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据美国统计大约8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病史,腰背痛约占所有就诊病人的3%,腰椎间盘突出症仅占腰背痛病人的5%。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腰背痛不是要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因此,临床上遇到腰背痛患者要仔细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为腰痛伴坐骨神经区放射痛,但约半数患者先腰背痛后腿痛,腰背痛可以广泛的钝痛,起病缓慢,也可为急性发病,部位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每当活动或长期取一姿势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缓解。

较常引起腰背痛的疾病如下:

(一)、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大约25-50%的人群有腰椎发育异常,常见的有腰骶椎隐裂和移行椎。

1、腰骶椎隐裂第一骶椎及第5腰椎椎弓不愈合,是脊柱腰骶椎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

一般隐裂不会导致腰痛,但隐裂重者局部构造较弱,易因劳损而产生慢性腰痛,骶裂伴游离棘突者在弯腰时可刺激硬膜造成腰痛。

对于临床有隐性脊椎裂而伴有明显坐骨神经痛者,应仔细分析隐裂的性质,分析其症状与体征,如有明显的神经根定位征,应考虑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

2、移行椎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段,各段相邻处的椎骨有时具有另一段的特征,称为移行椎。

移行椎在腰骶处表现为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

移行椎是产生腰背痛的原因之一,文献上有各种假说。

(1)肥大的横突与髂骨之间空隙小,对附近筋膜组织产生刺激或压迫第5腰神经后侧支;

(2)肥大的横突与骶骨部摩擦,产生继发性滑囊及滑囊炎,有疼痛的人切除此肥大横突可使疼痛缓解。

肥大的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者,因关节间软骨薄,易受摩擦而产生骨关节炎;

(3)肥大的横突与髂骨形成假关节,增生的关节边缘刺激其前方走行的L4或L5神经根。

因移行椎产生的腰痛与骨关节近似,疼痛在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腰部向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加重。

疼痛时可有腰骶部肌肉强直,腰椎不侧凸,疼痛不放射至小腿。

从临床上移行椎产生的腰痛不致与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相混淆,但因移行椎的上一个椎间盘应力集中,易退变,致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增高,这样就可有小腿房舍。

且有时在腰化的S1与S2间可有类似退变的椎间盘间隙,并有人报告S1-2之间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病例。

因而当出现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状时,应主要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移行椎本身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鉴别因素。

(二)损伤性疾病

1、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

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发作的腰骶部疼痛,可伴有臀部及下肢痛,但下肢痛局限于大腿,向下不超过膝关节。

腰腿痛特点表现为:

腰痛大于腿痛,腰痛严重时不能翻身,活动受限,长久平卧后感觉腰部不适,诉晨起后疼痛不适加重,不能继续躺着;

慢性患者喜欢佝偻着腰背部,疼痛可以减轻,急性患者腰部常被动僵直样。

查体:

腰椎呈强直状态,伴有一侧或者双侧骶棘肌痉挛,在骶棘肌、髂后上嵴、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可有压痛;

在患者主诉痛区上方2-3脊椎处,可有棘突及椎旁压痛,其特征为该椎体棘突、痛侧小关节、痛侧横突部位压痛,疼痛向主诉区放散;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下肢感觉、反射及肌力异常。

腰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时可见生理弯曲改变及椎体旋转现象。

横突根部压痛点(邵氏点)对该病具有特殊意义,该点为脊神经后支主干跨过下位椎体横突的体表投影点。

急性发作腰痛时,可在X线影像学导引下在邵氏点予以局麻药消炎镇痛液局部注射,能收到良好效果。

慢性疼痛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行腰脊神经后支神经定位射频热凝或冷冻毁损治疗。

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包括以往的急慢性腰肌劳损、棘上韧带炎、棘间韧带炎、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病。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急性发作腰痛的患者,初期仅表现为腰痛,但日后可发展为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状。

故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及发作诱因,及详细体格检查,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及退变椎间隙变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