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80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学院文档格式.docx

080414T

2013年

2014年

173人

12人

10:

3

应用化学专业

070302

2009年

144人

5人

29:

4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081304T

109人

28:

合计

4个

41

表1.22016年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招生情况

招生数

104人

59人

39人

202人

1.2师资队伍状况

新能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分布合理。

截至2016年底,拥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校内兼职教师1名。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34%,具有高级职称15人,占37%,中青年教师27人,占66%。

具体详情见下表。

表1.32015年新能源学院教师基本情况

学院师资情况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职工总数

专任教师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他

博士

硕士

本科

50岁

以上

40-50岁

30-40岁

30岁以下

41人

40人

3人

20人

6人

14人

24人

9人

21人

比例

7.3%

29.3%

48.8%

14.6%

34.1%

58.5%

12.2%

21.9%

51.2%

1.3教学机构设置

新能源学院设有三个系部,分别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负责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全面工作。

同时还设有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新能源研究所和实验中心。

机构名称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承担课程门次

人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15门

17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

16门

10人

能源化学工程系

28门

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3门

1人

5

新能源研究所

4门

6

实验中心

19门

表1.4新能源学院教学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1.4教学基本条件

在学校基础实验室设备齐全的基础上,新能源学院的专业实验室也不断建设完善中。

经多方努力终于在2016年与大唐新能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截至2016年底,学院已投资1200万余元建设专业实验室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与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新能源学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建成沈阳地区第一个零耗能太阳能房。

同时与11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共同实施了校企联合培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在原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基础上,2015年投资100余万(中地共建---能源化学科研平台)建设新型煤化工实验室(煤制气、制油等实验设备)、热解与催化实验室、生物质化工实验室、测试与分析实验室,能够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风能实验室也初步建成。

表1.5新能源学院专业实验室基本情况

名称

实验室面积(m2)

资产

(万元)

风电机组运行实验室

100

45.6

零耗能太阳能房(太阳能社区)

实验室

110

140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室

20

太阳能电池组件测量实验室

50

8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000

4429

纳米科技薄膜制备实验室

400

7

太阳能电池片制备与分析技术

200

新能源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实验室

9

基础化学实验室

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

80

10

能源化工实验室

11

能源化工污染控制实验室

40

12

能源化工废水处理实验室

13

化工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14

化工油质分析实验室

15

煤质分析实验室

表1.6新能源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年度接纳人次

校内、校外

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

251

校外

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铁岭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297

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

沈阳华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泰豪新科技有限公司

中泰集团

中国英利

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抚顺矿业集团煤矸石热电厂实践基地

应用化学

能源化学工程

1.5学生培养情况

截至2016年,新能源学院拥有在校本科学生833名。

近三年的时间内,共有40名学生次获得省级大赛的奖励,93名学生参与了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20名学生公开发表了科技论文。

由此可见新能源学院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成果比较显著。

表1.7新能源学院学生培养情况

年度

参与科创项目

参加竞赛获奖数

发表论文数

国家级

省部级

一般期刊

2014

2人

2015

34人

2016

38人

93人

20人

2本科教学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

2.1教学基本建设

2.1.1学科建设

(1)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团队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了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以多组份单相高纯粉体、异相催化粉体、溶胶凝胶薄膜和特种晶体物质的合成制备方法研究为基础、以现代光电转换、化学能-电能转化、现代催化、煤炭清洁转化等应用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培养了专业研究人才,研发了专用研究设施。

其中,金红石单晶体等特种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原料粉体、晶体生长设备的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成果转化;

液流电池储能、电致变色薄膜、异相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学科团队结合特种光学晶体和储能材料对单相高纯粉体的要求,开发了特种原料物质的无氧、低温等特种操作环境下的提纯、配制与合成工艺,并正在开发专用设备,保证了多组份单相高纯粉体的制备要求;

针对高品质溶胶凝胶薄膜的制备,国内还没有专用设备,本团队在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稳定工艺条件基础上,正在开发专用试验制备设备;

在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储能方面,开发了铅酸液流储能电池,在国内开辟了独特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异相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煤炭清洁转化,如煤制合成气、煤制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些研究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相关成果和应用对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团队结合专业和人才培养,独立开发、或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积极开发纵向和横向课题,本年度省级项目2项,校内课题2项,全部成员均参与了课题研究。

共计发表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金红石项目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始建于2013年,所在学科拥有“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实验室”校级实验室以及筹建中的“辽宁省新能源光电材料制备与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本学科与校内的“应用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形成了紧密相连、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学科群。

在学科群的强势带动下,本学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三个学科研究方向:

新能源薄膜材料制备与分析、储能材料制备与分析和太阳能光伏应用。

2013年以来,建成了薄膜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检测、微观结构表征、储能材料制备、LED封装4个实验室。

本学科点现有500M2的工作与实验用房,固定资产1200万元,100万元以上设备有理学X射线衍射仪、PL谱、PLD、ALD、和射频磁控溅射等。

这些实验室为本学科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构建了学科建设平台。

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及实验研究人员9人。

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本年度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局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项目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

2.1.2专业建设

2016年应用化学和能源化工专业并入新能源学院,丰富了学科增加了专业数量。

为优化专业结构,能源化学专业2016年暂停招生。

2016年结合学校转型,完成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的能力模块式培养方案修订。

2016年为留学生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1)构建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精细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及确定教学内容。

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纳入考核标准中。

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学校“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走转型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化学专业团队在明确专业定位和建设指导思想基础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努力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强调应用技术型,立足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服务。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在课程体系上,重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环节的配置。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2014年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学院投资300余万建成了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技术实验室、纳米科技薄膜制备实验室、太阳能电池片制备与分析技术实验室。

与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分析技术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新能源材料制备应用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项目)的建成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2016年我们围绕转型发展的需要,重新定位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重新制定了转型发展要求的模块化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1.3课程建设

四个专业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大纲编写与修订,《风力发电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课程经过几轮授课,课程资源建设比较充分,申报了院级优秀建设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入选学校优秀课程。

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实践项目,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整体优化。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体现实验项目开设的层次性,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85%以上。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素质要求,提倡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要。

2016年教务处组织的备案式立项项目新能源学院入围6项,主旨全部为课程建设相关内容。

2.2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加大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

加强团队建设,以学科带头人为队伍建设核心,打造后备骨干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共同提升、协调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6受政策影响没有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各专业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活动。

一年来,各专业先后到了渤海大学、沈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固得沃克公司、康平牛二所口太阳能光伏电站、大连理工大学等调研,了解学习专业领域的教学内容,了解掌握学生未来的就业要求和岗位。

七名青年教师完成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任务,四名教师响应辽宁省千名专家进千家企业活动,效果良好。

新能源学院二名教师赴国外学术访问和交流,学术眼界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16年新能源教师团队共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1篇,ISTP检索2篇,中文核心1篇,分类核心2篇,省级期刊论文10篇。

各级科研教研项目34项,成绩突出。

毕孝国教授主持的“光学级金红石单晶体”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院两项发明专利和十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立项2项。

年度绩效考核全校排名第三。

2.3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

人才培养过程中,新能源学院坚持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全院共建的良好氛围。

学院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学籍管理、学生考勤制度、诚信考试管理制度、优良学风寝室、优良学风带头人等各种评优制度,加强学风建设的引导作用。

同时,学院号召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学习科研小组20余个,分别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

2016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省、国家级以上荣誉16项。

2016年鞠振河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入围2017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决赛。

2016年我院学风建设成果显著,毕业生考研率7%,学位授予率99.3%,就业率达97.33%;

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60%;

14级有20%的学生辅修了第二专业。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能源学院2016年扎实开展本科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依托能动学院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院自有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给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便。

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青年教师还有待成长,中坚力量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难以带动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3、科研、教改和教学成果有待开创和发展

各专业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还亟待体现,教学改革研究及其成果相对缺乏,教学信息化资源整合度较低。

总结

2016年度,新能源学院优化了专业布局,架构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专业的合理布局。

教学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初现,学风较浓且发展态势良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果突出。

新能源学院作为新的发展中的学院,正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扎实开展、稳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