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57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1共3份Word下载.docx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学会依法办事

吸毒是什么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毒品?

我来回答:

吸毒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具有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购买、贩卖、吸食毒品都是违法行为。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认清的毒品危害,提高法律意识,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能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在生活中如何依法办事呢?

知识点: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崇敬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探究与分享:

6月10日上午,40余名民工为讨薪维权,未经许可,采取拉横幅的方式,在我市英武北路至英武南路路段机动车道上进行游行!

经调查:

近日,东鲍至沙沟国网承建工程老板因工程款纠纷导致农民工工资未能及时发放,工人拿不到工资,遂采取拉横幅的方式上街游行。

请你评价一下农民工的行为?

农民工被欠薪,应该依法维权,未经许可上街游行,是违法行为,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工程老板。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小王家庭困难,在校期间经常勤工俭学,暑假,他到一家单位实习,约定好一个月200元。

结果一周后,小王却只领到了1000元工资,单位主管说“给你1000,都算是照顾你了”,小王、、、

谁能替小王想想办法?

要回工资。

建议大学生及时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监察大队将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依法维权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活动二:

树立法律信仰

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人民与法律:

人民与法律的关系?

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何意义?

进行宪法宣誓,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树立法律信仰,维护宪法权威。

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翻越栏杆践踏花草大声喧哗

这些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违反了什么?

怎样才能消除?

提高道德水平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们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如何才能彻底消灭校园欺凌?

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多数是道德品质有问题或是法律观念较差,这需要同学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观念。

被欺凌的同学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权。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

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并且要养成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还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作为青少年,要遵守法律,养成法律意识,依法办事。

板书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高塄初级中学莫红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2.能力目标:

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能运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教学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

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过程】

一、经典案例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案例】

《今日说法》栏目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16岁的中学生小天(化名)因多次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而不敢向家长说明,终于恼羞成怒,用匕首将其中一人刺死……小天就这样亲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小天的失足,让我们为之感到怎样?

但我们能做的,难道真的就只有这些吗?

设想一下,小天怎样做这一切悲剧就不会发生呢?

教师点拨: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让我们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会依法办事

运用你的经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

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要求:

学生自主观察四幅图片,独立思考图片后的问题,感受图片中的活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小结:

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生活中,我们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要学会依法办事。

阅读教材101页第一自然段是,谈谈你对法律保障功能的理解。

(自主学习并回答)

活动三:

探究与分享(教材P101)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情景材料并认真思考后面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叫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活动四:

阅读思考,交流分享,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

先自主思考然后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讨论达成共识。

【多媒体呈现】教师小结:

树立法律意识,就要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活动五:

要点探究

【多媒体呈现】相关链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归纳:

一定要记住依法办事。

即使生活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纠纷也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真正从内心去用法、守法,树立法律信仰。

过度:

那么,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呢?

(二)树立法律信仰

阅读教材102正文内容,思考并回答: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探究与分享(材料P102材料及图片)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1.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2.学生模拟宪法宣誓,并读誓词,感受并树立宪法的权威。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探究与分享(教材P102)

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多媒体呈现】观看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看到这些现象,说说你的感想。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教材第103页,我们中学生要在那些方面努力才能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题反馈(学生抢答)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活动六:

课外拓展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活动七: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读,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

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在全班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

教学设计

奈曼四中——陈丽云

2017年5月

共一课时

课题:

第十课第二节我们与法律同行初中道德与法治七下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2、学情分析

由于调课,和本届学生新接触,彼此在课堂上的默契还需要一点时间,从本学期的教学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

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还算较高,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重视不够,成绩不太理想。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

心理上重视才能取得好成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

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我们与法同行

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法治之歌

2、小偷该不该打?

某家园小区内,一位业主抓获了一名偷盗助力车得手的女子。

一时间,几十名小区业主围聚过来,“这些小偷太可恶了,我一年就被偷了三辆电瓶车、八个电瓶,抓到小偷就应该往死里打。

”人群中一位穿着红衬衣的中年男子义愤填膺,当即冲上前去要打小偷。

他说的话在不少居民心中形成共鸣,现场喊打声一片。

“你们千万别动粗,打出人命事情就闹大了,大家都跟着倒霉!

”几名居民急忙拦住红衣男子,并表示小偷也有尊严,不能随便动手打人。

“你们家中没丢过车子,当然不气愤了,但也不该帮着小偷呀?

”随后,居民们为“小偷能不能打”争论起来,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小偷趁此机会逃跑,好在小区保安及时赶到,再次将小偷制服,并押送到派出所。

引入新课走进文本!

活动二【讲授】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主预习部分:

1、标划出你认为的知识重点和疑难点。

2、结合生活实践,思考什么是依法办事?

举例说明。

3、思考:

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

二、读课文:

完成合作探究。

1、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怎样维权?

2、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3、道德重要性有哪些?

4、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活动三【活动】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一、案例分析

(一)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经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

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

一天,小宇放学回到家,爸爸有喝的酩酊大醉,对小宇妈妈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你认为小宇应给怎么做?

参考答案

小宇应该在爸爸心情好时和爸爸协商,要求他不要酗酒打人,如果爸爸说不听可以到附近派出所报告,请求警察予以帮助。

(言之有理即可)树立法律意识!

案例分析

(二)

中学生晓程在放学的路上,被两名男同学堵截。

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

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

“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

接着,两名男生有威胁晓程:

“到底有没有钱?

快掏出来!

”随后便开始搜小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

“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1.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那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

得出结论:

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靠法;

只有做到依法办事,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途径:

a告诉家长或老师请求帮助b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c不能忍气吞声

d也不能以暴制暴e合法手段维权才是正确选择

2、思考:

“抓到小偷该不该打?

不该打。

我们应该依法办事,把他交给派出所处理。

小偷的行为是违法的,但小偷的生命健康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我们因一时的气氛打小偷,就侵犯了小偷的合法权益,我们就违法了,甚至会承担法律责任!

归纳出依法办事?

(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 

三、探究分享:

1、一定要记住依法办事。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的意义?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结论:

a树立宪法的权威。

让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依法行政b为全社会都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让法住在心中。

(人民就会自觉拥护法律,信仰法律。

即树立法律信仰。

(本节课第二个知识点)

2、看多媒体课件回答:

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图片,看到这些现象,说说你的感想?

3、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结论:

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

感想:

我们不仅要宣传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a.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们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b.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

总结:

教师: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为祖国的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四【练习】课堂练习及测试

(一)、单项选择

1.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

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

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C)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2.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

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B)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B.遵守法律,依法做事C.珍爱生命,学会坚强D.远离闹市,品味生活

3.卢梭有一句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这启示我们(D)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③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④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正确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B)

①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②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③提高道德修养,法律至上④遇到问题,随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能力提升:

明知燕隼是国家保护动物,河南在校大学生闫某和朋友在家乡捕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16只,并通过QQ、贴吧等网络渠道售卖。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科十只以上,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院一审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闫某有期徒刑十年半。

案件判决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甲:

“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掏个鸟窝就被判刑十年半,量刑太重,应网开一面。

”网友乙:

“偷猎可耻,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

(1)你怎样看待网友甲的观点?

(2)闫某的行为带给你哪些警示?

答案:

(1)这是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治社会里,任何人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②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等。

活动五【作业】

优化设计 

见同步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