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湿sht10度测量显示电路设计有仿真图Word格式.docx
《基于温湿sht10度测量显示电路设计有仿真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温湿sht10度测量显示电路设计有仿真图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湿度传感器SHT10
图1系统设计原理图
3系统硬件的设计
3.1芯片介绍
3.1.1AT89C51单片机
(1)单片机简介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速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AT89C51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
图2AT89C51的引脚排列
(2)主要特性
·
与MCS-51兼容
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
寿命:
1000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
10年
全静态工作:
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128×
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3)管脚说明:
VCC:
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
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
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
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
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
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3.1.2SHT10温湿度采集
采用CMOS过程微加工专利技术制成的SHT10,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出色的长期稳定性。
该传感器由一个电容式聚合体测湿元件和一个能隙式元件组成,并与一个14位A/D转换器以及一个2-wire数字接口在单芯片中无缝结合,使得该产品具有低功耗、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1)
SHT10的主要特点如下:
1)
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测量兼有露点输出;
2)
全部校准,数字输出;
3)
接口简单(2-wire),响应速度快;
4)
超低功耗,自动休眠;
5)
出色的长期稳定性;
6)
超小体积(表面贴装);
7)
测湿精度±
45%RH,测温精度±
0.5℃(25℃)。
(2)
引脚说明及接口电路
典型应用电路
电源引脚(VDD、GND
)
SHT10的供电电压为2.4-5.5V。
传感器上电后,要等待11ms,从“休眠”状态恢复。
在此期间不发送任何指令。
电源引脚(VDD和GND)之间可增加一个100uF的电容器,可用于去耦滤波。
串行接口
SHT10的两线串行接口(bidirectional2-wire)在传感器信号读取和电源功耗方面都做了优化处理,其总线类似I2C总线但不兼容I2C总线。
1.
串行时钟输入(SCK)。
SCK引脚是MCU与SHTIO之间的同步时钟,由
于接口包含了全静态逻辑,因此没有最小的时钟频率。
2.串行数据(DATA)引脚是1个三态门,用于MCU与SHTIO之间的数据
传输。
DATA的状态在串行始终SCK的下降沿之后发生改变,在SCK的上升沿有效。
在数据传输期间,当SCK为高电平时,DATA数据线上必须保持稳定状态。
为避免数据发生冲突,MCU应该驱动DATA使其处于低电平状态,而外部接一个上拉电阻,将信号拉至高电平。
原理与说明
CRC-8校验。
整个数据的传输过程都由8位校验保证,确保任何错误
的数据都能够被检测到并删除。
为保持自身发热温升小于0.1℃,SHT10的激活时间不超过10%。
如12
位精度测量,每秒最多测量2次。
转换为物理量输出相对湿度输出转换公式为:
Hlinear=C1+C2.SO(RH)+C3.SO(RH)^2(%RH)
其中,RHlinear为25℃时相对湿度的线性值,SO(RH)为传感器输出的相对湿度的数值,C1,C2,C3为系数。
当测量温度与25℃相差较大时,则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温度系数:
RHtrue=(T℃-25).(t1+t2.SO(RH))+RHlinear
其中,RHlinear为温度不等于25℃时相对湿度的实际值,T℃为当前温度,t1、t2是系数。
T=d1+d2.SO(T)
其中,T为实际温度,SO(T)为传感器输出的温度数值,d1、d2为系数。
由于湿度与温度经由同一块芯片测量而得,因此SHT10可以同、时实现高质量的露点测量。
3.1.3传感器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SHT10通过两线串行接口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其中,串行时钟输入线SCK用于单片机控制器与SHT10之间的通信同步。
串行数据线DATA用于内部数据的输出与外部数据的输入。
DATA在SCK时钟下降沿之后改变状态,并仅在SCK时钟上升沿后有效。
因此,单片机可在SCK高电平时读取数据,而当其向SHT10发送数据时,在SCK时钟下降沿后改变状态,同时保证DATA线上的电平状态在SCK高电平段稳定。
图3SHT10与单片机的连接
4系统软件设计
本设计软件编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温、湿度传感器SHT10测量程序;
(2)液晶显示程序;
(3)单片机与上位机数据通信程序。
4.1温湿度测量程序设计
SHT10传感器工作时首先对数据传输进行初始化来启动SHT10测量时序,即在第一个SCK时钟高电平时,DATA翻转为低电平,并在第二个SCK时钟高电平时,DATA翻转为高电平。
SHT10测量命令包含3个地址位和5个命令位。
单片机发布一组8bit测量命令后,DATA在第8个SCK时钟的下降沿被置为低电平。
再发送第9个SCK时钟作为命令确认,DA2TA在其下降沿后,恢复为高电平。
同时,单片机可暂时停止发送时钟序列以进入空闲模式,准备读取测量数据。
SHT10在转换结束后,将DATA置为低电平,单片机继续发出时钟序列,来读取2个8bit的测量数据和1个8bit的CRC奇偶校验。
所有数据从MSB开始,右值有效。
其中,在每个字节传输结束后,均需要发出一个时钟高电子ACK,并将DATA置为低电平,以确认读取成功。
在测量和传输结束后,SHT10自动转入休眠模式。
4.2液晶显示程序
液晶显示模块的编程方式主要由该模块使用的控制/驱动器所决定。
设计采用ST7920汉字液晶控制/驱动器,其拥有8位并行微控制器接口,通过单片机编程,并使用了显示字母、数字符号和中文字型的功能。
另外,对于液晶屏的编程,一般只需向其中写数据即可。
显示程序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图4液晶模块操作程序流程图
5仿真结果
6设计总结及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只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需提高。
在使用PROTEUS和KEIL等软件等仿真时遇到了许多问题。
这次学习提高我在控制检测电路和单片机系统应用方面的技能。
通过查找资料、调试、制作等环节,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时间的基本技能。
仿真调试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也从这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二附录
参考程序清单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math.h>
stdio.h>
#defineLCD_DBP0
sbitLCD_RS=P2^0;
sbitLCD_RW=P2^1;
sbitLCD_E=P2^2;
/******定义函数****************/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voidLCD_init(void);
//初始化函数
voidLCD_write_command(ucharcommand);
//写指令函数
voidLCD_write_data(uchardat);
//写数据函数
voidLCD_disp_char(ucharx,uchary,uchardat);
//在某个屏幕位置上显示一个字符,X(0-15),y(1-2)
voidLCD_disp_str(ucharx,uchary,uchar*str);
//LCD1602显示字符串函数
voiddelay_n10us(uintn);
//延时函数
/*--------------------------------------
;
模块名称:
LCD_init();
功能:
初始化LCD1602
占用资源:
--
参数说明:
-------------------------------------*/
voidLCD_init(void)
{
delay_n10us(10);
LCD_write_command(0x38);
//设置8位格式,2行,5x7
LCD_write_command(0x0c);
//开显示,关光标,不闪烁
LCD_write_command(0x06);
//设定输入方式,增量不移位
LCD_write_command(0x01);
//清除屏幕显示
delay_n10us(100);
//延时清屏,延时函数,延时约n个10us
}
LCD_write_command();
LCD1602写指令函数
P2.0--RS(LCD_RS),P2.1--RW(LCD_RW),P2.2--E(LCD_E).
dat为写命令参数
voidLCD_write_command(uchardat)
LCD_RS=0;
//指令
LCD_RW=0;
//写入
LCD_E=1;
//允许
LCD_DB=dat;
//实践证明,我的LCD1602上,用for循环1次就能完成普通写指令。
LCD_E=0;
LCD_write_data();
LCD1602写数据函数
dat为写数据参数
-------------------------------------*/
voidLCD_write_data(uchardat)
LCD_RS=1;
//数据
LCD_disp_char();
LCD1602显示一个字符函数,在某个屏幕位置上显示一个字符,X(0-15),y(1-2)。
X为1602的列值(取值范围是0-15),y为1602的行值(取值范围是1-2),dat为所要显示字符对应的地址参数。
voidLCD_disp_char(ucharx,uchary,uchardat)
ucharaddress;
if(y==1)
address=0x80+x;
else
address=0xc0+x;
LCD_write_command(address);
LCD_write_data(dat);
LCD_disp_str();
LCD1602显示字符串函数,在某个屏幕起始位置{X(0-15),y(1-2)}上显示一个字符串。
X为1602的列值(取值范围是0-15),y为1602的行值(取值范围是1-2),str为所要显示字符串对应的指针参数。
voidLCD_disp_str(ucharx,uchary,uchar*str)
while(*str!
='
\0'
{
LCD_write_data(*str);
str++;
}
delay_n10us();
延时函数,延时约n个10us
voiddelay_n10us(uintn)//延时n个10us@12M晶振
{
uinti;
for(i=n;
i>
0;
i--)
{
_nop_();
_nop_();
}
sbitSCK=P2^6;
//定义通讯时钟端口
sbitDATA=P2^7;
//定义通讯数据端口
typedefunion
{unsignedinti;
//定义了两个共用体
floatf;
}value;
enum{TEMP,HUMI};
//TEMP=0,HUMI=1
#definenoACK0//用于判断是否结束通讯
#defineACK1//结束数据传输
//adrcommandr/w
#defineSTATUS_REG_W0x06//00000110
#defineSTATUS_REG_R0x07//00000111
#defineMEASURE_TEMP0x03//00000011
#defineMEASURE_HUMI0x05//00000101
#defineRESET0x1e//00011110
/****************定义函数****************/
voids_transstart(void);
//启动传输函数
voids_connectionreset(void);
//连接复位函数
chars_write_byte(unsignedcharvalue);
//DHT90写函数
chars_read_byte(unsignedcharack);
//DHT90读函数
chars_measure(unsignedchar*p_value,unsignedchar*p_checksum,unsignedcharmode);
//测量温湿度函数
voidcalc_dht90(float*p_humidity,float*p_temperature);
//温湿度补偿
s_transstart();
启动传输函数
voids_transstart(void)
//generatesatransmissionstart
DATA=1;
SCK=0;
//Initialstate
SCK=1;
DATA=0;
s_connectionreset();
连接复位函数
voids_connectionreset(void)
//communicationreset:
DATA-line=1andatleast9SCKcyclesfollowedbytransstart
unsignedchari;
for(i=0;
i<
9;
i++)//9SCKcycles
}
s_transstart();
//transmissionstart
s_write_byte();
DHT90写函数
chars_write_byte(unsignedcharva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