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336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一 考点1 客观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③筛选整合信息

2012年

③把握内容要点

考点一 客观题

 (2016·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

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

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

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

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

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

考号

考生答案

误区诊断

1

A

A项相关信息在第一段,原文说“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而A项说“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该选项命题人运用“变”的手段改变了原文句间的顺序,改变了原意,所以A项不正确。

(短板一:

不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手段)

2

D

D项相关信息涉及全文,据“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等信息,文章阐述了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而D项却说是“中国现代小说”。

该选项命题人运用“缩小范围”的手段设置错误,该选项不正确。

(短板二:

没有识破一般论述类文章的九大命题陷阱)

本文主要阐述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选文共两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影响。

第二段: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第1题,本题考查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A项所需要的信息在文本第一自然段,原文的表述是“推动了……孕育了……”,选项的表述是“孕育了……推动了……”,此种表述改变了原意,所以该选项错误。

B项所需信息在文本第一自然段,表述和原文一致。

C项所需信息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意,“学衡”应该是反对派,反对白话文运动,所以选项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的表述错误。

D项所需信息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文本首句采用的是“不仅……也”的复句表达形式,也就是说前后的内容同样重要,而非强调后者,所以选项中“最重要”的表述不妥。

第2题,本题考查对中心意思的概括。

A、B两个选项均只涉及文本一个方面的内容,D选项“中国现代小说”范围又太小,不能涵盖整个文本的内容。

只有选项C最适合做选文标题。

一、熟悉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6大命题手段”(针对“短板一”)

1.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某些关联词语,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2.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3.改:

改换词语(名词、代词、动词、副词、关联词等),造成曲解文意。

4.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

5.变:

改变句子顺序或句间关系,使逻辑关系与原文不一致或不合事理。

6.造:

造出原文没有的结果、结论或事实,混淆是非。

二、识破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9大命题陷阱”(针对“短板二”)

1.曲解文意:

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2.扩缩范围:

关注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

数量词

“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

范围词

“凡”“全部”“所有”等

程度词

“特别”“尤其”“十分”“稍微”等

频率词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并举词

“和”“同”“以及”“另外”“还有”等

3.混淆时态:

关注表示时态的词。

如:

已经、预计、尚未、之前、必将、一定、估计等。

4.颠倒是非:

在阅读时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

对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要圈画标注。

5.偷换概念:

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标记。

做题时,分辨选项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是否与原文一致。

6.因果混乱:

仔细分析选项中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

7.无中生有:

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8.张冠李戴:

读文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

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

9.指代有误:

抓住选项中的指代词,在原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其指代内容。

三、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准确筛选信息“3步走”

第1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第2步,审读题干,圈画语段。

对照选项,圈画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

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

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

(1)从题干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

×

’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表明考查对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表明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固定,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表明考查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之类的词语,表明考查推断能力。

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最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

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比对法。

第3步,仔细比对,判断正误。

(1)比对词语

①比对指代词。

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

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题B项,原文第二段中说“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

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这是偷换概念。

②比对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

看是否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2题B项,选项说“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原文第三段“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不符,选项缩小了范围。

③比对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已经”“将来”等。

看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如2016年全国丙卷第2题D项,选项说“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有误,否定太绝对,根据原文第四段“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可以推出答案。

(2)比对关系

主要分析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或原文顺序,是否合理。

句间关系可重点通过关联词来分析,一般有并列、承接、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需要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表述一致。

重点审查比对因果关系,看看是否存在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的问题。

如2016年全国丙卷第3题B项,“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在当时的史学家看来,历史是讲求真实的,而神话故事显然有悖信史,而他们又没有找到能够合理利用神话传说中的史料价值的途径。

选项把原因归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显然是强加因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①比对所述原因、条件、结果(结论)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②比对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③对于原文中没有给出的但题干要求做出判断的结论,要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如2016年山东卷第8题C项,条件和结论没有逻辑关系。

选项说“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原文引用诗论部分,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古诗的一些看法。

(4)比对题干

有些题目的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这就要将选项与题干中的关键词逐一比对。

一般来说,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不能(能够)体现”“直接(间接)体现”“×

方面内容”“重要”“主要”“符合(不符)文意”“正确(不正确、错误)”“一致(不一致)”等。

[专项练]

比对词语类

1.选项: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2015·

全国卷Ⅰ第3题D项)

原句:

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比对结果:

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偷换概念,应为“宋代新型信用工具”,即指交子、关子、会子等便于携带的纸质信用工具,不包括原来铜铁钱等不便携带的信用工具。

“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在文中并无此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2.选项: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2016年全国甲卷第2题C项)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曲解文意。

原文强调讲故事的方式的重要性,而选项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

3.选项:

传统技艺是采用天然原材料、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生产技术。

(2015·

重庆卷第4题A项)

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审美意趣。

【答案】 不一致 改变原意。

选项漏掉了“一般”,扩大了概念的范围。

比对关系类

4.选项: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2016·

山东卷第6题B项)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致 强加因果。

“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都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5.选项:

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四川卷第6题A项)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选项说“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原文为“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比对依据和结论类

6.选项: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全国丙卷第1题C项)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

“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答案】 不一致 王国维的意思是怀疑是可取的,但需要史料为依据,而C项的意思是只要以史料为依据,就不会再怀疑了,属曲解文意。

7.选项: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安徽卷第1题D项)

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

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答案】 不一致 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还应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等。

8.选项:

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四川卷第5题C项)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选项“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误。

原文并未明确说出“古文经”与“今文经”的篇目谁多谁少,举《尚书》的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

比对题干类

9.题干: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传统技艺传承价值的一项是

选项B:

日常生活中的陶器、竹器等物品的制作。

重庆卷第5题)

“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手工艺和手工艺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艺术、信仰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

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

____________

【答案】 与原文一致,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日常生活中的陶器、竹器等物品的制作”属于传统技艺,具有民生价值。

而“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因此B项体现了传统技艺传承价值。

10.题干: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计算机的历史短。

北京卷第1题)

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

_____________

【答案】 与原文一致,符合题干要求。

“计算机的历史短”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客观现实,并不是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9分)

【导学号:

74812020】

史与志是两种不同的文本,从性质上说,史厚古薄今,志厚今薄古,两者在书写过程中所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

史注重时序排列中的人物事件,注重兴衰成败及其价值意义;

志则注重当下广泛的社会形态,意在记录文化模式和现象,采用第一手资料,不涉及是非价值评断。

在研究领域,历史的定义被限定在距离当下30年到50年以上,写史所遵循的规则应当是“后人评说”,而非“今日评断”。

当代不能成史,几乎是学术纪律严明的当代史学和美术史学共同遵循的规则,对书写当代史的这种普遍戒心来源于近代科学史学中的这类逻辑:

“当代”不仅因为离我们的价值世界太近而缺乏历史判断所必需的距离感,而且由于对它的史料运用缺少时间的甄别和筛选而显得过于随机和主观。

中国史学家历来主张的“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对当代美术史和美术志的撰写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是一个有着诸多变化的动态潮流,它延续而又易变的脉络,要求身处同时代的书写者记录现状,而非急于做出价值判断。

故而,当代人对事实的记录,应当是“志”的书写方式。

当代可做美术志,此美术志会辅助后人书写未来的美术史。

美术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图像志,但又不应当拘泥于美术作品“表面”的机械记载,尤其在当代美术中,“表面”概念与传统绘画大不相同,已经延伸到三维空间之中,单纯的符号美学式图像志已不能满足对当代美术的描述。

美术志在图像志的视觉记录基础上,还应当加入对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而笔者认为这种动机与理念陈述最好能够由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共同完成,尽可能实现价值中立,为后人提供多个维度的参考。

从本质上讲,美术志强调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强调了尽可能即时保存“第一历史”,把“第二历史”(美术史)的书写交给未来,把评判的公信力交给时间。

11.下列对文中“美术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术志编写遵循的规则应当是“今日评断”,而非“后人评说”。

B.美术志的内容包括对图像和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

C.美术志是当代人对美术事实的客观记录,不涉及任何是非价值。

D.美术志即第一历史,看重“即时”,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B [A项,“今日评断”错,原文说的是“而非急于做出价值判断”。

C项,“不涉及任何是非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而非急于做出价值判断”。

D项,原文中的“第一历史”是指“第一手资料”,不等同于“美术志”。

]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修美术志对编撰美术史很重要,若没有对当代的美术做广泛的记录,美术史是不能编成的。

B.历史学家因为没有时间甄别和筛选史料,所以在编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过于随机主观。

C.在“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和“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