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955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期其他杂剧家及其创作概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东篱文人化符号

(2)“马神仙”、“曲状元”

■贾仲明增补《录鬼簿马致远吊词》: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

姓名香,贯满梨园。

《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3)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周德清《中原音韵序》:

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七词曲:

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你对上述四大家之说有疑议否?

■“元曲四大家”异说

■“关、白、马、郑”——主之者有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今人多取此说。

■“关、王、白、马”——主之者有王骥德(《曲律》)

■《曲律·

杂论》:

“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顾不及王,要非定论。

”“作北曲者,如王、马、关、郑辈,创法甚严。

■(4)杂剧15种,今存7种,即《汉宫秋》《岳阳楼》《陈抟高卧》《青衫泪》《荐福碑》《任风子》《黄粱梦》(合著),《汉宫秋》为代表作。

■(5)散曲有《东篱乐府》,共121首。

代表作有《越调·

天净沙》(秋思)、《双调·

夜行船》(秋思)。

练习指派:

将“乐府”这一概念作一简要梳理。

2、《汉宫秋》

■本事:

昭君出塞故事。

见于《汉书·

元帝纪》(卷9)《汉书·

匈奴传》(卷94)《后汉书·

南匈奴传》、葛洪《西京杂记》“画工弃市”等。

(重点、难点)

■现象:

从“历史经典”到“文学经典”

  (1)《汉书·

元帝纪》(卷9):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

诏曰:

‘……。

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

  (2)《汉书·

匈奴传》(卷94):

“竟宁元年,……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3)《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

……同日弃市。

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参读: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4)《后汉书·

南匈奴传》(卷89):

“(王)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丛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汉宫秋》情节:

(1)汉元帝下诏选秀女,毛延寿点破美人图,王昭君打入冷宫;

(楔子、第1折)

(2)王昭君琵琶抒怨,汉元帝寻声临幸,毛延寿事败出逃;

(第1折)

(3)毛延寿献美人图,呼韩邪拥兵求亲,汉元帝君臣无计,王昭君效死和番;

(第2折)

(4)汉元帝灞桥饯别,王昭君黑水自尽,毛延寿解送归汉;

(第3折)

(5)昭君入梦,汉帝闻雁,延寿斩首,番汉讲和。

(第4折)

■《汉宫秋》主旨

1、描写在面临番汉激烈的民族矛盾冲突下汉元帝仍贪图享乐,不理朝纲,满朝君臣无计退敌,昏庸无能;

2、揭露奸佞之臣毛延寿贪赃枉法、“叛国投国”的丑恶行径;

3、赞扬王昭君“为国家大计”出塞和番,投江而死,至死不离汉土,保持民族气节的崇高精神;

4、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怀。

■人物

■王昭君:

大不幸之女子、大无畏之女子、大气节之女子、女子中之屈大夫、具有崇高意义的悲剧形象、闪发不朽辉光的女性形象

■汉元帝:

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皇帝

■毛延寿:

奸佞之臣、叛国投敌的无耻之徒,“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只是教皇帝少近儒臣,多昵女色,我这宠幸,才得牢固”

■艺术成就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2、语言的抒情艺术

文采派代表(与关汉卿本色派风格不同)

“古今群英”之首。

朱权《太和正音谱》: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宜列群英之上。

■“元人百种曲”之首。

臧懋循《元曲选》(《元人百种曲》)列《汉宫秋》为第一。

■“《汉宫秋》一剧,可称绝调”(清人焦循《剧说》)

■第三折“送别”(抒情、心理刻划、音乐性、情景烘托)

■《双调·

梅花酒》: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

近椒房,月昏黄;

月昏黄,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

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3、马致远其他杂剧

(1)人生沉浮:

《荐福碑》(书生张镐倒运)

《青衫泪》(白居易、裴兴奴)

注:

《荐福碑》本事见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二“雷轰荐福碑”

(2)隐逸情趣:

《陈抟高卧》(“推开名利关,摘脱英雄网”)

相关知识:

■陈抟(?

—989),五代宋初道教代表人物,倡导内丹之学,性命双修,重在修心养肾。

主张以道教为本,融合儒、释,会通三教。

■锁鼻术:

陈抟曾从邛州天庆观道士何昌一学此术,能长睡数月不起,世称“隐于睡”。

这也可以作为“陈抟高卧”的一个有趣的注脚。

(3)神仙道化剧:

《黄粱梦》(钟离权度脱吕洞宾的故事)

《岳阳楼》(吕洞宾度树成人、成人入道)

《任风子》(马丹阳点化屠户任风子入道)

■附:

全真教兴盛(金元)——“神仙道化剧”的文化背景

■全真教:

金代王重阳始创。

以全性返真为宗旨,故名。

基本思想是主张三教合一,性命双修,应缘忘机,参悟生命真谛。

■北五祖:

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

蟾(刘操)、王重阳

■北七真:

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

一、郝大通、孙不二(马钰之妻)

二、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一)概说

1、自幼得到元好问的哺养和教育,受益非浅。

2、早年居开封、聊城、真定等地,晚年移居金陵。

3、一生创作杂剧16种,传世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4、散曲、词创作也有突出成就,词有《天籁集》(105首),散曲40首附其后。

(二)《梧桐雨》

■取材:

《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传》

■剧情:

楔子:

安禄“丧师”,明皇认子,贵妃“洗儿”,安、杨构怨。

第一折:

七夕乞巧,长生盟誓。

第二折:

杨贵妃啖鲜荔枝,沉香亭演霓裳舞;

安禄山叛乱,唐明皇幸蜀。

第三折:

马嵬兵变,杨妃赐死。

第四折:

梧桐夜雨,明皇泪伤。

■主题之争:

歌颂爱情说

政治讽谕说

抒写沧桑说

双重主题说

■郭本文学史:

■“对李、杨爱情的基本态度是同情、赞美的。

同时也都透过李、杨这个具体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于普遍意义上的真挚爱情的赞美。

■“杨贵妃的体态形貌之美”及其“邀宠与固宠的目的”是李、杨的“爱情基础”。

■“为作者倾心赞美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一场大悲剧”,“李、杨的爱情悲剧,也就蕴涵了历史的、时代的悲剧。

■袁本文学史:

■“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艺术特点及成就

(1)对比(安史之乱前后):

命运之变,沧桑之感,处境和心境的强烈反差,主题的揭示。

(2)情景交融:

情感抒写的形象化、细腻化、诗意化,生动逼真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处境及心理状态,增强作品的抒情性和审美效果。

悲凉意境: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王国维)

■第四折,对零落秋日中阴云败叶、楼头过雁、阶下寒虫、檐前玉马、雨打梧桐等景物的描绘,创造了幽清、阴冷、凄恻的气氛和环境,用来衬托唐明皇的哀愁和伤感。

■【黄钟煞】“……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

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

雨湿寒梢,泪染龙袍。

不肯相饶,共隔着梧桐直滴到晓!

”(全剧结尾)

(三)《墙头马上》

■取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原诗主旨:

“止淫奔也”)

■提示:

白朴两种杂剧皆与白居易作品有关。

■情节:

  裴李洛阳巧相逢,

  私结夫妇隐长安;

  七年事破遭休弃,

  高中进士再团圆。

“买花栽子”的双关意

■主题:

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人物:

李千金、裴少俊、裴尚书

■李千金——“比起《西厢记》中崔莺莺这样的人物来,李千金具有一种新的性格因素,她的感情方式和行动方式带有民间市井女子的豪爽、率真和泼辣的特征。

虽然她的身份也是大家闺秀,……但是,她冲破封建礼教和习俗的枷锁时,表现得更强烈、更坚决、更大胆。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P142)

■喜剧性:

(1)裴尚书谓其子“不亲酒色”,“万无一失”;

裴少俊自谓“惟通诗书,不通女色”——但墙头马上,一见千金,便立即“写个简帖儿嘲拨他”

(2)“且喜少俊颇有大志,每日只在后花园中看书,直等功名成就,方才娶妻”——“这的是你后园中七年做下的功课!

”(隐藏七年,生一男一女,大儿端端六岁,小女重阳四岁)

■(3)第三折

■尚书:

“这两个小的是谁家?

■端端:

“是裴家。

“是那个裴家?

■重阳:

“是裴尚书家。

■院公:

“谁道不是裴尚书花园?

小弟子还不去!

“告我爹爹、奶奶说去。

“你两个采了花木,还道告你爹爹、奶奶去?

跳起您公公来也,打你娘。

三、高文秀《双献功》和康进之《李逵负荆》

元代兴起“水浒戏”(约30种),山东成为水游戏的创作中心(10种),高文秀(8种)、康进之(2种)是代表作家,《双献功》(高)、《李逵负荆》(康)为代表作。

(一)高文秀《双献功》

■1、高文秀创作的杂剧仅次于关汉卿,有三十二种左右,人称“小汉卿”。

今存《双献功》、《遇上皇》、《襄阳会》、《渑池会》、《谇范叔》五种。

高文秀擅写英雄杂剧,笔下的绿林英雄或历史英雄都形象饱满,体现豪放一派的艺术风格。

■2、高文秀是元杂剧中“水浒戏”的主要作家,今存《双献功》是其代表作。

■人物与剧情:

孙荣、郭念儿、白衙内、李逵

■李逵——勇猛、莽撞而又精细机警。

一是设计蒙骗牢子,救出孙孔目和满牢囚人(装成“傻厮”);

二是扮成祗候,混入官府,杀了白衙内和郭念儿。

(包拯方式与李逵方式)

■青木正儿很欣赏《双献功》这本戏,很喜爱李逵这一形象。

他说:

“此剧情节虽然单纯,但是把李逵这人物写得活跃而有滑稽味,是精神爽快的作品。

”又称赞该剧曲辞“豪放磊落”。

(《元人杂剧概说》)

(二)康进之《李逵负荆》

■康进之杂剧今仅存《李逵负荆》,该剧全称《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又称《杏花庄》。

王林、满堂娇、宋刚、鲁智恩、李逵、宋江

李逵:

“为着别人,输了自己”(第四折,自语)

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疾恶如仇、知过能改两点,成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

具体分三个方面:

一是正直善良、同情弱小、伸张正义、除暴安良,这源于其善良本质;

二是生性鲁莽,轻信人言,行为暴躁,这源于其刚直、粗豪的性格;

三是知错即改,胸怀坦荡,光胆磊落,这源于其朴质诚挚的品格。

■李逵性格通过以下情节得到充分体现:

(1)砍杏黄旗

(2)立军令状(睹头)

(3)杏花庄对质

(4)负荆请罪

(5)聚义堂庆喜。

■李逵形象的重要意义——注解了“义”的深刻含义,也注解了梁山之“义”的深刻含义。

何谓义?

一方面是兄弟义气,一方面是人间正义,在李逵心目中,前者是绝不能代替后者的,当前者与后者矛盾对立时,毫不留情地舍弃前者,伸张后者,只有当前者与后者趋于一致时才是梁山泊的“义”,才是梁山弟兄信奉的“义”。

剧本通过一次误会深刻地演绎了梁山泊英雄的精神本质和思想实质。

■思考:

■怎样看待剧中“李逵观景”的描写?

(胡适“极自由的时代”)

四、纪君祥《赵氏孤儿》

■纪君祥:

大都人,所作杂剧六种,今仅存《赵氏孤儿》。

《左传》宣公二年和成公八年、《国语》、《说苑》、《史记》之《晋世家》、《赵世家》、《韩世家》等,主要依《史记·

赵世家》。

■练习指派:

读《史记·

赵世家》(卷四三)相关记载的文字,写出梗概。

托孤、搜孤、救孤、抚孤

(1)屠岸贾、晋灵公;

   

(2)赵盾、赵朔、公主;

   (3)程婴(赵朔门客,史载为赵朔之友)、韩厥(将军)、公孙杵臼(老臣,史载为赵朔门客)

■屠岸贾:

驯养神獒,诛杀赵氏满门三百口,滥杀国内“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所有小孩,杀害程婴之子(以为是“赵氏孤儿”)

■程婴:

救孤、易儿、抚孤(舍儿)

■韩厥:

放行程婴和遗孤后自刎(舍身)

■公孙杵臼:

主动献身、触阶而亡(舍身)

“正义感是《赵氏孤儿》全剧所要突出表现的内容,也是构成这部剧作悲剧美感的主要思想内涵。

众多悲剧人物强烈的正义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激起读者和观众产生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相统一的审美体验。

为正义而献身的英雄主义,构成整个悲剧美的基调。

全剧充分写出发斗争的残酷性、曲折性和艰苦性,但他同时又显示了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希望和信心。

剧本以强大的伦理力量,使这部悲剧具有既撼动人心而又令人振奋的悲剧效果,其艺术格调是悲壮而昂扬。

”(周先慎《赵氏孤儿的审美特征》)

■成就:

悲剧杰作,“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十二《元剧之文章》: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其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世界影响:

法、英、德、俄等国皆有译本(风靡欧洲的中国戏剧)

■1732年—1733年,法国马若瑟首译。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将《赵氏孤儿》改编成新剧本《中国孤儿》,在巴黎热演。

后被英国剧作家再改编在伦敦上演,引起极大反响。

■1781年,德国文学家歌德读到德译本《赵氏孤儿》,并尝试改写为悲剧《哀兰伯诺》。

五、尚仲贤《柳毅传书》和李好古《张生煮海》

■元杂剧出现了神话题材与爱情题材相融合的作品,可称之为“神话爱情剧”,其代表作有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一)尚仲贤《柳毅传书》

李朝威《柳毅传》

龙女三娘、柳毅、钱塘君

■艺术:

场面描写(第二折,钱塘君与泾阳小龙二龙激战)、心理刻划(第三折,柳毅拒婚、龙女感恩)

■思想意义:

以神话叙事的方式曲折反映人世社会的婚姻现实及其愿望——遭受家庭暴力而求助于娘家势力得以解救,依靠命运之神建立第二次婚姻即真正幸福的婚姻,由此表达对无爱的婚姻的大胆冲破和彻底否定,深刻认识到只有爱才是婚姻的基础和纽带。

(二)李好古《张生煮海》

张生(金童)、龙琼莲(玉女)

瑶池会,金童玉女因思凡而谪罚下界——张生、龙女海边邂逅,自订终身,约八月十五为佳期——张生海岸寻约,仙姑授以上仙法宝(银锅一只,金钱一文,铁勺一把),张生煮海,惊动龙王——张生入龙宫成亲,张生、龙女“偿还夙契”,“同归仙位”。

■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

“实在是被美辞丽句装饰着,尤其是像第一、第二两折,陆续铺陈的叙海洋风景的曲辞,更是壮丽眩目,可以做为一篇‘海赋’来看吧。

■要点:

(1)爱情自由的主题;

(2)虚幻离奇的情节;

(3)优美壮丽的写景

六、杨显之《潇湘夜雨》和石君宝《秋胡戏妻》

■元杂剧作家对家庭问题、家庭矛盾以及维系家庭的伦理关系表现了积极的关注,并作了艺术的反映,此类作品可称为“家庭剧”,代表作有杨显之的《潇湘夜雨》和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一)杨显之《潇湘夜雨》

崔通(崔文远之侄)、翠鸾(张商英女儿,崔文远义女)、赵氏女(崔通试官之女)

张商英淮河覆舟父女失散——崔文远救翠鸾收为义女——崔通、翠鸾结为夫妇——崔通中状元另娶试官赵氏女——翠鸾千里寻夫诬为逃女发配沙门岛——张商英出任提刑廉访使,父女巧遇临江驿——崔文远力救崔通、赵氏女,崔通与翠鸾重为夫妻(赵氏为妾)。

■关于《潇湘雨》引出的思考:

命运与婚姻问题

恩情与婚姻问题

地位与婚姻问题

旧妻与新欢问题

权势与婚姻问题

观念撮合与实际生活问题

(二)石君宝《秋胡戏妻》

《列女传》、《西京杂记》。

罗梅英(罗大户之女)、秋胡、李大户

■《列女传》卷五《节义传》: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

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

五年乃归。

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

‘若曝采桑,吾行道远,愿托桑荫下餐,下斋休焉。

’妇人采桑不辍。

秋胡子谓曰:

‘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

吾有金,愿以与夫人。

’妇人曰:

‘嘻。

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

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佚之志。

收子之斋与笥金。

’秋胡子遂去。

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

秋胡子惭。

……(妇)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

■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社会道德剧

■生活喜剧的嘲讽和打击

■无声的泪

七、郑廷玉《看钱奴》和武汉臣《老生儿》

■元杂剧作家还把视界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大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描写和反映当时社会带普遍性的生活现象,揭露各种社会弊病,此类作品可称为“社会剧”,其代表作有郑廷玉的《看钱奴》和武汉臣的《老生儿》。

(一)郑廷玉的《看钱奴》(《冤家债主》)

■取材于《搜神记》卷十“张车子”。

周荣祖、灵派侯(东岳殿前之神)、贾仁(穷贾儿)、周长寿(周荣祖之子)

■线索一(周):

应举—埋金—下第—卖子—归主

■线索二(贾):

祈福—掘金—守财(看钱)

■自由阅读:

《搜神记》卷十“张车子”

■思想特点及意义:

(1)宿命论、因果报应的思想(一是信佛与不信佛有不同的报应,二是贫穷还是富贵为命中注定);

(2)中国古代讽刺喜剧里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一是剧本塑造的守财奴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二是作者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段创造典型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看钱奴”形象的典型意义(金钱扭曲了人,腐朽了人的灵魂,使人变得虚伪、刻薄、悭吝、无耻)

漫画、变形、夸张(笑话式)的艺术手法和典型细节。

挝烧鸭子、狗添指头气成病(P412)

剁尸入棺、借斧剁尸(P412)

十七世纪以后,《看钱奴》被法国作家裘利安和英国佚名作家译介到西方。

(二)武汉臣的《老生儿》

■该剧写东平富户刘从善散财得子的故事。

作品通过刘从善之妻、妾、女、婿、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围绕钱财分配、财产继承以及家庭地位的拥有等问题展开的激烈争端,表现了金钱关系与伦理关系在封建家庭中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时代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呼唤和期待。

作者设置的戏剧冲突从无子而始由得子而终,体现了艺术上独具的匠心,故王国维评曰:

“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