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9389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西方文论Word文件下载.docx

龐德的“意象”定義:

“一個意象是在瞬息間呈現出的一個理性和感情的複合體。

1.7領會;

休姆論“幻想”在詩歌創作中的作用。

2表現主義

瞭解表現主義文論的發展概況和主要觀點。

2.1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即表現論。

2.2科林伍德的表現理論。

2.1表現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克羅齊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論著。

2.2克羅齊“直覺——表現”說的主要觀點。

2.3科林伍德對表現情感和激發情感的區分。

2.1識記:

克羅齊的主要論著《美學原理》、《美學綱要》;

科林伍德的主要論著《藝術原理》。

2.2領會:

克羅齊“直覺—表現”說的主要觀點:

直覺指心靈賦形式於雜亂無章的物質世界的活動;

直覺即表現,兩者不可分割。

2.3應用:

科林伍德對表現情感和激發情感的區分:

表現首先指向表現者自己;

藝術創作不應爲一般而忽略個別;

表現的結果是使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界限趨於消失。

3俄國形式主義與布拉格學派

瞭解俄國形式主義與布拉格學派的發展概況和主要作家;

掌握該流派的主要觀點。

3.1詩學探索的理論特徵

3.2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論。

3.3雅各布森對文學性的語言學闡釋。

3.4艾亨鮑姆的科學實證主義文論。

3.1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和日爾蒙斯基。

3.2俄國形式主義的主要理論主張。

3.3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論。

3.4什克洛夫斯基對文學語言和日常語言的區分。

3.5雅各布森論文學的“文學性”。

3.6雅各布森論隱喻與轉喻。

3.7艾亨鮑姆“創新”即“發現”的觀點。

3.1識記: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和日爾蒙斯基。

3.2領會:

俄國形式主義的主要理論主張:

(1)文學作品是“意識之外的現實”;

(2)文學創作的宗旨在於審美過程;

(3)文學批評的任務是研究文學的內部規律。

3.3應用: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論:

藝術的技巧就是使物件陌生,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

3.4領會:

什克洛夫斯基對文學語言和日常語言的區分:

在日常語言中,說話的意義(內容)是最重要的;

在文學語言中,表達本身(形式)就是目的。

3.5領會:

雅各布森論文學的“文學性”:

詩性功能。

3.6領會:

雅各布森論隱喻與轉喻:

(1)隱喻即依靠相似性的比喻;

(2)轉喻即依靠鄰接性的比喻。

3.7領會:

艾亨鮑姆“創新”即“發現”的觀點:

新的藝術形式的創造,本質上是一種發現,此形式潛藏於以前階段的形式之中。

4精神分析批評

瞭解精神分析批評的發展概況,掌握該派理論的主要觀點。

4.1精神分析批評的一般概念。

4.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論。

4.3傳統的精神分析批評。

4.4霍蘭德的讀者反應批評。

4.5拉康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批評。

4.1精神分析批評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4.2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學說和“俄狄浦斯情結”的主要觀點。

4.3弗洛伊德論文學藝術與白日夢。

4.4霍蘭德論創作與閱讀中人體身份、文化身份和個人身份的主導作用。

4.5拉康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的語言學闡釋。

4.6拉康對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

4.1識記:

弗洛伊德的主要論著《創造性作家與白日夢》、《〈俄狄浦斯王〉與〈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弑父》;

霍蘭德的主要論著《精神分析學與莎士比亞》、《文學反應動力論》、《本人的詩歌:

文學精神分析學引論》;

拉康的主要論著《自我的語言》、《精神分析學的四個基本概念》。

4.2領會: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學說和“俄狄浦斯情結”的主要觀點:

本我與“快樂原則”、自我與“現實原則”、超我與“至善原則”;

戀母情欲綜合感。

4.3領會:

弗洛伊德論文學藝術與白日夢:

創造性作家本質上是白晝的夢幻者。

4.4應用:

霍蘭德論創作與閱讀中人體身份、文化身份和個人身份的主導作用:

兒童時代使每個人發展出一種與他人不同的個人風格或身份主題;

所有文學反應都由包括人體身份、文化身份和使我們成爲現在這個樣子的獨一無二的個人歷史的那種身份所控制。

4.5領會:

拉康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的語言學闡釋:

以隱喻和轉喻解釋“壓縮”和“移置”。

4.6應用:

拉康對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

從“想象態”到“象徵性秩序”;

“鏡子階段”的重要性。

5直覺主義與意識流

瞭解直覺主義與意識流文論的主要觀點。

5.1柏格森與直覺主義。

5.2威廉·

詹姆斯的意識流理論。

5.3意識流作家的藝術觀點。

5.1柏格森的直覺說和綿延說。

5.2威廉·

詹姆斯論意識流的不可分割性。

5.3喬伊斯對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說的闡釋。

5.4沃爾夫論心理的真實。

5.1領會;

柏格森的直覺說和綿延說。

直覺:

是一種不依靠理性與經驗、不證自明的知識能力,它追隨物件的內在生命,達到物我同一的至境。

綿延:

通過直覺體驗到的時間,即“心理時間”。

5.2領會:

威廉·

詹姆斯論意識流的不可分割性:

意識中每一個鮮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圍繞它們流淌的活水之中。

5.3領會:

喬伊斯對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說的闡釋:

“完整”、“比例”、“鮮明”。

5.4領會:

沃爾夫論心理的真實:

生活是一圈始終包圍著我們意識的半透明的光暈。

6語義學與新批評派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瞭解新批評派的發展概況,掌握語義學和新批評派文論的主要觀點。

二.課程內容

6.1理論背景與發展概況。

6.2瑞恰茲的語義學批評。

6.3艾略特的“非個人化”理論。

6.4蘭色姆的本體論批評。

6.5布魯克斯的“細讀法”。

6.6燕卜蓀的複義理論。

6.7維姆薩特和韋勒克的“新批評”理論。

6.1新批評派的奠基者瑞恰茲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論著。

6.2新批評派的發展概況。

6.3瑞恰茲語義學批評的基本特徵。

6.4瑞恰茲的語境理論。

6.5艾略特“非個人化”理論的要點。

6.6艾略特尋找“客觀對應物”的觀點。

6.7蘭色姆的“構架—肌質”理論。

6.8布魯克斯論悖論與反諷。

6.9燕蔔蓀論複義的七種類型。

6.10維姆薩特對“意圖謬見”和“感受謬見”的批評。

6.11維姆薩特論隱喻。

6.12韋勒克以文學的內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張。

6.13韋勒克對作品結構的八個層面的劃分。

6.1識記:

瑞恰茲的主要論著《意義的意義》、《實用批評》、和《修辭哲學》;

艾略特的主要論著《傳統與個人才能》、《玄學派詩人》和《批評的功能》。

6.2識記:

新批評派的發展概況:

奠基階段、“南方集團”和“耶魯集團”。

6.3領會:

瑞恰茲語義學批評的基本特徵:

(1)“細讀法”和語義分析;

(2)對心理學問題的重視;

(3)內在的批評。

6.4應用:

瑞恰茲的語境理論:

(1)就共時性而論,語境包括與所要詮釋的物件有關的某個時期中的一切事情;

(2)就歷時性而論,語境則表示一組同時再現的事件;

(3)在特定的語境中,會産生矛盾的解釋均應排除在複義之外。

6.5領會:

艾略特“非個人化”理論的要點:

(1)文學傳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文學家應當適應傳統;

(2)文學家應當消滅個性;

(3)文學家應逃避個人情感。

6.6領會:

艾略特尋找“客觀對應物”的觀點:

強調感性和理性的密切結合,一種思想同時也就是一種經驗。

6.7領會:

蘭色姆的“構架—肌質”理論。

“構架”指文本內容的邏輯陳述;

“肌質”指文本中的個別細節。

在文學作品中,“肌質”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構架”,只有它才是作品的本質和精華。

6.8應用:

布魯克斯論悖論與反諷:

悖論:

表面上荒謬而實際上真實的陳述;

反諷:

所說的話與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

6.9領會:

燕蔔蓀論複義的七種類型:

複義:

“任何語義上的差別,不論如何細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話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

6.10應用:

維姆薩特對“意圖謬見”和“感受謬見”的批評:

“意圖謬見在於將詩和詩的産生過程相混淆”;

“感受謬見則在於將詩和詩的結果相混淆”。

6.11領會:

維姆薩特論隱喻:

(1)隱喻得以存在的基礎是喻旨與喻本之間的相異性;

(2)隱喻是一種具體的抽象;

(3)隱喻不僅依靠異中之同,也能依靠相反之處;

(4)隱喻離不開語境。

6.12領會:

韋勒克以文學的內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張:

文藝作品是“一個爲某種特別的審美目的服務的完整的符號體系或者符號結構”,它是內部研究的唯一物件。

6.13領會:

韋勒克對作品結構的八個層面的劃分。

7現象學、存在主義與荒誕派

瞭解現象學、存在主義與荒誕派文論的代表作家和主要論著,掌握現象學、存在主義與荒誕派文論的主要觀點。

7.1哲學背景與發展概況。

7.2英伽登的現象學文論。

7.3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文論。

7.4薩特的存在主義文論。

7.5尤奈斯庫的荒誕派戲劇理論。

三.考核知識點

7.1現象學、存在主義與荒誕派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7.2胡塞爾的兩種“懸置”說和“現象學還原的方法”。

7.3杜夫海納論審美知覺的三個階段。

7.4英伽登的文學作品結構的四層次說。

7.5英伽登論“心理行爲的客觀的意向性關聯物”與積極閱讀。

7.6海德格爾的“此在”和“存在”的定義。

7.7海德格爾論文藝作品中“世界”與“大地”的衝突。

7.8海德格爾詩論的三大要點。

7.9薩特的文學本質論和文學接受論。

7.10尤奈斯庫論“超現實的真實”及悲劇性與喜劇性。

7.1識記:

杜夫海納的主要論著《審美經驗現象學》;

英伽登的主要論著《文學的藝術作品》;

海德格爾的主要論著《藝術作品的本源》、《荷爾德林與詩的本質》;

薩特的主要論著《什麽是文學》。

7.2識記:

胡塞爾的兩種“懸置”說和“現象學還原的方法”:

兩種“懸置”說:

“存在的懸置”和“歷史的懸置”;

“現象學還原的方法”:

(1)現象的還原;

(2)本質的還原;

(3)先驗的還原。

7.3領會:

杜夫海納論審美知覺的三個階段:

(!

)呈現;

(2)表像與想象;

(3)反思與感受。

7.4領會:

英伽登的文學作品結構的四層次說:

(1)字音與高一級的語言組合;

(20意義單元;

(3)多重圖式化方面及其方面連續體;

(4)再現客體。

7.5應用:

英伽登論“心理行爲的客觀的意向性關聯物”與積極閱讀:

將作品和閱讀聯繫在一起的意義單元是以字音所攜帶的意義爲基礎的,這種“意義”不同于作者和讀者的主觀意圖而是一種公共意義。

作品本身的意向性關聯物還只是一些圖式化的方面,它充滿了無數的“不定點”和空白,讀者應當調動自己的想象,填補作品的不定點和空白,才能使作品變成活生生的審美物件。

7.6領會:

海德格爾的“此在”和“存在”的定義:

“此在”:

被抛擲在時空中並不得不與他人共在的具體個人;

“存在”:

語言活動中發生的意義之在,人的存在本質上即意義之在的歷史性發生。

7.7應用:

海德格爾論文藝作品中“世界”與“大地”的衝突:

這一對概念充滿隱喻性,就其以之闡釋藝術作品的本源而論,主要指“意義化”(世界)和“無意義化”(大地)的衝突;

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顯示(獲得意義)又隱匿(失去意義)地出場,作品因此而成其所是。

7.8領會:

海德格爾詩論的三大要點:

(1)詩以語詞確立存在;

(2)詩便是對神性尺度的採納;

(3)人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

7.9應用:

薩特的文學本質論和文學接受論:

文學本質論:

文學在本質上是對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

文學接受論:

作品的世界是由讀者和作者的自由“合力支撐”的。

7.10領會:

尤奈斯庫論“超現實的真實”及悲劇性與喜劇性:

論“超現實的真實”:

戲劇不僅應表達意義化世界之外的意義之無與物質之有,還應表達時空歷史之外的永恒之在。

論悲劇性與喜劇性:

真正喜劇性的東西總是可悲的;

而真正悲劇性的東西又總是可笑的。

8原型批評

瞭解與原型批評有關的人類學與心理學的理論,掌握原型批評的主要觀點。

8.1弗雷澤的人類學理論。

8.2榮格的原型理論。

8.3弗萊的原型批評理論。

8.4原型批評的整體性文化批評傾向。

8.1與原型批評有關的主要論著。

8.2弗雷澤揭示的迴圈模式。

8.3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論和“原型”說。

8.4弗萊論四種敍事模式。

8.5原型批評與歷史唯物論、斯本格勒“歷史有機發展論”的關係。

四.考核要求

8.1識記:

弗雷澤的主要論著《金枝》;

榮格的主要論著《無意識心理》、《心理類型》;

弗萊的主要論著《批評的解剖》。

8.2領會:

弗雷澤揭示的迴圈模式:

許多古代神話和祭祀儀式都與自然界的季節迴圈變化有關。

8.3領會:

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論和“原型”說:

“集體無意識”指人類自原始社會以來,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經驗的長期積累;

“原型”是自遠古時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作爲一種“種族的記憶”被保留下來,使每個個體先天就獲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

8.4應用:

弗萊論四種敍事模式:

(1)傳奇故事模式;

(2)喜劇模式;

(3)悲劇模式(4)諷刺作品模式。

8.5領會:

原型批評與歷史唯物論、斯本格勒“歷史有機發展論”的關係;

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注重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整體性研究;

斯本格勒把歷史的基本形態稱爲“文化”,這些文化像有機體一樣成住壞空。

這兩種思路和方法都給原型批評較大影響。

9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上)

瞭解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掌握其理論

的要點。

二.課程內容

9.1理論背景和發展概況。

9.2盧卡契的現實主義文論。

9.3葛蘭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學”論。

9.4馬舍雷和戈德曼的結構主義文論。

9.5伊格爾頓的新馬克思主義文論。

9.1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9.2盧卡契論藝術本質、藝術發生和藝術功能。

9.3葛蘭西論“民族—人民的文學”。

9.4馬舍雷的“沈默論”。

9.5戈德曼論“有意義的結構”。

9.6伊格爾頓的藝術生産理論。

9.1識記:

盧卡契的主要論著《歷史與階級意識》、《審美特性》;

葛蘭西的主要論著《獄中劄記》、《獄中書簡》;

馬舍雷的主要論著《文學生産理論》;

戈德曼的主要論著《文學社會學方法論》;

伊格爾頓的主要論著《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文學原理引論》。

9.2領會:

盧卡契論藝術本質:

文藝的內容來自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又是對客觀現實的超越;

盧卡契的藝術發生說:

一方面接受並發揮了馬恩的勞動起源論,另一方面又用巫術起源論加以補充;

盧卡契論藝術功能:

激發情感與認識世界統一論。

9.3領會:

葛蘭西論“民族—人民的文學”:

要求文學作爲“新文化”的一部分,成爲“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現”,爲廣大的人民大衆服務。

9.4應用:

馬舍雷的“沈默論”:

作品中的空白和沈默是意味深長的,它們間接地表現了意識形態。

9.5領會:

戈德曼論“有意義的結構”:

文學創作是作家通過自身的努力,製造一個由其思想、情感和行爲組成的有意義的連續結構。

這種結構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學作品的各部分內容要素之間的整體關係,另一方面又與整個社會有著內在的聯繫。

9.6應用:

伊格爾頓的藝術生産理論:

(1)把文學藝術看作商品,文藝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意識形態,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社會經濟生産的形式;

(2)從藝術生産和藝術消費的相互關係看藝術形式,藝術生産和消費既可以改變藝術形式,也可以改變藝術家與欣賞者的關係,還可以改變藝術家之間的關係。

10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下)

瞭解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掌握其理論的要點。

10.1布洛赫烏托邦式的幻想藝術論。

10.2布萊希特以理性爲本的戲劇理論。

10.3本雅明的技術主義藝術理論。

10.4阿多諾的否定性文論。

10.5馬爾庫塞的新感性文論。

10.6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論。

10.7哈貝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論。

10.1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10.2布洛赫以“幻想”爲核心的藝術理論。

10.3布萊希特的史詩劇理論和“間離化”概念。

10.4布萊希特論現實主義。

10.5本雅明的藝術生産論。

10.6阿多諾論否定的辯證法和藝術的否定性本質。

10.7馬爾庫塞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批判。

10.8馬爾庫塞論藝術的本質和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10.9弗洛姆論“生産性的愛”與“社會無意識”。

10.10哈貝馬斯的“社會交往行爲”理論及其對現代藝術的基本觀點。

10.1識記:

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布洛赫的主要論著《烏托邦精神》、《希望的原理》;

布萊希特的主要論著《戲劇小工具篇》;

本雅明的主要論著《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的概念》、《德國悲劇的起源》、《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阿多諾的主要論著《否定的辯證法》、《美學理論》;

馬爾庫塞的主要論著《愛欲與文明》、《單面人》、《審美之維》;

弗洛姆的主要論著《逃避自由》、《愛的藝術》;

哈貝馬斯的主要論著《公衆社會結構的變化》、《交往行爲理論》。

10.2領會:

布洛赫以“幻想”爲核心的藝術理論:

(1)把藝術的本質同幻想、同對世界審美的“超前顯現”聯繫起來;

(2)藝術是一種非生産性活動,它在現代資本主義條件下可以成爲精神的一個避難所;

(3)藝術的幻想實質是對白日夢的改造。

10.3應用:

布萊希特的史詩劇理論和“間離化”概念:

史詩劇:

用史詩即敍事方法在戲劇舞臺上表現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現代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並展示其發展趨勢,以“敍事性”取代“戲劇性”。

“間離化”:

是史詩劇的核心概念。

10.4領會:

布萊希特論現實主義:

(1)現實主義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

(2)現實主義不應以酷似生活爲標準,而應“駕馭”現實,洞察生活本質;

(3)主張把事件過程置於藝術表現的中心;

(4)現實主義應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和手段來表現新的現實,可借鑒先鋒派的藝術成果。

10.5應用:

本雅明的藝術生産論:

藝術創作是生産,藝術欣賞是消費,藝術創作的“技術”即技巧,代表著一定的藝術發展水平,構成了藝術生産中的藝術生産力。

10.6領會:

阿多諾論否定的辯證法和藝術的否定性本質:

否定的辯證法:

真正的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是指向差異之物,即矛盾和對立,其真實含義永遠是否定性的,而不具有任何肯定性;

否定的辯證法就是要否定現實的總體性,捍衛、爭取個體性和非同一性。

藝術的否定性本質:

“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的認識”。

10.7應用:

馬爾庫塞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批判:

)批判資本主義的“消費控制”把人變成“單維人”;

(2)批判資本主義對人的“愛欲”本性的壓抑;

(3)批判資本主義滋長了“攻擊性”罪惡;

(4)從人性異化角度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危機。

10.8領會:

馬爾庫塞論藝術的本質和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1)認爲藝術的永恒性以普遍人性爲基礎,並對普遍人性作了弗洛伊德式的解釋,強調藝術超越直接現實,展現了一個非壓抑的條件,促使人的感性本能得以昇華。

(2)藝術以想象與幻想對現行的理性原則提出挑戰,使主體感性擺脫壓抑狀態,達到“感性的解放”。

(3)促使人們改變舊的感受世界的方式,造就具有“新感性”的社會主體,而“新感性”能變成一種改造、重建社會的現實生産力。

(4)現代藝術是造就新感性的最佳途徑。

10.9領會:

弗洛姆論“生産性的愛”與“社會無意識”:

“生産性的愛”:

提出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和歷史的二律背反的觀點,強調愛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個性條件下的融合”,而成熟的愛應是一種生産性的愛,一種給予。

“社會無意識”:

指出社會是通過語言、理性邏輯和社會禁忌三個途徑來壓抑無意識的,它們是社會的篩檢程式;

強調文學與社會無意識的密切聯繫。

10.10應用:

哈貝馬斯的“社會交往行爲”理論及其對現代藝術的基本觀點:

“社會交往行爲”理論:

主體之間通過符號協調和相互作用,以語言爲媒介,通過對話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溝通和一致。

對現代藝術的基本觀點:

(1)對現代藝術打破傳統藝術的“光暈”,引導人們擺脫依附、尋求解放的功能予以肯定;

(2)先鋒派藝術所體現的不是資本主義合理化的希望,而是資本主義的合法化危機,是對交往行爲合理化要求的潛在期盼;

(3)指出先鋒派藝術因“光暈”的喪失和“寓言”手法的廣泛應用,使作品有機一體化被破壞,虛假整體意義被消解,與醜、否定的畸形結合,使藝術成爲一個自主化的實驗場所。

11結構主義、符號學與敍事學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瞭解結構主義、符號學與敍事學理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掌握結構主義、符號學敍事學理論的主要觀點。

11.1結構主義文論的理論背景和主要特徵。

11.2法國結構主義文論。

11.3巴爾特從結構主義轉向後結構主義的文論。

11.4托多洛夫的敍事理論。

11.5文學符號學概況。

11.6文學敍事學簡述。

11.7巴赫金的複調理論和狂歡化詩學。

11.1結構主義、符號學與敍事學理論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論著。

11.2索緒爾語言學的幾對基本概念。

11.3皮亞傑對“結構”的三個基本概括。

11.4結構主義文論的主要特徵。

11.5列維·

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神話學。

11.6巴爾特論“寫作的零度”和敍事作品分析的三個級次。

11.7托多洛夫論敍事時間、敍事體態和敍事語式。

11.8洛特曼對文化史的符號學研究。

11.9格雷馬斯的六個行動位元元模型和“符號矩陣”。

11.10普洛普論民間故事的31種功能和四個基本法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