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378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文档格式.docx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如果有兴趣族谱的话,反正我不太相信这东东。

《续后汉书》

抛开萧常和郝经的蜀汉正统论,还是有异于廿四史的资料,可能反正是比百讷本更早的原文,可用来纠错;

也可能只是他们的见解,那就可能对,也可能错,故要具体分析案例。

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之书,但也不是必读不可。

《八家后汉书辑注》、《九家旧晋书辑本》

三国相关内容其实真的很少。

《三国志校笺》

赵幼文有部份见解,比卢弼更出色和合理。

引用了萧常《续后汉书》、郝经《续后汉书》、《建康实录》等校对,也是其优点;

应用武英殿底本而舍百讷本,这点见仁见智了。

综合来说,也不失为值得一购的本子。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其实这个按以前的排列方法,不算正史,但这部地方史,补充了很多蜀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地方史。

当然,也有部份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入门者没有头绪时,任乃强的注译能帮助你。

作为首届国家图书奖的得奖作品,其实真的不用再多废笔墨,总体来说,意见基本正确,注译有时超出原文数倍,算是其他的参考意见;

在校对底本方面也可见其功力。

当然,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也值得一看,尤其它是简体横版,对很多人来说,比任乃强的舒服。

所以要因人而异,好像对从小看竖版繁体的我,完全没区别。

《建康实录》

其实可以说是吴版纪,补充了很多《三国志》没有的内容,比方步练师之名;

因有《资治通鉴》所引用的内容,比方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

同时因很多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后记的校勘之功用,是时候发挥了。

中华书局版对比上海古籍版,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较差劲的校勘。

《校补襄阳耆旧记》

是难得补充荆州士人、地利、风俗的史料,尽管黄惠贤先生在多年后,不太满意自己的校注版,但仍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辑本。

胡注《资治通鉴》

时间和诸史料的取舍,通鉴毕竟是集北宋的精英来编著,有相当的权威性。

胡三省的注解,中规中矩,有对有错,但大体上还是能引用。

《后汉纪》

东汉编年体,还有很多内容是《后汉书》、《三国志》所没有的,可惜的是在曹操迎刘献后,著墨不多了。

以周天游校注的版本为佳。

《世说新语笺疏》

魏晋之际史家所在的环境,迫使他们有不少曲笔;

裴松之虽注引了很多南朝时尚存、现在已散佚的诸史料;

《太平御览》这些类书虽搜集了不少唐、宋时的史料,但对比南朝来说,应该丢失了不少。

《世说新语》及其所注引的诸史料,填补了空白。

有不少大家也注译,当中以余嘉锡先生的最为详尽,且是以比较哪条史料更可信为主,最适合三国研究者。

如何阅读运用?

可先从后记,以笔画数查出四角号码,然后以号码找出相关人物,再远用查纪传的方式,查遍你认为是该事件的相关人士。

虽然较麻烦,但对比大海捞针,已经是不错了。

书中同一个人,随时有十多个写法,人物索引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

《太平御览》

这部类书罗列了诸多已散佚的史料,有时或能反正百讷本原文是错误:

逍遥津之战战徐盛失的不是矛已是牙旗,因为那条资料是被编入牙部,对比百讷本误书一字与不置矛部而误置为牙部,可能性已前者为大。

通过关键词搜索,如人名、事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此书。

《艺文类聚》

唐四大类书之一,有《太平御览》所没有引录的史料,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取材上与其他类书,达至事与文兼。

《通典》

食货等制度史,是神作;

地理等就免了,年份校正很糟糕,黄初三年已死的张辽,居然在州郡一,介绍曹丕黄初六年留张辽屯江都。

《唐六典》

相对于杜佑的包罗万有,这本更专注于官职,且有部份《通典》所没有的内容,研究官职不得不翻查。

《文献通考》

好坏参半,错误也不少。

其实《通典》对大部份网络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

《汉官六种》

研究汉礼制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始史料,可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的不足。

不过,东汉制未必全盘等同魏制或蜀汉制,而且诸人所书的,两汉的区分不明显,没有一定的基础下,绝不建议优先阅读。

《风俗通义校注》

应邵著,没错,就是迎曹嵩失败,怕被降罪而逃往袁绍的泰山太守。

研究汉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以王利器校对版最佳。

《抱朴子》

由于葛洪先祖仕吴,其《吴失篇》是研究吴末的重要文献记录;

其总结汉末的诸多弊端,同样一矢中的。

对入门者唯一的困难是,因为葛洪有不少地方是以古讽今,所以说的情况往往不是汉末,而是东晋时。

当然,此书也是研究道教史、医药化学史所必读的。

《三国史记》

这本其实是韩国史料的中译本,算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北亚史。

字典篇

其实不是一般人的词典,而是引用了诸条史料后,加上少许个人见解的。

《汉魏制度丛考》

对入门者来说,对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制度,是没有一个清晰概念,杨鸿年这本在众多文章中也必定是参考书籍,能助你了解宫内外、官制、地方等诸多制度,并罗列了若干汉魏实例,基本全都适用于三国时代。

《三国会要》(钱仪吉著)

其实还有杨晨著本,不过年代久远,一般人也未必有机会一睹并购买。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序中已强调钱本的优点,应当属实,否则也不会印刊。

此书正如唐长孺所讲,罗列了诸多史料,也是有用之书。

读者可以马上翻查礼乐、职官、选举、食货、兵、刑等诸多笵畴。

《九朝律考》

真的不用多加介绍,中国法学史首部钜著,比诸书刑法志还要更易理解。

《两汉太守刺史表》

严耕望先生罗列诸书、碑石资料,对两汉的各在职人员,作出了在任的先后次序估算。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方便查阅各政权的民变资数与规模、发生时间、外族民变。

《金泥玉屑丛考》

可惜只是写至宋的诸物价考,列出的诸多原始资料(食物、蓄、田宅、奴婢、刀剑等),省却读者的很多时间。

以汉、汉晋河西、魏晋南北朝三章,适合三国史。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整理后,可补陈寿的不足,但其错误也不算少,慎重。

《武经总要》

古代中国首本系统整理阵法、兵器的著作。

《考工记》、《梦溪笔谈》

有兴趣研究科技史的朋友,必读的原始资料。

《隶释》、《隶续》

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

这点已经足够。

很多文献所没有的资料,只能靠金石文来填补。

严可均也辑录了,故不一定需要另购,除非你要找碑阴的人们与其职位。

地理篇

《元和郡县图志》

以年代最早、资料较齐全为衡量标准的话,此书是最符合条件,尽管河北道四、山南道一、淮南道已佚,犹幸中华书局版从各文献中辑录了。

他们的校勘功力,中规中矩。

当地名胜、地方简介、座标等,能补诸书地理志的不足。

且往往有廿四史所没有或不同的内容,比方全琮攻白帝、陆逊破备后还屯夷陵备蜀。

假设不知道名胜名称,或只是想搜索一下当地有没有所需的资料,无法运用索引,怎么办?

谭图第五册能帮你,前提是你要大概知道在今地大概方位,然后查找是唐哪道哪州。

《太平寰宇记》

可算是李吉甫的威力加强版,补入了风俗、名人等诸多资料,在州郡变革过程,是最给力的文献记录。

但也不是完全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缺点也不是没有,太过宏大,随时有同一名胜,在不同卷有不同的方位等资料,出现前后矛盾,但仍不失为必读地理书之一。

《读史方舆纪要》

其校勘本的功力,完全被前两本比下去。

顾祖禹总结罗列了诸家地理之说,古代地理书籍,无出其右是其优点,缺点是他无法一一亲至当地,也无法校勘所有错误,结果很多时候连错误也照抄不误。

不过,也不是没有纠正《水经注》等书之错误的。

对入门者来说,清的地理与当代相当接近,方便查找。

《舆地志辑注》

南朝陈人顾野王所著,比唐李吉甫还早,惜大部份已散佚。

参考价值是远远不如前三者,但也有他们所没有的内容,比方镇江铁瓮城的描述。

《汉唐地理书钞》

《舆地志辑注》其实就是从这书辑录回而成,是对已散佚的宋以前,诸地理书的辑录本。

不过,那些已散佚的诸本,史料价值真的不如前三者。

《晋书地理志校》

孔祥军对《晋书.地理志》的校注,意见大致正确。

《水经注校证》、《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入门者建议先看校证,因为是简体横版,优点是在陈桥驿校对下,其底本是诸本中最佳,也在注释中解释了取舍各版本的原因。

有初步认识后,才建议看杨守敬的疏,因为排版混乱,且注解的比重,往往比郦道元的原文还要多,查找极不容易,随时得物无所用。

汪士铎的图,优点在于他不只是简单的绘图,还有补充:

比方从《太平寰宇记.淮南道二》补入滁水、最后数页的诸补图(居延都野黑弱水、洛水等),今有陈桥驿的校释版。

陈桥驿写的郦学概论,绝对能让读者对《水经注》的历史,有深刻认识。

永乐本其实才是更原始的版本,无论在分卷、句子排列,也与今流行本有所不同,是高手向校勘的参考资料。

《水经注地名汇编》

其实就是类似《史记人名索引》之类,以《艺文类聚》的方式,陈桥驿按山岳、浦等方式,整理列印,方便查找。

汇编篇

《文选》

精选了诸文体的佳作,萧统等所作的注解,也有历史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两晋南朝文补遗》

引用诸文献、碑文,基本收录进所有人物的文章,严可均的神作。

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如关羽、周瑜,是被编进《全后汉文》内。

《曹操集》、《诸葛亮集》

三国最热门的两位人物,内容有比严可均为多的地方。

其中《诸葛亮集》,把有所争议是否优作的,也辑录进,还有其事迹、评价等。

《三曹资料汇编》

对三曹、建安七子的后人文学评价的总汇。

《二十五史补编》

其中有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吴增仅的《三国郡县表》、万斯同的诸方镇表,其罗列的原始史料或个人见解,是旧历史界之颠。

当然也有简化版:

《三国志补编》、《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如何取舍要看个人决定。

《三国职官表》中列出的官品,不但不适用于蜀汉与吴,连曹丕时期是否能应用都成疑问,其实如果只把这表,看成是列引出所有在职人士的索引,会较合适。

诸方镇表没有列明资料来源,故未必准确,往往要查找前任或后任者,才能推论出该都督、刺史的在职时间,是否正确。

二、简牍类

长沙走马楼吴简篇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壹至染卷,每套一、二千,除了图书馆,根本没有人会愿意付出数万购入。

诸学者整理后所发表的文章,其实才算是能为一般人所能运用的资料。

不用花费又能随时查看的,倒有一个网址:

http:

//rhorse.lib.cuhk.edu.hk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

应该算是吴简出土以来,第一本个人的专题集,在复民问题、口钱与算赋、户等诸多问题上,非常有参考价值。

最大的不足,但不是高敏的问题,因为他是马上应用资料,而不是按日后陆续整理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上的编号,故如需应用当中的资料,需要查找一下到底是田家莂,还是壹至叁哪卷。

非常浅白易懂,入门者首选,以此了解简牍类丛书的方向。

《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

高敏主编的经济史,最大的遗憾是在吴简发掘前已刊,无法运用新出土的简牍。

蒋福亚的屯田和商业篇,能补缺憾。

当然,还有从《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篇,分析亩租率、剥削率、斛加五升的定义等等,也是有用的经济史资料。

《走马楼吴简初探》、《走马楼吴简续探》

于振波在简牍方面功力深厚,惜这两本书为台版,内地读者不易弄到手。

在社会民风、阶层年龄结构等诸方面,见解精辟。

《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研究》

沈刚整理诸家并有自己的见解,在一些经济的环节上,与蒋福亚意见相左,比方地僦钱。

第一章解释简的格式表达,也算是入门;

师佐算是对唐长孺《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一文,以出土资料作补充。

《吴简研究(第一辑)》、《吴简研究(第二辑)》、《吴简研究(第三辑)》、《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其实就是从走马楼吴简发掘至今,诸学者对各个专有名词、现象、制度等的各自看法,所以有不同人士的意见相左的情况发生。

但上述诸书有一个根本性的缺憾,肆至染卷的内容,还没来得及引用,随时因为更多的资料,推翻前说。

其余诸简篇

《简牍与秦汉社会》(2012年版)

其实三国爱好者,看汉简的最大目的,就是想了解汉的诸制度,以出土简牍,基本上是补充地方基层资料为主。

《二年律令》、《居延汉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简》等等,入门者看见诸多条,都已不知道从何入手,最好是有一个综合本。

没错,这本就是了。

基层行政制度、职业、身份与阶层这两编,应该算是最合适的了。

2012年是修订版,对04年版有若干修订补充。

《居延汉简研究》

陈直整理了若干相关类别,又在原文上作了注解,对想了解居延汉简原貌的读者来说,对比劳干的久远作品《居延汉简(图版之部+考释之部)》,还要是八开本;

或者《居延汉简甲乙编》,是较能入手的书本。

《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

屯戍、吏卒生活与地价稳定问题,应该算上此书的最大看点。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

这本书绝对不是与三国无关,相反,现存文献记录对魏晋在西域,是否如同两汉般以西域长史府来实行统治,没有详细交代,直至这批文书的出土,才填补空白。

三、经济类

经济篇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高敏主编,故绪论与其他非其所撰的章节细节,可能不协调,但其范围分析之广、论证的力度等,仍是目前为前,这时期断代经济史中最佳读本,只是没能遇上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时间。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在少放民族方面,算是补充了上者的不足;

其应用吴简的力度,当然不如其十年后的《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可买可不买之间。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

对个别个案作出深入研究,但部份的论证力度略显不足,说服力不够。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黄冕堂这书算是补充了王仲荤没有宋以后的遗憾,也有很多自己的分析,值得一看。

《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

其实都是研究荆州地区的专著,也有应用上出土实物,前者较全面(人口、交通、农业、工商业、文化),后者专注农业。

吴简的应用在近年,已成研究荆州地方史的必需出土文献了,两书皆有所应用。

货币篇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

虽然资料不算是极为详尽,但毕竟是国家文物局注持下的博物馆教材系列,那些各钱币的各项参数,才是重点。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1988年版

对中西方非常了解的经济货币史家,多篇引用东西方比较,让读者也有反思。

虽是这领域的开山之祖,但其对历史的了解,肯定不够,这个绝对是大错误:

第二章第六节:

刘备死后,后主奢费。

并引用了《太平御览》卷173引《吴志》,但这个后主不是蜀汉,而是吴后主,即孙皓......

只能说,对货币本身及其相关经济史都全面精通,甚至是全史通的人,恐怕不可能存在,故大体总方向没错就行了。

二版和2007年的三版也行,因为对比初版,补充了大量内容。

《魏晋南北朝货币交易与发行》

和彭信威关注战争的开销不同,其重点是货币供应量,算是让大家从另一角度思考。

全面列出各项数据,但是否全都适用,需自己再细查,比方三国两晋用钱表,西域的一金钱等同十银钱,算为魏用钱案例,是不合适的;

又比方,能否用晋制证明卫尉也是魏的铸币机构,这点值得商榷,但没铸币的西晋就肯定不适用,但王怡辰也列出,这是不合适的举例了。

不过,还是在这断代货币史中的专著,是较全面与广泛的一本了。

《中国钱币史话》

这本算是较简化的货币史。

《华夏古钱汇珍》

彩色入门本,资料全面性根本没法与前三者相提并论。

四、传记类

《曹操评传》、《曹操传》(张作耀著)

前者因应系列要求,张作耀被迫削稿,但前者也有曹丕、曹植的专述。

若不想两本皆买,二选一吧。

《刘备传》

蜀汉迷,甚至部份他国粉,也不太同意其对刘备的较低评价。

《孙权传》

三主公最后一篇,整体上其实还行,但内容无可避免的与前两书重复,让读者兴趣缺缺了(没多大新意)。

三部曲整体上还算行。

《诸葛亮志》

齐鲁诸子名家系列的重头戏之一,对原始资料,及其事迹等搜集,当然超越张澍。

也有一些分析文章,连诸葛玄也有短文(其上任豫章太守的时间考)。

《诸葛亮评传》(余明侠著)

其实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太多人写,我也无空一一细看所有人的分别,但这本算是较全面的分析诸葛亮的种种事迹了。

《魏文帝曹丕传论》

曹丕也有专题,已是喜出望外,喜欢曹丕的人是必读。

《陈寿、裴松之评传》

其实就是对《三国志》的写作背景、优劣、历代评价,以及裴松之的注例数据分析。

《三国人物散论》

讲述白波贼、曹袁关系、凉并集团,非常详尽及有信服力,但引用了章太炎评刘关诸葛的看法,就注定褒贬不一了。

《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只是加图、削白波黑山贼一段的弱化版。

《重刊洛阳伽蓝记、山涛论》

果然是陈寅恪弟子,把朝野划分成两派,引用史料虽详尽,但山涛是众多反充人士的真正背后领袖这些观点,无法苛同。

《魏晋诗人与政治》

以曹植、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个案分析,是研究魏晋士人心态转变的必读本之一。

国内再版,还有台版,算是实际数据的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