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577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余市情况总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力争75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力争3200亿元。

市委、市ZF对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00亿元,其中,新能源1400亿元、钢铁1000亿元、新材料200亿元;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家,销售收入150亿元。

近几年新余GDP增长情况 

2005年177亿 

2006年214亿,名义增长21% 

2007年278亿,名义增长30% 

2008年402亿,名义增长45% 

2009年484亿,名义增长20% 

2010年一季度104.52亿,名义增长44% 

基数并不大,所以仍有可能保持较高速度

人均GDP:

2011年新余市实现生产总值779.21亿元,人均GDP达到6815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552美元,成为江西省唯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设区市,也是全国44个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地级以上城市之一。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新余综合实力已接近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意味着新余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全省领先,昭示着新余步入上中等收入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三大产业结构:

2012年以来,江西省新余市坚持调结构促转型。

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

  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把帮扶企业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积极帮助企业渡难关。

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加快改造提升钢铁产业,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户外照明、生物制药产业,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

预计1-6月份,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4亿元,增长2%,占工业经济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积极创新园区体制机制,用三大园区对接三大产业发展。

预计1-6月份,全市三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亿元,增长6%。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新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蜜桔、高产油茶、优质早熟梨、有机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

上半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2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4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9.6%。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6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扎实推进商贸流通业“1020”工程,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项目获国家商务部批复。

1-6月,商贸流通业“1020”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率达90%,完成投资11.3亿元,完成销售额32.2亿元。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32.57亿元,较年初增加88.07亿元,增长13.67%;

各项存款余额549.1亿元,较年初增加21.29亿元,增长4.0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1至3月,新余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9.1亿元,同比增长27.6%。

其中,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7亿元,增长42.5%;

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1亿元,增长25.3%;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9亿元,增长21.6%。

其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大产业投资呈现“一产逐步加快、二产增速趋缓、三产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8.2亿元、63.5亿元和37.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8.4%、18.5%和28.4%。

  二是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在建规模稳定增长。

1至3月,新余市新开工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同比增加17个,同比增长45%,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52.7亿元,增长11.2%。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同比增加10个,增长10.4%;

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370.1亿元,增长20.5%。

  三是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得到加强。

1至3月,新余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1.6亿元,保障性住房本年施工面积34.9万平方米;

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8.2亿元,增长1.9倍;

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14.3亿元,增长7.4%;

用于教育事业的投资2.3亿元,增长近9倍;

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投资3.4亿元,增长近1.5倍。

  四是投资主体变化明显,非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

从控股情况看,今年一季度该市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国有和集体项目投资完成33.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34.3%,而非国企业完成投资71.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5.7%。

  五是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1至3月,新余市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资金累计到位146.0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当期投资增幅0.8个百分点。

在本年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0.1亿元,同比增长34.6%;

国内贷款17.8亿元,同比增长27.0%;

利用外资0.4亿元,同比增长21.2%;

自筹资金87.4亿元,同比增长43.9%;

其他资金12.9亿元,同比增长12.4%。

表4 全市201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增幅

行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 

626.38

28.2

农、林、牧、渔业

24.01

42.7

采矿业

67.20

4.8

制造业

314.29

15.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20.90

16.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11

191.4

批发和零售业

16.34

251.9

住宿和餐饮业

9.98

90.7

金融业

0.41

-35.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1.14

64.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1.31

32.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4

18.9

教 

7.69

11.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22

17.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81

58.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27

14.2

其 

61.66

109.9

财政支出: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本级财政支出管理,规范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严格控制和节约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原则

  公共财政的原则。

财政资金要重点保工资和党政机关正常运转,保法定增长和重点支出项目,保社会稳定。

  强化预算约束的原则。

预算内支出要严格按财政预算执行,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按综合预算计划管理。

  节约和效益的原则。

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问效,提高使用效率。

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是严格按预算使用经费,按时间进度拨付经费。

年初预算通过批准程序下达后,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

二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财政给予各单位基本经费保障后,除突发性、灾害性、临时性发生支出外,原则上一般不再追加。

三是单位确需追加的,应先使用部门预算,不足部分再办理追加,除特别紧急外,上半年不予办理。

追加资金的渠道按单位预算外收入、规费收入、政府性基金、动用预备费的顺序办理。

四是严格经费审批制度。

经费的追加先由单位提出经费申请报告,由财政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意见,需要解决的报市政府审批。

  从严控制人员经费的增长。

严禁事业单位人员逆向调动,严格控制编制;

各单位超编人员只安排人员经费,不安排公用经费;

临时人员一律不安排经费;

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足额安排,非义务教育实行核定基数,定额拨款,包干使用。

  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

财政对各单位的经常性必需公用经费列入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予以基本保障。

c、居民生活与消费

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

2012年一季度,新余市消费品市场保持 

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1亿元,同比增长17.4%。

增幅居全省第三。

我们主要分以下几点看:

一是分地域看: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22亿元,同比增长17.9%;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12.7%。

城镇消费品市场增速快于乡村消费品市场5.2个百分点。

二是分行业看:

批发业零售额6.58亿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零售额17.56亿元,同比增长1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96亿元,同比增长20%。

2011年我市消费市场需求活跃 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18.2%

 三是旅游业在上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

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4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7.4%;

国内旅游总收入33.23亿元,增长31.3%。

接待入境游客1.62万人次,增长18.6%;

旅游外汇总收入397.8万美元,增长35.3%。

统计同时表明,消费品的市场价格呈上涨态势,涉及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六涨二落”的格局,其中食品比2010年上涨13.7%、烟酒及用品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2.7%,衣着下降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

人均消费支出: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消费观念被新观念取代,服务性消费成新趋势。

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748.66元,较2002年1367.76元增长1.74倍;

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821.59元。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2011年末,城市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1530.15元,比2002年增长3.1倍;

2011年全年3.62万城市居民和3.6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余市区人口84万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亿元。

人均3.17万元。

十六大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居民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4901.52元增加到13610.17元,增长177.7%;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103.79元增至5808.93元,增长176.1%。

其中主要表现在:

一是饮食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走向“富裕”区间。

城乡居民各类食品消费支出全面增长,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二是居住条件改善。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越来越多的居民购置环境幽雅的商品住房。

三是汽车拥有量增加。

四是保健美容等享受型消费成时尚。

五是手机电脑成居民生活必备品,居民由“人手一部”移动电话向“人均多部”移动电话迈进。

人均收入: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408元提高到19719元,增长207.7%;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17.34元提高到8813元,增长224.3%。

居民收入总量攀升,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居民收入多元化趋势显现。

构成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比重下降,经营净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开始上升。

2011年,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占69.4%,较2002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较2002年各上升9.8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转移性收入增长得益于2002年以来,全市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

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商贸发展,推动了全市城市居民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

截至2011年,经营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4%增长到11.2%。

  二是农民收入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43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49.5%,比2002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城乡统筹发展。

实行免除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到2011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742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42.5%。

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征地补偿金等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提高520元/人和187元/人,较2002年各增长9.6倍和7.1倍。

三是2011年,新余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自2008年以来,新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连续4年为江西第一。

储蓄存款余额:

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66亿元,完成任务的102%。

各项贷款余额98.56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亿元。

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拨备覆盖率已达到279.39%;

实现各项收入66322万元;

资本充足率12.04%。

风险控制有效加强。

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下降613万元。

不良贷款率1.16%,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中间业务增速强劲。

6月末,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137万元,完成任务的127%;

资金营运收入19507万元,完成任务的111.53%。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本指标是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势平均计算得出的,反映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与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根据全国经验,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总体小康水平,20—39%为全面小康水平,20%以下为现代化水平。

2000年根据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以及2000年的城乡人口比重计算得出,全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6%,2012年目标值定为小于40%。

(附表:

表中恩格尔系数)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目标值与权数

监测指标

单位

基期值

(2000年)

目标值

(2012年)

权数

一、经济发展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第三产业比重

3、城镇人口比重

4、城镇调查失业率

%

6420

35.8

42.6

3.5

≥32000

≥40

≥60

≤6

30

15

4

5

6

二、社会和谐

5、基尼系数

6、城乡居民收入比

7、新余经济发展比较系数

8、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9、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

以农村为1

女生为100

0.33

2.25

81.70

27.0

164.6

≤0.4

≤2.85

≥100

≥80

=100

2

3

三、生活质量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恩格尔系数

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3、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

14、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

平方米

辆/千人

千瓦小时

3817.8

47.6

27.48

3.43

81.0

≥13000

≤40

≥30

≥70

≥600

20

四、民主法制

15、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16、社会安全指数

60

100

8

五、科技卫生

17、R&

D经费支出与GDP比重

18、平均受教育年限

19、家用电脑拥有量

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1、平均预期寿命

台/百户

0.59

5.1

41.3

73

≥1.5

≥10.5

≤20

≥75

六、资源环境

22、万元GDP综合能耗

23、森林覆盖率

24、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25、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率

吨标准煤

2.73

53.8

70.2

≤1.0

≥53.8

12

d、城市文化

江西新余:

创建文明城市注重培育“文化元素”新余市把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中心工作和灵魂工程,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实施“创意文化、生态文化、少儿文化、旅游文化”四大文化建设工程,着力培育城市“文化元素”,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文化内涵。

一是 

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有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2011年,该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预计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90亿元。

为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根基,该市根据辖区文化资源特点,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高标准抓好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名人文化、夏布文化、抱石文化、仙文化、佛教文化等,推动文化产业有序开发、良性发展。

注重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该市组织实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37个,其中过亿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逾71亿元。

其中抱石文化创意园和天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分别荣获江西“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和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二是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底蕴,着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近年来,该市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制订了花木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了全市花卉苗木产业保持了强劲快速发展势头。

形成了中园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孔目江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仙女湖景笙农业有限公司、新余雨林园艺有限公司等一批誉满省内外的林木种苗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由单一向多样化品种、低级向高级珍稀名贵花卉苗木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培育了丹桂和茶花等全国有名的品牌,使该市走出了一条重化工业城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目前,该市花卉苗木面积达5万多亩,育苗单位70余家,生态得到进一步修复。

三是全力打造少儿文化艺术,提升少儿文化艺术素养。

为抓好少儿艺术创作,该市建立了一套科学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注重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引入。

允许部分市直幼儿园到各大本科院校挑选有文艺特长的优秀毕业生任教;

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专业人才,鼓励并支持从事艺术类教育的教师参加全市各类文艺演出,甚至中央级大型演出活动。

四是实施旅游文化繁荣工程,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新余旅游资源开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旅游内容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逐步发展到观光与休闲复合旅游模式;

资源利用逐步从一湖独大过渡到了资源综合立体利用格局。

经过多年经营,该市旅游业在规模、人次、设施、氛围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品体系初具规模,经济指标逐年增长,配套接待能力不断加强,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步显现。

形成自然景点、人文景观和工业旅游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

在城市中规划建设了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在城东规划建设了休闲胜地百丈峰,在城南规划建设抱石公园,在城北规划建设了蒙山与昌坊村休闲度假胜地,城西建设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仙女湖,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洞、万年桥、大岗山瀑布、魁星阁、洞村溶洞、太阳能光伏公园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核工业景观分布周遭。

2011年,该市国内旅游人数达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9%;

收入达33.23亿元,同比增长31.23%;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6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63%;

外汇旅游收入达397.83万美元,同比增长35.5%。

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339万人次,同比增长18%;

收入达22.95亿元,同比增长32.2%;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9975人次,同比增长22.02%;

外汇旅游收入达288.7万美元,同比增长35.79%。

(2)新余城市群发展态势

a、新余城市一体化规划(政府规划要点归纳)

关于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新余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呈请批准〈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请示》(余府文〔2010〕7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和集约发展的原则,统筹做好新余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充分发挥新余市区位交通和新能源发展优势,努力把新余市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和江西钢铁产业基地、赣西区域中心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旅游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96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要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一主一辅、中轴聚核、山水入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建设,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构筑新型城乡聚居体系、实现有效资源共享,把新余建成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示范点。

  四、有效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为63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9平方公里以内;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为96万,城市建设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