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12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文档格式.docx

3.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我们得到材料所叙述的是郡县制。

郡县制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起源

4.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

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元朝、唐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唐朝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剧本①反映的是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D项正确;

汉代的中央官制是内外朝制度,宋代的中央官制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中央官制是中书省,因此ABC均错误。

5.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

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6.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故刘邦采取的新举措

A.废除了郡县制

B.分封同姓诸侯王

C.实行察举制

D.设置了刺史

题干反映了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以致孤立而亡,因此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A与事实不符;

C是在汉武帝时期;

D是西汉监察制度;

故选B。

郡国并行制

7.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据材料提到,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持续发展演变,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

秦朝设丞相时相权还未威胁皇权,故B错误。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属于君主专制的范围,不属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故C排除。

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属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故D排除。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

8.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秦始皇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顶峰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把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故A项错误;

科举制开始于隋朝,故B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朝,故C项错误;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

9.有人认为: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

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从材料“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的”可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深受外部影响。

所以应选A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

原因

10.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到封建统治者蒙蔽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最主要矛盾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答案】C

太平天国爆发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由阶级矛盾激化导致;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灭洋”排在第一位,说明此时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最主要矛盾。

故选C。

A项明显错误;

B项错误,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D项错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的救国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点评: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不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不能提出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最终都无法实施;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

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

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故C项错误;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均发生于20世纪初,而且符合“生死存亡关头”和“奋起救亡”的信息,故D项正确。

点睛;

时空意识是高考五种基本素养之一,考生一定要高度注意题干中的时空信息。

本题的时间信息是“20世纪”,不符合该时间信息的选项均可排除。

12.以下运动口号中最能全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扶清灭洋”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师夷长技以自强”

【解析】“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进行外交谈判,希望作为战胜国同时有位一战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能收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结果列强却将这些特权转给了日本,致使中国外交何谈失败。

但是国内政府却默许巴黎和会的这一决定。

因此全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提出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就是要争取国家主权完整,拒绝日本侵犯山东。

内惩国贼就是要求政府惩办公开出卖祖国主权与日本勾结的汉奸。

所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全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1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工人阶级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D.没有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据材料提到,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没有坚持工人阶级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故C正确。

当时已经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排除。

国民革命已经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故B排除。

国民革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D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民大革命失败

14.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图片信息的线索是:

中共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再到解放战争胜利。

A项,材料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的变化,没有提到国共关系。

故A项错误。

B项,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故B项错误。

C项,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确立了党章。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故C项正确。

D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等基本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中主要展示的是不同革命阶段,并未突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15.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日本的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面积逐渐缩小,游击区面积扩大。

抗日根据地变为游击区说明

A.日本侵华加剧,抗日力量削弱

B.抗日力量发展壮大

C.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转变

D.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加强

【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转变,反共反人民的倾向也日渐增长,不断掀起反共浪潮,使得抗日根据地变为游击区。

C正确。

故本题选C。

16.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7.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

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A项错误;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边疆地区,故B项错误;

基层民主实行直接选举,故C项错误;

由图中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故D项正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18.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

“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果及过渡时期总路线肯定下来。

故应选C。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9.“文化大革命”深刻的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它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导致个人崇拜严重,脱离实际,法制被践踏,民主被破坏等。

它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所以答案为A。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影响

20.邓小平曾指出: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

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实行过美国式的共和制度

B.三权鼎立制度对西方国家来说都不符合其国情

C.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历史选择题排除法“三原则”:

不符合史实的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

符合部分信息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

该题的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本部分共4小题其中21和22各14分,23题12分,24题20分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什么?

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矛盾是什么?

(2)以唐朝和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权力分配这一矛盾的?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

又有何消极影响?

【答案】

(1)核心:

皇权至上矛盾:

皇权和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2)唐朝:

“三省六部制”明朝: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内阁

(3)言之有理,依之有据,均可酌情给分。

进步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消极影响:

①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皇权专制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

言之有理,依之有据,均可酌情给分。

(1)本题主要考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此题的设计思路是从两对矛盾的消长过程来考查中国专制主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及规律。

根据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皇权至上,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时将相权一分为三,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掌相权,明成祖设立内阁,但不是法定机构,皇权不断加强。

(3)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主体线索。

答题时切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措施进行具体的论述。

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那就是: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八股取士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政治腐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省六部制;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22.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他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

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

——《鸦片战争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等国决心挑起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

(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2)扩大侵略权益;

利用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

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信息“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他这样说的实质目的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

(2)问,由材料信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可知,英法等国决心挑起战争的原因有扩大侵略权益、利用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等。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23.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

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千米(208海里)处。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

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

“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1)时间:

1896年;

条约:

《马关条约》;

情怀:

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2)主要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3)方法:

坚决抵制,捍卫我国领土主权;

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

(1)问,由材料信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该诗写于1896年。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是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

该诗抒发了作者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2)问,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