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95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6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部分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路径,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推广人民币使用的建议和对人民币回流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

障碍;

路径选择

Abstract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Abstract”不可省略。

标题“Abstract”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

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

小三,多倍行距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标题“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

TimesNewRoman,居中,字号:

小三,行距:

多倍行距1.25,间距:

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

TimesNewRoman,字号:

小四,行距:

前段、后段均为0行。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

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

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

KeyWords:

CurrencyInternationalization;

RMB;

Obstacles;

thePath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728亿美元,增长了483%,其中出口从2662亿美元增加到15779亿美元,增长了493%,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快速升温,并从以前的理论层面向政策层面转移和深化。

在此背景下,立足我国现状,客观评价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和现实意义,深刻剖析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合理有效政策措施予以应对是当务之急。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以货币国际化为主要标志的金融全球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各个国家都试图在此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惊世骇俗的成就。

2007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过了仅仅三年,中国就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201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3亿美元,几乎是日本和德国当年产值的总和。

但是,如果中国希望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取得更出色的成就,就需要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外汇储量也连年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量自2006年冲破一万亿美元大关(10663.44亿美元),其增长就步入快速通道,2009年冲破了两万亿美元大关(23991.2亿美元),2011年又突破了三万亿美元大关(31811.89亿美元),见图1-1。

央行的最新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3.9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1/3。

如今,巨额资本的流入的压力使得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从2008年12月始,中国人民银行和包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巴西、澳洲、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值超过2兆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2009

年开始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0年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同时取消了对境外地域的限制,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

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范围扩展至全国。

为了方便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1月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批准有资格的境内企业可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2月18日,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开始实施。

2009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只有36亿美元,而2013年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就达到4.63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57%。

图1-12006-2012年中国外汇储量趋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不合理的美元霸权制度统治下,国家利益在中国_起的过程中常常会在与他国的摩擦中受到损害,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

收益和成本之间关系如何?

发展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国内外环境?

在继续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障碍?

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中国政府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并且对中国经济的未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篇论文旨在对货币国际化一般规律的梳理的前提下,介绍中国的现实状况情况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意义,同时参考英镜、美元、欧元和R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道路,并就此提出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在这个趋势由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中,观察其中发生的影响和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货币象征着国家的主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应。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就是该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增强的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它同时也是中国崛起的标志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属于新兴国家货币国际化,在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较缺乏,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不仅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指导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而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国际化提供借鉴。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备受质疑,市场改革的欲望强烈。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促使人民币尽早具备同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

(一)外部条件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其速度发展之快,影响程度之深,破坏范围之广,完全出乎预料。

虽然房地产泡沫、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监管漏洞等都是引发此次危机的原因,但其深层原因还是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1、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

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美国毫无约束地超发和滥发货币,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

美元本位制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美元脱离了类似于黄金这样的实物支撑或约束,其增发成本很低。

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范围的流动性过剩和虚拟经济的急速膨胀。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全球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达到3.23%,全球贸易年均增速为6.48%,全球资本市场年均增速是13.67%。

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物流和贸易流的增长速度是生产流增长速度的一倍,资金流的增速是贸易流增速的两倍,是生产流增速的四倍,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增速远远超过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增速,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联系越来越薄弱。

2、全世界为美国的危机埋单

观察美国政府处理其高额外债和实现经济复苏的手段就能发现,美元赔值是

其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时,美国政府曾釆取

通过宣布民间持有黄金为非法行为,并把所有黄金收归国有的手段,美元因此IE值41%,缓解了美国政府当时的经济压力。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又发生了两次大幅度贩值:

第一次的美元大幅度K值是1985年到1988年,当时正值"

广场协议”签署完成。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总统里根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美国出现经常项目和财政的双赤字现象。

198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第一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084亿美元。

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五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而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至此以后,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尤其是日元)大幅度柩值。

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业国家又在巴黎卢浮宫达成协议,釆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过度泛值。

至此,美元的第一次大幅度柩值出现缓和。

然而,美元指数已经从1985年3月的144下跌到1988年4月的88,在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元值了38.85%。

第二次的美元大幅度艇值发生于2002年至2008年,正值美国的科技泡沫破灭后。

2001年,美国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造成的双重打击使得美国经济出现了疲软并发生衰退。

美国GDP的年增长率从2000年3.7%猛然下降到0.8%。

美国当时的小布什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尽快复苏,实施了总额高达132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美联储在2001年一年内连续进行了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年初的6'

.5%大幅度降降至年末的1.75%。

美国采取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但是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国债收益率的下降,纵容和放任了美元柩值。

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对美国经济复苏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和美国债收益率的下降,放任了美元的值。

随着之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大的财政支出并降低利率水平,到2008年美元指数跌至自1973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71.45点,相较于2002年最高的121点,跃值了40.95%。

应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美国政府釆取了一贯的路线。

利用美元发行风险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机制,美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刺激计划,以此挽救美国经济,却导致美政府负债加剧,财政赤字猛增。

2007年12月,美联储釆取定期拍卖机制(TAF)等措施,缓解市场信贷紧张局面;

2008年10月,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政府出台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注资陷入财务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以挽救金融系统风险。

2009年3月、2010年11月和2012年9月,美国政府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QE1,QE2和QE3)。

通过QE1,美联储累计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机构债和长期国债;

QE2,美联储进一步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债券;

QE3,美联储每月向市场注入400亿美元流动性,并且继续"

扭转操作"

美国不断增发钞票刺激经济复苏,同时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把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衰退风险向国外转嫁,全世界都要为美国的危机买年。

3、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窗口已打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爆发的时候,往往是全球货币体系变革或新兴的国际货币开始国际化时期。

美元、日元的国际化都遵循了这个规律。

同时,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同样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经济大国地位受到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此外,亚洲区的核心区域货币一直处于空置状态,经济危机可能是产生亚洲区域货币的契机。

上述对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都是利好消息。

(二)内部条件

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背景。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经济总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就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从经济规模情况看,2010年,中国GDP规模达到6万亿美元,比日本的5.47万亿美元高了4044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2012年,中国GDP规模达到了8.3万亿美元,远超日本5.3万亿美元,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从贸易总量情况看,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历史关口。

其中全年进口贸易总额为1.95万亿美元,增长7.3%,

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1万亿美元,增长7.9%。

根据目前各国官方数据分析,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于全球首位。

其中引起关注的是,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來规模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

以2013年为例,东盟和中国香港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超过了日本。

同期,我国对东盟、南非、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双边贸易额分别为4436.1亿、651.5亿、502.8亿美元,分别增长10.9%、8.6%、9.4%(图2-2)。

此外,内地对中国香港的双边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增长17.5%。

新兴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円本,仅次于美国和欧洲。

简而言之,我国目前对外交易在全球总额中比重大,交易对象国分布广,对世界贸易具足够的影响力。

图2-2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占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政府为了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配套的措施。

(一)贸易结算渐入正轨

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使用范围逐渐增加,被用于边贸支付结算的数量也不断增长。

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然成为了当地的硬通货之一;

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享有“小美元”的称号。

在其他周边国家,比如菲律宾、蒙古和韩国等,人民币同样被广泛地用于支付和结算活动。

同时,人民币现鈔经过旅游和劳务输出等方式进入新马泰地区的货币兑换现货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民币流量和存量。

港澳地区对人民币接受度相对较高,当地的人民币存款不断增长。

港金融管理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8,605亿元人民币。

图2-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情况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于2009年7月1H开始实施,仅有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城市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首批的试点城

市。

随着跨境贸易结算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要求,随后区域扩大为全国范围,同境外区域也由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东盟扩展至全球范围。

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还不足40亿元。

2013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超过4兆,较上年的2.94兆同比大增57%,是2009年的1293倍以上。

(二)金融资本市场新渠道业已形成

1、互换协议保证市场稳定

为了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釆取了多项措施来利用金融资本市场拓宽人民币国际流通渠道,为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创造宽松便利的金融环境。

中国央行已与韩国、马來西亚、阿根廷、新加坡、新西兰、土耳其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签署的3500亿元人民币(合57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是仅次于与中国香港(4000亿元人民币)和韩国(36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所签署的第三大货币互换协议。

2、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存款规模增长迅速,同时证券市场也己初具规模。

从2007年国内金融机构到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始,发债主体逐步增加,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中国法人、跨国公司、外国银行和国际机构都发行国点心债。

中国财政部先后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香港地区发行了60亿元、80亿元、200

亿元、230亿元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

世界银行于2011年1月在香港发行了5亿元两年期债券,是世界银行首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具有标志性意义。

图2-4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国债规模

3、资本项目下出现放迹象

中国除了通过经常项目输出人民币之外,开始尝试通过资本项目下输出人民币。

2010年10月,新疆率先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1年1月13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标志着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直接投资正式启动。

《办法》规定:

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相关金融服务手续更加便利。

另外,允许境内机构将境外获得的直接投资利润以人民币汇回境内。

银行按规定,可以向境内机构所投资、地处境外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

人民币朝着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目标越来越接近。

4、上海自贸区开始尝试畅通离岸人民币回流通道

中国政府致力于2020年将上海初步打造成与我国世界经济地位相符的国际金融中心。

毫无疑问,上海自贸区将会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上海自贸区金融安排的核心是形成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桥梁。

2014年2月18日,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开始实施,这意味着,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购买国外的商品。

中国监管当局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有序地推出跨境人民币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改革等金融改革细则。

据新闻报道,证监会已经原则上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此外,包括上海清算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都在研究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目的主要是做到“一个帐户”和“一个市场”:

一个账户指的是离岸人民币回流内地市场的账户;

一个市场指的是人民币市场;

也就是说,不管是属于内资还是属于外资,货币全部是使用人民币,无须再设立外汇账户。

一旦这个目的达到,人民币就在实际意义上实现自由买卖、货币自由化了,那么,利率水平就包含对汇率的评价,自然利率也实现了市场化。

当一个账户实行流动管理,资金可以回流到国内,随着额度的逐渐变大,这个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也就逐渐形成了,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全面的可兑换的实现。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分析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脱颖而出,并且成功获得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从来都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也已经获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人民币具备了国际化的初步基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

本章将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均经济规模还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经过三十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但是作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础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2012年人均GDP仅为6091美元,排在第九十位,见表4-1。

人均GDP排名的前五位中,有四位是欧元区国家,美国人均GDP为51749美元位居第十一位,日本的46731美元位于第十五位。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底子还不厚实。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无法长久进行。

表4-1中国GDP和人均GDP指标居世界名次

(二)弱势的国际贸易地位削弱了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

从总量來看,中国是全球进出口贸易量第二大国,但是从全世界产业的生产分工和收益分配角度看,中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的工厂,但是仍然处于全球生产链的低端位置。

在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中国在定价问题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观察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几乎一半的贸易属于加工贸易。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不仅外贸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外贸产品结构也明显改善。

至2011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4.70%,而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43.45%,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56.55%,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此外,最能体现贸易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呈平稳发展趋势,近年来稳定在出口总额的30%左右(如图1所示)。

当前,中国已经在家电、信息产业等多领域产量与出口均位居世界第一,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格局,中国也被形象的誉为“世界工厂”。

见图1。

加工贸易是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控制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效力等资源,在中国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再将产成品出口的贸易。

中国只是在其中扮演了加工的免色,真正的产业链被发达国家企业牢宁掌握。

从图1中不难看出,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主要归功于加工贸易的增长,而在这种交易方式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具有选择计价结算货币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欧美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企业通常选择美元或欧元作为计价结算货币。

所以,目前情况下,人民币的计价功能使用范围有限,难以发挥常规的贸易计价功能。

图1中国出口产品类别构成图(2002—2011)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下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项基本技术要求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在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一国货币难以成为国际货币,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程度将大打折扣。

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将会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所以不能过分着急。

但是,人民币想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必经之路,但是并不是说要完全开放。

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一些国家也仍然对资本账户下一些关键子项目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这是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必要措施,见表4-2。

表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成员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管制概要

(四)金融体系的缺陷是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缓慢的重要约束条件

首先,尚未形成完善的跨国银行体系导致非居民取得人民币的渠道狭窄。

一国货币的输出、流通、回笼以及与其它货币的自由兑换都需要经过本国建立的全球性银行体系,因此,完善的全球性银行系统是推进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而我国银行系统的建设,远未达到支撑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自由流通的水平,特别是海外银行分支机构构建尚处起步阶段,非居民取得人民币资金的渠道不但非常有限而且还要承担相当的风险。

其次,我国金融市场缺少针对人民币汇率的避险工具。

我国外汇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允许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