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081928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081928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081928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的规定。
起重机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表2.0.1
起重机
名称
上方最小距离(mm)
侧方最小距离(mm)
起重机额定起重量(t)
≤25
25~125
125~250
≤50
50~125
125~250
桥式起重机
300
400
500
90
100
100
壁上起重机
80
0。
2条 当现场装配联轴器时,其端面间隙、径向位移和轴向倾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 制动器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动器应开闭灵活,制动应平稳可靠;
二、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应为额定负荷的1.25倍,有特殊要求的为1.4倍,在静载下应无打滑现象;
三、运行机构的制动器,调整不应过松或过紧,以不发生溜车现象和冲击现象为宜。
4条 当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空载时,小车车轮踏面与轨道面之间的最大间隙,电动的不应大于小车基距或小车轨距的0。
00167倍;
手动的不应大于小车车轮基距或小车轨距的0。
0025倍(图2.0。
4)。
图2.0。
4通用桥式起重机小车车轮与轨道面之间的间隙
ωc-—小车基距;
K--小车轨距;
Δh -—车轮踏面与轨道之间的间隙
第三章起重机轨道和车档
第3.0.1条本章适用于轻轨、重轨、工字钢轨、方钢轨和起重机轨道的安装。
第3.0.2条钢轨铺设前,应对钢轨的端面、直线度和扭曲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铺设.
第3.0.3条 吊装轨道前,应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
轨道的安装基准线宜为吊车梁的定位轴线。
第3.0.4条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l0mm;
且不应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图3.0.4)。
图3.0.4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位置
t--吊车梁腹板厚度
第3.0.5条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的
偏差,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不应大于5mm 对于梁式悬挂起重机不应大于3mm。
第3.0.6条 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小于或等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为±
3mm;
二、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大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按下式计算,但最大不应超过±
15mm。
ΔS=±
[3+O。
25(S—10)] (3.0。
6)
式中 ΔS-—起重机跨度的允许偏差(mm);
S——起重机轨道跨度(m)。
第3。
0.7条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不应大于1/1000;
对于通用门式起重机不应大于3/1000;
每2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应大于10mm。
0.8条 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对于通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为±
lOmm;
对于梁式悬挂起重机为±
5mm。
第3.0.9条 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不应大于10mm;
对于梁式悬挂起重机不应大于±
5mm。
第3。
0.10条用水平导向轮导向的起重机,其轨道沿长度方向在水平面内的弯曲,每2m测量长度内允许偏差为±
lmm(图3.0.10)。
图3。
10轨道在水平面内的弯曲
0.11条 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宜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起重机前后车轮的基距.
第3.0。
12条 轨道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接头采用对接焊时,焊条应符合钢轨母材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电熔焊的有关规定,接头顶面及侧面焊缝处均应打磨干整光滑;
二、当接头采用鱼尾板连接时,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lmm,间隙不应大于2mm;
三、伸缩缝处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土±
lmm;
四、用垫板支承的方钢轨道,接头处垫板的宽度(沿轨道长度方向)应比其它处增加一倍。
第3.0.13条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同一支腿下两根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应为上2mm,其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1mm。
0.14条混凝土吊车梁与轨道之间的混凝土灌浆层或找平层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3.0.15条钢轨下用弹性垫板作垫层时,弹性垫板的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拧紧螺栓前,钢轨应与弹性垫板贴紧;
当有间隙时,应在弹性垫板下女口垫板垫实,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垫板大10~20mm。
第3.0。
16条 当在钢吊车梁上铺钢轨时,钢轨底面应与钢吊车梁顶面贴紧;
当有间隙,且其长度超过200mm时,应加垫板垫实,垫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宽度应大于轨道底面10~20mm,每组垫板不应超过3层,垫好后应与钢梁焊接固定。
0.17条方钢和工字钢轨道的横向倾斜度不应大于轨道宽度的1/l00.
第3.0.18条轨道经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螺栓并应无松动现象。
19条轨道上的车档宜在吊装起重机前装好,同一跨端两条轨道上的车档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
第四章 电动葫芦
第4。
0.1条电动葫芦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图4.0.1),应为3~5mm。
图4.0。
1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翼缘间的间隙
1-—工字钢轨道;
2--车轮
C—-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缉间的间隙
第4.0.2条链式电动葫芦的链轮槽应保持在同一铅垂面上。
链条在运行时不应有歪扭、卡住和严重磨损现象。
0.3条 空负荷试验时,电动葫芦小车制动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吊运一般物品的电动葫芦:
SI=VI2 /K1 (4。
0.3—-1)
二、吊运液态金属等危险品的电动葫芦:
SI=VI2/K2 (4.0。
3-—2)
式中 SI——小车制动距离(m);
VI --小车运行速度(m/min)
Kl--系数,宜为2800~3900;
K2—-系数,宜为700~1400。
0.4条 电动葫芦在进行额定负荷试验时,在制动时间内的下滑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Sc = VC/100 (4。
4)
式中 Sc -—下滑距离(m);
Vc —-起升速度(m/min)。
第五章 手动梁式起重机和手动梁式悬挂起重机
第5。
1条手动单梁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0。
1的规定进行复查。
第5.0。
2条手动双粱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0。
2的规定进行复查。
第5.0.3条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5。
0.3的规定进行复查。
手动单梁起重机的复查 表5.0.1
注: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
③主粱上拱度的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
④上拱度F=S/1000。
手动双梁起重机的复查 表5.0.2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主粱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粱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主粱上拱度F= S/1000;
③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复查 表5.0。
3
注: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奉规范附录一的要求,主梁上拱度F=F=S/1000;
②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③当现场组装主梁时,应检查主梁旁弯度。
第六章 电动梁式起重机和电动梁式悬挂起重机
第6。
0.1条 电动梁式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6.0。
1的规定进行复查。
第6.0。
2条 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6。
0.2的规定进行复查。
电动单梁起重机的复查 表6.0.1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主粱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粱跨度中部S/l0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
主梁上拱度F=S/1000;
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的复查 表6.0.2
① 起重机跨度两侧都
② 主梁上控度的最大上拱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
主梁上控度F=S/1000;
③ 有特殊要求时检查对角线相对差;
④ 大车车轮水平偏斜,在同一端梁下两车轮的偏斜方向应相反;
⑤当现场组装主梁时,应检查主梁旁弯度,井应向两主梁外侧凸起。
第6.0。
3条 电动单粱悬挂起重机在吊装前,应按表6。
0.3的规定进行复查.架设到轨道上以后,其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图4.0.1),宜为3~5mm。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复查表6.0.3
①当在现场组装时,应检查住两旁弯度;
② 主粱上拱度F=S/1000。
第七章通用桥式起重机
第7.0。
1条 本章适用于普通用途的桥式起重机的安装.其它类型的桥式起重机与通用桥式起重机相同的部分亦可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7。
0.2条组装桥架时,应按表7。
0.2的规定进行检查。
组装桥架的检查 表7.0.2
①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
主粱上拱度F=S/1000;
② 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③主粱旁弯度应向外侧凸曲,在离上翼缘板l00mm的腹板上测量。
Sz为第一块筋板之间的距离。
第7.0.3条 组装大车运行机构时,应按表7。
3的规定进行检查.
0.4条现场组装小车运行机构时,小车轨距和轨距的相对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大车运行机构的检查 表7。
3
① 起重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当现场组装时,应检查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
③当在现场组装的四轮或多轮时,应检查同一端梁下大车车轮同位差,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
附录三的要求;
④M1、M2……M8,为运行机构工作级别。
第九章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
第9。
0.1条本章适用于单主梁和双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安装。
第9.0.2条当双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门架安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出厂装配标记进行;
组装后其偏差应符合表9.0。
2的规定。
双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组装允许偏差表9.0。
2
①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粱跨度中部S/10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
主梁上拱度F=S/1000;
③ 悬臂端上翘度的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悬臂端上翘度Fc=L0/350;
④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相对差;
⑤主粱旁弯度应向外侧凸曲,并应在上翼缘板距离100mm 的腹板处测量。
第9.0。
3条当单主梁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门架安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出厂装配标记的规定进行;
当无规定时,安装后,其偏差应符合表9。
3的规定。
单主梁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门架允许偏差表9.0.3
① 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要求;
②主粱上拱度的最大值应处在跨度中部S/10范围内,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L0为
悬臂长度,主梁上拱度F=S/1000,悬臂上翘度F0=L0/350;
③主梁旁弯度凸曲方向应向吊钩侧,井应在距离上翼缘板lOOmm的腹板处测量.
第9.0.4条 组装小车运行机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组装双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小车运行机构,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组装单主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小车运行机构时,其偏差应符合表9.0。
4的要求;
三、小车运行时,防止脱轨的安全保护装置,不得与轨道发生摩擦现象;
四、带铰接缓冲装置的装卸桥运行机构的小车架(图9.0。
4)无负荷时,其端部上平面对车架平面应向下倾斜,其倾斜量d不应大于5mm。
单主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小车的组装允许偏差表9.0.4
图9。
0.4 铰接小车架
1-—性接装置;
2 —-起升机构小车架;
3--运行机构小车架;
4-—车轮组
5条 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安装后,应即装上夹轨器,并进行试验;
试验时,夹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夹轨器各节点应转动灵活;
夹钳、连杆、弹簧、螺杆和闸瓦不应有裂纹和变形;
二、夹轨器工作时,闸瓦应在轨道的两侧夹紧;
钳口的开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张开时不应与轨道相碰。
第十章 壁上起重机和柱式悬臂起重机
第10.0.1条 本章适用于起重量为0.5~5t的壁上起重机和1~5t的柱式悬臂起重机的安装。
第10.0。
2条 当铺设壁上起重机大车轨道(图l0。
0.2)时,除应执行本规范第三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大车车轮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6mm;
二、大车车轮轨道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2000,在全行程上不应大于4mm;
三、下水平轮轨道顶面至大车车轮轨道中心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
3mm;
+0
-6mm
四、下水千轮轨道中心线至大车车轮轨道顶面间距离C的允许偏差为±
3mm;
五、上水平轮轨道中心线至大车车轮轨道顶面间的距离(h)的允许偏差为 mm;
六、上、下水千轮轨道顶面间的距离(b)的允许偏差为±
2mm.
图l0.0.2壁上运行式悬臂起重机轨道安装
1--上水平轮轨道;
2——下水平轮轨道;
3--主车轮轨道
第10.0.3条当组装壁上起重机臂架(图l0。
3)时,其偏差应符合表10.0.3的规定。
图10。
0.3 壁上起重机安装
l-—上水平轮;
2—-小车;
3 --下水平轮;
4 —-主车轮(垂直轮);
L0—-悬臂长度;
H-—上、下水平轮间距;
E0-—悬臂端翘度;
F0—-小车轨距
起重机臂架组装的允许偏差表10.0.3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上、下水平轮间距H
±
小车轨距K。
1
悬臂端翘度Fc(不装小车时测量)
+O。
4Fc
-0。
1Fc
第10。
0.4条小车吊装前,检查其轨距的允许偏差为土1mm.
+0.4F0
-0.1F0
第10.0.5条 当柱式悬臂起重机的空载小车位于悬臂上的最小幅度时,其立柱的中心线对地面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0;
悬臂端的翘度F0应为悬臂长度L0的1/350,其允许偏差为 .
第十一章 起重机的试运转
第11.0.1条 起重机的试运转,除应按奉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第11.0。
2条 起重机的试运转应包括试运转前的检查、空负荷试运转、静负荷试验和动负荷试运转。
在上一步骤未合格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骤的试运转。
第11。
0.3条起重机试运转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一、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符合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和准确;
二、钢丝绳端的固定及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
三、各润滑点和减速器所加的油、脂的性能、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盘动各运动机构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最后一根轴(车轮轴、卷筒轴、立柱方轴、加料杆等)旋转一周不应有阻滞现象.
第11。
4条 起重机的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操纵机构的操作方向应与起重机的各机构运转方向相符;
二、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其运转应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
各制动器能准确、及时地动作,各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三、当吊钩下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2圈(固定圈除外);
四、用电缆导电时,放缆和收缆的速度应与相应的机构速度相协调,并应能满足工作极限位置的要求;
五、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夹轨器、制动器、防风抗滑的锚定装置和大车防偏斜运行装置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起重机防碰撞装置、缓冲器等装置应能可靠的工作;
六、除第五项可作一至二次试验外,其余各项试验均应不少于五次。
且动作应准确无误。
第11.0。
5条 起重机的静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起重机应停在厂房柱子处。
二、有多个起升机构的起重机,应先对各起升机构分别进行静负荷试验;
对有要求的,再做起升机构联合起吊的静负荷试验;
其起升重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静负荷试验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1.先开动起升机构,进行空负荷升降操作,并使小车在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此项空载试运转不应少于三次,应无异常现象。
2.将小车停在桥式类型起重机的跨中或悬臂起重机的最大有效悬臂处,逐渐的加负荷做起升试运转,直至加到额定负荷后,使小车在桥架或悬臂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数次各部分应无异常现象,卸去负荷后桥架结构应无异常现象.
3.将小车停在桥式类型起重机的跨中或悬臂起重机的最大有效悬臂处,无冲击地起升额定起重量的1。
25倍的负荷,在离地面高度为100~200mm处,悬吊停留时间不应小于10min,井应无失稳现象,然后卸去负荷将小车开到跨端或支腿处,检查起重机桥架金属结构,且应无裂纹、焊缝开裂、油漆脱落及其它影响安全的损坏或松动等缺陷.
4.第3项试验不得超过三次,第三次应无永久变形。
测量主梁的实际上拱度或悬臂的上翘度,其中:
通用桥式起重机、冶金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上拱度应大于0.7S/1000mm;
悬臂起重机的上翘度应大于0.7Lo/350mm。
5。
检查起重机的静刚度(主梁或悬臂下挠度)。
将小车开至桥架跨中或悬臂最大有效处,起升额定起重量的负荷离地面200mm,待起重机及负荷静止后,测出其上拱值或上翘值;
此值与第4项结果之差即为起重机的静刚度。
起重机的静刚度允许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表11.0。
5的规定。
起重机静刚度允许值表11。
0.5
①Al~A8为起重机的工作级别;
②起重机的静刚度,应在主粱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澜量;
③L0为最大有效悬臂的长度(mm),在最大有效悬臂处测量;
④ S为起重机跨度(mm)。
第11.0.6条 起重机的动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分别进行,当有联合动作试运转要求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二、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在全行程上进行。
起重量应为额定起重量的1.1倍,累计起动及运行时间,对电动的起重机不应小于1h;
对手动的起重机不应小于10min。
各机构的动作应灵敏、平稳,可靠,安全保护、联锁装置和限位开关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三、通用门式起重机大车运行时,载荷应在跨中;
四、有安全过载保护装置的冶金起重机,经动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安全过载保护装置的试验,其性能应安全、可靠;
五,脱锭起重机顶出机构的顶出力,可用应力应变仪或液压装置测量。
顶出力的大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7条抓斗应作张开、下降、抓取和倒空动作的试验,并应在连续二次空负荷和五次负荷试验中均应工作正常且无异常现象。
其它专用吊具和电磁盘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试运转。
8条对整机抗倾覆稳定性有要求的起重机,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试验;
当无具体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第十二章 工程验收
第12。
0.1条起重设备施工完毕,应经空负荷、动负荷试运转和静负荷试验合格后,办理移交验收。
空负荷、动负荷试运转和静负荷试验宜连续地进行;
当因条件限制不能将试运转工作连续进行时,可在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办理临时交工手续。
第12。
0.2条起重机安装工程验收时,应具备下列资料:
一、设计变更和修改等有关资料;
二、重要部位的焊接、高强螺栓连接的检验记录;
三、起重机有关的几何尺寸复查和安装检查记录;
四、轨道安装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五、起重机试运转和试验记录;
六、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七、其它有关资料.
附录一 起重机及其轨道跨度的测量方法
(一)通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