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037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Word下载.docx

  福建社科院前院长严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海西发展面临的机遇之一,就是台湾地区的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比较困难,“台湾是个市场很小的地区,地区内的市场人口只有2300万,它的市场基本上是在国际市场,因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台湾的订单下跌非常显著。

台湾的企业界都在讨论:

台湾怎么办?

中国与东盟的“10+1”协议到2010年就要生效,要建立自由贸易区,实行零关税,台湾将享受不到这种零关税的好处,“10+3”(东盟与中日韩)还在谈,如果谈成,台湾将更加边缘化,所以台湾经济现在面临许多思考和反思,台湾与大陆订立经济联合体、进行经济合作的意愿比过去更加迫切,两岸在经济上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马祖籍“立委”曹尔忠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很务实,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表达了很大的善意。

报告中再次提出支持海西的经济发展,说明两岸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闽台,海西应该结合海东,形成一个“海峡经济区”,共创经济荣景。

  “如果成立海峡经济区,那么在经济规划和经济前景方面,更多地由海峡西岸与台湾进行更加密切地协商,两岸一起为海峡经济区做出一些事情,如产业上的衔接等。

”严正表示,“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一方面的事,是双方的。

将来会怎么样,只能继续观察。

台湾的愿望已经表达出来了,但会怎么样还说不准。

  海西进入大发展阶段

  2月22日,由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率领的福建省赴台经贸交流考察团赴台,考察团主要成员有福建省外经贸厅、台办、发改委、经贸委、信息产业厅和漳州、泉州、宁德政府的负责人,这是近年来特别是两岸“三通”以来,福建省赴台考察交流级别最高的代表团之一。

期间,闽台石化业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为今后闽台石化产业的直接对接建立了工作平台和机制。

  根据国台办意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起,将原于“九八”投洽会期间在厦门举办的“海西论坛”更名为“海峡论坛”,今后每年举办一届。

据吴能远委员介绍,海西论坛主要是福建省自己办,层次比较低,这次提升到国家级,国台办之所以积极支持,是希望把海峡论坛办成全国第一档次的两岸交流的大论坛、平台。

  有媒体评论,虽然只是一次之差,却显示已经推进5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有望再度提速,涉及闽、浙、赣、粤四省20市在内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最新发展布局即将浮出水面。

  “国际经济危机和两岸‘大三通’作为内外因,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时机,海西将进入大发展的阶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升级的阶段。

”吴能远委员表示,“海西后5年的发展将有两大特点:

一是海西建设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前5年虽然也在发展,但大体上处于呼吁、准备的阶段。

因为中央给了政策的话,海西建设就可以更大幅度地、大张旗鼓地展开,后5年的发展成就会更加巨大,真正展现出海西的优势和前景,使得海西在大陆整个区域里凸现出它独特的功能性优势。

二是呈现出从海西经济区向海峡经济区转化的趋势。

当初提海西经济区就是立足于建设海峡经济区,把闽台这样相邻的两个经济区整合起来,这个整合符合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趋势的。

未来5年,大体上可以看出这个架势。

这将使福建经济发展具有更稳定的基础,更强烈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更广大的腹地,通过海西发展把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起来,在中国东部形成一个大片的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

GDP突破2000亿元“雁群效应”形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隽许连宝/北京、广西报道

  “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很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把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下去。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章远新在“两会”期间对媒体如是说。

  “两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代表向中外记者表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2006年3月成立以来,以国家批准实施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纲领,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陈武代表告诉记者,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生产总值增长速度3年年均超过16%,经济区4个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省内中下水平跃居前列。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生产总值达2219.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雁群效应”已经形成,国家战略优势开始凸显。

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大力度将这种势头保持下去,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界对广西关注的焦点。

  “龙头”效应显现

  根据国务院2008年1月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查看地图)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北部湾地区不但享有国家给予的4项老政策:

即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还享有5项新政策:

即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创新、开放合作。

中央的有力部署加速了北部湾经济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环北部湾的地区合作。

  “2008年1-8月,北部湾经济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5.5%,高于广西8.2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增长82.4%,高于广西18.6个百分点。

北部湾经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瑞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部湾经济区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制定出积极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的计划,希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达到2219.7亿元,对广西GDP的贡献率达35.8%。

  多重优势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建设获得重大突破。

防城港核电、北海林浆纸、北海铁山港石化等重大产业都在加紧布局。

“经济区已有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一批在建和拟建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已完成投资400多亿元。

”陈瑞贤介绍说。

  为破解资本困局,近年来,广西着力实施“引金入桂”战略,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已在广西布局。

2008年10月23日,作为直接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金融机构,广西北部湾银行已在南宁正式揭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已从过去的投资盲点,变成今天的投资热点;

从当年经济发展的配角,变成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

从一个地方发展题材,变成国家发展战略。

”陈瑞贤说。

  此外,根据《越南经济时报》3月5日报道,越南政府总理近日签署决定批准《至2020年北部湾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将北部湾沿海地区发展成为活跃的经济区,成为可带动越南整个北部地区发展的力量,成为促进越南与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动力。

因此,来自广西的代表都很关注就泛北部湾经济的进一步合作,纷纷准备就设立中国-东盟城市的进一步合作提出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莫小莎告诉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她就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北部湾港口群等提出一些建议,促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城市群特色成突破口

  北部湾经济区在建立之初,其包括南宁在内的“1+3”城市群格局别具特色,经过3年多的发展,其开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沛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自身特点,防城港市围绕钢铁和核电领域(

查看地图)加大港口建设,一期总投资686亿元的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和装机600万千瓦、总投资近700亿元的红沙核电项目分别在2008年3月17日和10月10日获得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此外,还与越南下龙市结为友好城市,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和扩大兑现保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部门会审的项目落户机制,引进区外境内资金43.94亿元,较去年增长79.7%,外商直接投资额509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2.07亿美元,占广西的六分之一强;

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626万吨,占广西沿海港口总量三分之二强,增长11.3%;

海关税收67.94亿元,占广西的62.1%,增长40.3%,已成为广西资金净流入最多的市。

  钦州市在200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中国第6个、西部地区第1个保税港区,主要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全国人大代表、钦州市委书记汤世保对记者表示,钦州保税港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将有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因为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兼具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正如一位广西人大代表所说:

“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紧紧围绕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之后多次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展调研,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加快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今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总理的工作报告使我们心情激动,信心十足,相信北部湾的发展会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成渝经济区:

力争2020年GDP占全国8%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夏一仁★刘建新黄力/重庆报道

  谁会成为中国下一个新增长极?

在西部,成渝经济区被看作是最有实力的候选者。

  位于西南的两个重镇,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布棋,重庆和成都,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肩负起振兴西部的使命。

  “十一五”期间,注入四川的重庆民营资本高达288亿元,位居外省市在川投资额第一位;

仅“泛成渝经济圈峰会”就有24家企业与举办峰会的城市遂宁市签定投资协议,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达29.16亿元……

  也许连当初研究“成渝经济发展思路研究”项目专家也没想到,“成渝经济区”会彰显出如此惊人的爆发力。

  经济增长极的新“面孔”

  “事实上,成渝经济区在2002年前还仅限于学者们的研究课题。

”作为成渝经济区的最早倡导者和《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参与者,重庆工商大学副院长廖元和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专项课题是2005年提交到国家发改委的。

而正真被川渝两地官方所确认的时间,应该从2007年4月2日重庆和四川签订《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才正式算起。

确立进一步加强川渝联合与协作的总体框架。

  廖元和说,按照《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的设计思路,成渝经济圈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双核”,以四川省成都、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23个区县为载体。

  在产业设计上,将以汽摩、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工业、航空、矿电一体化等产业为今后内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点。

这些产业,拟按攀枝花—宜昌、重庆—成都—绵阳、重庆—贵阳等轴线布局。

  而作为限制成渝发展的交通《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也给予了重点照顾。

据悉,成渝经济区将修建“环线高速”,构成6条城市间快车道,分别经重庆—泸州—宜宾—成都—绵阳—遂宁—重庆。

目前,泸州到宜宾、绵阳到遂宁还是“断头路”(指互不相连),需国家部委出面规划。

成都到重庆主要有老成渝高速路和遂渝高速两条通道,没有形成网状结构。

到2010年,川渝两地将有5条高速路连接,预计未来5年内,长江上游经济带将拥有西部最发达的交通网。

  据了解,目前在川渝地区的33个城市中,除了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外,其余31个都是中小城市,其中19个是县级市,没有一个大城市,呈典型的断层特征。

  “这导致区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渝两地高度集中,极化效应非常明显,而成渝相距300公里以上,两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还远没有形成交集。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说。

  他认为:

“只有当这些中间城市群逐渐成型,成渝两地才可能真正构成经济意义上的共同体。

  不过,尽管如此,川渝两地的建设者仍然信心十足。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到2020年,预计川渝两地GDP将达5.5万亿,全国估计为65万亿,使得GDP比重占到全国的近8%,基本具备构成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基本特征。

  民间力量开拓区域合作

  “‘第四届泛成渝经济圈高峰论坛’将在10月份进行,不过可能今年的议题将会有所侧重,务虚的论坛可能会变成一个务实的项目合作会。

”日前,泛成渝经济圈高峰论坛秘书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介绍,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以成渝经济区的商会为核心发起方,联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港澳台商会组织创办。

其宗旨是想在“十一五”期间,借助峰会平台,推动成渝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港澳台四大经济圈,形成更加紧密的民间组织交流与合作。

  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陈健介绍,峰会的目的,就是要让成渝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区域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他们还想通过这种商会联办的模式,进一步拓展、聚集全国民企企业家,共同参与成渝经济圈的打造,使其成为一种模式。

通过民间力量开拓区域合作新局面。

  各路诸侯“送秋波”

  成渝经济区的影响也许并不局限于四川和重庆两地。

贵州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毕节试验区将主动与成渝等先进地区接轨并融入成渝经济圈。

  秦如培说,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与重庆比邻,毕节试验区处于成渝经济圈的辐射范围。

毕节试验区将主动与之接轨并融入成渝经济圈,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毕节市参加重庆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以及毕节地区党政代表团到重庆进行考察学习,就是主动接轨成渝经济圈的重要举措之一。

  秦如培表示,将来毕节试验区与成渝经济圈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关系。

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深,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而毕节试验区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非常丰富,可以为成渝地区提供丰富的有机食品,也可以成为成渝地区的“后花园”。

  瞄准“成渝经济圈”的并不只贵州一个。

据了解,随着川藏铁路的开通,西藏也正积极的争取,希望能正式纳入“川渝经济圈”。

  西藏自治区铁路办常务副主任巴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川藏铁路近千公里线路途经昌都、林芝、拉萨,对西藏的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川藏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也要相应调整。

  西藏自治区铁路办副主任付玉寿告诉记者,川藏铁路建设通车,人流、物流、信息流很快也会增加,西藏经济将逐步融入到“成渝经济圈”。

同时,成渝地区丰富的物资也会通过西藏借助南亚陆路商贸大通道,进入南亚地区,逐渐融入“南亚国际经济圈”。

  川渝合作不能停留在文件上

  尽管外界都看好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但要真正发展起来还会遇到很多问题。

  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川渝合作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重庆和成都这对欢喜冤家的关系,作为成都市与重庆市的高层官员是很希望合作发展的,但是双方的合作在政治地位上却是不对等的,因为在前者的省会城市和后者的直辖市中间还隔着一个四川省,很多决定,成都市是不能自己表态的。

  在成都与重庆中间,地理上还隔着资阳和内江两个地级市。

“如果四川省不积极协调好这些地区的工作统一性,所谓成渝合作最终只能停留在会议上和文件上。

”上述官员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将类似情况总结称为“双龙头城市”。

这些“双头龙”城市,从级别上分别属于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其发展项目和投资均在国家计划单列,相互不存在隶属关系。

但由于体制的制约,省级政府对副省级城市不能通过投资施加影响,因而即使在一个省内也无力协调;

两市虽然地理相近,但在发展上各自为政,要素流动受限,甚至互设壁垒,以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上重复建设、闲置浪费严重。

  黄河三角洲地区:

800万亩土地成稀缺资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崔晓林董陶/北京、山东报道

  时至今日,提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早已被世人所熟知。

  而作为中国大河经济带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区域,黄河三角洲地区却鲜有人提及。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规划就已经形成,但由于种种原因,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提速,2008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出于“探索高效、环保的区域开发模式,参与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考虑,山东将投资千亿元加速开发黄河三角洲。

  如今,黄河三角州这片有些神秘的土地,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黄河三角洲在哪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

地域范围包括山东省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

2006年人口普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2008年4月和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赋予黄河三角洲“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支持全省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山东东营,这个1983年建市,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4万的年轻城市,成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东营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的枢纽位置,具有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市长张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一直是东营的重大课题,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虽经历不少坎坷,但在国家、山东省及东营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目前黄河三角洲已经进入大规模推进的新阶段。

  投资1100亿开发三大主导产业

  尽管山东省的经济状况在全国排在前列,但山东也有自己的烦恼: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沿海地区发达,中原地区发展缓慢……这一切,一直令山东省的执政者们寝食难安。

2008年4月,山东省出台了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自此,山东省迎来了新的区域发展时期。

  “我们的百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黄三角?

国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黄三角?

这个问题曾经困恼过我们,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而且不会动摇。

”东营市市长张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东营将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投资1100亿元,发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现代渔业及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

黄三角的发展理念,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

这也是黄三角有别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的最鲜明的特色。

  张建华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将最大限度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建设黄河三角洲,首先考虑的是和谐问题,要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做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而统一,只有这样,黄河三角洲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这在近年来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背景下,成为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

同时,这里还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及广袤的湿地。

“在其周边,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使其在参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后,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费云良说。

  据了解,在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规划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作为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而“转变发展模式”成为了黄三角开发建设最大的亮点。

  2月20日至22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到潍坊、东营、滨州三市,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姜大明先后来到潍坊市的滨海开发区、东营市的东营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