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0303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文档格式.docx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B.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之间没有什么相联

 D.光合作用主要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A.呼出二氧化碳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D.消耗氧气

7.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在下列4种完全密闭的玻璃实验装置中,蜡烛燃烧时间最长的一组是(  )

 A.有植物、动物、土壤中适量的水的装置

 B.有光照、动物、土壤中适量的水的装置

 C.有植物、光照、土壤中适量的水的装置

 D.有植物、动物、光照的装置 

8.在盛有2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溶液,振荡后,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试管冷却并滴入2滴碘酒,结果试管内不变蓝,该实验说明淀粉(  )

 A.遇到碘酒不会变蓝B.已经水解为麦芽糖

 C.已经水解为葡萄糖D.没有发生变化

9.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0.在消化道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口腔、小肠和胃B.口腔、胃和小肠

 C.食道、口腔和胃D.小肠、胃和口腔

11.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脂肪

 C.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糖类、脂肪

12.人体平静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

13.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完成的(  )

 A.呼吸作用B.呼吸运动

 C.气体扩散D.肺泡的扩张与回缩

14.下列哪种做法比较符合食品安全(  )

 A.吃街头的烤羊肉串

 B.把青菜用水冲洗后再稍加浸泡冲洗

 C.发

了芽的花生晒干吃

 D.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

15.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草←食草昆虫←青蛙B.青蛙→蛇→猫头鹰

 C.蛇→草→食草昆虫D.草→食草昆虫→青蛙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6.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1号、2号试管中各

加入2毫升浆糊;

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

(1)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1号试管      ;

2号试管      .其中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      作用.

(2)如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      ℃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

唾液中的      对      有消化作用.

2018

-2018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益海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在人体内经过两次气体交换以后,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之前呼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但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解答:

解:

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5%,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故选:

A

点评:

此题是一道易错题,同学们往往与吸入空气比较,确实是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虽然这样,但二氧化碳的含量却仍旧不如氧气的含量高.

呼吸作用的概念.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蔬菜和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热量,解答时可以从水与呼吸的关系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方面来切入.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潮湿的谷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因此种子应尽快晒干;

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消费者构成食物链,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就会破坏食物链,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消费者构成食物链,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就会破坏食物链,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如食物链草→鼠→蛇→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

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A、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为食,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被吃与吃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故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消费者这两部分共同组成的,故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不符合题意.

C

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如图所示:

因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了能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

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

 D.有植物、动物、光照的装置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该题要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等方面考虑解答.

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植物和动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蜡烛的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完全密闭的玻璃实验装置中,要使蜡烛燃烧时间最长,实验装置必需放置在有光的环境中,有释放氧气的绿色植物,满足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装置中必需没有动物和蜡烛竞争氧气.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密闭装置中的其它生物也要消耗氧气.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淀粉可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在盛有2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溶液,振荡后,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试管冷却并滴入2滴碘酒,结果试管内不变蓝,说明此时的试管中无淀粉,淀粉可能水解为麦芽糖.

A、该实验说

明试管中的淀粉可能水解为麦芽糖,不能说明淀粉遇碘酒不会变蓝.故A错误.

B、试管内不变蓝,说明此时的试管中无淀粉,淀粉可能水解为麦芽糖.故B正确.

C、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淀粉可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故C错误.

D、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若淀粉没有发生变化,试管内会变蓝.故D错误.

注意: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麦芽糖.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此题考查了肺泡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在消化道内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据题意解答.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解答此题应熟练掌握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脂肪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只有

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它们只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为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的物质后才能被吸收.水

、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要消化就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此题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A.二氧化碳

B.氧气C

.氮气D.水蒸气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与呼气的区别.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与呼气的区别.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呼吸运动的结果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把青菜用水冲洗后再稍加浸泡冲洗

 C.发了芽的花生晒干吃

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应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重点做到净、透、分、消、密这5个字.据此解答.

A、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检疫合格,才能排除病死肉,劣质肉,只有检疫合格的肉才能放心食用.吃街头的烤羊肉串和烧烤不符合食品安全,A不符合题意;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因此可以用清水浸泡、冲洗,也可以削去外皮.把青菜用水冲后再稍加浸泡冲洗,符合食品安全;

B符合题意;

C、于潮湿多水分的状态,这样的花生容易发芽长霉,感染黄曲霉.发芽没有毒,但发芽时伴随霉变则会形成有毒的黄曲霉素,可以致癌.发了芽的花生晒干吃,不符合食品安全,D不符合题意;

D、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吃有毒的食物.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不符合食品安全,D不符合题意.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该题,一是要清楚食物链的概念,二是要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A、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中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故不符合题意.B、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生产者,该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消费者﹣﹣﹣青蛙,故不符合题意.C、该条食物链反应的不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

关系,因为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其次蛇与草之间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故不符合题意.D、

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D

此题考查了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

有些同学会在食物链的后面加上分解者,有些同学会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或者只画一横线表示,还有的同学把整个食物链都写反了.

16.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

1号试管 变蓝 ;

2号试管 不变蓝 .其中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

(2)如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 37 ℃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唾液中的 唾液淀粉酶 对 淀粉 有消化作用.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

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为对照组,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号试管遇碘颜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1号试管遇碘颜色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在这个实验中,1号试管没有接受实验变量的处理,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将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模拟人体的正常体温,在此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强,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3)由

(1)可知,该实验证明: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

(1)变蓝;

不变蓝;

对照

(2)37℃;

(3)唾液淀粉酶;

淀粉.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