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9766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Word格式.docx

自改革开放以来,矿业部门的对外开放滞后于其他部门。

如宝山矿,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开发,受观念、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既未成功走出去,又未成功引进来,还没有突破矿山企业发展中的地域局限性,走的仍然是“一个矿山一个企业,矿山与企业共存亡的老路子”。

4、单一开发型经济矛盾突出。

我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铜、铝、铅、锌矿产为多。

例如:

铜矿资源中,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但由于矿石组份复杂,使选冶难度增大,造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

与此同时,采富弃贫的现象比比皆是,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又利用不足,矛盾更加突出。

5、重开发、轻保护问题仍很严重。

突出表现在:

一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巨大;

二是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植被、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三是落后的采选技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矿区居民身体健康和安全;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再造及地质灾害治理任务艰巨。

6、勘查与开发融合不够。

由于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分属不同部门,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地勘单位拥有大量矿点和普查矿山,却没有足够资金投入,仅靠国家规定的最低投入费用加以维持,其结果是每一个点都舍不得丢但每一个点都拿不下;

另一方面,矿山企业特别是资源不足的老矿山,要进行普查找矿却找不到理想的靶区,有希望找到新矿源的地区又都被地勘单位登记占用了,冒然买下,风险太大,其结果是后备资源供应不上,影响矿山持续发展。

二、传统模式下,矿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1、探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如有色金属,探明的资源储量少,而控制和推断的资源量多,达到探明程度的仅占10.6%,控制的占43.6%,而推断的占45.8%。

宝山矿,经过40余年的开发,探明资源仅可开采3-6个月,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2、矿山内部探采比例严重失调。

为了维持企业再生产和矿区的社会稳定,必须大量采矿以取得收入,但由于近年来投入不足,钻探工作量不足,导致新增储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3、矿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由于原料长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矿山效益明显改善,社会资源向矿业迅速流动,各地中小矿山加紧建设。

一些老矿山通过重组又重新恢复生产,有些地方有的人只要开一个洞口,就叫“矿长”。

有的矿产地颁发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采矿权,矿山规模普遍偏小,机械化、集约化程度很低。

4、资源利用率低,损失与浪费大。

如宝山矿的矿产资源特点是伴生矿石多,矿床中含有铅、锌、金、银、铜、钼、钨、硫、铁等,但由于市场环境、采矿方法和选矿技术水平的原因,目前,对共生、伴生矿床进行综合开发的条件还不具备,综合利用率仅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损失与浪费大。

5、社会负担和税费负担重。

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状况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而矿业税费问题是近年“四矿”问题大讨论中讨论最多的问题,据《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调查组资料,1999-2001年3年,16家有色金属企业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增加了6.68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占综合税费的比例达69.11%。

据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统计年鉴》,采掘业比工业综合税费高6.52个百分点,比税改前增加了5.9个百分点,这使矿业企业的税负进一步加重。

而矿业企业进项税增幅较小,销项税增幅大幅增加,致使其增值税额绝对增加,又造成企业间税负严重不公。

6、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制约矿业开发与矿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矿业开发热情也高涨,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如宝岭山上矿业秩序混乱,经多次整治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个体老板在此非法淘金,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药剂,致土壤污染;

露采边坡挖铁、挖锰车辆日达百余次,废土直排主体矿山通风口,致通风口年年加高;

附近村民在露采场排废场用石灰划线分山,非法采石挖铁造成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安全隐患严重。

三、转变发展模式,走新型矿业经济发展之路

1、向循环矿业经济转变。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

循环矿业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矿山生产从资源—生产—消费—废物排放的线性流程,转变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最优生产,最优消耗,最少废弃。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矿山的战略措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根据2003年坑采、露采、冶炼过程的能耗,计算出再生铜、铝、铅、锌比原生铜、铝、铅、锌每吨平均节能分别是3.328吨标煤。

同样方法计算水耗,再生金属铜、铝、铅、锌较原生金属每吨节省用水分别为734吨、70吨、223吨、143吨。

而生产每吨再生铜、铝、铅、锌,比每吨原生金属少排放固体废弃物分别为420.5吨、29吨、98.7吨、45.1吨;

少排放二氧化硫分别为0.14吨、0.06吨、0.03吨、0.12吨。

可见,发展循环矿业经济大有可为。

矿山企业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一要在开采环节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二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

三要探索并完善适合各自矿山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

四要大力推进技术研发、综合开发利用尾矿、废石和废水。

2、向集约型矿业经济转变。

集约型矿业经济是指依靠技术进步,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扩大生产,实质上是内涵扩大型再生产。

其特点是:

矿业经济动态发展,依靠科技领先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当前,在原材料损耗过度,环境污染过度,能源短缺的形势下,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矿业经济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矿山企业要想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

一要大力推进企业重组,实施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交换效益;

三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矿山;

四要延长矿产品产业链,调整矿产品结构,实现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单一产品向配套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高耗能(耗材)产品向低耗能(耗材)产品转化。

3、向开放型矿业经济转变。

由于矿产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矿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矿山,一个企业乃至一座矿山城市,总有衰败的一天,然而,从全国乃至全球去考察资源开发,就不存在资源枯竭而影响企业生存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针对矿产开发领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和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走开放型矿业经济发展之路,就是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建立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的保障能力。

矿山企业实现开放型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要突破地域局限,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吸引其他法人资本联合经营,优化股权结构,使走出去成为可能;

其次要积极介入矿业权一级出让市场和二级转让市场,依法自主经营矿权资产,多方引进资金,联合创办矿山企业;

三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争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适应国家矿产资源基地向西部地区战略转移的形势,通过参与西部开发来加快自身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政策,树立风险投资意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自主开发;

五要探索新型办矿模式,大力推行社会协作机制,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4、向综合开发型矿业经济转变。

综合开发型矿业经济就是以充分回收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对综合型矿山的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总回收率,是高科技效益型、可持续发展的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由单一型开发向综合型开发方式转变,也是提高矿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途径。

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创新,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二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新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合理的采矿方法和产品方案,推广应用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共生、伴生矿床的综合回收利用率;

三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矿”战略,积极培养、引进高科技、专门型人才,提升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

四要探索并运用经济地质理论,对矿床成矿规律、技术指标、经济评价进行再认识,在现有市场价格和矿山技术条件下,根据经济法则重新制定矿床工业指标,运用新的工艺路线、评价技术和适当的补勘增储,使矿石品位低、矿体数量和矿物元素多但储量少、采选难度大的矿山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5、向生态型绿色矿业经济转变。

绿色矿业经济就是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前提下,以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影响最小化为原则,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有两种模式:

一是“先开发后治理”模式,有水快流,大干快上,快速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造成的环境破坏和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巨大;

二是“严格的环境限制下的资源开发”模式,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但制约了矿业发展,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矿产资源开发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走一条资源开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之路—生态型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生态型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动开发的工矿旅游项目为建设生态型绿色矿业经济、打造环境友好型矿山提供了良好机遇。

以此为契机,要借助于政府的强大引导作用,努力构建良好的矿业发展环境,当务之急是:

一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二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综合治理非法开采和乱采滥挖,实行统一开采,统一加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三要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凡是新建矿山,必须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应编制和严格执行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等制度,坚持矿山建设与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在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采矿对环境的损害;

四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

五要设立专项治理基金,持续投入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

6、向一体化联合型矿业经济转变。

探采分离是我国矿业企业的体制性弊端,受此影响,矿山企业不找矿,地勘单位不开矿,制约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以来,矿山企业表现出了主动找矿、学会找矿的积极性。

而地勘单位则积极探索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模式的改革,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外国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服务于地勘单位的矿产开发。

由此,必将使矿山企业与地勘单位找到结合点,带来矿业经济向探-采-加工-贸易-再投资矿权一体化、联合型开发经营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要充分认识这种转变的积极意义,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扎实推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这是一项以矿山企业为主体,推进勘查与开采结合的地质工作,是体制转换时期国家启动的商业性地质工作。

危机找矿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找矿突破的尝试,其找矿突破的空间是宽广的,需要有效组织,切实推进。

第二、矿山企业与地勘单位要相互学习、相互适应,克服50多年探采分离体制下各自形成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中的弊端,逐步建立和执行统一的规范和规程,达到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矿山企业在矿山建设、管理、采选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而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技术实力雄厚,掌握地质资源丰富。

二者联合,通过合作勘探、分阶段承担风险,必将实现矿业开发的双赢。

第四、积极吸引个人的资本,鼓励职工、社会个体人员向联合矿山投资,作为国家和法人资本的补充,做大做强矿业产业。

通过资本运作和和矿权运作,逐步形成国家、矿山企业、地勘单位、个人股份等多元投资主体,一体化联合开发经营、良性循环的新型矿业经济模式。

总之,当前矿山企业已进入新一轮发展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认清现状,剖析原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模式,创新矿业经济发展之路,就能够将压力转变为新的动力,促进矿山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