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9618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本知识点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代:

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出现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代表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了解"

市〞的形成与发展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3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理解"

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与其影响

1.市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隋唐: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宋代:

市坊界限被打破,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2.主要的商业城市

〔1〕主要商业城市:

北方:

长安、##、##、大都

南方:

"

扬一益二〞〔即##和##〕

3.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中后期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征:

机户〞"

机工〞雇佣关系

4."

重农抑商〞政策

①出现时间:

战国商鞅变法中,首倡"

重农抑商〞政策;

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②基本含义:

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

③目的:

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④影响:

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

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

5.明朝"

海禁〞和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①概况:

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与明朝统治,下令实行"

海禁〞.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对外贸易.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厉行海禁,"

无许片帆出海〞.

乾隆年间,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一处通商;

并规定##"

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贸易.

②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未能与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第二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X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史实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1〕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X

1.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3.了解殖民扩X的影响

1."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

兴起条件:

频临大西洋,工商业发达;

1581年独立;

17世纪成为欧洲典型资本主义国家.

扩X地区:

亚洲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占据中国##

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

北美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国家〕:

殖民争夺的三场战争

1588年,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英西战争〕

17世纪初通过东印度垄断公司进行殖民扩X;

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爆发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新尼德兰;

〔英荷战争〕

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夺取新法兰西,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

日不落〞帝国.

3.殖民扩X的影响

殖民扩X与掠夺,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给亚、非、拉美带来极大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4.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列强的对外殖民扩X和掠夺

三、两次工业革命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2.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

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4.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

18世纪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

殖民扩X为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X围的基本确立;

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

部门

发明成就

发明者

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英〕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英〕

骡机

克隆普顿〔英〕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英〕

动力

改良蒸汽机

瓦特〔英〕

交通运输

汽船〔轮船〕

富尔顿〔美〕

火车机车

史蒂芬孙〔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

〔1〕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后来,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出现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和飞机.

〔4〕电气时代到来,推动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发展.

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形成的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含义:

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因〕——〔垄断〕垄断组织产生

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生产增多,国际贸易增加,为了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英国等国积极进行殖民扩X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

〔3〕到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更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3〕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小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推动

重要条件:

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

汽车、飞机;

电讯发明:

、无线电报

过程:

新航路开辟之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早期殖民扩X,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手段:

殖民扩X与掠夺、国际贸易.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60、70y〕

二、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背景:

清政府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3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4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5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X之洞

6内容:

1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的##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船政局、崇厚的##机器制造局〕

2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X之洞的汉阳铁厂和##织布局〕

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交通问题

③筹建北洋、南洋、##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7评价

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批近代企业〔使用机器〕出现,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8失败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3〕主要企业:

方举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原因:

①鸦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根因〕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a、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外因〕

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直接;

内因〕

〔2〕表现:

a、民族资本总额增加b、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c、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四、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4.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民国初期〔1912-1919;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③"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如"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因〕

主要行业:

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

纺织业中心:

由##变为##、##、##三大中心.

著名的实业家有:

X謇〔##大生纱厂〕、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面粉厂〕

〔3〕结果: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6年抗战前夕〕

##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35—1936年创历史最高记录

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937—1945年〕

〔1〕状况:

民族工业受到残酷打击,日益萎缩.

〔2〕原因:

沦陷区:

日本的经济掠夺、战争破坏

国统区:

国民党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的压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吞并〕

4.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946—1949年〕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①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利因素和启示

阻碍因素: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主要〕2、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3、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4、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有利因素: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启示:

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在曲折中发展

一五"

计划的建设成就2.理解三大改造

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4.了解"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计划〔1953—1957年〕

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

##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影响: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时间:

1953—1956年

〔2〕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私有制——公有制

〔3〕过程:

a.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4〕意义: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2〕主要内容:

①国内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实质: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表现:

1958年"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

结果:

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出现1959年~1961三年经济困难〕.

〔2〕失误原因:

中共"

左〞倾错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实事求是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内容〕

思想上: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上: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三、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1.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先锋:

##凤阳,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3〕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城市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上:

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所有制上: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背景:

国内:

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建立过程:

〔1〕1992年初,"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浦东的史实

1、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980年,##〔第一个经济特区〕、##、##、##;

1988年,##.

〔2〕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有##、##、##、##等14个〕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起,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特点:

知识密集

〔5〕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特点:

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阶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的"

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③##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2.了解近代"

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

闭关锁国〞的政策〕

〔2〕西方##思潮的影响

〔3〕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作用

2、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1〕衣

近代:

洋装洋布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西装出现〕;

辛亥革命后孙##设计了##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衣着朴素;

改革开放后,服装五彩缤纷

〔2〕食:

鸦片战争后,西餐成为时尚

新中国成立后,食物简单;

改革开放后,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

菜篮子工程〞

〔3〕住:

西方建筑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住房拥挤,陈设简单;

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

安居工程〞

〔4〕社会风俗

维新派主X"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后"

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称呼、礼节发生变化

农村落后封闭,社会风俗变化小

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

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交通

①近代铁路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吴淞口到##的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近代公路的出现: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③近代轮船业诞生: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④近代航空兴起:

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2、通讯

〔1〕中国电报开端: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在##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随后,##巡抚在##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设立无线电报局.

〔2〕传入中国:

①1875年,招商局在##开通第一部;

②19世纪80年代,外国人在##设立公司;

③20世纪初,清政府在##设立第一个局.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中国近代前期的报刊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外文〕;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中文〕;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2〕维新变法时期:

《时务报》

〔3〕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同盟会机关报〕

〔4〕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事业:

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05年,《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

《渔光曲》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2〕电视事业:

中国电视业诞生:

1958年,电视台试播〔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3互联网

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传统的三大媒介.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诞生,它被称为"

第四媒介"

.

②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节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4.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标志: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特点:

波与X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

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供需矛盾〕.

具体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过度;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

〔4〕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