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904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J湘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中只有1个顶点.

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

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

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

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

(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

(1)是球体.

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

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

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

探究点二:

几何体的形成

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

(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

(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

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

(1)点动成线;

(2)线动成面;

(3)面动成体.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

(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

°

点动成线¡

±

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

探究点三: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选项A是¡

田¡

字形,选项B是¡

凹¡

字形,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只有选项C是¡

一四一¡

型,符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故选C.

方法1:

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

方法2:

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

字形和¡

字形,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

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

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

州¡

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

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折叠后可知:

¡

杭¡

与¡

您¡

相对,“州¡

迎¡

相对,“欢¡

相对.故填¡

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的字.

【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

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  )

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

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

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

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

 

三、板书设计

1.

2.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4.2 线段、射线、直线

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

1.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重点)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如笔直的铁轨、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根铅笔等等,你能用图形表示以上现象吗?

探究点:

线段、射线、直线

【类型一】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

线段是不延伸的,而射线只是向一个方向延伸.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的延伸性,特别要注意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我们作图时只是作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类型二】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下列说法:

(1)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2)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3)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4)射线AC在直线AB上;

(5)线段AC在射线AB上,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1)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正确;

(2)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错误;

(3)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正确;

(4)射线AC在直线AB上,错误;

(5)线段AC在射线AB上,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

(1)(3),共2个.故选A.

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判断直线交点的个数

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猜想:

(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3)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先观察图形,找出交点的个数与直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计算即可.

(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10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15个交点;

(3)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

解题关键是观察图形,找出规律,总结出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类型四】线段条数的确定

如图所示,图中共有线段(  )

A.8条B.9条

C.10条D.12条

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

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

进行计算.

方法一:

图中线段有:

AB、AC、AD、AE;

BC、BD、BE;

CD、CE;

DE;

共4+3+2+1=10(条);

方法二:

共有A、B、C、D、E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

=10(条).故选C.

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如果记住公式会更加简便准确.

【类型五】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应用

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

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

A.6种B.12种

C.21种D.42种

从郑州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开封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商丘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菏泽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聊城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任丘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再考虑是往返列车,起点与终点不同,则车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2¡

Á

(6+5+4+3+2+1)=2¡

21=42(种).故选D.

可以结合线段条数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用公式n(n-1),将n=7代入即可.

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

(1)线段:

两端点,有长度.

(2)射线:

一端点,无长度.

(3)直线:

无端点,无长度.

2.直线的性质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接着由射线引入直线,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第2课时 线段的长短比较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体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4.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体会研究几何的意义.                 

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可以有几种比较方法?

向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线段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类型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

A.AB<

CDB.AB>

CD

C.AB=CDD.以上都有可能

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

CD,故选B.

比较线段长短时,叠合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类型二】根据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MC比NC长2cm,AC比BC长(  )

A.2cmB.4cm

C.1cmD.6cm

因为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所以AC=2MC,BC=2NC,所以AC-BC=(MC-NC)¡

2=4cm,即AC比BC长4cm,故选B.

根据线段的中点表示出线段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未知线段的长度.

【类型三】已知线段的比求线段的长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的三部分,点E是线段AD的中点,EC=2cm,求:

(1)AD的长;

(2)AB¡

Ã

BE.

(1)根据线段的比,可设出未知数,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x的值,根据x的值,可得AD的长度;

(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BE的长,根据比的意义,可得答案.

(1)设AB=2x,则BC=3x,CD=4x.

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9x.

由E为AD的中点,得ED=

AD=

x.

由线段的和差得

CE=DE-CD=

x-4x=

=2.

解得x=4.所以AD=9x=36(cm).

(2)AB=2x=8(cm),BC=3x=12(cm).

由线段的和差,得BE=BC-CE=12-2=10(cm).

所以AB¡

BE=8∶10=4∶5.

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类型四】当图形不确定时求线段的长

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那么A、D两点间的距离是(  )

A.5B.2.5

C.5或2.5D.5或1

本题有两种情形:

(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C=AB-BC.因为AB=6,BC=4,所以AC=6-4=2.又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1;

(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C=AB+BC.因为AB=6,BC=4,所以AC=6+4=10.又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AD=5.故选D.

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有关线段的基本事实

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把弯曲的河道改直缩短航程的根据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

1.线段的比较与性质

(1)比较线段:

度量法和叠合法.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线段长度的计算

(1)中点:

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2)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本节课通过比较两个人的高矮这一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出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3 角

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1.了解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认识几种特殊的角;

2.知道角平分线的含义及性质;

3.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在图形中解决简单的角的计算问题.(重点)                 

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

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类型一】角的定义

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

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个B.2个

C.3个D.4个

¢

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

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

Û

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

Ü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

正确.故选A.

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

【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

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

Ï

1、¡

AOB、¡

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A         B

   C         D

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故选B.

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

角¡

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

【类型三】判断角的个数

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

A.10B.15C.5D.20

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角的个数;

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

×

(5-1)=10.故选A.

若从一点发出n条射线,则构成

n(n-1)个角.

角的大小比较

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

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

A.∠AOB<

∠AODB.∠BOC<

∠AOB

C.∠COD<

∠AODD.∠AOB<

∠AOC

A.∠AOB与¡

AOD的边OA重合,OB在¡

AOD内,所以¡

AOB<

∠AOD,A正确;

同理B、C正确;

D.∠AOB和¡

AOC的边AO重合,OC在¡

AOB内,所以¡

AOB>

∠AOC.D错误,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

角的平分线

(2015·

岱岳区期中)已知OC是¡

AOB的平分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OB=

∠BOCB.∠AOC=

C.∠AOC=¡

BOCD.∠AOB=2∠AOC

因为OC是¡

AOB的平分线,所以¡

AOC=

∠AOB,∠AOC=¡

BOC,∠AOB=2∠AOC,所以A错误,B、C、D正确.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角的概念

(1)有公共端点;

(2)两条射线.

2.角的表示方法

(1)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

(2)一个大写字母;

(3)数字或希腊字母.

3.角的平分线

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

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

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第1课时 角的度量与计算

1.理解度分秒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2.会计算钟表上的角度问题.(难点)                

小明每天7点起床,观察图片,并量一量时针与分针夹角是多少?

角度的换算

(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用度表示37°

24′36″.

(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度=60分,即1°

=60′,1分=60秒,即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即可;

(2)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1)48.26°

=48°

+0.26×

60′=48°

15′+0.6×

60″=48°

15′36″;

(2)根据1°

=60′,1′=60″得36″=

′×

36=0.6′,24.6′=

24.6=0.41°

,所以37°

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

.

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

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

钟面角的计算

涞水县期末)如图,下午2点30分时,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成角的度数为(  )

A.90°

B.120°

C.105°

D.135°

把钟面平均分成12份,可得每份的度数,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下午2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相距3.5份,3.5×

30°

=105°

.故选C.

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

,分针1分钟转6°

,时针每小时转30°

,时针一分钟转0.5°

1.度、分、秒的换算

=60′,1′=60″,1′=(1/60)°

,1″=(1/60)′.

2.钟面角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念.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有针对性的设计例题、习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第2课时 余角和补角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能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和简单的推理.(重点)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根据余角、补角的定义进行计算

【类型一】直接根据定义计算余补角

宝应县模拟)在地理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探究活动时,李佳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半圆仪,则下列四个角中,最可能和¡

AOB互补的角为(  )

根据图形可得¡

AOB大约为135°

,所以与¡

AOB互补的角大约为45°

,综合各种选项D符合.故选D.

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熟记补角的概念,并大致估算出¡

AOB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方程思想在余补角计算中的运用

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是平角的

还多1°

,求这个角.

首先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

-x),补角为(180°

-x),再根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求解.

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

-x),则(90°

-x+180°

-x)-

180°

=1,x=67°

答:

这个角为67°

此题综合考查余角与补角,属于基础题中较难的题,解答此类题一般先用未知数表示所求角的度数,再根据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列出代数式和方程求解.

余角、补角的性质

菖县期末)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如图¢

,若CE恰好是¡

ACD的角平分线,则CD是¡

ECB的____________.

(2)如图¢

,若¡

ECD=¦

,CD在¡

BCE的内部,请你猜想¡

ACE与¡

DCB是否相等,并简述理由;

(3)在

(2)的条件下,请问¡

ECD与¡

ACB的和是多少?

并简述理由.

(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特点得到∠ACD=90°

,∠ECB=90°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出¡

ECD和¡

DCB的度数即可.

(2)∠ACE与¡

DCB相等;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即可;

(1)因为¡

ACD=90°

,CE恰好是¡

ACD的角平分线,所以¡

ECD=45°

,因为¡

ECB=90°

,所以¡

DCB=90°

-45°

=45°

ECD=¡

DCB,所以此时CD是¡

ECB的角平分线,故答案为:

角平分线;

(2)∠ACE=¡

DCB.理由如下:

因为¡

,∠BCE=9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