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8070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整理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5.某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

甲→乙→丙→丁,其中甲是生产者。

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b、c、d,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

B.若c>0.2b,则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受到影响

C.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

a>b>c>d且a>b+c+d

D.因为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乙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少

6.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

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7.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8.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个别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9.某学习小组调查校园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关系,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碳以CO2形式沿着①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经②箭头所示渠道

C.该系统的信息沿着图中箭头所示渠道进行传递

D.若乌鸦被驱出校园后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0.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C.福寿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

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

11.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1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1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1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

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

19.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20.下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曲线。

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____会变小。

22.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信息求偶;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________。

23.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存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甲图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乙图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________,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内的能量。

(3)由甲图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能量。

(4)图乙中,E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_;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对应密度之前。

24.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C

【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

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

(10%)3=500(kJ);

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

(10%)2=50(kJ),即丙最少含500+50=550(kJ)的能量。

3.【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啮齿动物偏爱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和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

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正确。

4.【答案】D

【解析】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项正确;

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项正确;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项正确;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a指的是所含有的有机物,还应加上甲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A正确;

当c>0.2b,意思是指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了百分之二十,能量过度利用,易导致前一个营养级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B正确;

能量金字塔是以营养级为单位,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

a>b>c>d且a>b+c+d,C正确;

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但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乙的个体数量不一定比甲少,D错误。

6.【答案】A

【解析】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

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

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所以不是新物种;

草甘膦能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

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产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

8.【答案】A

【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

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

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9.【答案】D

【解析】图示①箭头所示渠道中碳流动形式应为“含碳有机物”而不是“CO2”形式;

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有10%~20%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出生或迁入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故A正确;

物种丰富度提高,即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B正确;

能量流动时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将获得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一般来说,第一营养级能量越多,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故C错误;

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故D正确。

12.【答案】B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答案】B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

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

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

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15.【答案】C

【解析】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A正确;

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火灾后土壤中还保留了一些生命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16.【答案】D

【解析】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

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

17.【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18.【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三大类;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9.【答案】B

【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

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种群数量降低,B正确;

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C错误;

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错误。

20.【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

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

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

21.【答案】

(1)曲线图 

(2)“J” 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解析】

(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优点是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

该模型需要满足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3)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值时,取的是平均值而不是峰值,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K1。

(4)据图中曲线分析,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因为食物和天敌等捕食关系对该种群的影响结果应该是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

22.【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1)建立于已有部分物种的“矿区”基础上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

(2)图示信息表明,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水草”,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

(3)“叫声”依赖“声音”传递信息,应属于物理信息,沿岸边调查“卵块”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

(4)水草腐烂将为浮游生物类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

(5)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应为初级消费者,若以昆虫为食,则属于次级消费者,而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若所食浮游生物为植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

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如蛇、肉食鱼、鼠等(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不同纲”)。

23.【答案】

(1)青蛙 呼吸作用 

(2)a或g 遗体、残骸 (3)e/b×

100% g、h、i (4)K值(环境容纳量) C

(1)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卷叶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

据甲图分析①、②、③表示呼吸作用。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a或g中。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要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储存在遗体残骸中。

(3)据图甲分析,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b,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e,所以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e/b×

100%。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即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具体利用的是g、h、i中的能量。

(4)据图乙分析,E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

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该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K/2之前,即C点对应密度之前。

24.【答案】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大于(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甲不摄食藻类,水草是第一营养级,甲是第二营养级,丁是第三、第四营养级,甲和丁未体现出食物联系,所以还可能有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甲→丁。

(2)图1中丙、丁都可以作为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丁捕食丙,且丙、丁都捕食乙,所以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1中乙可以被丙和丁捕食,所以乙的能量去向除了流向分解者和丁之外,还可以传递给丙以及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根据图2可知,第一营养级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00/25000×

100%=7.6%,但是因为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再加上甲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7.6%。

(5)有些农药不易被分散,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