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件下载.docx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投资价格总体水平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升9.36%。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5.96%。
房地产市场价格运行平稳。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2.9%,土地出让价格同比上升6.2%,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升1.6%,物业管理价格同比持平。
劳动就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358.81万人,同比增加2.7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126.48万人,同比增加2.0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05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总量突破1500亿元;
其二是工业和投资两大引擎继续强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其三是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
其四是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稳定增产;
其五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仍需进一步转变;
工业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加快,支撑经济增长的大产业数量不多;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经济外向度还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
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13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农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6.9%;
林业总产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9%;
牧业总产值77.15亿元,同比增长7.7%;
渔业总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3.5%。
粮食稳定增产,农产品生产全面升温。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62.28万吨,同比增长4.1%;
油料3.08万吨,同比增长2.1%;
棉花0.1万吨,同比增长17.8%;
糖料0.67万吨,同比增长23.0%;
烟叶2.16万吨,同比增长29.1%;
茶叶1.47万吨,同比增长27.0%;
水果21.35万吨,同比增长5.3%;
蔬菜354.03万吨,同比增长1.5%。
主要牧业、渔业产品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市出栏肉猪801.54万头,同比增长5.9%;
肉类总产量64.97万吨,同比增长7.0%;
禽蛋产量4.83万吨,同比增长0.8%;
水产品产量10.42万吨,同比增长4.1%;
牛奶产量1.19万吨,同比下降28.1%。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9.67万公顷,同比增长1.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43万公顷,同比增长1.3%,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5.4%;
蔬菜种植面积为11.79万公顷,同比增长0.4%;
油料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同比增长4.3%;
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36万公顷,同比下降7.5%。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6.9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林牧渔业机械总动力达330.65万千瓦,同比增长7.7%,农业机械总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29.7%。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13万处,投入资金10.7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千公顷。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48万吨,同比下降1.2%。
全市帮助6.0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新建农村沼气池1.24万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
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300.62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13亿元,同比增长28.1%;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49亿元,同比增长15.2%。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0.73亿元,同比增长20.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1.7%。
按轻重工业分组,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9.55亿元,同比增长16.5%;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1.18亿元,同比增长24.5%。
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9.78亿元,同比增长7.5%;
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长26.9%;
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长26.2%;
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0.94亿元,同比增长30.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89亿元,同比增长23.4%;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87亿元,同比增长32.1%。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8.14亿元,同比增长35.0%。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23亿元,同比增长8.6%。
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4.19亿元,同比增长1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出卷烟631.34亿支,同比增长7.5%;
服装1886万件,同比增长9.8%;
化学农药8622吨,同比增长7.7%;
油漆4.92万吨,同比下降6.1%;
合成洗涤剂9.41万吨,同比增长16.0%;
水泥537.37万吨,同比增长15.2%;
铝材8.94万吨,同比增长20.9%;
起重设备3164吨,同比增长10.5%;
混凝土机械3429台,同比下降21.1%;
汽车6.18万台,同比增长25.9%;
家用电冰箱55.54万台,同比下降3.9%;
彩色显象管690.93万只,同比增长5.5%。
规模以上工业技术开发力度继续加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3.76亿元,同比增长125.1%;
完成新产品产值149.60亿元,同比增长33.1%,新产品产值率达15.7%;
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268.72亿元,同比增长9.6%,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1%。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85亿元,同比增长25.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40.98%;
亏损企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增长。
全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0亿元,同比增长25.6%;
实现利税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25.0%;
房屋竣工面积21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
房屋建筑竣工率为3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1.44亿元,同比增长31.9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1.17亿元,同比增长33.97%。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6.35亿元,同比增长46.04%,所占比重为29.08%;
更新改造投资123.87亿元,同比增长30.65%,所占比重为14.1%。
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36.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3%;
住宅销售额为88.41亿元,同比增长9.00%。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43.72亿元,同比增长15.2%。
在投资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全市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74.34%;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13.8%;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9.55亿元,同比增长42.54%。
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非国有单位投资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08.83亿元,增长4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以重点工程为龙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全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7.1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5.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
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3亿元,同比增长16.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2%。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为600.69亿元,同比增长16.5%,所占比重为80.8%;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42.74亿元,同比增长14.4%。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626.72亿元,同比增长14.8%;
餐饮业零售额为109.78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他行业零售额为6.92亿元,同比增长25.1%。
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全年亿元以上市场30家,实现商品成交额422.86亿元,同比增长43.4%。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2005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14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41%。
旅客周转量99.5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78%,其中铁路35.7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20%;
公路46.99亿人公里,同比下降5.26%;
水运0.12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7.03%;
民航16.7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38%。
货物周转量100.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46%,其中铁路45.4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61%;
公路44.7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21%;
水运9.9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66%;
民航0.2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65%。
邮电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现价)47.98亿元,同比增长14.65%,其中电信完成业务总量44.87亿元,同比增长14.98%。
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6.70万门,同比增长9.6%;
电话普及率达到86.23%,同比增加15.54个百分点。
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18.56万户,同比增长15.54%。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6.85万户,同比增长30.75%。
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继续增长,年末用户达71.71万户,同比增长12.16%。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26.83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总额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进口总额10.88亿美元,增幅与上年持平。
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总额为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9%;
进口总额为9.98亿美元,同比增长9.2%。
在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3.0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2.9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4%和29.0%;
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7.2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2.83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72.5%和28.4%。
利用外资稳步取得进展。
全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150个,同比增加16个;
合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5.7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80.0%。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89万人次,同比增长9.1%,国内旅游收入175.2亿元,同比增长18.0%;
接待入境旅游者25.5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同比增长43.3%;
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91.2亿元,同比增长19.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健康运行态势。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224.37亿元,同比增长11.3%;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132.34亿元,同比增长11.1%;
货币回笼92.02亿元。
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2322.32亿元,比年初增加341.9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54.4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55.35亿元,比年初增加258.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5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96亿元,中长期贷款1209.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4.2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
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8.66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8.7%;
寿险收入(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1.04亿元,同比增长2.7%。
赔付费7.5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财产险赔付5.01亿元,同比增长29.2%;
寿险赔付(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2.56亿元,同比下降1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研机构实力不断加强,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2005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8个。
全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36项,“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专利申请0.40万件,同比增长8.98%;
授权专利0.15万件,同比下降12.5%;
签订技术合同1891项,成交金额16.94亿元,同比增长15.2%。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5所;
普通高中93所;
初中学校246所;
普通小学1272所。
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9.44万人,同比增长19.7%;
在读研究生2.83万人,同比增长24.0%;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42万人,同比增长11.0%;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0.10万人,同比下降24.4%;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3.87万人,同比增长6.5%;
幼儿园在园幼儿8.96万人,同比增长15.0%。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
2005年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4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6.64万卷(件),同比增加8.4%。
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有线电视用户达51.50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19个,同比增加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0个,同比增加2个;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同比持平;
妇幼保健机构11个,同比持平。
卫生技术人员2.89万人,同比增加0.0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1万人,同比增加0.07万人;
注册护士0.97万人,同比增加0.03万人。
卫生机构床位2.74万张,同比增加0.30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万张,同比增加0.32万张。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3.5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45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全年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6次。
年末拥有体育运动学校80个,公共体育场馆46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为191人,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为76人。
参加国际体育比赛获得金牌6枚;
参加全国体育比赛获得金牌12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9.98%。
全市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6个,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3万公顷。
建成烟尘控制区2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75.3平方公里。
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26.1平方公里。
地表水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
2005年年末常住总人口639.3万人,同比增长1.64%。
户籍总人口620.92万人,同比增长1.73%,其中非农业人口218.07万人,农业人口402.85万人。
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5∶1。
城市化率为53.87%,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4元,同比增加1413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7%。
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8815元,同比增长9.2%;
经营净收入1109元,增长1.79倍;
转移性收入3007元,同比增长42.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60元,同比增加628元,同比增长7.0%。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和上年持平。
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同比增长7.0%;
衣着消费同比增长14.0%;
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6.6%;
医疗保健消费同比增长19.0%;
交通和通讯消费同比增长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9%;
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同比增长7.1%;
居住消费同比下降7.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5元,同比增加556元,同比增长13.3%,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4908元,同比增长13.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082元,同比增长22.0%;
家庭经营收入2310元,同比增长2.0%。
农民收入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劳务经济和家庭生产经营等非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比重继续上升,从农民收入的增加额来看,全部来自于非农业部分。
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66元,同比增长14.3%,在消费分类中增长最快的是衣着消费支出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4.5%和25.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42平方米,同比增加0.47平方米。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增长速度,领先幅度为0.5个百分点,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2005年由上年的6842元扩大为7699元。
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34所。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0.57万人。
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22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84个。
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24亿元,同比增长45.9%;
接受社会捐赠2398.8万元,同比增长38.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参加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下同)失业保险人数达60.14万人,同比增长8.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36万人,同比下降10.7%;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65.33万人,同比增长10.8%,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81.60万人,同比增长5.6%。
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9.58万人,同比增长1.11倍。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数据已经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