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989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7科学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

D.碳酸氢钠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答案】

(1)碱性饱和石灰水

(2)①稀盐酸②5.3③Na2CO3+CaCl2===CaCO3↓+2NaCl(3)饱和石灰水Na2CO3、NaHCO3【实验反思】AB

【解析】

(1)酚酞遇碱变蓝。

所以这三种溶液都是碱性的。

所以3、4、5号溶液是10%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10%Na2CO3溶液的一种,再根据试剂瓶上的信息,可以确定3号是饱和石灰水。

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推出5号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根据0.22g二氧化碳结合化学方程式,推出①7号溶液是稀盐酸;

②图1中b点数据为5.3g;

③图2中h→k段pH为7,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3号溶液是饱和石灰水。

6号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根据查阅资料“Ca(OH)2+NaHCO3=CaCO3↓+NaOH+H2ONaOH+NaHCO3=Na2CO3+H2O”可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⑤Na2CO3、NaHCO3;

【实验反思】A.5号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所以错误;

B.该实验确定各种试剂,完成实验目的①,所以错误;

C.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这两个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正确;

D.根据资料可以判断碳酸氢钠可以能与碱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碳酸氢钠也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正确。

15.(2019·

安徽)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铝比铜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

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

含有镁粉

假设三:

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

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不成立;

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

假设三_________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

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1)强Mg+2HCl=MgCl2+H2↑

(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3)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②猜想:

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

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1)在金属活动性表中,铝位于铜的前面,故铝活动性比铜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得出结论]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说明物质不溶于水,氯化镁溶于水,故不可能含有氯化镁,假设一不成立;

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有镁粉,因为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假设三可能成立;

[实验反思]氯化氢气体溶于紫色石蕊溶液中呈酸性,滤纸条会变红;

(3)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

②根据表中信息,镁与盐酸反应后镁条有剩余继续与水反应才会有灰白色沉淀,故猜想:

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可设计实验方案为:

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14.(2019·

宿迁)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作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

碳酸钠

猜想二:

碳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

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

(1)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

(2)氯化钡与碳酸钠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溶液中没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故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中有硫酸,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故可以看出有气泡产生;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直接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待测液;

(2)溶液中如果含有碳酸钠也能看到有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钡与碳酸钠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可以从选择与硫酸反应的物质设计实验方案,如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24.(2019·

滨州)钙元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氢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

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和Ca(OH)2

猜想三:

NaOH和______________

猜想四:

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

取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

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______成立

【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陈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

(1)CaH2+2H2O=Ca(OH)2+2H2↑

(2)Na2CO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能够反应(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共存”或用完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等,答案合理即可)无明显现象(或无沉淀产生)盐酸(或稀盐酸或其他合理答案)三反应物(或反应物是否过量)

(1)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物为氢化钙、水,反应条件为常温,生成物为氢氧化钙、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2)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不知反应物是否都反应完,所以滤液的成分猜想为氯化钠(完全反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过量),氯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量),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填Na2CO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能够反应(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共存”或用完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等,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过程】步骤Ⅰ,向滤液中碳酸钠溶液,证明是否有氢氧化钙,由于结论为猜想二不成立,所以加入碳酸钠后无明显现象,故填无明显现象(或无沉淀产生);

另取滤液,由现象“产生气泡”可知,加入的溶液为酸,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故填盐酸(或稀盐酸或其他合理答案),三;

【拓展延伸】由于本题可知,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陈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德州)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电子,成为_______(填名称)

(1)在金属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铜的前面,有的同学据此推断:

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教师按照下图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因为反应中没有______色的物质生成,所以金属钠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于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铜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培养皿中所含元素有:

Na、Cu、H、O________(填元素符号)五种元素,查阅资料得知,“蓝色絮状难容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物是什么?

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

请结合上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图3中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图3中可以断定:

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溶液溶液呈_______性,结合溶液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另外,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失去钠离子

(1)红不能②CuSO4S氢氧化铜

(2)①放热②碱2Na+2H2O=2NaOH+H2↑

【解析】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

(1)①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形成蓝色絮状沉淀,而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则说明钠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硫酸铜的化学式是CuSO4;

钠由钠元素组成,硫酸铜由铜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蓝色絮状物沉淀是一种碱,而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蓝色的碱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是一种溶于水的碱)。

(2)①将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烧杯外壁发烫则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②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说明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根据提供的物质钠、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出生成的碱性物质是NaOH,而反

15.(2019·

菏泽)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请回答:

(1)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和CaCl2

NaCl、CaCl2和Na2CO3猜想四:

______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猜想四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1)Na2CO3+2HCl=2NaCl+CO2↑+H2O

(2)

【作出猜想】猜想四:

NaCl和Na2CO3

【进行讨论】三

【设计实验】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2)根据实验现象,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D试管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E试管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

碳酸钠完全消耗掉盐酸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因为CaCl2和Na2CO3反应,两者不共存,所以除了生成物氯化钠外,CaCl2和Na2CO3可能剩余其中之一,故猜想三是错误的,猜想四为NaCl和Na2CO3;

(3)若猜想四成立,NaCl和Na2CO3中滴加氯化钡,氯化钡会和碳酸钠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

(4)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2.(2019·

聊城)聊城市某学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

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

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只试管中,向三只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

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

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溶液________。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

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HCl猜想二:

HCl和________猜想三:

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________正确。

②为了验证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________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和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填序号)

A.铁粉B.氯化钙溶液C.石灰石

(1)氢氧化钠(或NaOH)

(2)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猜想假设】H2SO4(或硫酸)【进行实验】①三②玻璃棒【交流拓展】AC

(1)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肯定是氢氧化钠(或NaOH)溶液;

(2)在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时,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

【猜想假设】根据反应可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氢,可能有H2SO4(或硫酸)和氯化钡;

【进行实验】①向溶液滴加硫酸钠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故猜想三正确;

②测定pH值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溶质有氯化氢,故显酸性,若调至中性,加入能和盐酸反应的铁粉、石灰石,由于两者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过量也不影响溶液酸碱性,故选AC。

29.(2019·

临沂)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最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_____________

粉末为铜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

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B装置

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溶液B.稀盐酸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现象Fe2O3+6HCl=3H2O+FeCl3

(2)①②

(1)滴加的试剂是盐酸,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即盐酸和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3H2O+FeCl3,酸能和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的金属反应,氢后的不反应,因此粉末为铜,则无现象;

(2)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因此此操作的目的是排出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故填:

排出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和碱溶液、水反应,不能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故选A;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B装置吸收二氧化碳,C装置会收集一氧化碳,减轻空气污染.故填:

红棕色的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尾气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③采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可以考虑粉末完全是铜,不会发生反应,因此质量最大值为4g,再考虑完全为氧化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铁的质量,

3CO+Fe2O3高温2Fe+3CO2

160112

4gxx=2.8g2.8g<

m<

4g.

威海)探究辨真伪

如图7,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

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1)探究一:

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

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

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______________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有关.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______________,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脸用品:

泡沫饭盒、柠檬皮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