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74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优美的)

自主学习

你们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

(左右摆动)

在播放歌曲《再见吧,冬天》的旋律,请小朋友随着音乐做动作,要求把我三拍子节奏的摇曳的感觉。

你们能随着乐曲用lu哼唱一下吗?

(二遍)

你们能为旋律编创歌词吗?

要求与告别冬天有关。

(请小朋友们随意创编,老师加以肯定)

最后,老师播放歌曲《再见吧,冬天》。

完整地学唱歌曲。

学会后,用多媒体展现下雪的情境,冬天的情境等让小朋友感受冬天的美好,对即将再见的冬天留下印象。

这首歌曲美吗?

我们让它更美好些好吗?

你们想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说)

小朋友们说得很好,也动了很多脑筋。

老师拿出打击乐器分给小朋友,并自己设计节奏,老师肯定。

最后,请小朋友边唱、边动,完美的演唱这些歌曲。

【对话微时空】

学生自创节奏,进行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小小雨点

听:

木琴独奏《小松树》

学唱《小小雨点》

节奏创编《小小雨点》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雨点》;

2、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小小雨点》;

送在前了冬天,我们将迎来春天,小朋友说说,春天来临之际大自然会有哪些变化吗?

(小树发芽、小草变绿、春天雨水多了……)

你们能用声音模仿出小雨发出的声音吗?

还可以启发小朋友想象,双手搓动,发出声音来代替小雨的声音等。

小朋友更喜欢春天的滋润呢?

(小草、花儿、苗儿)

你们说得太好了,下面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听听歌里唱得什么?

能用动作随着音乐节奏动一动吗?

(播放歌曲《小小雨点》)

你们听出哪些朋友也喜欢小雨吗?

(花园里的花朵,田野里的苗儿)

对了,花园里的花朵和田野里的苗儿在春天的滋润下正在茁壮成长。

学唱歌曲《小小雨点》

跟琴用lu熟悉旋律,并请小朋友听共有四乐句。

并且1、3乐句完整相同,2、4乐句结尾处稍有变化。

学唱歌词,重点区分2、4乐句结尾处。

为了不唱错,请小朋友将二句用手势边唱边做,如第2乐句上行,就把手向上移,第4乐句下行就把首先下移,要求小朋友把歌曲情绪表现出来要唱的活泼。

最后,请小朋友们边唱、边动(打击乐器)活泼课堂气氛。

如有时间,可请小朋友创编第三段歌词或留着课后创编。

1、请小朋友们边唱、边动(打击乐器)活泼课堂气氛。

2、创编第三段歌词

第三课时小松树

《小松树》

集体舞《小松树》

1.能熟练的演唱《小松树》,能体验而拍子的节拍感;

认识并会写简单的节奏。

2.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能得到增强,与伙伴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意识更为明确。

《小松树》曲调非常活泼,小朋友唱起来有力度,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导入:

送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春雨滋润着大地,花园里的话儿也开了,田野里的苗儿也爬上了地面。

你们瞧,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请小朋友们说说。

(出示图:

一群小朋友在植树)

小树长大需要阳光的沐浴,需要雨露的滋润,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爱护。

小朋友们正在长大,你们说说你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养分才能长得更健康、更聪明呢?

(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需要老实的爱护,需要学习文化知识等)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小松树》。

边听边想:

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

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用lu来听琴模唱。

2.学歌词,讲解词意,让小朋友理解歌词。

3.启发小朋友用高兴的心情唱好这首歌。

创造:

创编动作,引导小朋友做些简单的动作。

如:

铲土、浇水

《小松树》(木琴独奏)

乐曲欢快,表现了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让小朋友感受到乐曲的欢快,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花儿拍手笑

《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

《花儿朵朵》

《拍手唱歌笑呵呵》

律动《拍手唱歌笑呵呵》

集体舞《幸福拍手歌》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你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调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5.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加集体歌舞。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听:

2、唱:

3、动: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一段体结构,旋律活泼流畅,表达了小朋友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与伙伴和睦共处的美好品格。

全曲短小精悍,由四个变化重复的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二、四乐句基本相同),结构方整,易学易唱,适合表演。

1、通过学习《拍手唱歌笑呵呵》这首歌,培养学生相互团结友爱,心中有他人。

2、学生用欢快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3、通过欣赏《快乐的啰嗦》,感受少数民族在劳动和舞蹈时的愉悦,及他们辛勤劳动的精神。

一、组织教学、律动:

《春天在哪里》

二、发声练习:

《火车开来了》

《大青蛙、小青蛙》

三、自我展示:

唱一唱学过的歌曲。

四、新歌导学:

*自主学习

(1)请小朋友跟老师学拍手念儿歌。

师生共同创编“你拍二”

表扬:

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创编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好,都能够团结,相互配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成为好朋友。

(2)下面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拍手唱歌笑呵呵》,边听边想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你们能听出来吗?

{播放歌曲}

(3)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拍打节奏。

按节奏念歌词。

(4)学唱歌曲

A、请学生看着歌词跟着磁带再次熟悉,感受歌曲,并请小朋友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老师帮着解决。

B、跟琴不出声对歌词。

C、跟琴轻声唱出歌词,老师重点弹调,附点节奏   处和断音处    的正确唱法。

D、请小朋友边唱边拍手。

E、尝试小组合作接龙演唱。

F、用自制沙球为歌曲伴奏,请小朋友找出和歌曲符合的伴奏节奏。

五、创编动作。

跟着音乐念一念,唱一唱,拍一拍。

六、欣赏:

《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

(1)引导听赏,导入《快乐的罗嗦》的欣赏。

(2)问:

乐曲越来越快的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3)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4)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快乐的罗嗦》伴奏。

(1)讨论:

音乐旋律活泼,用什么动作最合适。

(2)边听音乐边走一走,启发小朋友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要求按节奏不快、不慢地走出教室。

〖歌曲表演〗

第二课时

1、唱:

2、动:

1、这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填词的儿童歌曲。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

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2、《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日本儿童歌曲。

四四拍,弱起小节。

附点节奏是这首歌曲的主要特点,连续附点音符的使用给人以活泼、稚气的跳跃式行进感,但这种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学时应特别重视。

原歌词共有四段,教材中只呈现了第一段的歌词,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创造空间。

在此,可引导学生将拍手、跺脚、拍肩和握手等编入歌词唱一唱、动一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学生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乐于生日有关的一些歌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延续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在《幸福拍手歌》音乐声中举行联欢会,将生日活动推行高潮。

《幸福拍手歌》的弱起小节和连续的附点节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应注意多聆听。

1.能主动大方的参与《花儿朵朵》歌表演。

2.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3.通过集体舞等音乐活动,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4.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5.初步了解各国有趣的礼仪习俗,并懂得尊重别人。

一、律动

二、导入

1.播放歌曲《花儿朵朵》的范唱,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2.带领学生分句朗诵歌词两遍。

3.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4.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5.跟老师模唱歌曲旋律。

6.演唱最后一遍时,请部分同学加入呼喊声:

24嘿!

嘿!

7.为歌曲伴奏

用串铃和响板伴奏,并请小朋友边唱边表演。

三、欣赏

上一节课,我们为   同学举办了非常有趣的生日Party,大家开心吗?

在举办生日Party时我们还可以一起为成圆圈,跳舞、唱歌,把快乐的生日聚会推向高潮。

今天,我们就一起试一试,好吗(在音乐声中将教室的小椅子排到四周)?

四、演唱与表演

(播放《幸福拍手歌》,学生随着音乐快乐地走。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聆听音乐:

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出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在休止符处停下,拍手两下。

你还能加上其他动作吗?

(学生讨论,编创动作)

现在我们围成两个圆圈(若场地小,可变成若干个小圈,分批表演,或者站成若干间距适中的横排)表演。

里圈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的同学相反。

在休止符处停下,依次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活动要求:

鼓励人人参与,倡导活泼好动的学生邀请性格内向的同学一起表演。

提醒学生注意音乐游戏的规则,听音乐进行表演,不吵闹。

(如果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可加上手的动作和脚的步伐,如横步、跑跳步等。

横步:

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

一个乐句换一个方向。

刚才我们用来跳舞的音乐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大家熟悉吗?

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虽说学生们跳集体舞时,已多次聆听了歌曲,比较熟悉了,但连续的附点节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仍然难度比较大,教师应注意放慢速度。

学会了这首歌,我们边唱边表演,一定有意思。

五、欣赏与创造

(欣赏教师制作的各地有趣的风俗礼仪动画)

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上的人物吗?

她们在干什么呢?

他们脸上的表情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和动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礼俗动作。

新西兰毛利族人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见面时,鼻子与鼻子互碰,表示亲热;

我国台湾省的阑屿原著居民背靠背擦两下,喊一声“锅盖”;

印度和泰国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屈膝;

中国传统礼节则是抱拳作揖。

(学生根据这些图模仿她们的动作和表情)

将这些有趣的礼俗动作填入歌曲中演唱和表演。

(学生围成两个圆圈唱《幸福拍手歌》,内圈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相反。

当唱完一段,主持人喊出一个国名或地名,大家赶快找另一个圈中的人做出规定动作。

六、课外延伸

1.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自己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询问父母亲友了解其他的礼俗活动。

如西班牙人互相拥抱、脸颊相贴;

日本人的鞠躬礼;

肯尼亚的吉苦尤族人见面吐口水等。

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在表演时,提醒他们注意文明、安全。

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加表演。

2.你听出在《快乐的啰嗦》中《花儿朵朵》的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当听到它时随音乐做律动。

〖歌唱与表演〗

〖创造〗

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

《小鼓响咚咚》

音乐游戏:

我是小鼓手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歌曲《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歌。

歌曲富于童趣,作者运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于“小鼓”以生命的灵气。

1、律动

2、练声

3、新课教学

4、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

方法步骤

a.小朋友们看!

(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小鼓。

b.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

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

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

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

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

再敲一敲鼓身呢?

是什么声音?

(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

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

教师敲击节奏XXXX│XXX–||。

f.小鼓说了什么话?

哦!

小鼓说了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教师小结:

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骤:

1、导语:

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

(出示:

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瞧!

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

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

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

鼓点:

XXXX│XX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

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

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

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

用XXXX│XXX—||的节奏。

5、

(1)教师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

鼓声轻,小米粒跳得?

(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

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

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

(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活动三、学唱歌曲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

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

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

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

(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

(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

(注:

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二)歌曲处理:

1、教师:

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

(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

)真神奇啊!

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

(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一段歌曲。

2、教师:

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

“懂懂懂”。

(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

)它懂事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

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

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

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

好,我们再唱一唱歌曲。

(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活动四、拓展

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

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

教师展示四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歌曲的情绪处理。

【教学反思】

唱《大鼓和小鼓》

(1)知识目标:

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

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1、练声

2、律动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

大鼓和小鼓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

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唱歌曲

1.运用课件进行歌曲旋律的学唱

2.学歌曲,听音乐

3.“大家一起唱”活动

4.为学生创设情境

5.歌曲的教唱

6.参与学生的演唱

音的强弱

1.音乐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2.通过律动发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3.通过边演奏、边演唱歌曲来体现音的强弱。

并进行互相的评价。

4.带领学生音乐游戏

5.引导学生找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6.观看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律动、创编

1.根据乐谱创编歌词并进行试唱

2.根据创编的歌词进行音乐律动

3.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各种创编

4.参与学生的律动

5.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

↘↗↘↗﹨↗

我的小鼓咚咚咚,

我的大鼓咚咚咚,

大鼓响来我跺脚

小鼓响来我拍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

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

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

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

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

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

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

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7.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

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