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71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Word下载.docx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板书)

教师:

要想理解什么是价值观,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价值?

首先我们先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讲有什么价值。

材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大量幸存的老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在开展救援的同时捐献了大量的物资和款项。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物资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

(请学生回答)

(1)粮食、水等:

满足人们吃的需要(生存需要);

(2)衣服、帐篷、车等:

满足人们穿、住、行的需要;

(3)书本、宣传资料等:

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4)消毒水、药品等:

满足人们防疫和健康的需要;

……

(根据具体领域的价值来总结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

这些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它们对主体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哲学上意义上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板书)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

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注意:

(1)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如粮食、水、衣服、药品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存需要。

音乐、电影、书籍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

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是一种关系。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设问:

这些具体领域的价值与哲学意义上价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

具体领域中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是个性,哲学意义的价值是共性,它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哲学意义的价值具有概况性和普遍性。

再问:

那么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习下面的知识即人的价值是什么,然后再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小结:

物的价值是满足人(主体)的某种需要,事物本身没有需要。

人的价值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索取)。

也就是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板书)

思考:

那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

是更多地享受价值(索取)?

还是更多地创造价值呢(贡献)?

有人认为,“五子登科”(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孩子即为五子)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也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播送爱心、担当责任、奉献社会。

你们认为呢?

通过讨论,学生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关系中分析得出: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进一步观看《辉叔十年助学之路》(2009年6月13日10点相约政协协议厅直播)的视频,得出社会各界对辉叔的人生价值的评价?

相关资料:

前段时间,“史上最牛助学老人”一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2009年6月9日早上,辉叔就捐资助学事迹接受了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等10家莞内外媒体的采访,详细了解了辉叔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捐资助学情况,并一再被辉叔的事迹所感动。

王锦辉(东莞荣誉市民,金城营造集团创始人),86岁高龄的老人,可以为建设114所希望学校,走遍全国,行程百万里。

辉叔捐建的希望学校已遍布全国19个省、自治区、45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69个县(乡镇)和香港地区。

按汽车的公里路算,都有50万公里,还不说他步行的路。

新华社广东分社主任记者陈冀认为,东莞的经济相对发达,富有的人有不少,但像辉叔那样,既出钱又出力做慈善的老人家确实不多见。

3、人的价值评价:

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板书)

是不是对社会的贡献是高高在上,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呢?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最感动中国的捐款者。

(乞讨老人为灾区人民捐出105元)

(拉这样一车煤,老人才赚到16元。

而他掏出了1000元现金和一张万元支票,表示要捐献给四川汶川受灾群众。

工作人员震惊了,因为老人已经78岁,一直以拉煤饼为生,收入微薄。

(孩子们也在排队捐款)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

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也是贡献社会和他人。

通过视频和图片的观看,直观地让学生把握好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以及解决两个认知盲点:

第一,人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而且也可表现在精神方面;

第二,一个人所做的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就是有价值的。

过渡: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价值问题的思索,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活动往往受价值观的支配,那么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又有什么影响呢?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价值观人人都有,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等特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让学生通过对材料分析,理解知识点:

材料一:

制药企业的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与该企业的经营有什么关系?

(教材P98的课堂探究)

材料二:

三鹿奶粉事件,奶业的危机。

事情缘由是河北省的农民耿氏兄弟因为自己的原料奶蛋含量始终不达标,损失很大。

听说三聚氰胺有效,就加了些进去,后来就一次通过了,因此生意做的红火起来,也就在他们那个村子里流传开来了。

结果是:

三聚氰胺是奶农因为利益需要故意所为。

中国的孩子喝奶粉不是结实而是结石了。

后来还查出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牛奶也有三聚氰胺成分。

为什么这些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让国人如此不放心?

材料三:

一个67岁的老人,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医学界与人类社会全然陌生的一种不明原因的急性重症呼吸道传染病的肆虐,慷慨请缨要求把危重病人转送到他所领导的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集中隔离治疗。

尔后又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奔忙在抗“非典”的第一线,乃至发生连续工作38小时一度累倒的情形。

钟南山的身上洋溢着一种强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

他在和平时期所表现的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的英雄气质,比战争年代那些舍身取义英勇无畏的先烈毫不逊色。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四: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因生活琐事矛盾,积怨已久的马加爵用铁锤先后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后逃匿。

经公安部通缉,马加爵3月15日晚在海南三亚落网。

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院经审理查明:

被告人马加爵,那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从马加爵的悲剧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五:

2009年12月31日晚,浙江工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见义勇为抓小偷时,被歹徒持刀重伤,抢救无效,于2010年1月1日凌晨去世。

被刺学生叫杨济源,天津蓟县城关镇仓上屯村人,是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0701班班长,读大三。

他在自己博客上的留下最后的话是: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

”这句话立刻传遍了整个学校以及全国各地。

是什么观念支配着杨济源去做这见义勇为的事呢?

当然谁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利用上面的材料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和对人生道理的选择。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面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在正反面事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正确价值观能指导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把我们引入歧途。

(感情升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教师提醒:

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P98“专家点评”)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1、价值与人的价值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3、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选择

第3节

识记: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理解:

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分析: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故事导入

(幻灯片打出这则寓言故事。

老师和学生一块处理此处探究活动)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有一则故事说: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

这时候有人就问他:

“为什么你不摘梨呢?

”许衡就说了: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

”那人就笑他迂腐:

“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说: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师:

请同学们谈谈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生: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赃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生,代价极为惨痛。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

这里的判断可以分为两种,同学们通过看书来说一下有哪两种?

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对。

前者叫事实判断,后者则称为价值判断。

我们这节课来了解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问题。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板书)

1、价值判断及其作用(板书)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分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如:

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出现了无数舍己救人的动人事迹,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高建成,受到人们的尊重、理解、敬爱,他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烈士”、“英雄”,这就是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又如:

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受贿、被开除党籍,同时被司法部门判处16年有期徒刑。

从一名党的干部,变成一个罪犯,这是罪有应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处理,就是一个错误的价值判断。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希望机器一开,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英国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历史,但最终失败了。

请同学思考回答:

这种设计为什么失败?

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幻想一种不增加任何能量让水动机永远转下去,违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是不能成功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只有符合事物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科学、合理的。

而离开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性,单凭良好愿望去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历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这个标准,才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才能发展中国。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学们阅读课本99页下面的材料并结合课本100页第一和第二段的内容考虑所设问题:

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

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那么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什么方法论意义呢?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很正确。

大家可以看一下专家点评中的内容。

以“忠”为例证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注意把握其社会历史性,则势必会导致我们价值观念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如果仍然把忠君作为现阶段“忠”的表现则是闹了大笑话。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板书)

总之,在本框第一个问题“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同学们需要掌握3个问题。

即: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以及其方法论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大家一块读一读下面这首中唐诗人李约的诗《观祈雨》,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投影打出该诗)

观祈雨

作者: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该诗将久旱,以致“桑条无叶土生烟”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给人印象深刻。

同学们继续探究一下,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农民希望下雨来滋润干旱已久的庄稼,地主则害怕下雨会使乐器潮湿发不出动听的声音。

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另一个问题,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课本此处有一处马克思的名言更好地验证了这一道理。

(投影打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

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梅河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板书)

1、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一样的。

那么,同一阶级的不同的人,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是完全相同的?

不是相同的。

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也会因人而异。

正确。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人们对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例如:

有一首关于《友谊是什么》的小诗这样写到:

数学老师说:

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

语文老师说;

友谊是一首绝妙的诗;

物理老师说:

友谊诗一根巨大的杠杆;

政治老师说:

友谊诗一束心灵的火花;

历史老师说:

友谊诗一幢横跨海峡的桥梁。

等等。

不同的老师看待友谊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对友谊的评价也不同。

(可以用投影显示该诗)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也会因人而异。

不同阶级有不同价值观,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有时,这种差异,会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怎么办?

(此处请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唯一的选择:

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

人类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此处探究活动,旨在说明人们的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一直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从而保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这一探究活动要求同学们理解,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

那么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看102页本框最后一个探究材料,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但是,最重要的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去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这是本框第二个问题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需要同学们明确: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会因人而异。

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时,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怎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价值选择,一是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含义

2、关系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正确处理个人和人民群众间的利益关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4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