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660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探究性实验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⑵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⑶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4.(海安如皋期中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系.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L);

B.小车;

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

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

E.米尺;

F.秒表。

(1)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用时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__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__.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

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

调整长木板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

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α=h/L.某同学记录了高度h和加速度a的对应值如下表:

L(m)

1.00

h(m)

0.10

0.20

0.30

0.40

0.50

sinα=h/L

a(m/s2)

0.970

1.950

2.925

3.910

4.900

请先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然后根据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通市一调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

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小车的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等于”)。

(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

(3)实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车Ⅰ、Ⅱ的质量m均为200g。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s/cm

0.1

0.2

46.51

29.04

0.3

43.63

41.16

0.4

44.80

36.43

45.56

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Ⅰ从图乙中的A点运动到B点,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

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

6、(泰州一调模拟9分)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部分进行测量;

(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橡皮筋做的功

10个间隔的距离S(m)

10个间隔的时间T(s)

小车获得的速度vn(m/s)

小车速度的平方vn2(m/s)2

W

0.200

0.280

0.300

0.400

0.450

(5)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的关系应是Wn∝.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6)若在实验中你做出的图线与理论的推测不完全一致,你处理这种情况的做法是:

.

7.(无锡市)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更易于操作(2分)。

简述理由。

(3分)

(2)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8.(无锡期中8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

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

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

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

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该实验记录的数据是。

9.(山东省实验中学10分)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取决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

下表格中是铁路设计人员技术手册中弯道半径r及与之相对应的轨道的高度差h。

弯道半径r(m)

660

330

220

165

132

110

内外轨高度差h(m)

0.05

0.15

0.25

(1)根据表中数据,试导出h与r关系的表达式为:

      ,并求出当r=440m时,h的设计值应为:

        。

(2)铁路建成后,火车通过弯道时,为保证绝对安全,要求内外轨道均不向车轮施加侧面压力,又已知我国铁路内外轨的间距设计值为L=1.500m,结合表中数据,算出我国火车的转弯速率:

v=        ;

(路轨倾角很小时,正弦值按正切值处理g=10m/s2)

(3)随着人均生活节奏加快,对交通运输的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国家对铁路不断进行提速,这就要求铁路转弯速率也需要提高,请根据上述计算原理和上述表格分析提速时应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

                    。

1,3,5

10.(青岛质检二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

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

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

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在

(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11.(东台市三调8分)现要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物理规律。

给定的器材如下:

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天平、砝码、钩码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2)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3)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

则小车的加速度a= 

(4)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5)在小车中加钩码,用天平测出此时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m,同时改变h,使m与h的乘积不变。

测出小车从A1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所需的时间t。

请说出总质量与高度的乘积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多次测量m和t,以m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如能得到一条____________线,则可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规律。

12(扬州期末调研)

(2)如图甲所示为测量电动机转动角速度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在圆形卡纸的旁边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

下面是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Ⅰ.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Ⅱ.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Ⅲ.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工作起来;

Ⅳ.关闭电动机,拆除电火花计时器;

研究卡纸上留下的一段痕迹(如图乙所示),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代入数据,得出ω的测量值。

①.要得到角速度ω的测量值,还缺少一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它是_______

A.秒表B.游标卡尺C.圆规D.量角器

②.写出ω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避免在卡纸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点重叠,在电火花计时器与盘面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可以缓慢地将电火花计时器沿圆形卡纸半径方向向卡纸中心移动。

则卡纸上打下的点的分布曲线不是一个圆,而是类似一种螺旋线,如图丙所示。

这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

     。

(选填“有影响”或“没有影响”)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上海梅山高中6分)将一个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某物体摆动时悬线上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该图提供了较多的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作出3个判断。

(1)

(2)

(3)

一.力学篇答案

1.答案:

推导(2分):

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由运动学公式得v22-v12=2ax,由功的定义式

W合=F合x,三式联立得W合=

Ⅱ①a.平衡摩擦力(1分)b.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1分)

(2分,其它正确也得分)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2分)

2.答案:

解:

(1)-f(nπd)=0-Ek

代入数据,得Ek=0.1n

分别填:

0.5、2、8、18、32(直接填数据,正确的不扣分)

(2)Ek=2ω2

评分说明:

(1)问5分;

(2)4分。

共计9分。

3.答案:

(10分)

⑴v-t图线如图所示(2分)

y轴相当于v轴(2分)

⑵b(3分)⑶2.0(3分)

4.解析:

(1)2L/t2;

不改变;

无关;

正确作图(4分);

9.81m/s2;

a=gsinα;

(2)控制变量法。

5.答案:

(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 (2分)  远小于  (2分)

 

(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 (2分)

 (3)23.36(23.34-23.38均对) (2分)  3   (2分)

6.答案:

(1)刻度尺;

(1分)

(2)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擦力(1分)

(3)点距均匀(1分)

(4)2W、3W、4W、5W(2分)

(5)v2(1分);

图像(2分)

(6)分析误差来源或改进试验方案或测量手段,重新进行试验(1分);

若答:

“修改试验数据数据,使之符合自己的推测”得0分

7.答案:

(1)甲;

因为甲方案拉木块时不需要匀速拉动,

(2)0.4。

8.答案:

(8分)①猜想与假设(2分)

②C(2分)

(1)方案二(2分)

(2)弹簧秤的读数和木块底面的长宽(式底部面积)(2分)

9.答案:

(1)r.·

h=330.075

(2)14.8(3)增大h或增大r或减小L

10.答案:

(9分)

(1)天平,刻度尺(2分)

(2)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2分),平衡摩擦力(2分)

(3)

11.答案:

(2分)

⑤为了使各次测量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⑥过原点的直线(2分)

12.答案:

(2)①.D……2分

,θ是n个点对应的圆心角,t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

3分

③.没有影响…1分,电火花计时器向卡纸中心移动时不影响角度的测量2分

13.答案:

(1)水管周长L、水管距地高度h,水柱的水平射程S。

(2)

二.电学篇

1、(常州中学)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5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不考虑,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0是定值电阻,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

A.10Ω2.5WB.100Ω1.0W

C.200Ω1.0WD.2000Ω5.0W

本实验应选哪一种规格?

答。

(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图线(已知该直线的截距为0.1V-1).则根据该同学所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V,内阻r为Ω.

2.(泰州期初本题12分)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PTC元件由于材料的原因有特殊的导电特性。

(1)如图(甲)是由某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象,若用该电阻与电池(电动势E=1.5V,内阻不计)、电流表(量程为5mA、内阻Rg=100Ω)、电阻箱R′串联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

①电流刻度较大处对应的温度刻度_____________;

(填“较大”或“较小”)

②若电阻箱阻值R′=50Ω,在丙图中标出空格处对应的温度数值。

(2)一由PTC元件做成的加热器,实验测出各温度下它的阻值,数据如下:

t/0C

10

30

40

50

60

70

90

100

R/kΩ

14

11

7

6

8

16

R2/kΩ2

196

121

49

9

25

36

64

256

R-1/kΩ-1

0.07

0.09

0.14

0.33

0.28

0.17

0.13

0.06

已知它向四周散热的功率为PQ=0.1(t-t0)瓦,其中t(单位为0C)为加热器的温度,t0为室温(本题取200C)。

当加热器产生的焦耳热功率PR和向四周散热的功率PQ相等时加热器温度保持稳定。

加热器接到200V的电源上,在方格纸上作出PR和PQ与温度t之间关系的图象

①加热器工作的稳定温度为___▲_____0C;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加热器的恒温原理为:

当温度稍高于稳定温度时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稍低于稳定温度时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持温度稳定。

3.(苏北三市调研8分)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

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

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4V,电阻RV约为4.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约为50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2(0~999.9Ω,最小分度值0.1Ω)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⑴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

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②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

4.(淮安一调10分)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测量一电阻丝的电阻Rx:

电源E,适当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滑线变阻器R,电阻箱RP,开关S1、S2,导线若干。

他设计的电路图如图(a)所示,具体做法:

先闭合S1,断开S2,调节R和RP,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合理,记下两表示数为I1,U1;

再保持RP阻值不变,闭合S2,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I2、U2.

(1)请你帮他按电路图在实物图(b)上连线;

(2)写出被测电阻Rx=▲(用电表的读数表示);

(3)此实验中因电流表有内阻,电压表内阻不是无限大,使被测电阻的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南通基础调研11分)某同学要测量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R(Ω)

4.0

10.0

16.0

22.0

28.0

I(A)

0.34

1/I(A-1)

1.0

2.0

2.9

5.0

(1)若利用图象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应作(选填“R-I”或“R-1/I”)图象;

(2)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r=Ω;

(4)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相比,理论上

E测E真,r测r真(选填“>

”、“<

”或“=”).

6.(海安如皋期中联考)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如图(甲)是某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象,图中R0表示0℃时的电阻,k表示图线的斜率.若用该电阻与电池(E、r)、电流表Rg、滑动变阻器R′串联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使用“金属电阻温度计”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