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94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5.古诗文默写。

(8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表明悼念故友和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4)杜甫《望岳》中“,。

”借登临顶峰,表现了诗人豪迈的心胸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借登高山之塔,表达了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博大胸襟。

6.名著阅读。

(4分)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

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行为)达到灭火的目的。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

通过(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开始了新的生活。

(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

这段文字选自文学名著《》,描写的人物是。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今天你“out”(落伍)了吗?

社会的快速发展,惹得“潮流”一族不亦乐乎。

据一位网友说他为了买到一件印有李宇春头像的“T恤”费了好大的周折。

材料二:

“我的最爱就是‘偷菜’”,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之口。

为什么要玩“偷菜”游戏?

别人都在玩,自己当然也要玩了,要不就跟不上潮流了。

大家每天都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而疯狂娱乐的最终结果是:

不是人在玩游戏,而且人被游戏给玩了。

材料三:

下面是某中学对该校初一学生消费观念及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

以名牌消费为荣的学生比例:

75.8%,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学生比例62.3%。

(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写出两条信息。

(2分)

(2)结合材料内容解释“风靡”一词的含义。

(2分)

(3)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有语病,请你指出并改正。

(4)面对迎面而来的“时尚”“潮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请你拟一则宣传标语在校园里宣传,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5分)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

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

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

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

隔着门,他对她笑笑:

今天好吗?

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

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

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

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

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楼梯洞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

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

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

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④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

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就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这时候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

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

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

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

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

”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

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

幸亏只是虚惊一场。

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会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

“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

喜颠颠去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⑥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

“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

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一个朋友家。

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薄,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

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

也只好这样想了。

⑧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才回家。

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

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⑨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难道……?

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11你们没事吧?

她急切地问。

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

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就赶紧又上来看看。

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12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

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

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

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

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北京晚报》2010年8月11日)

8.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9.第②段“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10.第⑥段中写道: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

”为什么有这样的声音,会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4分)

11.最后一段说:

“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情感?

(3分)

12.这一篇文章朴实但却感人,从文中人物身上你一定感悟到了美,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下你的感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

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

于丹

①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

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

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

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②其实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③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④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想除了我们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

今年的毕业生都在抱怨,入行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入行的薪水越来越低了,他们说,我们这拨孩子怎么这么倒霉,扩招进来的,而出门的时候偏偏赶上了危机,到处不是减薪,就是裁员,我们怎么办?

社会给我们的价值评定又是什么?

⑤我想不管这个社会现在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自己怎么认定自己?

⑥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

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

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

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

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下来,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

⑦假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啊?

但是这里有一个规律,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

而今天大家都说职业竞争很激烈,我看到我周围的孩子们,就是着急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饭卖出去,就是赶紧得把自己变现了。

⑧生活都挺残酷。

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问题是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你的眼前有三锅水,都滚开滚开的,你试着往第一锅水里扔一个生鸡蛋,第二锅水里面扔一根生的胡萝卜,第三锅水里面扔点干茶叶。

生鸡蛋,最开始很鲜亮、很柔弱,都是流动的,像我们鲜鲜亮亮的、满怀梦想的心,但是在生活里熬啊、煮啊,最后煮硬了。

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这个世界很艰难,人心很险恶,前途很渺茫。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充满了抱怨,这是被生活煮硬的人。

⑩再看胡萝卜,胡萝卜一开始有款有型,鲜鲜亮亮很漂亮,但是最后成了胡萝卜泥了,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好好先生”,大家人云亦云,为他人活着,服从别人,这种人固然挺善良,但是失去了自我。

⑾再看第三个锅里,茶叶同样是受煎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煎熬沸腾,使得它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能够起伏着,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被这个社会成就它的同时,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这就是彼此的成全。

⑿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不再沸腾,减少煎熬。

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是一个生鸡蛋,是一把干茶叶,还是一个胡萝卜,我们能选择的是自我。

读书就是干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3分)

14.第①段中引用温总理的话有什么作用?

15.第⑥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揣摩下面这句话,联系自身的经历,写出你的启发。

(3分)

在被这个社会成就它的同时,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这就是彼此的成全。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11分)

(甲)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耶?

”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午非子之子耶?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叹息: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1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9.(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

(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

(均用原文回答)(4分)

20.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1-22题。

(4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夕阳西下几时回?

”中的“几时回”反映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仅是“天然奇偶”,而且还有着省人的理趣。

请你写出这句千古名句所蕴涵的哲理。

四、作文。

(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

晒晒我们班的那点事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莫言说: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

“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①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2分)2.C(2分)3.A(2分)4.B(3分)

5.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濯清涟而不妖(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共8分)

6.

(1)借芭蕉扇

(2)写作(写小说,创作等均可)(3)《骆驼祥子》祥子(每空1分,共4分)

7.(8分)

(1)人们为了追赶“潮流”,身心劳累。

或中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影响身心健康。

(2)指“偷菜”游戏在网上传播速度非常快。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把“而且”改为“而是”

(4)面对“潮流”,决不可随波逐流。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8.(2分)上下楼邻居的他和她用每天敲门的方式表示关心,互相牵挂。

9.(2分)强调他这一行动的经常性,突出表现了他极富爱心和责任感。

10.(4分)因为这是他们表达关爱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方式,每天他们彼此听到这敲门声和吱牙声,就说明都平安地健康地生活着,所以感到心里踏实,因此邻里间更加和谐美好。

11.(3分)为自己没有准时去敲门而让老人牵挂愧疚,为老人真诚的关怀而感动,为人间相互有爱、有温暖而欣慰。

12.(4分)示例:

人间因有朴实真挚的爱而美好;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常怀一颗关爱别人的心,共建美好生活;

爱心是相互的,爱是可以传递的;

爱护别人,等于爱护自己。

(二)13.读书可以滋养自己,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14.①能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

②有助于引出中心论点。

③又可以作为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得3分,共3分)

15.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1分)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怎么认定自己”的重要性。

(意思对即可,2分)

16.我们要学会用双赢的思维去看待这个社会,既要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也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就像我们努力学习,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贡献自己的力量。

(意思对即可,3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17.

(1)痛心遗憾

(2)全、都(每小题1分,共2分)

18.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关键字不译或错译扣1分,扣完为止,2分)

19.

(1)亲贤臣,远小人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每空1分,共2分)

20.示例:

(乙)文中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为晋国选拔了合适的人才。

(1分)今天的我们在举荐或任用人才的时候也应该发扬祁黄羊耿直无私的可贵精神,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在21世纪更富裕强大。

(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21..盼望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矛盾心态。

22.一切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也就是新的美好事物的再现的时候。

(意思对即可)

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

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意思对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

(一)评分标准:

一类(46-50);

二类(40-45);

三类(35-39);

四类(30-34);

五类(0-29)

(二)评分说明:

1.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2.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结构巧妙。

(4)语言有特色。

3.没有写题目或选择文题

(一)而没有把题目补充完整的,扣2分。



特别提示:

对答案较活的题要灵活把握,据其接近答案和题意的程度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