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36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真题乳化现象和结晶现象Word文档格式.docx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根据硝酸铵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法错误.

C、锌的活动性强于氢,故可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故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2015•眉山)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  )

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

②③

①②

①④

④②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故选B.

4.(2015•广东)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铵态氮肥的检验;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B、根据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解答;

C、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解答.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

B、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故错误;

C、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

D、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正确.

答案:

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铵盐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5•潍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

氯化铵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进行解答.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B正确;

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显碱性)混合使用,故C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铵盐不能与熟石灰同时使用;

学会举一反三,将化学用到生产生活中.

6.(2015•聊城)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

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使拥有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

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油污时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2015•莆田)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

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熔点高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A、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015•大连)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汽油

洗涤剂

纯碱溶液

烧碱溶液

根据乳化现象的定义来区别各个选项,汽油、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油污不溶于水,但是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A、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A错误;

B、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乳化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正确区分溶解和乳化是学习溶液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题不难,但是易错

9.(2015•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

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2015•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知识结合过程解决此题.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是否饱和获得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

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

D、根据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选A

此题是物质饱和溶液降温的问题,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2015•贵阳)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KNO3>NaCl

40℃时,将5gNaCl、5g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溶质的质量分数.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

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

A、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6g和63.9g;

将5gNaCl、5g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NaCl不能全部溶解,5gKNO3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正确;

D、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错误;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

12.(2015•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

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15•营口)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白醋可除去白衬衫上的铁锈

纯碱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酸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B、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白醋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纯碱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

二.解答题

1.(2015•安顺)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      .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      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

(6)据2015年3月20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推进了虹山湖打造4A级景区的步伐.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空气与水;

化学与生活.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根据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答;

灭火的原理,据此解答.

(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

(6)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故答案为:

(1)乳化

(2)维生素(3)钙(4)煮沸(5)隔绝空气(6)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015•黔东南州)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1)从表中可知:

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      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      g

(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      热量

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③农业生产中      (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盐的化学性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1)根据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

(2)根据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

(3)根据图示现象以及铵态氮肥的特点来分析.

(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60.2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2g氯化铵,那么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0.1g氯化铵;

故填:

30.1;

(2)由图可知,降温至20℃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37.2g,此刻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37.2g;

137.2;

(3)①由图象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铵后,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吸收热量;

吸收;

②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是一种碱,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故填:

蓝;

③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氮肥的肥效降低,故填:

不能.

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铵态氮肥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

3.(2015•陕西)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无法判断.

(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

(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

(1)不饱和,11;

(2)C.

本题是对物质溶解度、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理解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并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4.(2015•郴州)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

(填序号)

①干冰②葡萄糖③石墨④硝酸铵固体⑤水银

(1)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      ;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温度计中含有的物质是      ;

(5)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      .

二氧化碳的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