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358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Word下载.docx

5、进行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端正地书写。

2、理解儿歌的思想内容。

3、注意分辨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4、在观察实物或图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写话。

单元教学难点:

1、一些字的书写笔顺。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并能体会祖国建设的成就。

篇目

名称

训练点

《识字1》

1、图文对照,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把识字、认识事物和理解词语融为一体。

2、借助插图把词串想想成画面,理清每行词串的内容,而后连起来,形成说写框架。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热爱美丽的春天。

《识字2》

1、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2、选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识字3》

1、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仿说儿歌:

还可以用什么蜡笔画什么?

《识字4》

1、了解形声字及形旁表意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2、仿写儿歌,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篇目教学分析

1、文本解读

本课是识字课文的第一课,属于词串识字。

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

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标志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开的花。

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中表示春天风物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

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借助韵文形式和情境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相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教学这一课时,处于初春,周围一切景象还是冬的味道,因此可充分借助插图或其它手段,让学生感知春的气息。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能把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热爱美丽的春天。

(4)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逐渐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教学资源运用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表现春天的儿歌或歌曲,如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田字格黑板,练习册,补充习题,同步拓展阅读。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早春(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本文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能把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初步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热爱美丽的春天。

第二课时:

(1)学习本课剩下的5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3)继续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逐渐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5、教学构想或建议

指导看图时可先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辨识图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都有哪些事物。

在看图时,不要让学生反复叙说画面内容,而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要学的词语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感知春天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

词句理解,本课12个词语都可以直接在图中找到对应物,其中“柳树、小草、燕子、蜜蜂”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不必费时讲解。

“春风、春雨”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春天的风是柔柔的、轻轻的,春天的雨是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布谷”鸟学生不常见,教学中可以借助图帮助学生认识它的形体,还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它的叫声,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感知。

“梨花、杏花、桃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来区别;

右边的是梨树,开着雪白的梨花;

中间的是杏树,开着粉红的杏花;

右下边的是桃树,也开着粉红的花,嫩绿的叶芽也已长出来了。

总之,学生只需大体知道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不必追求理解上的一步到位。

指导诵读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每行词语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去感受春天的美丽。

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最后熟记成诵,积累内化。

要避免孤立地认字识词以及一词一顿的指读和拖腔唱读现象。

分析字形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求方法,记住生字,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识字能力。

教师宜相机点拨,表扬那些记字有新意的学生。

指导书写,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学生动笔描红、临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我们不但要注意把一个个词儿连成串,而且要通过诵读将“串”与“串”整合到一起。

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注意每一个词语和具体事物联系,而且要特别关注“串”与“串”之间的关联,最后达到对整个词串的整合,让学生在整合的过程中对词串的内部结构、关系有所领悟。

另外,我们还要非常注意对小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贮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一、激趣导入,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姑娘已经悄悄走进我们的身边,都藏在了这组词串里,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

二、熟读词串。

有了半学期的学习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建议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对于个别容易错的或者忽视的,老师进行特别指导。

如“蜂”和“杏”都是后鼻音等。

一些容易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解决部分简单生字的学习。

三、理解词串中词语的意思。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地方,所谓学贵有疑。

如在图中找找桃花、杏花、梨花,从特点上区别,布谷鸟是什么鸟等,为下一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扫除障碍。

四、体味词串呈现的春天美景。

“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词串,再看看书中的插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这儿学生的说就不仅仅是词语的罗列,而是要引导学生说具体。

比如如果学生说到我看到了燕子在天上飞。

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燕子长什么样,飞到哪,它唧唧喳喳在说些什么你听得懂吗”,这样学生对燕子这个词的理解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态的画面了。

当然也别忘了随文识字,在说燕子外形的时候提醒学生跟字进行比对,从而记住“燕”字。

其他的词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说的训练,包括“春风”、“春雨”,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词串中没有的景物,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把几个连起来说一说,。

借助插图进行说的训练,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懂得想象,也规范、丰富学生的语言。

五、读词串想画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再回到词串,边读边想画面,让学生脑海里有个立体的春天图。

六、写字。

6、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完成习字册“春雨布谷”4个汉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习字册5个汉字的书写。

2.完成《补充习题》。

(2)选做题

★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请用彩笔画下来。

★★★尝试创作一首有关“春天”的儿歌,并在旁边配上美丽的插图。

本课围绕体育运动项目把十二个词语以“词串”的形式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隔行押韵。

第一行是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第二行是竞走、跳高、跳远三大径赛项目,第三行是铁饼、铅球、标枪三大田赛项目,第四行是游泳、射击、登山三大综合运动。

同时课文还配以十二个项目的插图和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的图画。

教学时可以此图激情导入创设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夺冠的情境激发学生头脑中关于体育知识的储备,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在了解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学习这十二个词语。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3、教学资源运用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练习册,补充习题,同步拓展阅读。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1)学会3个偏旁,5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3).按顺序观察图片,把图所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4).练习用课文里的词语练习说话,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2)进一步认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3)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5、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识字。

板书课题:

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你知道哪些体育运动?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体育运动的图片,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老师边出示插图,学生边说运动名称。

三、学习韵文

1.学生自读韵文。

(由学生学习与运动名称有关的词语的积极性导入)

(1)小朋友们,图上的这些体育运动的名称你们都会说了,那表示它们名称的字词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12个词语: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2.小黑板出示词语

这个词谁会读?

相机正音:

“足、走”是平舌音;

“竞、饼、登”是后鼻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么难读的词你们都能读准了,真不简单!

下面,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老师把词卡发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图下面,再带着大家读两遍。

4.这些运动项目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更好了。

5.指导读韵文。

(1)单个的词你们会读了,一横行一横行读,你们会读吗?

生自读。

(2)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3)自己再轻声地读一读,谁想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表扬、送贴图)

(4)齐读。

四、巩固生字词

1.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刚才借助拼音,小朋友们都能够读准字音。

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读准它们吗?

(1)同桌互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

2.出示生字,认读。

五、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足、竞、走”

1.学生看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认识“立”旁。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说说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哪些笔画。

“足、走”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竞”的“立”字头要写得扁些,第五笔的横要写得长些。

学生描书上红田字格立的生字。

5.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纠正。

展示学生的字点评。

7.学生在练习本上再写一个。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按“足、竞、走”的笔顺书空。

3.出示:

竞走铁饼铅球标枪

认读这四种体育运动项目,现在你们了解了吗?

谁来说说看?

二、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

跳、高、远、枪、泳、击。

1.认读生字。

2.看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3.认识3个新的偏旁。

4.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5.教师范写生字。

6.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笔画。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纠正。

9.学生在练习本上再写一个。

三、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四、课外延伸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级中举办一次“体育之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

★完成《习字册》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篮球()足球()排球

     ()铁饼()铅球()标枪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选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就这篇识字前半部分是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看字形演变识字,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识字的一些规律(象形字),由物及字,由字及物。

从中体会识字的趣味,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后半部分是儿歌巩固识字,这一部分的儿歌以作画的方法巩固了前半部分的5个生字,又新增了5个生字,儿歌识字给识字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生动的语言环境,符合学习字词的一般规律。

此外还可以学习这种儿歌形式进行仿说练习。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练习册,补充习题,同步拓展阅读

本文分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偏旁,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笔、画、黑、问、什”等。

(2)正确朗读韵文,理解内容。

   

(3)能轻松、愉快地识字,使识字与游戏相结合,与说话相结合。

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识字课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本课既是介绍汉字起源的识字课文,在教学中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观察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与随后出现的词语以及歌谣联系起来,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歌谣连为一体。

具体地说,就是要以识字为切人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歌谣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

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

”(高林生语)

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怎么操作呢?

我想如果有多媒体展示,那效果当然好。

可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以板画来展示这几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其中,详细描述“舟”、“燕”,加深学生的印象;

还要注意将“川”的象形与“水”比较,让孩子思维明晰。

紧接着认读由字组成的词。

有实物对照,相信孩子们理解上不会有太大困难。

然后再通过对下面的那首歌谣的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辨认前面已经学过的字和词,以达到巩固认读成果和深化理解的目的。

二、“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

孩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

要给他们机会表现,使他们乐于识字。

在学写本课的生字时,不平均用力,先让孩子说说已经会写哪些字了,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就我自己的班级,大部分孩子已经会写“什”和“问”了,像“石”“川”,孩子们通过观察,应该不在话下。

接着让孩子们看笔画表,将本课生字的笔画逐一记住。

我认为应集中力量攻难字:

“燕”和“黑”

“燕”字的教学用一个网友的儿歌:

一写草头横,二写中间口。

三写两边北,四写四点底。

“黑”:

一口张开住点撇,横来封口土冒出,下面跑来四点底,稳稳把字来托住。

三、读儿歌,以画拓展

细读儿歌,再看看文中的插图,可以感觉到编者的用心良苦。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识字量有限,很多时候对世界的观察是通过画笔反映出来的。

就拿我班的孩子来说,最爱上的课就是美术课,有的孩子在下课时间还在画呀画的。

所以,这首儿歌肯定能引起童心的共鸣。

识字后,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

儿歌中的小朋友,用了不同颜色的蜡笔来画了祖国这么美的河山,如果让你们拿起彩笔画,你们想画什么?

一、出示图片,说话导入。

出示文中插图,说说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激趣识字,了解演变。

这幅美景,古人很想把图中的美景记录下来,可当时又没有文字,怎么办呢?

于是古人就动起了脑筋,画了简易的图形(出示第一组图),你知道他画的什么吗?

是啊,古人依据这些事物的形状,简单地描了出来。

可时间一长,发现画出来还比较麻烦,于是古人又把这些图简化了(出示第二组图)。

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画得简单了,可是每个人画起来不一样,常常闹些笑话,于是,人们慢慢地修改,一步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出示汉字),你能认出他们吗?

说说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字形上识记。

字放到词语里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认读。

三、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这幅图,小朋友也忍不住画一画了。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儿歌,说说小朋友是怎么画的。

图中还可以用什么蜡笔画什么?

引导学生仿说。

所画的一切都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你游览过哪些大好河山?

激发学生的祖国自豪感。

再来读儿歌,读出自豪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书写生字。

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象形字部分),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诵文。

二、仿写绘春。

小朋友画的图是祖国河山,我们前几天找了春天,你能像识字3一样用儿歌的形式把春天的美景画下来吗?

小组合作,完成儿歌。

三、小组汇报。

四、学习生字。

把剩下的生字书写完。

其中“笔”是会意字,引导学生从意思上理解。

五、学习《拓展阅读》

★正确朗读韵文,抄写5个生字。

★★用所学的字组词、说话。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用所学的字组词、说话

《识字4》以转转盘换偏旁的方式,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转出了驰、地、他、池等一串同声旁的形声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几个字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

然后让学生读一则有趣的字谜:

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

字谜歌不仅扣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以加深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理解。

教学中老师可自制转盘,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个新的识字方式“找朋友”。

今天是“也”想找朋友,找了那些朋友呢?

这些朋友都是部首,认识部首,然后想想有这个部首的字都跟什么有关,再学习组成后的新字及组成的词语。

而后出示字谜歌,让学生自己一边看转盘和插图,一边猜谜底,这样学生很容易读懂每一句意思,感受到字谜的趣味。

再让学生读好,读出字谜的情趣。

最后再指导书写。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6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卡片,练习册,补充习题,拓展阅读。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几个偏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几个偏旁

(2)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答)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

(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守、土、十、马”组合、演示。

4.板书“驰、地、他、池”4个字。

二、读准字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