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10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并给生字组词。

3、有全班的4号选手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纠错。

三、质疑探究

学了这一课,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悟自得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测评反馈

一、读读写写

 

葡萄沟 

杏子 

山坡 

梯田 

秋季 

吃个够 

淡绿 

好客 

留着 

茂密

二、在下面红色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1.吐鲁番的葡萄很好(hǎo 

o)吃。

2.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hǎo 

o)客。

3.葡萄里的水分(fēn 

n)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4.吐鲁番的葡萄干十分(fēn 

n)有名。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光,你能不能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好地方”“葡萄”“葡萄干”。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再到这个好地方仔细观赏,看看从哪儿能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然后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一、小组合作,品析感受

二、班级展示。

1、你从哪儿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朗读。

①从“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中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

(教师引读这句话,读出水果丰收时的喜悦。

②从“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感受到葡萄枝叶非常茂密。

通过画一画,理解“茂密”的意思。

认识凉棚,在下面走一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自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③从“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

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感受到葡萄很多,非常美丽。

板书:

多、美(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要高低错落有致。

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④从“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体会到葡萄沟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吃个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

并朗读。

5、又鲜又甜的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一起来看看吧。

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6、望着这迷人的葡萄沟,你想说些什么呢?

深情地读一遍课文最后一段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请提出来。

学了这一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从词语、课文上谈收获。

板书设计:

葡萄沟

(水果之乡)

葡萄多美

葡萄干鲜甜

五、测评反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的葡萄

()的凉棚()的老乡

()的葡萄干()的沙果

二、按原文填空。

葡萄种在()的梯田里,()的枝叶向(),就像搭起了(),到了秋季,葡萄(  )挂在绿叶底下,有(  )、(  )、(  )、(    )、(     ),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    )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     )的葡萄,让你吃外够。

课后(反思提高)

学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

你有什么收获?

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教师方面:

本节课中课堂教案得与失,今后努力方向是什么?

11、《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

语文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小黑板、挂图

教案过程

课前(学案自学)

1、学生熟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2、圈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3、查字典,给本课的生字组词。

4、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故事资料。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

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

随机板书:

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1.会认12个生字,并会给这些生字组词。

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

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交流生字记忆方法和词语。

二、班级展示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让本班的四号认读。

2、让1号学生把精彩词语写出来并领读。

3、4号学生读课文,2号选手评价和纠错。

学了这一课,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和词语不好记忆,不好理解。

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

厉()席()起()闹()

2、 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3、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1、课文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1、看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泼水节。

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

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

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

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

(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

)板书:

爱戴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2、展示读课文情况

请三个同学读课文。

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3、课文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

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

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面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

(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

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周总理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交流第五自然节。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

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

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

端着、拿着、泼洒。

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

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

课后(反思提高)

12《北京亮起来了》导学案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本课教案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小组自主学习。

学习指导:

1、“导学自主”三段五环教案模式

2、朗读理解、小组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图文结合,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准备:

1、给学生布置预习题或发放导学案。

2、教师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做易错生字、词语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北京的资料和图片。

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学案自学)课前

自学提示:

一、会按自学要求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分清音形义。

正确读写并理解“雄伟、辉煌、灯光闪烁、绚丽多彩、夜幕降临、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北京的哪些景点?

先写了(),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四、不懂的问题查字典以及学习工具书自己解决;

若再不懂和爸爸妈妈讨论解决;

还不懂上课时,小组交流,兵教兵;

另外,上课专心听讲,到质疑探究环节,向老师请教。

课中

课中(教案引领)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

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

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师:

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3.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学生看后说说感受。

 4.板书课题:

北京亮起来了

一、小组合作(教师巡回参与、倾听、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把握学情。

1、小组交流识字,每小组1号选手读,其他学生纠错

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3、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质疑,兵教兵,不懂得问题小组交流。

二、班级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激励并点拨)

1、识字展示,老师挑小组1号选手读,其他学生正音,并给生字组词。

⑴指名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同桌“你指我读”。

⑵指名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2、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分小节读课文,学生和老师正音正句。

4、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三、质疑再探

1、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小朋友,你有哪些不会的问题?

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2、教师预设问题:

“夜幕降临”的“幕”下面是什么?

“雄”换个部首变成什么字?

(推、难、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讲给同学老师听。

(识字方法交流)

五、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dabanxiongweihuihuangshanshuo

()()()()

danweiyishushuguangcaiduomu

()()()

2、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

分韦

()()()()

3、课文先写了(),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前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用横线画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哪些词语写出北京夜晚的特点?

什么特点?

结合词语理解。

3、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北京夜晚的明亮、辉煌?

用“——”画出来。

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读悟结合

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北京的夜晚更美!

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一、小组合作(教师巡回参与、倾听、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把握学情。

1、小组交流,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用横线画出来,养成不动笔

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小组1号选手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2、谁能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师生评价学生读书,随机指导。

3、哪些词语写出北京夜晚的特点?

指名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4、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北京夜晚的明亮、辉煌?

学生展示交流,指导学生朗读。

5、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2、教师预设问题:

⑴理解“犹如”。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

仿照句子: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礼花灯犹如()(  )犹如(  )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积累等方面总结)

2、结合课后题“我知道”,指名读、齐读。

3、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

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4、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板书设计]12、 北京亮起来了

    灯 光  长安街:

华灯高照的 的  环形路:

道道彩虹明亮

    海 世  王府井:

焕然一新辉煌

    洋 界  故宫:

银光闪闪

1、词语填空。

夜幕()()()灯高()金碧()()

灯光()()()()闪闪光彩()()

()丽多()()然()新从天()()

2、利用“犹如”写一句话。

3、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2)、夜晚的北京,多么(),多么()!

(3)长安街(),()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4)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

课后(反思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