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58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阳童年骆驼队1.docx

冬阳童年骆驼队1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提供者:

张晓嫱

单位:

铜陵市七O一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绕,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2、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教法:

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组织学生讨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文章讲了四个小片段,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描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

高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各种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习得文章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教学中,先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步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经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忆往事,走进童年

  师:

同学们,小时侯你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交流后,老师导入:

是啊,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随着林海音的记忆,走进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齐读课题。

交流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回忆课文,感知童年

  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学生边交流边板书:

学骆驼咀嚼、谈驼铃作用、想替骆驼剪毛、问骆驼队去处

默读思考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观照内容,把握全局。

原本细碎的童年回忆,渐渐清晰、明朗。

三、直奔趣事,品悟童年

  1.自学: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

请认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用一二句话或一二个词写出自己的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勾画了一处,有的同学勾画了多处,第一次画出来的地方肯定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

下面谁先来说一说?

  3.学生自由交流:

(可打乱顺序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课件出示句子。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a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甲:

“我”观察很仔细: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生乙: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

  b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谁来学学骆驼咀嚼的样子?

  c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d仿写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外形特点。

  B、谈驼铃的作用

  a指名分角色读,说说“我”认为驼铃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孩子眼里,那清脆的驼铃声就像是美妙的音响。

你认为驼铃还有什么作用?

  C想替骆驼剪毛

 自由默读,想想从“我”给骆驼剪毛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D问骆驼队去处

  a分男生、女生读,想想林海音问妈妈什么问题?

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b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请联系课文,说说她还会问关于骆驼的哪些问题?

  c不仅关于骆驼的,我们都是孩子,请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想想她可能还会问什么?

  四、读文悟情,怀念童年

  1.总结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在童年里可以漫无边际的遐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人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做了,如果你是林海音,此时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

你从“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这段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请你用一二句话来赞美一下美好的童年。

  3.升华情感: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它五彩斑斓,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今天,让它也成为我们明天最好的记忆。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大家一定想回到童年,如果人生有第二个故乡,那一定也是我们的童年。

下面让我们齐诵《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来抒发我们此刻的感受吧!

  师生齐读: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画相关语句,写读后感。

 

 

学习第一个片段

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问题:

“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学习第三个片段

 

学习第四个片段

 

 

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读书所得。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自然段在写作上对于骆驼的描写相当细致,因此,重点在于通过多人多层次的朗读,读出林海音对骆驼的喜爱之情。

但这只是文章教学的第一个层面,重点在于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体会林海音看骆驼时的好奇的“呆”、专注的“傻”,体会童年的林海音童真童趣。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表现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主要的教学手段为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的充满问题的天真可爱。

这个环节则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句子: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人何以像骆驼一样?

这么个说法可以吗?

显然在孩子的眼里根本没有骆驼与人的区别,在他们眼里天地万物没有尊卑贵贱,骆驼可以像人一样,人自然也可以像骆驼一样。

此又何尝不是儿童的真善美呢?

 

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过去了。

最后,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拓展视野

七、教学评价设计(每项设三个等级:

优良合格)

1.课前预习评价文。

标准: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找出课文的重点。

查阅相关的资料。

2.朗读评价。

标准:

读通顺,读出感情,声音响亮。

3.课堂表现评价。

标准:

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力集中。

4.能力评价。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搜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

写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   怀念童年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九.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

因此,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

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学生会产生许多的想法,有着强烈的阅读期待。

2.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

充分自学后,小组同学互相当老师,检测读文,交流读书所得,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体会到,文章看起来写了许多的事,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3.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对课文有所把握后,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