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5502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乎推荐信Word格式.docx

  关于实习:

  因为大一至大三课业都比较紧张,而且需要花时间提高英语水平,所以不建议上学期间出去实习,当然有精力的同学也可以。

我一般是利用假期时间做一些实习,比如在北京的培训学校做过助教,在西安的国际学校做过辅导老师,去斯里兰卡当志愿者教过英语等等。

一定要注意的是你所选择的实习要和你未来想读的专业相关,比如我选择的是应用语言学专业,那么我在选择实习时,就主要以助教,辅导老师为主,而不是去做销售或者文秘。

只有在相关的领域实习,积累经验,才能让你应用你所学的知识,未来在申请学校时,才能让招生官觉得你不仅有知识的积累,还有经验上的优势。

这些在外国学者眼中,都是很看重的,外国人不喜欢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关于科研论文:

  国外的教授也很看重科研能力这一项,因为我自己没有什么论文发表,所以没什么发言权。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些科研方面的比赛,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类的,多和老师沟通,争取能够帮助老师,或者自己主持一到两个科研项目,这对申请国外的硕士帮助也会很大的。

  关于专业选择:

  英国的硕士项目其实很关心你本科所学专业相关性的。

如果有想在硕士期间转专业的打算,那么最好从大一开始就修一个第二学位,或者平时积累大量的相关实习,否则,转专业申请是很困难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硕士专业和本科专业对口,其实是申请中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这可以让招生官放心,觉得你有一定基础能够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

另外,商科和传媒类专业在英国是非常火爆的,因此如果是想选择这两类专业,也就意味着你的条件要更好一些。

而对于我们英语专业来讲,我认为应用语言学,翻译,文学都是竞争力相对较小,又专业对口的选择,但是,还是要看个人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如果对这些专业不感兴趣,只会增加你硕士期间学习的难度。

  关于学校的选择:

  首先,一定要想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对实现你的职业规划有帮助的专业。

比如我想当个英语老师,我觉得自己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有欠缺,所以我选择应用语言学这个专业。

然后,你需要去各个学校的官网里寻找你想学习专业的课程介绍,以及其具体要求。

通过查找,你会发现每个学校,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侧重也会有差别的,最重要的是选到你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

另外,学校的世界排名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大四投递申请的时候,可以同时投多所学校,以增加录取可能性。

分梯度进行选校很重要,比如根据自身雅思和均分以及软实力,多上网查资料了解一下往年学校招生的水平大致是什么,合理选校。

G5名校可以作为冲刺学校,世界top30选两所,top50选一所,只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选择,这样有分层的选校投递才可以保证你最后有学可上。

  关于申请文书中的PersonalStatement:

  有些同学会选择找中介帮忙写申请PS,但是我真心觉得自己DIY会好的多,尤其是英语基础还可以,时间又比较充足的同学。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大部分中介的文案老师水平不会高于你,甚至有的还不如你。

因为换位想一下,有几个研究生学历的人会去选择做文案老师?

其次,中介的文案老师永远不会比你更了解自己。

PS是什么,其实就是向国外院校的招生官展示你自己,告诉他们你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你的优势是什么。

与其告诉文案老师你的信息再让他们帮你整合成英文,不如你自己来挖掘自己,写出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

有些同学会担心不知道如何在文书中突出自己,其实很简单,去你想去的大学官网,想学的专业下面查看,大部分学校专业介绍下面会有要求让你在文书中写什么的,其实大部分学校就是想通过文书来了解你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直白的告诉他们这些,会比华而不实的文风好很多。

有时间也可以去图书馆翻看一些教你如何写PS的书,其实写好一封PS,再找老师帮助进行一下修改,一个多月就足够了,所以我认为PS的准备最好是在大三下学期到大三暑假结束,因为很多专业在大四开始时就会陆续开放申请了。

  以上就是我准备留学过程的感悟,总而言之就是,早做准备,多多询问有经验的老师及朋友,多了解录取情况动态,这些对于留学申请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推荐几个我申请过程中参考的公众平台,希望对以后想要去英国读书的学弟学妹有帮助。

  微博:

人人网雅思哥,英国大学申请中心论坛:

寄托家园,知乎

  篇二:

最动人的成功励志故事

  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老师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学院里深受同学们尊敬。

话说他当年本科专业是数学,成绩优异。

拿着丘成桐的推荐信赴美读书。

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在经济学。

于是跟导师丘成桐商量,能否转专业。

邱老说:

“可以啊,但是你要在我这里毕业才行。

”于是乎,我们的这位老师果断努力学习之,从邱老师那里拿下数学博士学位,然后去哈弗大学搞定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听完此事之后,我汗颜无比。

一个下午都在自己对自己纠结:

我当年对自己专业的种种抱怨乃至学习上的放纵是多么幼稚与无知。

话说此老师给我最大触动就是:

“不要再抱怨自己的专业了”。

我以前平时经常抱怨,“我靠专业不喜欢啊”,“不是我的兴趣啊什么的”。

现在来看,我真心是弱爆了。

当我平时总是抱怨我多么不喜欢我的专业,我应该干嘛干嘛去,而慢慢以不喜欢为藉口慢慢放纵的时候,真正有理想的人正在抓紧时间搞定手头工作以为了自己心中所想做准备。

  强大的毅力,不是让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而是让我们坚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都已经喜欢了做起来当然很开心容易坚持下去,为了喜欢的事情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才是真刀真枪拼情商。

我们欲望一个专业而处于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忍受它,搞定它,然后奔向心中理想,这才是关键,也只有这样能证明我们对我们的理想是“真爱。

说到对专业喜欢不喜欢,我以前其实对专业也没有对专业本身喜欢不喜欢。

我不喜欢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不喜欢学习专业过程中由于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的挫败。

笔者不才,真就是这种人我乐个去。

我太多的时候就是借讨厌此专业的抱怨,给自己一个逃避压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罢了。

  没有什么比挫败感更能激发厌恶感的了。

话说我最不喜欢我的专业的时候,就是做题不会,数据冗杂,研究失败的时候等等。

或许,我太多的时候把挫败感等同于厌恶感,将原本无辜的专业为我的负面情绪买单。

我太多时候给自己编织了这样一个“不喜欢所以我不学,不学所以我学不好”的借口,骗了别人又骗了自己。

我将为我的懒惰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借口。

诶,我以前说想学文史哲啊什么的什么的,觉得自己爱好是那个应该学那个。

我其实就是把文史哲专业错等于闲情逸致的小资类畅销书了。

年少无知时候,偶尔书店逛逛看到尼采啦海子啦,觉得自己可以当诗人当哲学家。

一旦自己学了金融经济会计,遇到挫折就开始抱怨如何如何。

我相信,我就是学了文史哲也会抱怨的。

因为我要以他们为专业的根本原因仅仅是误会了此类专业门槛低罢了。

要是让我投身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或者东方语言文献里面,我还是会抱怨:

“我喜欢的专业不是这样子的呀。

  如果我们真的很不幸就落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比如见到数字恐慌的人就是被分在了数学系,想起来画画就恶心的人就是被安排在建筑系,那确实好不走运。

如果自己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天赋和资源让自己摆脱现状,那就只能先忍受再搞定你所厌恶的事情了。

与其抱怨东西,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倒是还不如任务负重,咬紧牙关把手头工作做好。

个人现在以为,报复厌恶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办法,就是把它干的漂亮。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程式化自己的文学创造力,但是为了大学的理想,不得不过高考作文这一关;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热衷于翻来覆去啃一些这辈子都不会用到的单词,但是为了科研的理想,不得不过gre这一关;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爱纯体力活的填写数据等等,但是为了事业的理想,不得不过甲方这一关。

等我们考上了大学,做好了科研,创立了企业,望着再也不需要的高考,gre,财务数据,我们只需:

呵呵。

  我现在还是一个比较乐天派的人,坚信老天爷(如果世界上有某个老天爷)总是有眼睛的。

它如果看到我的艰辛付出——在我们厌恶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步履蹒跚,它总会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做到我们喜欢的事情的,哪怕我们不能直接从事那个学业或者领域,但是随着自身在本行业的积累和壮大,我们会接触更多的资源,活跃于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然后我

  们想从事我们本来的梦想的机会以及接触和本来梦想相关的事业的概率越来越大。

  行文至此,忏悔多了点,就和朋友们多聊两句。

如果真是爱一个事业,有一个理想,那就要为他努力不假。

但是这种努力不仅包括对此理想相关的努力,也包括对手头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的处理。

很多人很幸运,学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那我们有时候不幸运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来弥补运气了。

我们如果没有过硬天赋和资源供我们直接转行(例如:

老爸盖学校培养你辍学画画或者当作家迅速成名),我们只能咬着牙含着泪把手头工作做完,然后朝着心中所爱的理想方向前进。

  我认识一些投行的朋友,聊到爱好的时候,他们很多都不喜欢金融。

问到为什么会做这行的时候,他们回答大同小异:

“赚够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好靠谱啊!

当我们没有足够资源和天赋承担我们为兴趣义无反顾的风险的时候,老老实实想办法赚到足够多的钱,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源然后徐图后计是个最靠谱的办法。

这要比每天怨天尤人见一个人说一轮“我如果要是干什么什么什么,我一定如何如何”靠谱又准确的多。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而是“米不够五斗”的问题。

  如果为了自己爱的事业都不能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艰苦卓绝,那叫什么爱?

那仅仅是幼稚罢了。

不要总把“精神上没有断奶”等同于”爱”,前者是只喜欢顺风顺水,遇到挫折就逃避;

后者是咬定一个目标,披荆斩棘往前冲。

所以说,不要随便说自己爱什么什么,要是真觉得自己爱,就去为了它奋斗之。

爱它不是先让世界知道,是先让自己知道;

让世界知道你爱它的不是我们的嗓门,而是我们的行动。

除了我们为理想的付出和牺牲,没什么能证明我们爱我们的理想。

  记得当年,李贽评价海瑞对比于张居正: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可充栋梁。

”此话给力,一语道破海瑞问题所在。

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点问题都没有,放到任何朝代绝对都是一条汉子。

但是从历史上看,除却其人格的典范意义和形象的象征意义,他对于国家的实际意义其实不大。

我们有时候恰如海瑞。

每天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不得不忍受的现状确实也是一条汉子,走到哪也都会被弟兄们认为是敢于同命运犬儒主义的大侠。

但是,我们的结果就是:

前半生用来抱怨,后半生用来悔恨。

  英雄肝胆,一世纵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如果我们仅仅是各种抱怨说我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好不要不可能,对自己毫无实际意义,只能让人觉得我们是牢骚满腹的loser,以及让我们自己自我麻痹一顿。

那我们就是把自己的青春用来证明“我多么不爱我的现在,而不是去证明“我多么爱我的未来——满是抱怨的青春输不起,因为它就从来没赢过。

  成功就是怀孕,所有人看着你大着肚子,但是谁知道你之前被干了多少回。

我们在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许愿,但是有谁知道流星划过天空一瞬要在宇宙中经历多少积淀与摩擦。

成熟不是为了理想慷慨又放荡的死去,而是为了理想卑微而韧性的活着。

  说多了都是眼泪,心碎了都是节操。

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是小平说的好: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团结一致向前看。

  全才学霸是怎样管理时间的产生疑问是因为最近在网上一篇转载很多的文章<关于他的103件事>,里面的男主人公20多岁,本科清华临床医学,现在好像拿着高额奖学金在美国顶尖大学读博。

在耶鲁当过助教。

照片里的他英俊开朗,性格极佳,会钢琴,收藏音乐,懂音乐会,语言水平高,学术大牛,博览并精通中英书籍,了解时事,书法好,会摄影,爱旅游,甚至会做粤菜煲汤,教粤语儿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侧重写了他对待她的细腻周到和井井有条,不过我主要是想请问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华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全才加学霸,知乎网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时间管理的书可是还是困惑。

遂恳请各位不吝赐教。

说是多线程,是觉得自己想考高分就来不及多看书,想多看书应试的东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坚持把一两件事做好,爱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

而很多大牛们是样样精,社交也做的不错,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们一项都实在困难。

是因为他们效率极高吗?

想了解一下真实全才(复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a1:

  “全才学霸”也略有不同,大体上分为两种:

  一是严格管理每天的时间,这种人的代表前一阵莫名其妙红起来的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时间内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后再全力去搞一段学术来应付考试和作业。

这种人的特点是,你总是觉得他在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其实他在集中学术的时候你看不到而已。

  关于成为这种人才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

前者保证了效率,后者保证了时间。

  关于马啸「到了大学,周围的所谓复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时间换取别人羡慕的成绩和履历」,这个说法我部分赞同,把「睡眠时间」换为「休闲时间」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复合型人才」在大学的开始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在大学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的组合已经获取了很多技能。

  篇三:

自学产品经理

  Hi,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学生,现居北京,在这里分享一下这2个月来的产品入门历程。

  请大家耐心点,听我讲完这个故事:

  一、迷茫期

  7月中旬放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准备去外面找工作体验一下,因为之前和一些已经毕业的朋友聊的时候发现工作并不好找,所以决定自己提前出来找实习,以后毕业了才有经验。

  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毫无头绪,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投的第一个工作是服装导购,之后就开始海投,基本都是在大街网投的简历。

  我的第一个面试是一家外企咨询公司的HR实习生,公司地址在四惠东,而我住在五道口,第一次体验了”挤1个多小时地铁去上班”。

而这次面试我也没带简历,天真的以为网上投的那份简历对方应该帮我打印出来了。

之后面试便成为了闲聊,而面试官居然和我聊起了大学时的恋爱故事,可见我虽然缺乏经验但亲和力却非一般之流。

  之后又陆陆续续面了几个,有平安保险销售的,有美团编辑的等等。

而我人生第一个offer居然是金融行业的外汇操盘手。

  但是这个时候,我的方向逐渐明朗了,几乎每次面试之后我都会做总结,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究竟适合从事哪个行业。

最终,我确定自己要往互联网这个方向走。

  如果你问我喜欢互联网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我会这么告诉你。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时刻武装自己,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

但是互联网颠覆了这句话。

现在,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把它做成产品,然后扔到市场上看看反应,有反应了你就继续做大,没反应了你就换个想法。

你不用再等待机会了,自己就可以创造机会。

  这就是我热爱互联网的最大原因。

  二、准备期

  确定了行业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什么职位符合我的个性。

  首先,虽然我是计算机专业,但之前的大学生活以玩为主,没怎么花时间在编程上面,所以现阶段来讲,技术路线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我既然那么爱玩,又比较善于跟人打交道,再加上经常会有创业点子,于是我选了产品经理作为我的职业方向。

  之后,7月25号,我回老家广东了一趟,8月16号回的北京。

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开始摸索产品经理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首先,我在知乎上搜了一下关于产品经理的一些经验分享,比如需要看什么书呀,学什么工具呀等等。

  这时,经人推荐,我去试了试多贝网上的”产品经理深入浅出”课程并在几天之内全部学完。

这门课程的主讲人是刘文智老师,外号蚊子。

虽说蚊子哥在PM圈中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他坎坷的经历以及乐于分享

  的精神确实让我感动了。

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并@了蚊子老师,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顺便提一句,最近蚊子老师推出了新课程“手把手教你做产品”,对产品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了解一下。

  学完了”产品经理深入浅出”这门课程之后,我的脑海里开始有一个比较系统性的PM知识结构,但就只是一个框架,还需要超多的知识填充进去。

  这时,我开始关注互联网资讯。

  首先,我看的是虎嗅网,浏览了一整天之后,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

以及一些关于O2O概念的文章,对作者的视野之广,分析之透深感佩服之余,我发现自己对这种分析类文章极感兴趣,于是,我又多了一个方向,互联网分析师。

  我明白,学知识,光输入没产出是不行的。

程序员的产出是编程,那么分析师的产出就必须是文章了。

于是,我决定开始动手写文章。

那阵子,网易新闻App刚出3。

6版本,推出RSS订阅功能,对此我写了一篇评测发到限时免费大全讨论区上。

此外,我下载了10几个非主流的移动社交App,比如“遇见”,“牛排”,“见见”,“晚九朝五”等等,写了一篇对比性评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移动社交App应该O2O化”。

个人觉得,社交的核心就是交朋友,那么如何将线上用户转化为现实中的身边朋友,这才是App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其余时间,我就看互联网相关的书籍,比如《浪潮之巅》《启示录》《筑巢引凤》《简约之美》《认知盈余》之类的。

  基本上回家这段时间就是这么度过的,个人方向更加明确了,就是互联网分析师+产品经理。

  而对于如何走向产品经理这个位置,决定先从产品助理或者产品运营做起。

  三、应聘期

  8月16号回北京,因为有表弟表妹一起过来,所以花了6天时间带她们去旅游。

而这期间,我也参加了两个之前预约好的面试。

一家是做移动端日记产品的,另一家是国内最大的Andriod开发者社区。

  先说日记这一家吧,公司在天通苑南,还是挺远的,去到那里发了一张面试卷子,当场要填写。

基本就是问你对产品的看法还有改进意见等等。

这个阶段的我,因为对移动互联网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所以回答这些问题还是绰绰有余的。

很快填完之后,面试官就来跟我面谈了。

很明显的,面试官很年轻,看样子进入这个行业还不是很久,大概两三年的样子。

在聊完各种话题之后,面试官觉得我不错,于是找来一位负责人进来跟我聊。

这一位年龄大概30左右,从业应该好几年了,经验比较丰富。

又聊了一番之后,让我回去等通知。

  而做安卓社区那一家,我在这里就想略微吐槽一下。

一开始是运营主管跟我聊,之后叫来了创始人兼CTO跟我聊,前前后后聊了1个半小时,可以感觉到对方对你有兴趣,而CTO还说过个一两天要安排CEO跟我聊,我出于慎重考虑,还嘱咐他如果不要我一定要给我一个答复,他也满口答应。

之后就音信全无了。

实话实说,我确实很生气,因为我看他们面试的时候态

  度如此热情,内心已经决定就做这个产品运营实习生了。

高高兴兴地回家等待消息准备入职了。

结果却十分意外。

之后,我见迟迟没有答复,还发个短信给他们的HR,让他帮我问问具体什么情况,他说好。

结果依然是音信全无。

我在家勃然大怒,破口大骂,这人怎么这样呢,答应给我一个答复却迟迟无法兑现,做人也不至于这样吧。

  但是,在火气消退之后,我还是对自身进行反思,为什么这两次面试,对方表现热情高涨,为何结果依然没要我呢。

仔细斟酌之后,我大致发现了问题所在。

面试的时候真的不要聊太多,暴露太多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是好事。

这两次面试我都跟对方聊了自己的创业思路还有创业进程。

对方可能觉得我不会在公司呆太长时间。

基于这点考虑,所以没要我。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在家歇了几天,没继续去应聘。

关注了一些

  WeMedia联盟的公共帐号;

尝试着用POP工具开始画微信的产品原型图;

写了一篇文章“畅想移动社交的视频趋势”。

此外,还接触了一些数据网站,AppAnnie以及Alexa。

  然后我重整旗鼓,又开始新一轮的简历投递。

  首先,去搜狐面试运营实习生。

这份工作主要还是偏向内容运营,而面试官是搜狐微博运营的一位负责人,这小伙相当不错。

他仔细看了我的简历之后,知道了我是计算机专业并且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做移动互联网。

因此他给我的建议是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找一份产品助理的工作并不是特别难;

他还说他招的这个职位对我的成长意义不大,怕耽误我,让我回去再好好考虑并表示随时欢迎我。

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感动的,因为这位面试官的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