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4818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8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黔南红色旅游区(黔南州)、黔西红色旅游区(安顺、毕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黔东红色旅游区(黔东南州、铜仁地区)。

在贵州省的1113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中,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是“主线”上的一部分,是“龙头”上的重要景点,是“枢纽”内红色资源最重要、最富集的地区,其资源状况、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都十分突出。

息烽乌江景区的红色旅游开发,对息烽县地方经济社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对于红军长征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展,对景区内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因此,打造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不仅迫在眉睫,更是推动地方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地位和形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世之作。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一、旅游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一)区位与交通条件.

息烽息地处贵州省中部,省城贵阳市北郊,贵州第一大河乌江南岸。

地理座标为东经106o27′29″至106o53′43″,北纬26o57′42″至27o19′45″。

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

息烽息位于贵阳、遵义两市之间,县城南距省会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7公里,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贵遵高等级公路从南至北穿过县境,是黔北交通要道。

息烽县乌江渡红色旅游区位于鹿窝乡北部,毗邻九庄、流长等几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北与与金沙县隔江相望。

距息烽县城47.7公里,距省城贵阳约110公里。

贵遵高速改道后,在底寨处开设出口,从息烽县城经西望山旅游区到本旅游区仅30公里。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乌江流域上游,境内地形复杂,沉积盖层发育较好,露出地层较全,旅游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以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最广,沿江石灰岩陡壁常有巨石崩裂,堵断江面形成急滩。

旅游区所在的乌江峡库区峰丛、山地丘陵、小盆地相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海拔最高1749.6米,最低609.2米,相对高差1140.4米。

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地势高差悬殊,由南到北山势逐渐走低。

旅游区内瓮桶河、雨淋河两支流分别由南向北汇入乌江干流。

由于地壳经过强烈运动和长期风化剥蚀、侵蚀、流蚀以及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低中山类型为主、复杂多样的丘陵地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旅游区内的乌江段、瓮桶河、雨淋河两岸飞岩高耸,绝壁千仞,“两岸障日,一缝中通”。

土壤特点为薄、粘、瘦,大多数土壤为泥质土,粘性大。

区内土壤种类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等;

土壤酸碱度除石灰土偏碱外,其余土壤多偏酸性。

2、气候、水文

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12℃~16℃,年降雨量950mm~1200mm,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

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作物生长。

在复杂地形影响下,温度、雨量和日照的空间分布也显得复杂多变,使气候的空间分布具有层次性和不均匀性的特点。

乌江渡库区,境内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7.8Km,流域面积大于20Km233,水资源十分丰富。

在息烽段的乌江库区内有瓮桶河、雨淋河两大支流。

区内河流属雨源型河流,主要靠大气降雨补水,河流为泉水、溪流,枯水期由地下水补给。

乌江段水流由西向东,主要靠降水及上游各支流补给。

由于乌江渡水库的建成,使处于上游的水位提高了126m,本区水域成为高峡平湖。

由于当地没有工、矿业生产,村民仍保持着较为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情况良好,水质优良。

3、生物资源

息烽县森林覆盖率达40%,境内原生天然林多,大部分地区林木丰茂,水土保持良好,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全县土地面积10万ha,其中有耕地3.3万ha、林地4万ha、园地0.03万ha、草地1万ha,水域0.17万ha。

生物资源已查明的树木有104科263种,草本植物61科227种,药用植物110科227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数百种。

“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石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小区,区内峡谷两岸保存有较大片的常绿林。

常绿树种有细叶青冈、小叶青冈、香叶树及椤木石楠等;

落叶树种有云贵鹅耳枥、化香、朴、枫香及光皮桦等。

马尾松林混生于上述林中或单独成大片生长。

区内大面积分布着石灰岩藤刺灌丛和山地草坡。

野生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仅鸟类就有137种,另外还有不少兽类、两栖爬行动物和鱼类等,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二、区域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概况

(一)社会经济概况

息烽县2004年全年地方生产总值18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00万元,增长11.4%;

第二产业增加值119800万元,增长23%;

第三产业增加值35700万元,增长1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0元,增长9%。

规划区内有6个村寨,总户数2017,人口7859,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耕地面积7480.亩,其中田3192亩,土4288.5亩,人均年收入7189元。

景区规划建设,涉及搬迁户数188户,搬迁人口728人,征拨耕地2560.46亩。

主要以发展农业和渔业为生,保存了浓郁的民风民情。

沿岸的黄沙渔村、杨寨、极具特色,境内居住着苗、布依、彝等19个少数民族,独特的芦笙歌舞、婚嫁礼俗、迎宾方式、民族服饰、民居等,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根据《息烽县城总体规划》,流长乡以农贸、渔业为主,是发展乌江峡旅游的重心;

鹿窝是万亩西瓜、草莓基地,是水上旅游中心。

鹿窝是息烽县最为边远、贫穷的山乡之一,其53%的土地被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石灰岩覆盖,人均只有8分靠天吃饭的山坡地,单凭农业已不能养活全乡1.6万人。

该乡长年在外打工的就有4800人。

(二)乌江渡红色旅游区历史文化背景

1、乌江渡历史文化

乌江是贵州人民的母亲河流,是贵州自然与人文生态的象征和“文脉”,乌江文化、乌江历史、乌江精神不仅过去是贵州人民的骄傲,现在和将来都是神州大地上重要的“文化主脉”。

乌江是连接长江三峡、张家界、梵净山等著名景区的天然走廊。

乌江江水碧绿,谷深峡密,生态原始、一步一景,充满着豪野之气;

乌江文化深厚,“巴国文化”、“夜郎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纤夫文化”等等,让人神秘莫测;

这里风情独特,土家族、苗族、仡佬族民风古朴奔放。

有专家研究认为,长江三峡筑坝后,随着一些文化遗迹的消失,乌江将是又一条代表历史、代表南方文化的重要走廊。

位于本区上游的乌江渡口是乌江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自古以来为交通要津,明洪武年间,朝廷在这里设乌江驿站,传送军机文书。

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总督丁宝祯办盐务,在乌江渡两岸设渡房,用7万两白银,造大船2艘,雇渡夫摆渡。

息烽县的鹿窝、流长是乌江南岸相邻的两个乡,与北岸的金沙县沙土镇遥遥相望。

在两乡之间顺流而下的三、四公里江段上,曾分别设有梯子岩、大塘、江口等3个渡口。

1998年,乌江渡水库的修建,形成了贵州高原上风光旖旎、景色怡人的高峡奇湖---乌江水库。

乌江水库是贵州最大的人工湖,全长138公里,有支流数十条,总航程224公里,为五县接壤,北岸分别属于遵义县、金沙县、黔西县;

南岸属于息烽县和修文县。

乌江主航道两侧,有几十条河流山溪汇入江中,比较重要的支流有偏岩河、沿村河、车岩河、潮水河、瓮桶河、鹿窝河、野纪河、六广河、猫跳河等。

库区山岩奇特雄伟,有黄岩、车岩、梯子岩、手把岩、双吊岩、姊妹岩、分水岩、滴水岩等9岩,有大坝峡(玉龙峡)、炼鹰峡、赤壁峡、猴愁峡、碧绿峡、叠翠峡、玉泉峡等乌江七峡和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山、玉龙山等四十个奇异自然景观。

峡谷沿岸巨崖高耸,绝壁千仞,江面或窄或宽,山石或动或幽,库区融山、水、洞、瀑为一体,各具风姿,兼有长江三峡之雄奇,漓江山水之秀丽,游客誉为"

小山峡"

乌江库区的人文景观,有悬崖峭壁下背山临水、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的苗族、布依族风情村,及幢幢小木屋组成的"

水上人家"

在息烽境内的62.2公里库段则拥有了乌江库区最高的植被覆盖率和最精华的景观,该区景观含乌江干流和支流及相关区域,分为四段:

九庄段、鹿窝段、流长段、养龙司段。

加之有红军当年南渡乌江的梯子岩、大塘、江口等三个地势险峻、激流滚滚的古渡口和红军强渡乌江的历史,使乌江渡更具传奇色彩。

2、红军强渡乌江历史

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征战时间和里程最长的省份。

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六年间,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黔东、黔北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有1万多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

红军的革命活动,也遍及贵州67个县(市),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在贵州转战的时间就达五个月零八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江界河渡口、乌江渡口、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中的元厚渡口、土城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渡渡口、茅台渡口、赤水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榕江红七军革命遗址、湄潭县红七军团司令部旧址、兴义市威舍镇阿依红军医院和节林口镇“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等等。

红军挥师渡乌江的历史,以遵义会议为界限,分为两段:

遵义会议前,红军强渡乌江,进入遵义;

遵义会议后,红军南渡乌江,进入云南。

史实如下:

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向遵义进发,1935年1月1日至3日,中央红军在乌江渡下游的瓮安江界河、遵义茶山关、余庆回龙场等3个渡口分二路强渡乌江。

中路前卫团(红四团,团长耿飘,政委杨成武)于1月1日到达江界河渡口,进行威力侦察。

2日上午,佯攻老渡口,在上游新渡口强渡,未成。

3日上午再次强渡,击溃黔军江防司令林秀生部第五、第六两个团,强渡成功。

下午,占领黔军江防司令部所在地猪场(珠藏)。

左路于茶山关渡口渡江,因黔军独立第二师侯之担部第二团未加抵抗,于3日安全渡江,进入尚嵇。

右路于2日在回龙场强渡,击溃侯之担部第八团,当晚进驻箐口。

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

1935年2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河,攻克娄山关,蒋介石速调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驰援遵义。

军长吴奇伟亲率五十九、九十三两个王牌师从贵阳北渡乌江堵截红军。

2月27日红军重占遵义城,歼敌24个团后,向西三渡赤水,把敌人22个师,30万军队吸引到川南、黔北。

3月1日,红军又突然掉头向东四渡赤水河。

3月27日,红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目之势向南强行军,到达遵义县枫香,鸭溪后,兵分二路直抵乌江北岸,抢险飞渡。

3月28日,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所属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第一、第二纵队3万余红军将士,来到乌江北岸的金沙县境,准备突破天险,南渡乌江。

1935年3月29日至4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一军团、三军团及军委纵队、五军团,从息烽乌江峡的梯子岩、大塘、江口等渡口抢渡乌江天堑,挥师进入贵阳,红军把围追堵截的40万敌军甩在乌江以北,调滇军入黔,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挥师北上,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长征在息烽境内留下了很多战斗遗址、红军标语、红军坟,红军及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是极为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贵州息烽乌江红色旅游度假区位于息烽县和金沙县交界处,以喀斯特峡谷地貌类型为主。

山体相对高差大,江面平静开阔,景色宜人,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的特点。

由于乌江水电站建设,整个乌江段水位上升近百米,导致此段乌江峡谷及支流瓮桶河峡谷、雨淋河峡谷水位稳定、景色优美,集山、水、谷、林及红色文化、古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为休闲度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自然旅游资源

1、姊妹蜂

姊妹峰位于乌江峡鹿窝段江边,

两块巨大的岩石矗立江中,成为乌江峡的代表。

关于姊妹峰美丽传说之一是:

姊妹俩是王母的女儿,年复一年在天庭裁云织锦,枯燥无味。

看到了美丽乌江,便来到人间,帮助乡亲解决各种困难,受到乡亲们的爱戴。

渐渐的她们羡慕人间的爱情,但却被王母发现了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激战中打坏了王母的天车,王母一气之下,将姊妹俩化为两块巨石留在江边。

后来王母后悔了,便从天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来接她们,但仙女却不愿回去,因为她们已经爱上了乌江秀美的山川,变成乌江的一部分,再也分不开了。

2、乌江神女

乌江神女位于乌江峡鹿窝段梯子岩渡口边,山石造型独特,犹如一位翘首中等待梦中白马王子的女子,婉约可人。

3、神笔峰

神笔峰位于乌江峡鹿窝段,两山石造型独特,线条流畅明晰,似仙人神笔在描绘如画江山。

4、乌江峡谷鹿窝段

乌江峡谷鹿窝段长近5km,最宽处300m,最窄处50m,流量大,下游有乌江渡电站筑坝,可以满足客流航运要求。

南岸绝壁千仞,高约200米左右,北岸地势缓坡一片田园风光。

由于电站的建立,使此处水面开阔如镜,属U型谷峡谷,气势磅礴。

5、瓮桶河峡谷

位于鹿窝乡与流长乡交界处,由南向北长约7km,两岸岩壁高耸,属U型谷峡谷,气势恢弘。

6、手把岩

位于梯子岩半山腰200m处的悬崖上,有一栈道宽不足60cm,长约60m,行人经过时,即使用手抓住石壁也提心吊胆,不敢向下张望,当年红军渡过乌江时有一部分从这里渡过。

7、百瀑岩壁

位于瓮桶河下游乌江入口处,规模较大,北有蔡家沟,南有苗家沟,两沟有桥梁相连,岩壁上下端修建有栈道,别有一番风味。

8、乌江石瀑

此岩壁壁高约200多m,长达2000m,岩壁中部有天然形成的栈道,站在江上抬头望去,气势磅礴,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9、高洞

位于瓮桶河黄家码头,由喀斯特地质地貌构造形成的高层溶洞,洞内碳酸钙沉积类型多样,形态奇特,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10、江心岛

位于雨淋河与乌江口的交汇处,丰水季节到达高水位线时,江中只露出一个小岛,面积100m2,枯水季节成为半岛,可观赏雨淋河峡谷风光,景色迷人。

11、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林区位于鹿窝乡一带,面积约300ha,植物种类较齐全、数量多,主要的珍稀物种有银杏、榉木、杜仲、鹅掌楸等。

植被覆盖率达60%以上,主要有马尾松林景观、青冈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林景观和灌木灌草林景观。

12、朴树

位于报恩寺前,两株树龄在200年以上,还在蓬勃生长着,仿佛在诉说报恩寺悠久的历史。

13、榉木

位于旅游区范围的罗家寨乡村公路末端上方,胸径约75cm,胸围约240cm,高20m,与公路下方朴树相对应(胸径约90cm,胸围约280cm,高25m),已有上百年历史,被村里视为风水树,夏秋季节枝繁叶茂、景色宜人。

(二)红色旅游资源

红军长征中的南渡乌江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博大气慨。

遵义会议后,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等同志作出了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调滇军入黔的正确决策,实现了红军主力顺利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北上入川的战略转移。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3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四度赤水河而南下入黔。

3月29日至4月3日,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所属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和中央军委、军委第一、二纵队3万余红军将士,南渡乌江,经息烽县而进入黔中。

红军在息烽县境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这是壮丽的红军长征史诗中辉煌的一页,是镌刻在黔中大地的不朽篇章(见中央红军长征在息烽路线图)。

1、红军在息烽县的战斗历程

(1)乌江渡战斗

1935年1月12日,红5军团由遵义突破乌江渡,南渡乌江至霸王坡,与守敌黔军李成章团激战4小时,歼敌一营,敌余部溃入息烽县城。

次日,敌第2路军总指挥薛岳令周浑元军两个师由筑入县救援,红5军团退守乌江北岸,保证遵义会议召开。

2月18日,敌“剿共”副总指挥吴奇伟,领唐云山第59师、韩汉英第93师计6个团,由筑进息烽县境布防。

28日,吴奇伟部进援遵义失败,吴领数十名官兵过浮桥,逃往南岸。

敌官兵见其军长过江,惊恐万状,拼命涌上浮桥。

吴令斩断浮桥,桥上官兵尽落入江中。

吴带残兵千余,当晚退守息烽县城。

红军毙、伤敌百余,俘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2000余支。

(2)南渡乌江战斗

1935年3月29日,担任南渡乌江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抵达黔西县贵山乡(今金沙县后山乡)的乌江边。

乌江渡古称天险,两岸绝壁千仞,江水湍急,陡滩暗礁犬牙交错,实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

当时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一个营构筑了坚固的碉堡驻守在江南岸,并破坏了渡江船只。

此段乌江约10公里长的河段仅有江口、大塘和梯子岩三个渡口,由于江口渡口地势万分险恶习,敌人仅派地方武装防河队一班人驻守。

29日白昼和夜间,红三团一营扎竹筏强渡江口渡口成功,并绕山道经罗家山、瓮桶河、丁家岩至下游击溃大塘和梯子岩渡口守敌,架起三座浮桥。

3月30日晨,朱德总司令命令红军一、三、五军团及军委纵队挥师过江。

3月31日14时,大军渡江完毕,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进入息烽县流长乡境内。

4月1日中午11时,红五军团也渡过乌江,至此中央红军主力除九军团外全部进入息烽境内。

南渡乌江战斗,击溃守敌一个营、常备队两个排400余人,歼敌3名,伤10余人,俘数十人;

红3团牺牲5人,负伤12人。

红军渡江后,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军师南进,胜利通过息烽而进入开阳县和修文县。

(3)养龙司战斗

3月30日,红1军团1师2团800余人到达养龙司,与敌93师590团激战数小时,歼敌近1营。

(4)黑神庙战斗

3月31日晨,红3团2营从潮水进至黑神庙,向守敌93师590团1个连发起攻击半小时,歼、伤敌数十人,俘敌56名。

次日中午,红2团在黑神庙北面阻击由遵义入息烽县增援的敌53师159旅315团,战斗两小时,歼、伤敌40余。

下午,敌315团进占黑神庙,当晚构筑碉堡6座。

红2团数次佯攻县城,牵制敌增援县城。

(5)息烽县城战斗

3月31日,红3团由黑神庙经过盘脚营、三合土、螺蛳田、响水桥,兵分3路攻城北蚕桑坡守敌59师345团,摧毁小碉堡4座,毙敌10余人。

敌1个营死守蚕桑坡制高点主堡。

激战4小时,红3团两次进攻失利,牺牲营长、连长各1人,负伤10余人。

四月一日,朱德总司令在流长发出“佯攻息烽县城,掩护主力通过川黔公路”的命令,红1军团从西、西南、西北三面逼围县城,将城外敌军赶入牛角坡等地14座碉堡内,守城敌军93师与县政府,抓民夫沿大街小巷构筑工事、设置障碍。

次日拂晓,城内敌师长唐云山下令出击底寨、阳朗,红2师将其阻击回城。

敌53师315团从黑神庙向县城靠拢。

红1师1、2两团在盘脚营、三合土一带居高阻击,激战1小时,将敌击溃。

当晚8时,朱德总司令在青山中寨发出“通过息烽,向东南前进”的急电令,红1军团开始转移。

3日晨7时,红1师1、2两个团在底寨、团元山一带,与敌53师159旅激战4小时,撤至阳朗坝。

(6)潮水战斗

3月31日,红2纵队先头部队,从流长进至潮水狮子山、马鞍山、遇敌息烽地方武装防河常备队30余人伏击,向导翁发儿(流长农民)腿部负伤,红军组织反击,战半小时将敌击溃,追至雷打石,俘防河队长詹乾明等3人,就地枪决。

(7)九庄战斗

3月31日晨,红三、五两军团先后到达九庄镇。

4月1日中午,红3、5军团在九庄镇朱家山、望城坡、清堰塘、梨树坡一带露营开饭。

敌侦察机1架飞临上空,盘旋几圈后飞离。

随即,敌轰炸机4架飞临九庄镇轰炸。

红军冲上祖师观等高地,组织对空射击。

10余名红军干部骑上战马冲到镇外,引开敌机。

敌机掷弹24枚,炸毁民房29间,百余名红军干部、战士牺牲,数十名负伤。

(8)阳朗战斗

4月2日晚,红1师3团从底寨进入阳朗,与镇南乡常备队战斗两小时,俘敌20余人。

次日晨7时,红1师1、2团在阳朗笔架山、石瑛山一线堵击敌93师、53师南进,掩护主力挺进开阳、修文奋战6小时,边打边撤向下洪马。

当晚,红1师3团翻越狼鸡岭,次日凌晨,入开阳境,将所俘常备队长关志均等4人枪决。

至此,中央红军全部撤离县境。

2、乌江渡口

红军在息烽南渡乌江时主要有三大渡口:

江口渡口、大塘渡口和梯子岩(泡木井)渡口。

江口渡口,位于乌江南岸的鹿窝乡杨寨村,与金沙县境内的对门寨隔江相望,海拔1172m,是红军选准的第一个突破口。

与另外两渡口相比,过江后活动余地大,但必须经过半腰间的狭窄栈道,路下是200m高悬崖“手把岩”,地势险要,而且,不远处杨柳井山上就是敌人的碉堡,时时面临高火力封锁。

大塘渡口,位于流长乡前奔村北端,是金沙后山进入流长乡的必经之路。

渡口河岸宽300m左右,南部江边到崖脚是200m的缓坡地带,山崖高200m左右,必须通过500m长的石级小路才能到达岩口凶险地势,当时这里有敌93师一个排的兵力把守。

梯子岩(泡木井)渡口,泡木井位于流长乡前奔村北端,隔河与金沙境内的梯子岩相望,河宽100m,离大塘渡口5km左右,水深浪急,两岸悬崖陡坡,三渡口中坡度最陡,易守难攻。

3、红军在息烽境内的行军路线:

(1)红一军团一师三团行军线:

江口渡口—沿江南岸—大塘渡口;

(2)红一军团主力行军线: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手把岩—瓮桶河—深沟—大鹿窝;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石人峰—一线天—罗家寨—杨寨村—新寨—官家坝—竹花坝—九庄;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瓮桶河—流长;

大塘—马鞍山—流长;

梯子岩(泡木井)渡口—大岩头—流长;

(3)红三军团行军线: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手把岩—瓮桶河—深沟—大鹿窝

(4)红五军团行军线:

(5)中央一方面军1、2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