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678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2重点文言文知识归纳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刚刚,副词。

(7)令

①县令遣媒来(官名,即县长,名词。

②便言多令才(美好,形容词。

③莫令事不举(便,让,动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谢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10)应

①汝可去应之(答应,动词)

②六合正相应(合适,动词)

③零泪应声落(应和,随着,动词)

④以我应他人(许配,动词)

(11)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12)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

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副词)叶叶相交通(互相)

②儿已薄禄相(相貌,命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④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⑤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

⑥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⑦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⑧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

⑨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⑩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13)“自”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4.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5、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公姥:

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作息:

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有“作”的意思。

(3)我有亲父兄父兄:

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

(4)我有亲父母父母:

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弟兄:

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是”式) 

(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仕宦于台阁: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台阁仕宦”

便复在旦夕: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便在旦夕复”

络绎如浮云:

介词结构后置句

2.宾语前置句

誓天不相负:

“相”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

誓不相隔卿:

相字意思“你”,宾语前置

会不相从许:

好自相扶将:

相字意思“她”,宾语前置

君既若见录:

“见”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

3.主谓倒装句

踯躅青骢马:

主谓倒装,应为“青骢马踯躅”

可怜体无比:

主谓倒装,应为“体无比可怜”

(三)被动句

为仲卿母所遣:

“为……所……”表被动

同是被逼迫(被动句,“被”式)

(四)省略句

 出置南窗下:

“南窗”前省略介词“于”

《汉魏晋诗三首》

【古今异义】

泣涕零如雨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落下。

数的零头或空位。

相去复几许古义:

距离。

动词,到。

人生几何 

古义:

多少。

指几何学。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满足。

讨厌。

【词类活用】

乌鹊南飞(名词做方位状语,向南,朝南)

去日苦多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汉乐府两首》

【通假字】

上邪:

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不可见:

通“辗”。

冬雷震震(名词作动词,打雷)夏雨雪(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必修2文言知识梳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

古义:

明月停留 

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白茫茫的水汽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辽阔的样子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美貌的人

(1)东 

顺流而东(名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

“……”(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曲调或节拍,名词)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这是宾语前置句)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重要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2、亦若是则已矣 

(而已)

3、而后乃今将图南 

(计划向南飞)

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急速,着落,时或,落下)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去往,返回,饱的样子)

6、朝菌不知晦朔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7、众人匹之 

(比)

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不毛之地)

9、行比一乡 

(合)

10、而征一国者 

(信)

1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指责,更加/愈加)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

凭"

凭借)

三、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

使……信任)

4.形容词作动词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议)

四、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

虽然这样 

今: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 

古:

食饱之状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一般人 

多数人。

4.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

旋风 

羊的角

5.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

时间单位

6.野马也,尘埃也 

流动的雾气。

野生之马。

7.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8.定乎内外之分

五、一词多义

1、此小大之辩也 

(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 

(变化)

2、之二虫又何知 

(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 

(智慧)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圣人无名 

(声名)

4、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六、虚词积累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取独)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这)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词,他,指彭祖)

(11)穷发之北(助词,的)

2.而

(1怒而飞 

(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决起而飞 

(4)而控于地而已矣 

(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却)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却,但)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时则不至 

(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那么)

4.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5.于

(1)彼其于世 

(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在)

6.其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韩愈《祭十二郎文》)

(2)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代鹏)

7、焉

(1)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语气词)

(2)置杯焉则胶 

(兼词,于之)

8、然

9、为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此小大之辩也。

/南冥者,天池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

3.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恶乎待哉?

4.状语后置句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翱翔(于)蓬蒿之间

八、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何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2、奚以知其然也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彼且奚适也 

你将到哪里呢?

4、彼且恶乎待哉 

他们还依赖什么呢?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空深蓝,是他们真正的颜色呢,还是高远而没有到达极点呢?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① 次第较后;

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些文章 

 今:

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志向、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胸前;

③心里存着;

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

所以兴怀。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形容时间短暂。

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 

把……等同起来

3、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

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二)一

(1)一起。

例:

若合一契 

(2)一样。

其致一也 

(3)把……看作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⑴状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状语后置);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诗歌鉴赏复习知识

咏史怀古诗

写作特点

方虚谷云:

“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艺术特色

1、借古讽今2、对比3、用典4、化用5、寓情于景

分析怀古咏史诗常见手法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偶、象征、衬托……

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1.常描写的景物:

菊、竹、梅、柳、蝉

2.特点归纳:

(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常用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区别:

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4.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

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

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1、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境体味回答:

列出所有意象+概括意象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思想感情

3、对所抒发情感理解和回答: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5、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

手法+表达作用

7、语言景色——意境——感情

常见手法:

一、赏景:

角度(远近、上下、色彩)、顺序(由远及进,由静及动等)、手法、色调(色彩)

二、析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