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3967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学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按结晶程度:

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2)按矿物绝对大小:

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10mm、粗粒结构>

5mm、中粒结构5-2mm、细粒结构2-0.2mm、微粒结构<

0.2mm),隐晶质结构。

(3)按矿物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

(4)按矿物自形程度:

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

(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

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嵌晶结构。

7.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

8.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岩浆岩的产状:

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2)侵入岩的产状:

①整合:

岩床、岩盆、岩穹

②不整合:

Ⅰ岩基:

大规模出现于造山带中,面积一般>

100km2,形态为圆形或长条形,平行造山带分布。

Ⅱ岩株:

面积一般<

100km2

Ⅲ岩脉:

Ⅳ岩墙:

(3)火山岩的产状:

①中心式喷发:

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穹)、混合锥(层火山)

②裂隙式喷发:

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

③熔透式喷发:

9.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岩浆岩的相的概念:

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产状等。

(2)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

①深度:

浅成相、深成相(见表1-2)

②平面:

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

(3)火山岩的相划分:

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

(见表1-3)

10.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4)

1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

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小的颗粒之中。

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

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

似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显晶质。

(2)斑岩和玢岩: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和次火山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

“斑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

“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

对于火山熔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

12.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表1-4,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一般特征:

①化学成分:

SiO2<

45%,属于硅酸不饱和岩石;

(K2O+Na2O)<

1%,CaO+Al2O3也很少;

富含FeO,MgO。

②矿物成分:

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

Ol,Py,Am;

长石:

不含或很少,<

10%;

若铁镁矿物含量>

90%——叫超镁铁岩

③色率一般>

70,颜色很深,比重较大,产出少。

④重要结构:

Ⅰ堆晶结构——在粗大的、相互连接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之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

堆晶矿物可以是铬铁矿、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

(2)金伯利岩:

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伯利城而得名,是金刚石的母岩。

(3)科马提岩:

具鬣刺结构。

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似鬣刺草(澳大利亚的一种草名),鬣是马颈上的长毛。

鬣刺结构成因是熔浆快速冷却,长出了骸晶。

(4)苦橄岩:

相当于橄榄岩的喷出岩,富含Mg。

13.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1-4),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1)侵入岩:

1)辉长岩:

①颜色:

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②结构:

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

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③构造:

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Pl/Py)

④矿物成分:

Ⅰ主要矿物:

斜长石+辉石(pl+py)(1:

1)

基性斜长石——通常为An>

50的拉长石(50-70号)、

培长石(70-90号),多呈厚板状,有清晰的双晶纹

辉石——多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可被绿泥石、角闪石交代。

Ⅱ次要矿物:

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Ⅲ副矿物:

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⑤矿物次生变化:

辉石——蚀变为变为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大类)

斜长石——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等矿物集合体(淡黄色或绿色),若都蚀变,则岩石光泽变暗淡

2)辉绿岩:

暗绿色,黑色

与辉长岩相似,pl+py为主(比例约1:

1),可呈斑晶,可含有Ol,Or(正长石),Q

③结构:

辉绿结构,斑状结构

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为pl和py

④蚀变特征:

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

(2)喷出岩:

1)玄武岩:

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

主要矿物——Pl+Py

次要矿物——Ol,Am,Bi

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

Ⅰ岩石的结构:

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斑晶:

Pl,Py,Ol(Ol常变为红色伊丁石)

基质:

隐晶质,肉眼无法鉴别

Ⅱ基质的结构粗玄(间粒)结构——长板状Pl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Py和磁铁矿小颗粒间隐结构:

密集的Pl中充填玻璃

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

过渡类型,Pl三角形孔隙充填Py,磁铁矿和玻璃

玻璃质结构:

全是玻璃

④构造

Ⅰ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

Ⅱ枕状构造:

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

Ⅲ柱状节理:

4,5,6,7边形

2)细碧岩(spilite)——基性喷出岩。

基性岩浆在海底喷发形成的。

绿色,浅绿色

②结构构造:

隐晶质/斑状结构,杏仁构造/枕状构造

③化学成分:

Na2O高(>

4%),属于富钠质基性熔岩

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有时可见辉石或者辉石假像。

斑晶为富钠的Pl和Py

⑤共生组合:

与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共生,构成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常有黄铁矿、黄铜矿等工业矿床。

⑥成因:

洋中脊玄武岩与海水发生交换,发生变质作用,Na+增加

14.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5.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6.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7.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有关矿产),

(1)凡是Q>

20,主要由Q+Or+Pl≥85%,都被统称为花岗岩类。

(2)主要特征:

1)颜色:

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

2)结构构造:

粗、中、细粒都有,块状、斑杂、球状构造

3)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Q+Or+酸性Pl,Q+Or+酸性Pl=85%±

,An=10-35,为更长石,更-中斜长石,Or:

Pl=2:

1,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或灰白,灰色

次要矿物:

Bi,Am,少量Py,三者之和<

15%

副矿物:

种类多,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

(3)有关矿产:

伴生矿床——多金属:

W,Sn,Mo,Bi,Hg,Zn,Pb,Cu,Fe矿床,放射性,稀土元素等。

18.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9.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

(1)升高温度,

(2)减小压力,(3)液相线下移

(1)升高温度(∆T);

(2)减小压力(-∆P);

(3)液相线下移:

初始熔融条件变化,如流体加入。

20.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1)原生岩浆:

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2)次生岩浆:

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

21.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1)原生岩浆形成之后,在其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浆本身的分异或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或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使最初一种成分的岩浆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岩浆岩。

(2)分异作用:

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岩浆的过程。

包括:

①岩浆分异作用:

指在结晶之前,液态时发生的分异作用。

Ⅰ熔离作用——P,T变化,分离出2种不混溶的岩浆,如条带构造;

Ⅱ扩散作用——温度梯度导致不同组分的迁移;

Ⅲ气运作用——挥发分位于上部,向上运移,形成上部出现伟晶岩。

②分离结晶作用:

一些矿物先结晶,导致残余岩浆成分变化,使岩浆向富硅、富碱的方向发展。

Ⅰ重力分异作用——先结晶、比重大,到底部,如四川力马河;

Ⅱ流动分异作用——岩浆流动中,先结晶的会因摩擦力而滞留;

Ⅲ压滤作用——岩浆演化的晚期,晶体之间的残余岩浆被挤压而迁移。

(3)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

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

①同化作用——完全

②混染作用——不完全

(4)岩浆混合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确定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的岩浆和岩浆岩。

 

图1-1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

表1-2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

表1-3火山岩相的特征

表1-4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碱性

碱性

岩类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碱性岩

SiO2(%)

<

45

45-53

53-66

>

66

石英

无或很少

5

20

长石种类

一般无

斜长石为主

钾长石为主

钾长石>

斜长石

含似长石

暗色矿物种类与含量

橄榄石,辉石

90

辉石为主,可有角闪石、黑云母和橄榄石

角闪石为主

黑云母和辉石次之

15-40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

40

深成岩

橄榄岩,辉岩

辉长岩

闪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

霞石正长岩

浅成岩

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正长斑岩

花岗斑岩

霞石正长斑岩

喷出岩

苦橄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粗面岩

流纹岩

响岩

沉积岩部分

一、名词解释

沉积分异作用,成岩作用,自生沉积岩(内源沉积岩),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沉积相

二、简述题

1.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2.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产物(形成3类物质:

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3.控制溶解物质(真溶液和胶体物质)搬运和沉积的物理化学规律(溶解度)

4.由沉积物到沉积岩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5.沉积岩化学成分特征和矿物成分特征

6.沉积岩的构造类型(机械成因的、化学成因的、生物成因的,在机械成因的构造中有层理、层面、变形构造,及其细分的类型),表2

7.沉积岩的几种常见颜色与组分和成岩环境

8.陆源碎屑岩(他生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9.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结构类型

10.基质的支撑类型,胶结物的胶结类型

1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粒度依据

12.砾岩类的一般特征

13.砂岩类的主要特征(一般特征,按照成分三角图分类,),特征包括

(1)粒度,

(2)分布很广,(3)碎屑成分,(4)胶结物,(5)粒度、分选性、圆度,(6)结构构造,(7)成因

14.内源沉积岩的分类(8类)

15.内源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6.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17.颗粒灰岩(粒屑微晶灰岩和粒屑亮晶灰岩)的主要特征

表2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

描述内容

陆源碎屑岩

内源沉积岩

1.岩石的构造

物理构造:

块状构造

层理构造——水平,平行,交错,波状,脉状,透镜状,粒序,韵律,包卷层理等;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雨痕,冲刷构造,槽模,负荷印模等;

化学构造:

假晶和晶痕,鸟眼构造,缝合线,结核

生物构造:

虫孔,爬迹,藻叠层等

2.颗粒碎屑成分和结构特征

颗粒成分——矿物碎屑,岩屑

颗粒结构——粒度、分选性、形态、表面特征

颗粒成分——何种化学物质

颗粒结构——

A.晶粒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质/微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B.生物骨架结构

C.粒屑结构

3.胶结物特征和胶结类型

基质和化学胶结物,

胶结物结构可按结晶程度、晶粒大小、碎屑颗粒结合方式来描述(如非晶质胶结、隐晶质胶结、微晶质胶结、结晶粒状胶结),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有特殊结构(例如石英的再生加大结构)

胶结类型——

若为基质——分为2种支撑类型:

基质支撑,颗粒支撑

若为胶结物——分为3种胶结类型:

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胶结

如果是粒屑结构,需要考虑:

A粒屑类型:

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球粒,团块

B微晶基质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C胶结类型:

包括胶结物成分、填隙物本身结构和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有特殊结构:

栉壳状,丛生状结构——碳酸盐

连生结构——碳酸盐、硫酸盐

变质岩部分

1.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

(1)变质作用:

由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

(2)正变质岩:

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3)副变质岩:

由沉积岩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响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压力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变质作用。

(3)气液变质作用: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

(4)区域变质作用:

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生的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

3.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1)重结晶作用:

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

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

(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

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

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3)交代作用:

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4)变质分异作用: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

(5)变形和碎裂作用:

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

①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

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

②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

4.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1)变余结构:

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

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

(2)变晶结构:

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是变质岩中最常见之结构。

(3)碎裂结构(变形结构):

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4)交代结构:

指一个变质矿物和矿物集合体被另一个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取代的现象,在取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和结构的改组。

5.变余构造,变成构造;

(1)变余构造:

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是恢复原岩的标志。

(2)变成构造: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

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线状构造;

(1)板状构造:

又称为板劈理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

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

(2)千枚状构造:

面理由细小(多小于0.1mm)的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

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

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

(3)片状构造:

岩石重结晶程度高。

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

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些)。

(4)片麻状构造:

又称为片麻理。

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

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

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

(5)条带状(层状)构造:

又称为条带状构造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浅色与暗色层(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

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之中。

(6)眼球状构造:

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

见于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中。

(7)线状构造:

即线理,是岩石中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

岩石中可有不同期线理,按先后顺序以L1、L2、L3等记录之。

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分为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等3类。

7.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

(1)动力变质岩:

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域变质岩:

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4)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5)交代变质岩:

热的气体和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产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8.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

(1)板岩:

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

原岩—主要是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的凝灰岩,经过轻微变质,原岩矿物成分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分重结晶,主要是脱水、硬度增高。

(2)千枚岩:

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

原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凝灰岩,经过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

(3)片岩:

具有片理构造的浅变质岩。

(4)大理岩:

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50%的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5)石英岩:

Q>

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6)角闪石岩:

①矿物特征:

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矿物成分除Am、Pl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

②原岩—基性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7)变粒岩:

含长石、石英较多(>

70%),且长石>

25%;

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

30%),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

1mm)。

原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基性—酸性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喷出岩—经过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

(8)麻粒岩:

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岩石中含水矿物(Bi,Am)均不稳定,含量少,或不出现。

(9)榴辉岩:

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成分主要有绿色的绿辉石+粉红色的石榴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

9.混合岩,基体,脉体;

(1)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