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3853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说文解字》B.《学记》C.《论语》D.《大学》

11.苏格拉底问答法的三步是指()。

A.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B.定义、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

C.定义、提问、发现D.呈现、提问、定义

12.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文雅教育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教育的特征的是(  )

A.民主性B.平等性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D.商品性

14.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

1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6.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A.阶级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

17.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其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他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1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

19.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A.朗格朗B.康德C.杜威D.裴斯泰洛齐

20.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

21.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A.凯洛夫B.马卡连柯C.赞科夫D.巴班斯基

22.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

23.“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

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

24.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

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

2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A.《论语》B.《孟子》C.《学记》D.《老子》

2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政治学》D.《普通教育学》

27.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

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A.法学B.宗教C.修辞D.七艺

2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29.“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汉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30.“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

A.商朝B.汉朝C.西周D.秦朝

31.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32.1623年英国哲学家谁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33.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34.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3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二、多选

1.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普遍性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  )

A.无专门教育人员和机构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D.教育没有阶段性

3.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A.教学相长B.预,时,孙,摩C.因材施教D.长善救失

4.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是()

A.白板说B.C.绅士教育D.泛智教育

5.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

A.教育内容B.教育手段C.教育对象D.教育环境

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天文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算术

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8.教育史上的两大对立学派是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其中,传统教育学派强调以()为中心。

A.课堂中心B.教材中心C.学生中心D.教师中心

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D.文化权威者

2.“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

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 

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

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5.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6.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7.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的()成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内容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民主问题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9.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10.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11.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

13.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

14.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5.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B.制约教育的结构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B.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3.学校文化的构成形式()

A.课程文化B.制度文化C.物质文化D.精神文化

4.制度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A.环境文化B.组织形态C.规章制度D.角色规范

5.学校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凝聚功能D.规范功能

6.校风是学校()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班级文化

7.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8.下列关于“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教育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同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1.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自然成长B.训练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教师的严格要求

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4.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

5.“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6.“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上有所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发展主体论

8.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成熟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9.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0.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

”这说明( 

)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1.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

12.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3.“揠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18.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外在作用

19.“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合论

1.一个人有着对音乐的敏感性,但并不喜欢音乐,所以很难当音乐家,在这里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内部因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孟子B.华生C.格塞尔D.洛克

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包括()。

A.对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B.具有发展个体的个性功能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D.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的功能

4.教师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以教育,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A.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从而在教育时相信残疾学生的可教性

B.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从而在教育时未搞“一锅煮”、“一刀切”

C.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从而在教育时抓了关键期

D.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从而在教育时做到了因材施教

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的观点有().

A.内发论成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环境决定论

6.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坚持“外铄论”的有()。

A.孟子B.荀子C.华生D.洛克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C.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D.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2.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 

C.社会生产力水平 

D.科技水平不均衡

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4.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B.社会本位C.科学主义D.人文主义

5.()是其它各育实施基础的教育。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6.(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针D.教育目标

7.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8.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怎样培养人

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C.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

10.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2.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15.()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6.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7.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8.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9.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20.“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

21.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2.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培养目标

23.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4.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价值取向C.教育功能D.教育方针

25.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26.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

A.社会条件B.社会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

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A.社会B.未来C.全体学生D.世界发展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

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A.培养爱国主义者B.培养高科技人才C.培养劳动者D.培养有知识的人

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

31.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1.智育的任务为(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2.中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实现的。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强制功能D.示范功能

4.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5.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C.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D..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6.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体力与脑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四有、两爱、两精神”

7.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孔德C.卢梭D.涂尔干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帕森斯B.伊里奇C.杜威D.布鲁纳

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4.不属于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学校化B.制度化C.封闭化D.开放化

5.我国于(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1984B.1986C.1988D.1990

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7.双轨制在(  )表现得非常典型。

A.美国B.英国C.苏联D.中国

8.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家庭教育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