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说文解字 B学记 C论语 D大学11.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三步是指()。A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B定义、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C定义、提问、发现 D呈现、提问、定义12.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文雅教育13. 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教育的特征的是()A.民主性 B.平等性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D.商品性14.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1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
2、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6. 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A.阶级性 B.等级性 C.传统性 D.垄断性17.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其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他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18.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19.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A 朗格朗 B 康德 C 杜威 D 裴斯泰洛齐20.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
3、德21.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22.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 A.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 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 教育学23.“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 ( ) A.古代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24.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 ( )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杨贤江 D.蔡元培2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 )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26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27.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 A.法学 B.宗教 C.修辞 D.七艺2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29.“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 A.汉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30.“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 ( ) 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31.对
5、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32.1623年英国哲学家谁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 )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33.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34.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二、多选1.
6、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2.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A无专门教育人员和机构 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D教育没有阶段性3. 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4. 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是( )A.白板说 B. C.绅士教育 D.泛智教育 5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 )A教育内容 B教育手段 C教育对象 D教育环境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天文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算术7.实用主
7、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8.教育史上的两大对立学派是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其中,传统教育学派强调以( )为中心。 A.课堂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 D.教师中心 第2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权威者2. “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3.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C稳定性、正式
8、性、互补性 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4.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5. 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6. 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7.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的( )成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内容A.政治功能
9、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民主问题8.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9.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10.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1.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13.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14
10、.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 )上。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15.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D.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3.学校文化的构成
11、形式( )A.课程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精神文化4.制度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A.环境文化 B.组织形态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5.学校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凝聚功能 D.规范功能 6.校风是学校( )的统一体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班级文化7.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8.下列关于“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教育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同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1.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自然成长B训练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教师的严格要求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3.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4.与学生主体性内涵
13、不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5.“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6.“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上有所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不均衡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展主体论8.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成熟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9.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
14、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10.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11.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12.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13
15、.“揠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1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1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1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
16、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18.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19.“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1.一个人有着对音乐的敏感性,但并不喜欢音乐,所以很难当音乐家,在这里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内部因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孟子 B.华生 C. 格塞尔 D.洛克 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包括( )。A.对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17、 B.具有发展个体的个性功能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的功能4.教师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以教育,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A.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从而在教育时相信残疾学生的可教性B.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从而在教育时未搞“一锅煮”、“一刀切”C.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从而在教育时抓了关键期D.教师认识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从而在教育时做到了因材施教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的观点有( ).A. 内发论成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6.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遗
18、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坚持“外铄论”的有( )。A.孟子 B.荀子 C. 华生 D.洛克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C.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D.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19、()。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C社会生产力水平 D科技水平不均衡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4.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是()A 个人本位 B 社会本位 C 科学主义 D 人文主义5.( )是其它各育实施基础的教育。A 德育 B智育 C体育 D 美育6.()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标7.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 科学技术
20、8.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正确的是()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C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10.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1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2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1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16.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17.具有强烈
22、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8.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19.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20.“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21.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
23、的教育目的论22.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23.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24.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价值取向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25.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26.
24、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创新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革命传统精神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A.培养爱国主义者 B.培养高科技人才 C.培养劳动者 D.培养有知识的人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D.发展科技和经济31.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
25、是(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 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 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1智育的任务为()。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 形成技能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2中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 )实现的。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 4.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社会的价值取向 5.德育的基本任务包
26、括(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C.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D.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6.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体力与脑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D.“四有、两爱、两精神”7.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孔德 C.卢梭 D. 涂尔干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帕森斯B伊里奇C杜威D布鲁纳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27、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4.不属于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的是()A学校化B制度化C封闭化D开放化5.我国于()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 1984 B 1986 C 1988 D 1990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7.双轨制在()表现得非常典型。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中国8.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