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论文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350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类论文15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类论文15篇.docx

石油类论文15篇

石油类论文15篇

石油类论文

摘要:

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石油污染现象越来越多,这就给石油石化、海洋石油开发外排水的监测制造了难题。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人们探索发现了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含量的多种方法,其中红外分光度法是相对来讲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红外分光度法进行水中石油类物质检测时,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是目前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两类水中石油红外分光度法检测仪器。

关键词

石油类石油论文石油

石油类论文:

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

摘要:

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又红又专”的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不再乐观,提高该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类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为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提出对策。

关键词:

石油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走向海外,公司运作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企业对人才有着大量需求。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的石油类高校的本科生就业却不再乐观,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认为,其突出问题在于就业能力的结构,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真正能够胜任工作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用人机制、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太低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因此,分析石油类院校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就业能力的界定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主要有两类观点:

一类是以就业结果为目标导向的能力观。

如Hillage和Pollard(1998)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所需的能力[1];Sanders和Grip(2004)定义为一种使个体能够持续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吸引力的能力和意愿[2]。

国内学者[3-4]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胜任力,包括个人独具的特殊专业能力和大学生均应具备的一般就业能力,包括五个因素:

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另一类是基于个体心理、能力和社会结构、需求构建的就业能力分析系统。

Fugate,Kinicki和Ashforth(2004)[5]在Law,Wong和Mobley(1998)[6]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就业能力是一个“心理--社会”结构,此种定义超越了传统只从心理学特性的角度来定义就业能力所带来的局限。

加拿大议会委员会(theConferenceBoardofCanada)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的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团队技能,这些能力都是工作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强调学生毕业后即使自我创业也应具备相应就业能力[7]。

二、我国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十所石油院校,分别是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新疆石油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和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重庆科技大学。

本文在我国现有的石油院校中选择了上述的前面6所院校,收集了它们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数据。

通过对2006-2009年各石油高校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石油类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近年来虽然各石油高校就业率普遍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但整体就业形势正呈持续下降态势。

同时,毕业生人数无明显增加,处于相对稳定,即表明现今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高校扩招,而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

其中,2009年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降幅度较大。

第二,学科间就业率呈现显著差异。

石油及其相关学科社会需求较大,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就业率高;通用专业在石油特色鲜明的高校中位置尴尬,往往被作为服务于主干专业、提高人文素质的工具,不同于在综合性大学中被重视,发展处于劣势,特别是新办专业就业率普遍偏低,与石油相关专业差距甚大,甚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石油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准备不够充分、自身素质认识不足。

其次,学科间的就业差异较大。

第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运用能力差。

第四,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待于提高。

基于以上就业现状的分析,本论文试图结合就业能力研究进展,对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

三、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本论文基于迈尔·福古特(MelFugate)提出以个性为中心的心理——社会性建构(psycho-socialconstruct)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结合以上对石油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构建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

该模型充分展示了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实现良好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其作用的机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的核心是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能力空间能量的积聚需要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个人适应性、人力及社会资本要素中提炼和获取,同时四者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促进和提高。

1.能力模型的构建要素

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和要素众多,其主要核心要素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寻求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它包括:

职业倾向、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发展学习等要素。

学科间就业差异可通过自身对于就业行业的选择,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而并非以文科专业偏要跟工科专业的优势就业领域进行正面竞争,从而造成就业失败。

职业倾向是指由一个人的接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决定的,对某种职业类型的崇拜、追求、盼望及偏好。

常见的职业倾向包括研究型、社会型、艺术型、常规型、现实型和企业型等。

据石油类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调查数据,2007-2010年间石油高校的毕业生大多行业选择包括事业单位(常规型)、国有企业(现实型)、民营企业(社会型)、私营企业(企业型)及升学或出国(研究型),由此将职业倾向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升学或出国”。

石油类论文:

石油类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石油类的各种监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各种萃取剂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介绍了萃取剂的回收方法。

结合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重量法是当前测定石油类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石油类;分析方法;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恶化,气候的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问题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节能减排这个突出矛盾,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出席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中强调:

“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环境监测部门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水质监测既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又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中,面对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国水质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在水质监测时,消耗大量的水、电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同时产生大量分析试验污水和废气,排入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对于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前提下,选择低毒试剂、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和无害化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认为实验室的节能减排也存在挖掘空间,因此针对测定水质石油类时所排放的废气和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并浅析石油类的节能减排。

1分析方法的评价

目前,我国统一使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制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水环境中石油类进行测定。

该版分析方法有3种,分别为重量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突出特点是操作比较简便、快速,因方便日常水质监测和环境管理,现已被越来越多实验室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监测。

重量法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面对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得不重新审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劣以及所用试剂对环境的影响。

1.1重量法

重量法是测定水中石油类的经典分析方法,其原理是以盐酸酸化水样,石油醚作为溶剂,萃取水中油类物质,蒸除石油醚后,称其重量。

石油醚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但是石油醚可完全回收重复利用,同时能够避免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

该方法结果比较稳定,方法准确,操作简便,但测定费时。

适用于测定浓度为5mg/L以上的样品,但现阶段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油类的排放一级标准为5mg/L、二级标准为10mg/L,因此重量法测定工业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浓度低于5mg/L,只评价企业废水是否达标即可,测定时的误差影响不大。

1.2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突出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快速,该方法是采用四氯化碳作为溶剂,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其含量。

四氯化碳是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极易挥发(夏天或室温较高时挥发较快)。

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其挥发气体滞留在大气中,随气流上升,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作为一种催化剂,可长久的引发损害臭氧层的反应,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的作用降低,对地球上的人和动、植物带来危害,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萃取剂的回收利用

2.1石油醚的回收利用

2.1.1石油醚的回收。

在重量法分析中,将石油醚萃取剂收集于100mL已烘干至恒重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65±5)℃水浴上挥发出石油醚。

可将石油醚萃取剂收集于100mL已烘干至恒重的三角烧瓶中,将三角烧瓶置于(65±5)℃水浴上,三角烧瓶与回流冷凝管连接,自冷凝管下端加水使其充满冷凝并从上端溢流,至水流平稳为止。

既能使三角烧瓶中的石油醚在水浴上挥发,又可将其回收到接收瓶中,提纯后循环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2.1.2石油醚的提纯。

如果石油醚中含有芳香烃和不饱和烃。

可用下述方法除去:

将回收的石油醚(30~60℃)倒入10L下口瓶中,加入硫酸(相当于石油醚体积的1/5~1/4),除去溶于硫酸的烃类。

随时振荡,保持数天后,放出硫酸,用水洗涤2次,再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和4%高锰酸钾溶液(相当于石油醚体积的1/5),除去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烃类及氧化还原性物质。

并随时振荡,保持数天后,再放出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溶液,若发现高锰酸钾被全部还原,则再继续用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溶液重复处理1次,并用水洗涤数次,放尽水层,用无水氧化钙干燥,水浴上蒸馏出石油醚,收集30℃以上的馏分保存备用。

2.2四氯化碳的回收利用

2.2.1四氯化碳的回收。

测定每个样品使用四氯化碳体积为50mL,在分析时间内因四氯化碳易挥发损耗10mL左右,在夏天或室温较高时其挥发量增多(从经济、适用、安全、环保等方面综合评价,在没有找到新的替代品之前,不应继续使用该方法),因此增加了全部回收的难度,影响回收率。

所以样品分析后,应立即将剩余的萃取液收集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提纯后循环利用。

2.2.2四氯化碳的提纯。

将收集的四氯化碳用蒸馏瓶直接蒸馏,或者在烟酸羟胺洗涤之后用蒸馏的方法提纯,收集沸程为76~77℃的馏出物备用。

3结语

重量法是经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虽然测定费时,但方法稳定,所用试剂易得,所用仪器价格不高,分析成本较低,各基层实验室都有可能采用。

使用的萃取剂毒性较小,并能够完全回收并循环利用,既可降低监测费用,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对实验室及环境的二次污染。

结合我国当前分析方法的种类和监测仪器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

该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出工业废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又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可从源头预防废弃物排放和减少环境污染,是现阶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最佳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虽然分析比较简单、快速,但使用的萃取剂毒性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建议取缔。

建议在现阶段测定低浓度环境水质中石油类时可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而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时应使用重量法。

石油类论文:

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以石油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中西方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石油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认真处理好会计技术与会计理论、教育环境与教育规律、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重大关系,并且要从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专业建设战略以及学科平台的构建等方面着手,保证石油行业特色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石油高校会计教育专业会计

一、引言

会计是近些年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不仅在财经类大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成为所有的综合性大学普遍设置的专业之一。

根据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本科专业招生目录统计,在全国678所本科高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有382所(占57%),位居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第六位。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会计本科招生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大,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求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也应有所转变。

国内对于会计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会计教育改革问题、中外会计教育的对比问题、会计教育目标的探讨及会计职业教育等,但对于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少。

我国培养石油类高级人才的院校尽管很少,笔者调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10所国内主干石油类高等院校,这些院校的98%以上都有经济管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也是这些二级学院里占重要地位的专业之一。

与其他高校相比更加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让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就要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为石油行业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会计就理应成为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

2005年,温家宝总理指出: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本文提倡半工学结合模式,即在学校正常的按计划教学外,另设立一个月的短学期来到企业分岗位进行实习和工作。

这样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因为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连贯性,但是又要结合专业特征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学以致用,达到知识授予效果的最大化。

石油类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没有财经类院校的会计教育更专业、更体系化,有的成立时间甚至非常晚,所以其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都不及历史悠久的财经类院校,但其能够生存下来也必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石油类院校在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开发、储运等专业学科的建设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至关重要,也为石油院校的会计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对象性条件,真正达到宽带基的基本素质要求。

办学主体的历史沿革使得石油院校与油气田企业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条件,这为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理论与实务研习的专业平台。

二、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会计教育目标是指通过会计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反过来,会计教育目标又决定和影响着社会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决定和影响着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建立明确适当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的首要问题。

我国仅有的十几所石油类院校的会计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是含糊不清,没有明确的专业领域范围,虽然会计是全国通用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即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石油类院校更应该突出的是专业领域,更好的为石油行业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课程设置没有行业特色目前我国的石油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基本上统一为基础会计、中期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等专业课,主干课程的设置已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

但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大,据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石油类院校经管类专业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而国对比外样本专业课只占总课时的32%,可见比例严重失调。

而课程设置跟普通的财经类院校的设置别无他样,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课程设置基本都是通才的培养模式,而《石油工业企业财务和会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会计》及《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等非常著名的专著却很少被问津,这是石油类院校的一大缺憾。

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石油会计理论研究常常被忽视,很少有院校明确的提出将“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及实务”纳入其主要研究领域。

(三)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培养不强目前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很快,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懂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用外语来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可见外语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外语。

但大多石油类院校教授专业外语只是形式上的机械翻译,教外语的教师也不见得外语水平很高,他们只是把书上的词句翻译过来跟学生顺一遍而已,并没有根据国外的原文书来使学生得到理论上的提高和知识的升华。

对一些小语种的学生(例如俄语、日语)来说,教学更是粗糙,基本没有专业外语,而是大帮轰的学习一些科技外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没有任何帮助。

(四)会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中占主导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未能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实验实践课时严重不足。

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实验课以简单的模拟操作代替了岗位实践。

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限于现有知识的单纯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需的思路和技巧。

(五)会计实践教学不重视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石油高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虽然有得天独厚的石油企业实践的条件,但没有加强和企业间的联系,从而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效果不佳。

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

很多石油高等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实践教学学时,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整个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

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熟练掌握。

三、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体系构建

(一)重新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为:

在掌握良好的基础会计与实务处理基础上,通晓石油行业生产、管理的流程与模式,并能充分把握和运用石油行业会计理论和方法,适应和服务于行业经营管理不断的变化。

(二)注重石油行业特色战略要凸显石油类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必须加强与石油行业部门、协会、学会和石油勘探研究院所在承担科研任务、培养研究生、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探索石油天然气会计教育、科技与行业经济结合的新途径。

石油行业高校会计学的特色在于行业,特色是优势、是拳头,一定要抓住而不能丢失。

发挥行业特色,走特色化的会计办学道路,将有利于石油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正确定位发展方向,合理设置培养方案,集中力量促进石油类会计管理创新。

(三)改革会计教育模式目前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和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思维活力以及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倡师生间平等自由地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交流沟通才能激发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石油类院校都是特色比较鲜明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发挥铁人精神在专业领域、在科研和工作的过程中。

对于石油类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看,加强石油天然气会计模拟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会计模拟实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模拟前的动员准备、模拟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模拟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

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直接接触,把学生放在会计人员的位置上具体处理各种经济业务,通过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中完善会计教学的程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最好把学生放到实际的石油企业中去实习调研,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去真正实践会计数据的整理和传输,最终编制会计报表,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石油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

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特别是要与石油行业的骨干企业建立广泛的、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石油企业的管理(会计)研究中心达成共建。

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应用研究的开展;从会计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会计新技术的开发,到系统集成和成套技术,必须以石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要立足本行业,将先进的会计信息技术(包括内部控制技术)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以技术集成的形式在行业内转移和推广。

(1)必须实行案例教学。

这种方式是以石油企业会计案例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全面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剖析案例,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由于石油天然气会计具有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行业独特性,在学习了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后,通过案例,一方面使教师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整理、加工资料,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是使教学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的融入企业的专有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进课堂授课方式。

运用演示教学方式,演示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图像扫描与处理、投影、音响等设备为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形象生动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均可采用会计教学的操作性很强,很多专业知识教师如果只口头表述,学生不易理解,如基础会计中结账方法等比较抽象,而利用演示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在讲授时配合使用,学生在听课的同时,直观地从大屏幕上看到账页、凭证等,使枯燥的抽象知识便于掌握和理解。

(3)把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列为教学重点。

会计实验教学,尤其是具有石油专业背景的会计类实践教学,更应该把会计实验做到精细化,除了会应用会计信息化中的各类主要会计软件之外,如用友、金蝶软件。

还必须掌握中国石油公司运用的行业专用的会计软件――中油财务软件,这是在石油公司进行会计工作必备的会计电算化基础。

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提高教学比重,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流程。

这样到了工作岗位后可以直接上手,节省了很多二次学习的时间,为企业节省资源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与单位的财务打交道,需要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