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316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娄底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

8.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9.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0.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11.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

C.刑法非常严苛D.徭役赋税沉重

12.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3.《孟子·

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A.进献贡物B.朝觐述职

C.派兵作战D.镇守疆土

14.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1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灵渠

16.(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7.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18.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尧B.舜C.鲧D.禹

19.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0.“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

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

”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历史传说

B.真人真事

C.亲身经历

D.考古发现

21.“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就是

A.汉朝初年汉高祖统治时期局面

B.汉武帝时期的社会最鼎盛局面

C.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的局面

D.整个西汉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

22.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3.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4.大型纪录片《长城:

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

25.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6.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请问,三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会使用火

②都是用打制石器

③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都能够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28.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期才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最主要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重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如图人物的传说是

A.精卫填海B.大禹治水C.后羿射日D.夸父逐日

30.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与“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2.C

【分析】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答案选C。

3.B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

鞅"

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

大良造鞅"

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4.A

A

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D

D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县制,故A不合题意;

世袭制与题干无关,故B不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故C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抓住题干关键词“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郡县制。

6.A

从图中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是中央皇帝之下的官员,地方上有郡守和县令,就应该知道这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故选A。

7.B

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

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B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9.D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所以答案选D。

10.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C

“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非常严苛,轻罪重罚,人民动则就会被治罪,故C符合题意。

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说明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刑法严酷,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注意结合秦朝暴政来理解材料中的现象。

12.D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统一后,嬴政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准确识记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的分工是解题的关键。

13.B

依据题干“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可见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朝觐述职,故B符合题意。

ACD都属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4.C

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符合题意。

AB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6.D

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

17.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

1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黄河水患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

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A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项符合题意;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20.A

黄帝对于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而皇帝生活的年代,历史上称之为“传说时代”,因此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是历史传说,所以答案是A。

21.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就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2.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因此“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中的他是齐桓公。

A项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C

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其中机构改革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与光武帝无关。

因此,C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4.A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5.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据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用火遗迹。

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并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选项C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不属于黄河流域,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27.C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是甲骨文,符合题意;

ABD不属于属于我国最早文字,不合题意。

28.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因此①说法错误;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因此②说法错误;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因此③说法正确;

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主要采用“泥范铸造法”,因此④说法正确。

所以③④正确。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因此①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D两项;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因此②说法错误,所以排除B。

29.B

根据所学可知,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故B符合题意。

精卫填海体现了古人征服海洋的理想;

后羿射日体现了古人征服旱灾的愿望,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是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30.C

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最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