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2050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调安规检查要求Word下载.docx

N-----表示中性线(即零线),该符号主要用于电路板和接线端子上;

表示空调器具有一个额定值范围的用连字符(-)将上下限值分开;

如220-240V;

表示不同的额定值并且必须由用户或安装者将其调到一个特定值时才能使用的器具,应标出这些不同的值,并且用斜线(/)将它们分开。

如115/230V;

内部布线总体要求

空调器的内部走线必须满足“顺畅、美观、安全、可靠”。

布线路径的检查分为以下几点:

1,布线通路应光滑,而且无锐利棱边;

2,走线路途应避免锐利边框割破或划破线体的绝缘层,或者电线被外壳挤压,长期受压会破坏电线绝缘层;

3,应有效地防止布线与运动部件接触,电线和临近部分的振动同样会磨损和穿破电线绝缘层。

例如:

室温、管温传感器引线路经蒸发器、冷凝器上时,电机引线要穿过隔板时,应考虑需绕过锐边时的保护性措施,如采用加自熄管护套、粘贴海绵等措施,确保电线有效的固定不会接触到可引起绝缘损坏的毛刺、锐边;

4,线束应优选绕开螺钉装配处,不得碰及螺钉的螺牙部位,避免损伤绝缘层。

还要考虑他们之间的间隙,如改用长螺钉,两者之间也不应有干涉;

5,当线体用粘胶剂固定时。

时间长了粘胶剂会变脆,因此不能单靠粘胶剂作为长期固定使用,除非充分确认粘胶剂在该应用场合中长久有效;

6,由于运输或安装时应考虑任何锐利而突出的尖端。

电线通过接线端应避免短路,要求需通过线夹或其它夹具固

运转部件附近的线路检查及要求

A、运转部件的电线必须可靠固定以避免相互磨擦;

例1:

风轮叶片、压缩机、滑轮和杠杆的夹紧点。

为尽量减少器具运行时存在被阻碍的可能性,电线必须捆扎和固定。

例2:

压缩机工作时,相邻的吸、排气的铜管振动会带动压缩机连接线组、管温传感器或四通阀连接线发生磨擦,为确保导线的绝缘保护层不受损伤,线体应尽量绕道而行。

确实无法绕道的,线束应用束紧带捆住(但是必须留有4-5毫米的伸展空间不能太紧),防止发生相对运动。

捆绑时中间需垫上海绵隔开。

B、电控、电器件引出线不允许碰风扇电机外壳,防止产生本体噪音。

穿过高、低温物体表面的线路检查及要求

1,靠近发热体(如PTC、电加热管)的导线必须使用耐高温的线体及耐高温护套,固定电线以避免靠近会引致电线绝缘层表面或连接器温度超标的表面。

2,在冷表面物体凝露会构成滴水回路的场合,可采取捆扎或改变其线路(向下弯曲)、长度、电线夹等方式的装配位置,避免凝露水沿顺从线束或护套管流入电控、电器部件之中,确保电气安全。

3,电气布线必须远离高温管路,当连接线需要扎在管路上时,应优先选择低温管路.

结构检查

空调器的结构,应使其电气绝缘不受到在冷表面上可能凝结的水或从容器、软管、接头和空调器的类似部分可泄漏出的液体的影响。

A、内机保温管安装到位、保温管扎带牢固,出水管牢固,配管上的凝露水不允许滴离连接管。

B、蒸发器U形管上的凝露水不允许滴离积水盘。

C、挂、柜内机积水盘左侧溢水口不允许阻塞。

对防止接触带电部件,防水或防止接触运动部件提供必要防护等级的不可拆卸零件,应以可靠的方式固定,且应承受住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机械应力。

用于固定这类零件的钩扣搭锁,应有一个明显的锁定位置。

在安装或保养期间可能被取下的零件上使用的钩扣搭锁装置,其固定性能应不劣化。

空调器不应有在正常使用或用户维修保养期间能对用户造成危险的粗糙或锐利的棱边,也不应有用户易触到的自攻螺钉或其他紧固件暴露在外的尖端部件。

机械危险试验

将试验指放在最容易碰到运动部件的位置,用推拉力计对试验指施加5N的力,试验指不能碰到运动部件。

机械强度试验

器具被刚性支撑住,找其外壳的每一个薄弱点,采用弹簧冲击器用0.5J的冲击能量冲

击3次。

在试验结束后,不应出现下列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的损害;

对耐潮湿的损害;

对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要求的损害,

外表面涂层的损坏产生的使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低于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的规定值小凹痕,

触及到运动部件如:

空调室外机风叶。

电气安全性能测试

电气强度试验

测量零线和相线对地及对绝缘表面的电气强度。

对易触及的绝缘材料部件表面应贴尺寸不大于20cm×

10cm的铝箔纸进行试验,通常贴在显示板位置;

试验开始,施加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的一半,然后迅速升高到规定电压值;

试验电压:

测量零线、相线对地为1250VAC/min;

测量零线和相线对绝缘表面为3750VAC/min

结果判定:

在试验期间1min内,不应出现击穿和闪络现象,耐压仪设置报警电流小于或等于100mA;

泄漏电流试验(动态)

测量零线或相线对地及对绝缘表面的泄漏电流。

施加额定电压1.06倍,在施加电压后的5s内,测量泄漏电流。

测试结果判定:

1)零线或相线对地的泄漏电流不大于2mA/kW额定输入功率;

2)零线或相线对绝缘表面泄漏电流不大于0.25mA

3)对I类便携式器具:

零线或相线对地的泄漏电流不大于0.75mA(例如移动空调,除湿机)

接地电阻试验

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被接地的金属部件之间的连接应是低电阻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Ω。

用一个空载电压不超过12V的电源提供一个等于空调器额定电流1.5倍或25A的电流(二者

中取较大值),让该电流轮流在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每个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通过,测量其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Ω通过分别对空调器的蒸发器、冷凝器、金属外壳以及易触及的金属部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如果电阻值不大于0.1Ω,则试验合格,反之不合格。

通过进行以下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

1)当软线经受100N拉力时,在距软线固定装置约为2cm处,或其他适当点做一标记。

然后,以同样的力拉软线25次,拉力以最不利的方向施加,不得使猛力,每次持续1s。

2)对于非自动卷线器的软线,要立即受一个尽可能靠近空调器所施加的扭矩。

该扭矩的大小0.35Nm,施加扭矩持续的时间为1min。

在此试验期间,软线不应损坏,并且在端子处不应有明显的张力再次施加拉力,软线的径向位移不应超过2mm

防触电保护的检查

样机按说明书和附件正常安装(如分体挂壁式空调的内机,安装面上的开孔不应作为防触电考虑的),按正常使用进行工作时所有的状态,甚至打开盖子或门和取下可拆卸部件,检查样机带电部件的结构,样机的结构和外壳应使其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

对于开口,用试验弯指施加不明显的力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除了通常在地上使用且质量超过40kg的器具不斜置外,器具应处于每种可能的位置,试验弯指通过开口伸到允许的任何深度,并且在插入到任一位置之前、之中和之后,转动或倾斜试验指。

如果试验弯指进入不了开口,则用试验直指加力到20N,如果试验直指此时能够插入开口,那么试验弯指插入开口后也应在不同的弯曲角度进行试验。

注:

器具质量不超过40kg的移动空调和除湿机,应注意检查其底面的防触电情况,可以翻倒或倾斜检查。

对于0类器具、II类器具或II类结构上的各开口,用不明显的力(通常认为不大于1N)施加给试验销进行试验。

上述二项试验中,试验手指和试验销应不能触及到带部件

II类器具和II类结构,其结构和外壳对与基本绝缘以及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的金属部件意外接触应有足够的防护。

应只能触及到那些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的部件。

施加试验弯指确定其是否合格。

防触电保护的其他检查参照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EMC内容介绍

电磁兼容性(EMC)是不能直接测量的。

为了定量描述它,可分为电子设备发射干扰电磁波的能力(又称电磁骚扰发射,简称EMI)和耐受电磁波干扰的能力(也称抗扰度,或电磁敏感度,简称EMS)。

按照它们是通过传导途径或辐射途径来发射或接收干扰能量来检测。

所以电磁骚扰发射测试包括辐射发射(RE)测试和传导发射(CE)测试;

电磁敏感度测试包括辐射敏感度(RS)测试和传导敏感度(CS)测试等。

EMC内容介绍–EMS电磁抗扰度

EMS测试分为以下项目:

1.EN61000-4-2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ESD

2.EN61000-4-3射频电磁场抗扰度测试RS

3.EN61000-4-6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CS

4.EN61000-4-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EFT

EN61000-4-5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SURGE

EN61000-4-1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测试DIPS

EN61000-4-8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PFMF

空调器的辅助功能和保护:

遥控接收、显示、强制运行、导风叶片自动摇摆、定时、睡眠、掉电记忆(预留)、负离子(预留)、随身感(预留)功能、辅助电加热、智能除霜、自动清洁、干燥防霉、防冷风及吹余热、防冻结、防高温、自检功能等

空调按照室内温度自动选择制冷、除湿、制热三种模式运行:

1、TA≥27℃时,进入制冷模式,按制冷模式运行,设定温度为24℃,风速为遥控器设定风速;

2、20℃<

TA<

27℃时,进入除湿模式,按除湿模式运行,设定温度为24℃,风速为遥控器设定风速;

3、TA≤20℃时,进入制热模式,按制热模式运行(单冷机型按送风模式运行),设定温度为24℃,风速为遥控器设定风速;

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制冷模式

在此模式下四通阀始终关闭,其它的动作如下:

1、TA-TS≥1℃时,若压缩机已满足3min保护条件,则压缩机、室外风机开;

2、TA=TS时,保持前一刻状态;

3、TA-TS≤-1℃时,若压缩机满足3min保护条件,则压缩机、室外风机关;

4、在制冷运行中风速可由遥控器设定,内风机始终保持运行;

温度可控制范围为16℃~32℃

空调器的工作模式——除湿模式除湿模式下,满足3min保护条件后,压缩机、外风

机动作如下:

(1)TA≥TS+2℃时,压缩机、外风机连续运行,风速按设定风速运行;

(2)TS≤TA<

TS+2℃时,压缩机、外风机开10min停6min,在压缩机关闭3min内室内风机关闭,其他情况下内风机以微弱风运行;

(3)TA<

TS,压缩机、外风机停止运行,内风机在停止运行3min后以微弱风开始运行。

通风模式下,室外机组始终关闭,内风机按设定风速运行,遥控器可设定为高速风、中

速风、低速风三种风速

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制热模式

在此模式下的动作如下:

1、TA-3-TS≤-1℃时,若满足3min压缩机保护条件,压缩机、外风机启动,室内风机按防冷风条件运行;

2、TA-3-TS≥1℃时,若满足压缩机连续运行3min,压缩机、外风机停机,室内风机按防冷风条件运行;

3、TA-3=TS时,保持前一状态;

首次上电压缩机无3min延时保护,压缩机在四通阀开启10s后开启,外风机在压缩机开启2s后开启;

用遥控器将TS调低到<TA-3,则压缩机满足3min延时保护条件才能关机;

关机或切换模式时四通阀在压缩机执行关机动作后延时2min50s关闭;

一、产品分类

1、按使用气候使用环境:

①T1温带气候43℃、②T2低温气候35℃、③T3高温气候52℃

2、按结构形式分

①整体式、②分体式、③一拖多式

3、按主要功能分

①空冷式、②水冷式

4、按压缩机控制方式分

①转速一定、②转速可控—Bp、③容量可控--Br

二、试验项目和试验目的

①最大运行制冷(35/25;

49/27)

1、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器应能正常运行;

2、空调器在第lh连续运行期间,其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3、当空调器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l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

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lh;

4、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应能够再连续运行lh。

压缩机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15℃(对于T3压缩机排汽温度不应超过135℃;

活塞式压缩机根据压缩机规格书判定)

试验目的:

空调器在高温及高低电压下能够正常运行

常见问题汇总和简要分析:

1、压缩机过载保护器跳开:

a.连接管漏雪种导至冷媒少或没有冷媒;

b.抽完真空后没有把阀门打开或系统脏堵、焊堵,排气压力过高

2、蒸发器低温保护后,蒸发器表面结霜不能完全融化:

a.连接管漏雪种导至冷媒少或样机冷媒量不足;

b.系统出现焊堵或脏赌;

c.蒸发器严重偏流,

d.T2感温包设计位置不合理。

3、排气温度异常升高,压缩机不出现保护:

a.样机冷媒量严重不足,电流很小;

①最大运行制冷常见问题汇总和简要分析:

1、压缩机过载保护器跳开:

a.连接管漏雪种导至冷媒少或没有冷媒

b.抽完真空后没有把阀门打开(系统堵),排气压力过高

c.压缩机过载保护器用错参数设计偏低

d.压机堵转

e.外电机坏

2、压缩机过载保护的具体现象:

内外风机开,而压缩机停。

3、压缩机过载保护动作分为2种:

a.温度过高保护:

一般压缩机恢复启动时间要超过30分钟

b.电流过高保护:

一般压缩机恢复启动时间是8—15分钟之间

②最大运行制热(27/-;

24/18)

空调器在第l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当空调器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l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

2、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

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l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的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并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

3、压缩机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15℃。

(活塞式压缩机根据规格书判定)。

4、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附近温度不能大于32℃。

②最大运行制热常见问题汇总和简要分析:

1、压缩机过载保护器跳开

2、温度过高使压缩机停机(T1)

3、T2蒸发器高温保护关压缩机

4、电流保护关压机:

③最小运行制冷(21/15;

18/12)

1、室内侧蒸发器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

如有防冻结保护,保护后恢复时室内蒸发器不应残留冰、霜

2、空调没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的,蒸发器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超过蒸发器迎风表面积的20%;

3、空调器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的,保护结束后检查蒸发器表面不应有冰霜,接水盘不能有冰块。

4、△T(压缩机壳体底部温度-冷凝器中部温度):

对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低温保护的,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应大于5℃;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低温保护的,运行过程中应大于0℃

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运行过程中,各个保护器能够应能够正常起到保护作用(回油)。

④热泵最小运行制热(20/-;

-5/-6)

空调器在4h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对具有防冷风功能的空调器,压缩机启动后,室内微风的时间不能持续3min。

△T(=压缩机壳体底部温度-蒸发器中部温度)在稳定时应大于5℃。

用遥控改变设定温度停机、开压缩机能正常起动。

空调器在低温低电压下能够正常运行

1、有防冷风功能的空调器,在压缩机启动后,内风机微风时间超过3分钟.

a.压缩机的冷媒不够,制热效果太差

b.蒸发器管路严重的偏流,T2那一路冷媒偏少,温度低。

2、有防冷风功能的空调器,在压缩机启动运行5分钟后,内风机出现频繁在高、低风切换:

a.压机的冷媒不够,制热效果太差

3、用遥控器改变设定温度停压缩机、开压缩机不能正常起动:

样机高压压力和低压压力没有完全平衡,启动电流过大

⑤凝露(27/24;

27/24)

1、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不应有水从空调器中漏出、溢出或吹出(蒸发器、接水盘漏水导致的吹水,不包含凝露导致的送风带水),以致弄湿建筑物或周围环境

1、内风机吹水

a、冷媒过多或过少

b、蒸发器分流三通(分流器)偏流

c、蒸发器没有贴海绵或没有贴好或用错海绵等蒸发器形成温差大

d、毛细管不匹配过长

e、冷媒中有大量空气

2、内机漏水

a、内机的结构导致漏水

b、安装不水平,排水不畅

c、内机整线不合理(特别是接地线),造成冷

凝水沿线体滴下(超出接水盘部分);

3、凝露水下滴超过5滴

a、面板装不好漏风

b、出风框没有贴海绵或没有贴好形成温差大

c、冷媒过多或过少

d、出风口边框沟槽多容易导致有较多凝露水珠

e、E方芯片用错内风机转速太低

3、内风机凝露带宽超过10CM

a、面板不紧奏造成漏风

b、冷媒过多或过少

c、出风口上边框有勾槽容易导致有较多较大滴的凝露水珠,易形成较长的带宽.

4、电控盒或显示板有凝露水

a、面板不紧奏容易导致电控盒或显示板有凝露水.窗机的电控盒最容易出现

⑥冷凝水排除(27/25.7;

27/25.7)

在试验过程中空调器应该有排除冷凝水能力,并且不应有水从空调器中溢出或吹出),以致弄湿建筑物或周围环境

1、接水盘漏水接水盘有缺口、小洞,冷凝水从缺口、小洞处流出;

接水盘排水口堵塞,冷凝水从接水盘顶面或溢流口流出;

室内机摆放倾斜,冷凝水从接水盘较低处(排水口以外)流出;

接水盘出水口裂烂、排水管与接水盘出水口连接不良,导致漏水;

柜机的橡胶接水盘底部未密封、橡胶接水盘变形、橡胶接水盘出水口装在接水盘外、;

2、接水盘以外部件有水流出蒸发器U型管、半圆管、冷媒总进出管或分液头小管等冷凝水滴到接水盘以外;

其他冷凝水引水装置(如档水板)将水引到接水盘以外的部件上,如档水板底部未插入到接水盘内,引水槽穿洞或有赃物导致冷凝水漫流到接水盘以外部件上。

冷凝水经蒸发器部件附近的引线将水引流在接水盘外面。

3、室内机显示盒有水珠有冷风吹到显示盒上,以及显示盒密封不严。

4、室内机吹水:

样机制冷剂不足、偏流。

室内机漏风。

翅片亲水性不符合

⑦自动除霜(20/12;

2/1)

1、除霜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

除首次化霜外,其余每次化霜化净率应达到100%;

化霜动作应符合电控功能书要求。

2、有要求时,按特殊工况除霜时,除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化净率应达到100%。

3、室外机底盘不应结冰过多,不应恶化,不能把排水口堵住。

4、在除霜周期中,室内侧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

空调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作用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

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统称为热交换器,用于进行热量交换

冷凝器是一种高压部件,装在压缩机排出口和过滤器之间,它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的外壁和翅片将热量传给周围空气而凝结为液体,凝结过程中冷凝器内的压力不变,温度降低(比环境温度约高5℃),高温气体逐步变为气液两相状态,最后冷凝器出口处为常温、高压液体

毛细管主要起节流和降压作用。

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装上毛细管,从冷凝器流出的物体,经过细小的毛细管时,将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液体制冷剂的流量减少限制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数量,使冷凝器中保持较稳定的压力,毛细管两端的压力差也保持稳定,这样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降低压力进行充分的蒸发吸热,达到制冷的目的,在毛细管出口处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开始气化,温度降低约为5℃)。

毛细管一般采用内径0.6-2.0毫米左右的紫铜管,其长度根据制冷系统性能匹配后确定的流量而定,所以不要随意改变空调器的毛细管。

1,制冷剂——空调器的“血液”。

A、作用:

通过它把房间的热量“搬”出去(制冷)或把室外大气的热量“搬”进屋来(制热);

B、别名:

雪种、冷媒、氟里昂、工质等;

C、普通的有R22;

环保的新冷媒有R134a,R410a,R407c。

2)、压缩机——空调器的“心脏”。

A、通过压缩机运转来实现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循环。

B、房间空调器使用全封闭压缩机,包括往复式、旋转式(单转子、双转子)、涡旋式;

3)、热交换器及配管——“血管”与“肌肉”的作用。

4)、节流机构——“毛细血管”

5)、(干燥)过滤器——“胆囊”

6)、电气控制系统——“大脑”

一.压缩机厂家

1.转子式压缩机:

松下、美芝、海立、LG、瑞智、三星、庆安;

2.涡旋式压缩机:

谷轮、大金、三洋、广州日立;

3.活塞式压缩机:

韩国LG、美国布理斯托、印度泰康、泰国KK

二、压缩机结构介绍和工作原理

偏心轴带动活塞环在泵体中旋转,压缩冷媒;

偏心轴带动涡旋盘,使动盘在静盘中转动,压缩冷媒;

通过活塞与缸体的往复运动,压缩冷媒(略)

4.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决定因素:

室内环境温度,环境温度TA和设定温度TS

5.压缩机运行频率的限制因素:

室外环境温度、室内风速、压缩机运行电流

工作原理

 

变频空调器外机的控制-制冷为例

压缩机运行频率的限制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