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14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docx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场的秘史对越反击战幸存者

这是原1军1师组织科干事韩亚清同志的回忆录。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纪实文章,这是一篇给人留下感慨与愤怒的檄文。

这篇回忆录真实的记述了阵亡烈士的火化过程,清楚地记录了军地两方处理善后事宜的经过,旗帜鲜明地透析了改开以来烈士及烈属工作的弊端,值得各级党政军领导仔细阅读,认真反思,从而做好必要的工作。

谢谢帖主!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

南京军区韩亚清

时光如影,再过三年,我就六十挂零了。

夕阳西下,总不免会遥望一下东方,

想卯时那带露的朝阳和巳时那灿烂的光芒;

看已望不见的轨迹和已成为历史的沧桑。

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来唤起孩提时的欢乐,平衡已失去重心的恐慌。

突然间,视屏出现了利比亚的炮火,

于是,我想到了战争,

想到了那血风腥雨的战场。

尽管那时的我,仅仅是一个给烈士善后的小卒,

既听不到阵地上的枪炮声,

也写不出英雄们那惊天动地的篇章,

作为战争的一个缩影,

虽然不少地方已伤痕累累、支离破碎,

但作为铁一军的战士,对有些往事,

不忍看,也要看;不堪想,还要想。

一九八四年老山地区防御作战至今已经二十七个年头了。

无论当年参战的军人、军工,还是当时的社会民众,对此记忆都在逐渐淡忘近乎消失,有不少当事人或家属则不堪回首……

对这个区域性战事,多年来,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报刊文学,都以不同形式或多种视角给予了客观报道,特别是近期我的几位战友连续以报告文学、战地日记和回忆录的形式反映我部在两山战役中那些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使我很想拿起那支已经生了锈的笔,去反映一些其中鲜为人知的史实。

然而,写些什么呢?

因工作需要,当时我这个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受命担任烈士火化组组长,负责了一段人们既关心又不便涉足的内部性工作。

一九八五年六月撤出战区后,昆明军区《国防报》的记者和《解放军报》记者把烈士善后工作作为整个战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采访过我,但不知何故没有下文。

后来,我特别注意到网上的报道,看到不少文字、画册中也缺少此方面内容,甚至在我部的对外宣传中也难以看到这方面的东西。

难道这是块禁区吗?

事过二十多年,还敢不敢写?

我的阵地是火化场,写其闲,还是写其忙?

我的战绩难以表述,不知形其大,还是形其小?

犹豫中,得到了战友们地大力支持。

他们对我说:

怕什么,烈士工作,是军史的一部分,它既包含了全师官兵的心血,又渗透着广大百姓的期望,是属于人民的,你参与了就应该负责,就应该如实去反映,否则,将对不起历史。

在寂静的深夜,当我想起和我一快在兴街战地火化场为烈士洗身整容送行的师教导队的战友,想起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帮我们为牺牲的军工安葬的县民政部门的朋友,便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在不断地折磨着我……作为这段历史的当事人,我应该说些什麼?

沉思很久,鉴于某些原因,只能借助战友的搏客,记录那一段痛苦的回忆,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我仅以此感谢那些在特殊时期关心支持此项工作的军师各级领导,感谢为烈士优抚工作做出贡献的地方各级干部,怀念为此付出辛勤汗水和做出特殊贡献的全师各级烈士工作组的战友,追悼我们亲手擦洗整容过的那些已远离我们而去的烈士们。

一、受命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三日,我部接到赴滇作战命令,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准备,于七月二十一日下午三点离开营房,三点四十分到达杭州艮山门车站,九点十分离开杭州,二十八日到达驻训地——云南省砚山县。

三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后,我接到了师政治部关于迅速组建师战地烈士工作组的命令。

当时,我刚从侦察连蹲点回来,是师政治部副主任袁西有给我谈的话,之后组织科长关继南又具体交待了任务。

记得那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人徘徊在砚山炮团的操场上。

夜幕中,仿佛看到几个战士抬着一个血肉糢糊的烈士向我走来,我不知所措,紧张中又看到后边跟上来的部队首长和烈士亲属,当时我紧张极了,不知道明天我将面临着什么?

我又会以什么结果汇报给大家。

心中无底,忐忑不安。

二、准备

(一)组建工作机构。

根据当时情况,我们计划设置有整容组、棺木组、掩埋组、登记组、行政组和后勤组(后因改为火葬而简化),从师宣传科、干部科各挑选一名同志,师教导队挑选六名干部、十二名战士,组成了由二十一名干部战士组成的师战地烈士火化组,本人担任组长,宣传科一九六八年入伍的老干事邱忠荣同志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组成两个党小组、一个团小组)。

(二)取经。

十一月九日我随李继松政委、袁西有副主任带队的对口学习组到正在一线作战的十一军观摩学习,在曼棍洞,从三十二师组织科杨科长那里了解了一些烈士工作的程序、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心中有了一些大致的概念。

(三)印制登记报表。

此项工作从烈士抢运登记、转运登记、团中转站初步清洗登记、火化场接收登记、遗物登记、火化登记、伤情登记、弹片数量登记和骨灰盒入库编号等所需报表都由我负责设计、联系印刷并将有关表格发放各团烈士工作组。

(四)物资购置。

一是到麻栗坡县城购置一批照相器材;二是到军需科领取一批烈士用的军服(其中干部军衣20套、女兵军衣5套),还有100米白布等用品;三是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从县木材站领取前指已结过账的两方木料和三十四口棺材。

(后因取消土葬,到云南大理购回四百个大理石骨灰盒);四是到师医院领取一批整容器械和10副担架。

至此,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三、动员

十一月二十八日晚上,师政治部主任高武生召集火化组全体人员进行了战前动员,提出了六条具体要求。

二十九日,火化组全体同志由砚山分乘两辆卡车于上午九点多出发,十一点多到达我们的阵地——西畴县兴街火化场。

当时因条件不完善,部队无法居住,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我们分住在三户老百姓家里。

我们部队是十二月九日全面接管阵地的。

在战斗准备的这段间隙,我组织大家先后学习了军委、军区的有关文件和军师两级关于烈士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用一上午的时间对全体人员再次进行动员,并让大家深入进行讨论,针对各自岗位表示了决心、制定了措施。

记得动员时大致讲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工作重要性

袁副主任曾对我们说起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

初到砚山时,昆明军区对轮战部队的烈士遗体处理并没有过细的要求,之后将烈士就地火化并将骨灰带回原藉,是缘于未上阵地前,负责联系地方工作的他与麻栗坡县杨兴跃县长在烈士陵园内的一次特殊对话。

那时我军收复老山不久,大批烈士刚刚安葬,烈士亲属闻讯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县政府在接待方面不堪重负。

杨县长如实表示了自己的忧虑,细心的袁副主任将这一情况在师党委会作了报告,提出宜将本部烈士遗体火化带回的建议,得到了党委一班人的一致赞同,后经逐级上报获得批准,火速设立了火葬场,部队将烈士骨灰带回原籍安葬,以减轻烈士亲属和地方政府的负担。

听了这席话,我们方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对师党委的远虑深谋投以敬佩的目光。

有人说:

人死如灯灭,火化时没外人在场,领导和家人看不到,搞好搞坏,反正都是一盒灰。

那时军队的政治性很强,还没人性化的提法,但起码的阶级爱战友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让这种思想影响到我们的队伍,火化场虽然没有枪炮声,但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它的影响力不是局部的,在某种程度上将超越战场本身。

鉴于战地火化,是一九七九年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规模性的火化。

而第一次的尝试又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意想不到的困难会很多。

所以,军指挥所十一月十一日专门召开战场烈士工作会议。

军长、政委作了具体指示:

一是要求选拔责任心强,对烈士有感情,平时表现好、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负此项工作;二是工作不准出漏洞,不准留后遗症,不能因我们的点滴疏忽,影响到干部战士的作战情绪。

无论军事会议还是政治会议,师里也是逢会必讲。

我们感到,烈士工作是战时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了,可以极大地激发干部战士的爱国热情,调动他们同越寇浴血奋战的积极性,并能更好地安慰烈士的亲属,否则,战场上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可怕的,其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因此,我们要时时想着在前线作战的战友们,要对得起他们。

处处掂量着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托,不辜负上级党委首长及参战的每一个战友对我们的期望。

这次烈士工作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社会要求高了。

从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可以清楚看到,整个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烈士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已由单纯最高的政治要求转变为基本的人性化必须;二是交通条件好了。

烈士亲属临时来队的可能性大了;三是新街是昆明到前线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军队首长还是地方领导,都可能会时常光顾的。

综上特点,都要求我们的同志把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决不能让我们的战士和烈士的亲属再受第二次痛苦。

中央军委和大后方的全国人民正以期待的眼光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告慰一线部队,告慰全国人民。

(二)工作程序及人员分工

烈士送来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是由接收人员办理登记手续;二是由整容组按照烈士数量分组清洗整容;三是由火化组实施火化并逐人登记弹片,同骨灰一起装入骨灰盒后,再行入库手续。

干部科姚干事负责烈士接收登记手续、填写烈士卡片、阵亡烈士登记表、烈士证明书,给烈士编号、填写烈士骨灰盒标签,除此外,还要负责烈士衣服的发放和烈士遗物的登记和保管。

宣传科邱干事负责烈士的遗容摄像工作并负责全队的战时政治思想工作。

教导队长樊铁焕、副教导员谢吉晓负责具体整容和行政管理工作。

我负责上下协调和烈士火化、骨灰入库工作。

(三)工作要求

根据上级关于“烈士遗体不得留置异国”的要求,所有遗体必须运回火化。

我们的一线部队在抢运烈士时有时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后来听老指导员孙晓军讲,他们连奉命抢烈士,冒着炮火抢了一晚上,战士累的爬不起来,天亮一看,一多半是越军的尸体,大家懊恼坏了。

实战中的确还出现过伤亡三四人抢一烈士的壮烈场面。

)。

对于冒着生命危险才运送到我们手中的烈士,我们怎麼办?

师首长要求我们:

一是当天接收,当天火化,无特殊情况不准过夜;

二是整容中,能缝合的伤口必须缝合,能拍照的尽量拍照。

做到无血迹、无泥土、无未缝合和未包扎好的伤口;四肢不全的要用仿品代替;该穿的衣物必须完整。

每整容一名烈士,队里的干部无特殊情况都要到场并进行检查验收。

务必做到“领导检查不检查一个样,护送人员在场不在场一个样”。

负责火化人员要对烈士遗体轻抬、轻放、慢输送;火化后要一人一清炉,务必骨灰完整。

三是对战区伤亡情况,要严加保密,不准向其他人透漏。

与烈士是同乡或同学的,不准将其牺牲的情况告诉家里,免得人为被动。

四是烈士骨灰盒不准让任何人带走。

五是工作中要严肃认真,坚决杜绝戏笑、打闹和开玩笑行为。

如有家属来队,一定要热情接待。

通过简单地动员,大家的认识有明显变化:

一是一直闹着要同战友一起到一线真刀真枪立战功的,安下了心,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二是比起一线官兵的危险性、艰苦性,我们没理由搞不好。

四、首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下午四点三十分,我们接收到全师参战后的第一位烈士——师炮团二营四连战士杨献龙,他是12月9日11时30分在猫猫跳阵地炮射中犠牲的,主要是头部受伤。

按照预定方案,我们与炮团转运组办完交接后,即将杨献龙烈士抬到工作台上,面对护送的官兵和火化组年轻的战士们,为防止怯场乱阵脚,我和樊铁焕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此次整容全部由干部操作,战士一律在一边观摩。

我们首先对烈士身体进行清洗,军医李天国和卫生员畅新乐对头部整容。

杨献龙同志是刚从教导队出去不久的学员,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然而在近距离面对老战友被固血覆盖的伤口和不愿闭合的双眼,大家都哭了。

我协助军医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和鏠合,看着李军医颤抖的双手和满脸的泪水,我也泣不成声。

给烈士洗过脸后,又将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然后涂了胭脂。

一套从内衣衬衣衬裤到绒衣棉衣外罩;从腰带帽子到领章帽徽制式军服穿毕后,邱干事从正面、侧面、全身、头部四个方向进行了拍照。

这时再看小杨已似安祥入睡的神态,我们才喘了一口气。

最后我们和护送的官兵一起为小杨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