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1397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

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

d)文化渗透

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

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pp.35-38

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又是更主要的原因。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

pp.38-40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

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对立和统一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

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

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首先,《天朝田亩制度》是以实行平均分配土地为核心,涉及有关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革命纲领。

它体现了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然而,《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平均主义。

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而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的土地愿望。

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办法又超过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这一制度又有极大的局限性,背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

但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这一主张没能得到实践。

再次,《资政新篇》主张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二者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根本不可能同时推行,以往认为二者之间有着“脉络相承”、“相互补充”关系的观点,应该子以否定。

比较分析此类历史概念,应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进行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归纳指出其共同特征,发现说明其不同

2、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

为何会失败?

pp.46-49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创办了第一批中国自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了第一批外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等。

2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3虽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了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什么是“百日维新”?

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pp.50-56

百日维新:

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

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1894—198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

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

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宣布变法维新。

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

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

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

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主要内容有:

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

修筑铁路,开采矿藏;

组织商会;

改革财政。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

创办京师大学堂;

设译书局,派留学生;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失败原因:

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主要是保守派官员和儒生的反对,改革者的经验不足,慈禧太后仍掌管和袁世凯的背叛所导致的。

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巨大的历史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戊戌变法运动充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以新型阶级的政治追求.他们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单枪匹马的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民族的意志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变法维新运动积极提倡资产阶级新学,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日到来.

第三章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改革?

(包括目的、内容和影响)P.58

影响: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

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什么是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pp.64-66

基本思路:

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

“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成功之处:

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不足之处:

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

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

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pp.72-74

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章

1、什么是“三座大山”?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指的是什么?

p.82、p.91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种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工人阶级

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p.98、p.108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

pp.119

在国民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革命。

这是因为: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真是人们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pp.120-122

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第五章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

pp.129-130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土地革命。

打倒土豪劣绅,做到耕者有其地,建立红色政权。

3、先农村后城市,农村包围城市。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

有何依据和特点?

pp.130-131

土地政策:

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

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依据和特点:

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

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

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pp.133-135

第一次是在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犯错误原因:

一、主要原因是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了解,一句话,不善于吧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二、另外还有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4、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

有何历史意义?

 

p.136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毛泽东将中国抗日战争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他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

第三阶段战略反攻

依据:

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

因此,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

pp.149-151

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

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是什么?

pp.164-167

历史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胜利意义: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胜利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

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

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

pp.169-170

(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

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

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

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3、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p.183)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他们主张: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方法。

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他们所提倡的,是资本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解放战争后,民主党派为什么会抛弃“第三条道路”?

pp.184-185(基本思路:

国民党的迫害;

中共的争取;

无独立武装)

解放战争后,在蒋介石的迫害和破坏下,民主党派中的民盟的“在蒋介石的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也破灭,于是民盟于1948年1月在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宣告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标志着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随后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所以解放战争后期民主党派丢掉“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pp.190-193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个法宝: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