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61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新教案Word格式.docx

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泛指离家远游的人。

萋萋(qī):

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说,又要送别朋友离家远游了,那茂盛的春草象是满含着送别的情意。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无边的荒草吞没了古老的驿道,阳光下一片翠绿的野草连接着边远的城镇)”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哥·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杨柳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风》)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致酒行》)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惜别怀远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思乡遣愁

燕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爱情的象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流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长相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烦忧和愁苦

月亮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悲亢幽怨边人的悲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悲壮雄浑边人的悲愁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时空的永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亲朋相聚分离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的词《采桑子》事情圆满不如人意

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

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

(《咏梅》)

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

清代宋匡业的(《梅花》)

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身陷逆境努力拼搏的勇者、趋绝于世清高隐逸的孤高智者

菊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莲花(荷花、芙蓉、芙蕖、菡萏)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表达爱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高洁之士的象征

青松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宋代苏轼《绿竹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新竹》)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刘兼《新竹》)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梧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歌词)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

徐再思《双凋·

水仙子·

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杜宇、子规、蜀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文天祥《念奴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鹧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旅途艰险的联想、满腔的离愁别绪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

(郑谷《席上贻歌者》)思念之情

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

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

头上有蕤,这是文采;

只饮露水,这是清高;

不食五谷,这是廉洁;

不住窠巢,这是俭朴;

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骆宾王《咏蝉》李商隐《蝉》柳永的《雨霖铃》自比清高的载体悲凉的同义词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赵嘏《寒塘》)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珍》)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秋望》)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戴复古《月夜舟中》)寄寓乡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指代书信

巩固练习

例1、对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

C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

独、缥缈、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

拣尽寒枝不肯栖

A、开头两句交代时间,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B、三四句以孤鸿自比,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C、下阙写孤鸿不肯栖于寒枝,宁愿栖于寂寞寒冷的沙洲,表达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黄州时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他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梅花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1、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齐诗首联以略带夸张的“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又照应了诗题之“早”字。

陈诗首联以“瘦”、“光”两字显已开梅花的清姿俊态。

B、两首诗颔联分别写到“一枝”、“一朵”又先于众梅,更显它的不同寻常。

C、齐诗颈联以工对的诗句写出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陈诗颈联以平易的语言写出梅花的精神。

D、齐诗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有“望春”的含义。

陈诗尾联写梅花的命运,诗人劝玉笛不要吹“落梅”之曲,因司春之神东君正为梅花安排命运呢。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诗前三联由远及近,先虚后实;

陈诗前三联由近及远,先实后虚。

B、两首诗都擅长对梅花作典型化的艺术处理,标题“早梅”和“梅花”都非泛指,而是特指众梅花中开得最早的这“一枝”和“这一朵”。

C、两诗语言都清丽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不重写形而重传神。

D、两首诗都意蕴丰富,回味深长;

齐诗祷祝梅明春先发,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作为怀才不遇者的期望及自信;

陈诗借东君的“主张”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驰骋想象。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梅。

凌寒开放,唤醒百花。

传递春讯,不怕冰雪。

五、六两句写到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

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作者用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最后两句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高潮。

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三弄》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

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2、阅读由唐代李益所写的两首七绝,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进行比较,指点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A、[甲][乙]两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相同,都是因景及情,即因听乐而抒发物定环境中将士们的情思。

B、[甲]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乙]诗首句写景,其余三句写情。

C、[甲]诗开篇用一联工整的对偶句写地点、景物、气候,着意刻画,倍渲染,而不嫌其多;

[乙]诗虽也同样写了些内容,却用一句包罗,不觉其少。

D、[甲]诗通过“一夜”句,把将士们久戍思归的哀怨心情和盘托出,[乙]诗则以行军的艰苦和凄厉的笛声为反衬,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将士们去防守边疆的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沙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A、刘诗选取了月夜遥望的角度,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里的青螺,一首将倒映在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而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

v掌握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二、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Ⅰ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Ⅱ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Ⅲ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Ⅳ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

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

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Ⅴ因事即理

因事即理是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六、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七、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八、乐景写哀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析: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九、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

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

……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十、以景衬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

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

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

一想便知:

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秦桑”写为“低绿”,引起读者的想象:

浓绿才“碧”,浓绿才“沉”,“沉”才“低”。

以此更好地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与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厚。

十一、渲染

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十二、烘托

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十三、点化(化用)

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

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

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十四、用典

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

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

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十五、实虚结合

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十六、抑扬

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

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十七、白描与工笔

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

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十八、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

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