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Word下载.docx
《河流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
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
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
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
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
当然。
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
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
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
1.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
(1)河流侵蚀地貌
l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l在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区,受河流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如地下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
(2)河流堆积地貌
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变宽,流速变缓,其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在河流中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3)对岸河流作地貌的差异
l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两岸又存在区别,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故使北半球河流右岸遭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遭侵蚀,遭侵蚀的河岸河床坡度大;
而对岸,即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缓,易形成浅滩。
l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多弯曲,在河流拐弯处,凹岸因河水流速快而被侵蚀,坡度较陡;
凸岸因河水流速较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河床。
2.岩石圈对河流的影响
岩石圈在地表表现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了河流的水系特征,即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面积、水力资源、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
因为河流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河流的水系特征取决于地形类型及其范围、地势的高低。
(二)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降水对河流的影响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受雨量多少的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受降水量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如: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因降水量大而且分配均匀,河流的径流量大,而且季节变化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莱茵河、泰晤士河等,因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因降水的时间分配均匀,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也小;
夏雨型气候类型区的河流,如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因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形成汛期、洪水期,冬季为枯水期;
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区,即地中海气候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汛期。
降水强度的大小,影响雨水对地面的侵蚀强度,从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当降水强度的大时,雨水对地面的侵蚀强度大,使河流的含沙量变大。
(2)气温对河流的影响
l影响补给时间: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塔里木河,在气温低于0°
C时,因冰雪不会融化补给河流,河流会出现断流现象;
气温高于0°
C时,高山冰雪开始融化补给河流。
在夏季气温高时形成汛期。
再如我国东北地区,因冬季气温低于0°
C,积雪不能融化补给河流,春季气温回升到0°
C以上时,积雪开始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
l影响结冰期和凌讯:
有些地区,在有些时段月均温低于0°
C,河流出现结冰形象,结冰期的长短与气温低于0°
C时间长短成正相关,如我国北方的河流,冬季都有结冰期,东北地区的河流结冰期比华北地区长。
有结冰期的河流,若河流流向高纬度地区,就会出现凌汛现象,如黄河的上游和下游河段、松花江等。
l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当气温高,尤其风力强劲时,河流水的蒸发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l影响沿河地区的降水:
因河水蒸发使大气中水汽增加,湿度增大,云量、降水量增多。
l影响沿河地区的光照和气温:
在白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的增加,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偏低;
在夜晚,因大气的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偏高,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小。
(三)河流与其它水体
1、河流与湖泊
(1)补给关系:
一是湖泊在河流的源头,湖泊水成为河流的补给水源。
如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在松花江的源头,补给松花江。
二是湖泊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在汛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故二者有互相补给的关系。
又因湖泊对河流有蓄洪补枯的作用,所以说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2)河流影响湖泊的性质:
有些湖泊的湖水主要由注入其中的河流补给,而部分湖水通常由另一条河流输走,因河流输出湖水的同时,也输出了盐分,形成淡水湖;
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的湖泊其补给水源是河流,而没有向海的出口,水体在这些湖中停滞并蒸发,河流带来的无机盐便积累起来并达到饱和状态,形成咸水湖。
2、河流与地下水
l有的地区,在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在枯水期时,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因此,二者有互相补给的关系。
l有的地区,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故该地区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的下游河段。
l有的地区,地下水出露成泉,泉水补给河流水,如济南趵突泉和黑虎泉等泉水汇入小清河。
3、河流与冰川
高山、高原地区的冰川积雪,在气温高于0°
C时融化并且补给河流,冰川积雪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
4、河流与海洋
河流水汇入海洋,使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变小,如亚马孙河河口海域,因汇入大量河水,河水盐度很低,有“河海”之称。
有的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使河口附近的盐度降低,枯水期时,盐度升高,更有甚者,因枯水期河流入海水量少,以至于涨潮时海水倒灌入河,形成咸潮,使河口处河水盐度变大,水质下降。
(四)河流与生物
1、河流对生物的影响
l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气候干燥的地区,水的分布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如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使沙漠中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像尼罗河谷地、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
l在急流河段,植被稀少,因为强劲的水流使得植物不能在两岸扎根生长,这也是为什么那里除鳟鱼和鲑鱼外,很少有鱼的原因。
l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因地面较平坦,流速变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发生沉积,形成冲积层,植被大量生长,尤其沿河的两岸,植被更加茂密。
l河口是河流入海的地方,只有能承受咸、淡水混合环境的生物,如鳗鱼,才能生存。
河流沿岸或河口的沼泽中,植被丛生并栖居着水陆两栖动物。
l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把陆地上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入海洋,使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故在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l有些海洋鱼类生在河流,长在海洋,鱼群需要洄游到河流中产卵,如果河流径流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就会危及这些鱼类的生存。
2、生物对河流的影响
因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河流的一些水文特征。
在河源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源头处的水量供应。
因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故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会影响流域内的气候,从而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其变化。
因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河流的含沙量,植被覆盖率的越高,含沙量越少。
二、河流与人类活动
1、河流影响人类活动
自古河流沿岸就是人口稠密,城市繁多的地方。
原因在于河流有提供水源和航运的功能,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地,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等,因为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沉积形成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达,交通便利,所以说河流影响了人口的分布,农业生产的发布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分布。
现代工业生产中,有些工业部门需要大量的水源,同时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需要廉价的水运条件,所以有些工业部门需要接近河流。
有些旅游景观沿河分布,如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钱塘江大潮、松花江沿岸的雾凇等等,沿河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河流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活动影响河流
然而人类在利用河流的同时,也往往因认识不足而破坏河流,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黄河径流量本来就少,又由于人们大量使用黄河水,造成黄河下游断流,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又如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人们过度引水灌溉,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萎缩,气候变得干燥,湖底盐碱成分析出,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白色风暴。
再如,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人们滥砍滥发,使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阻塞河道,进而形成洪涝灾害,疫病蔓延等次生灾害。
灾害频发危机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总而言之,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环境,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不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应该具备基本理念。